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75|回复: 7

[随笔] 哥萨克肖邦__斯克里亚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4 02: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罗斯有分化音乐阵营的传统,此时已不再是老柴和五人团之争了,而是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分庭抗礼。由于斯克里亚宾行为骇俗、思想灵异、手法背叛,难免成为口舌的焦点。

'  ...........拉赫玛尼诺夫的个人性格及音乐理念同斯克里亚宾天壤之别,他内向、保守,直至那时他仅在公开场合演出自己的作品。对于拉赫的“义举”,斯克里亚宾的热爱者表示敬佩,但他们极其厌恶拉赫的演绎。毫无疑问,拉赫玛尼诺夫是上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但他的风格与斯克里亚宾的作品相去甚远。例如第五奏鸣曲,斯克里亚宾自己弹来音乐富暗示性和挑逗的魅力,而拉赫当时的演奏,据台下的观众之一普罗柯菲耶夫反映,“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斯克里亚宾的生前好友对此出离愤怒,一位叫做阿切伏斯基的男高音欲冲上台去与拉赫理论,幸好被大家抱住。普罗柯菲耶夫想息事宁人,他一面对男高音说演绎音乐的方式不止一种,一面走到后台夸拉赫弹得出色。拉赫冷冰冰地反问,“你大概觉得我弹得很糟糕吧?”一句话结束了两人多年的友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2: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斯克里亚宾

     俄罗斯人身上有时候存在着这样一种克服不了的肉体的腼腆,使我觉得非常难过,虽然它有时也是颇为感人的。它叫人难过是因为在深层的根子上它是我们长期的奴隶地位的积淀。我看着欧洲人就非常羡慕他们--动作是多么自由,无拘束,言谈是多么轻快!这种自由和轻快并非总是,也并非所有人都是高格调的,但我在其中毕竟感到欧洲人对自己的个性,对自己不可剥夺的尊严的某种肯定。这里面也有伟大的西方造型文化的遗产。且看我们俄罗斯人,灵魂比风还自由,脑子里飞翔着雄鹰,心坎上夜莺在歌唱,可是在沙龙里必定会碰翻椅子,洒出茶水,在哪里磕绊一下。让他在什么宴会上讲话,他会紧张得要死,局促不安地说不成两句话就没词了。我再说一遍,这想必是因为俄罗斯人在威严的目光下匍匐得太久了,或是作为大臣在沙皇面前,或是作为奴隶在地主面前,或是作为“臣民”在市长面前。耳朵里听到的这句话太经常了:“闭嘴,没你说话的份!”……

  俄国最伟大的声音的魔术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为指挥有时候指挥砸了,无疑正是由于这种腼腆。行动笨拙地走出来,局促不安地举起指挥棒,畏畏缩缩地挥动着它,好像是为自己的存在而表示歉意。

   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身上令人惊异的首先是他的贵族风格。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抒情音乐家,但在情感的表现上却风度高贵地隐忍含蓄,这种品格赋予了他的作品以如此精致的美感。我还是用例子才能更好地表达我的想法。杰出的俄国作曲家,我们大家都珍爱的彼?伊?柴可夫斯基在音乐中表现忧伤时总要倾诉出某种个人的悲戚,不管是在浪漫曲或是在交响诗里。(我不说那些中性的作品,如《叶甫盖尼?奥涅金》,芭蕾。)看吧,我的朋友们,生活是沉重的,爱情已经死亡,树叶枯黄了,疾病缠身了,衰老来临了。这种悲哀当然是合情合理的,是人之常情。但这毕竟会使音乐变得琐碎。贝多芬也有忧伤,但他的忧伤是在这样的空间里,那里仿佛一切都存在,但看不到任何具体的东西,抓不住什么,可总归是存在的。就像摔倒的时候你抓不住星星,但它是存在的。就拿柴可夫斯基的第6交响曲来说吧--好得很,但感觉得到其中有作曲家个人的眼泪……这颗真挚的,苦咸的泪珠沉重地滴落在听者的心灵上……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忧伤则不同--它给予心灵一种欢乐的感觉。在这种悲哀里感觉不到任何个人的东西,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在高高的碧空中忧伤。他用普希金的诗谱写的著名浪漫曲《在格鲁吉亚的山岗上》有着对于这位作曲家整个创作的题铭的意义。
我忧伤却又舒畅;
我的悲哀是明朗的……
没有什么折磨着,惊扰着……
……我的忧思……
的确,这就是我谈贝多芬时提到的那种空间里的“忧思”。

   俄国大剧作家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丢开他倾心的日常生活题材,走到林边,用他独创的芦笛奏了一支对落日的人性的礼赞:写了诗剧《雪姑娘》。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这支芦笛奏出了多么光明清彻的天真的声音啊!*在他的交响曲里又是怎样?!听到的是复活节序曲的和弦,乐队演奏着“我主将复活”,这个在生活中古怪而阴郁的,很少笑的,不爱说话的,腼腼腆腆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以欢乐的感动充溢着你的心灵,就像复活节晨祷时敲响的钟声……

   听过《隐城基捷日》的人不能不感到作曲家惊人的诗的力量和清澈透明的风格。我第一次听《隐城基捷日》,眼前呈现出一幅使我的心充满欢乐的画面。在我眼前浮现出人类,全人类,死去的和活着的,站在某个神秘的星球上。在黑暗中有着壮士们,骑士们,国王们,沙皇们,最高司祭们,以及他们众多的随从。从这片黑暗中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地平线,他们的目光是那么庄严,安定,充满信心,他们等待着朝阳的升起。在悦耳的和声中死者与生者合唱着至今无人知晓但为人们所需的祈祷…这里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心灵中的祈祷。

*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根据奥斯特罗夫斯基的话剧《雪姑娘》创作的儿童歌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2: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霍洛维茨演奏斯克里亚宾__<火焰之诗>(op72 )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IzODkzNzY=/v.sw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02: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音诗《面向火焰》Poeme "Vers la flamme" Op.72(1914)。
本是为了管弦乐曲而构想,非常有独创性,力量惊人。

火焰的美景……这首曲子前半部分所含的技术成分比较单一。但是,音乐的难点 tremolos 营造紧张、激烈的光.。斯克里亚宾原本打算将这首作品写成第十一奏鸣曲。但是因财政问题他不得不提前将这个曲子发表, 因此,他只能以一片小诗的形式发表了这部作品,而非奏鸣曲,但也不失作为管弦乐作品构思而产生的力量。

标准的晚期的斯克里亚宾的风格,他这个时候已经转向神秘主义。这首曲子的标题反映了地球毁灭的火热,以及不断增强全片主要情绪,最终"走向火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02: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摘__<压抑与理想??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与唱片>(1)




      斯克里亚宾是近代俄罗斯音乐历史上非同寻常的一位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很难被界定在某一范围之内,他的音乐语汇极其复杂,著名的“神秘和弦”就是由他创造的,而且有些作品还将调性抛到了一边。从音乐风格发展角度看,斯克里亚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穆索尔斯基(1839-1881)的直接继承者,同时又与肖邦(1810-1849)、李斯特(1811-1886)、瓦格纳(1813-1883)、印象派和无调性风格有着密切关联,并且他自己的“神秘和弦”是与古典曲式的强烈感情结合在一起的。

       我最初对斯克里亚宾音乐的认识源于德国象征主义画家卡洛斯•施瓦伯(Schwabe,1886-1962)的绘画《压抑与理想》,画面上是两个精灵,一个象征大海,一个象征天空,他们纠缠一起,紧紧拥抱,释放着爱情的狂热欲望。这幅画作被hyperion唱片公司用于皮尔斯•兰(Piers Lane)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练习曲全集》唱片封面,由于《企鹅唱片指南》中对这张唱片的评价不算太高,所以很多人因此错过了一张不错的唱片??据“指南”说,皮尔斯•兰的演奏缺少斯克里亚宾音乐的神秘性,而我则认为,对一次演奏的评价应该全面衡量,不能仅仅关注于其中一个方面,就皮尔斯•兰演奏的练习曲来看,他对俄罗斯风格和现代风格的把握都相当出色,只不过没有对神秘性作刻意的和表面化的渲染,这反倒使他的演奏显得十分自然,听来特别流畅。

  斯克里亚宾的26首“练习曲”的风格自始至终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早期为纯粹俄罗斯风格的,有一些深受德奥浪漫主义影响,晚期还有几首印象派-无调性风格的。其中Op.2,No.1《升c小调练习曲》,融合了肖邦音乐的风格与俄罗斯音乐的韵味,旋律浓情而悠远。Op.8,No.8《降A大调练习曲》,是斯克里亚宾为初恋女友娜妲莉•塞克丽娜所作,摇曳的琴声带着几分忧郁,柔和的旋律满怀无限憧憬。Op.8,No.12《升d小调练习曲》,是斯克里亚宾最著名的练习曲,音乐具有悲怆的性格,在高潮处,以激烈敲击的琴音来表现奔流的激情。Op.65的三首练习曲都没有调性标记,音乐显示出一种不确定的神秘感,具有无调性风格。
斯克里亚宾的思想非常多元化,糅合了对通神论、古印度泛神论、古希腊神话、尼采超人思想的认知,他的音乐因之呈现出一种神秘主义倾向,《神圣之诗》、《狂喜之诗》、《普罗米修斯,火之诗》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关于两首交响诗《狂喜之诗》和《普罗米修斯,火之诗》的版本,我一直十分喜爱马泽尔(Mazzel)指挥伦敦爱乐乐团的演奏,尤其是他演绎的《狂喜之诗》,情感的起伏和跨度非常之大,使高潮处集结的狂喜,得以自然而然地迸发;同一张唱片上的由阿什肯纳吉(Ashkennazy)弹奏的《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也是我特别满意的版本,这多少会让一些对这位钢琴家有偏见的人感到诧异,事实上,阿什肯纳吉在弹奏这首协奏曲时,对于作品本身的神秘特性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同时又有足够的抒情性??我认为他录制的这首协奏曲和肖邦《圆舞曲全集》是其最好的两张唱片。《普罗米修斯,火之诗》以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以普罗米修斯为主题的音乐会上的演奏为最佳,那次音乐会的钢琴演奏者是阿格里奇,整首乐曲贯穿了奇幻的神秘感,流淌出奇异的色彩。斯克里亚宾的三首交响曲(第3首即《神圣之诗》),我收集的是以色列指挥家英巴尔(Inbal)指挥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录音,一个介于中庸与富于个性之间的版本,尽管不算是顶级的演绎,但整体上还是不错的。

       《神圣之诗》描写的是奴役于上帝的“人”与本身就是上帝、但因缺乏意志而不愿宣称自己是上帝的“人”之间的斗争,它实质上是心灵深处的两个“我”之间的交战,这是第一乐章《奋斗》的主题,随后的第二乐章《感官的欢愉》,描写“我”即“人”怏怏不乐地沉溺于声色之欢,但内心的神力助其求取解放,在最后的乐章《神的游戏》中,终于使之得以放纵地享受自由存在的欢乐。斯克里亚宾曾自认为是上帝,并让自己沉醉于极其自我的理想国之中,他为《狂喜之诗》所配的诗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心灵

                                                  渴望生命,

                                                  展翅飞翔

                                                  于虚无之巅。

                                                  梦想之光中

                                                  升起神秘世界,

                                                  妙哉其种种意象与感知。

                                                  心灵在嬉游,

                                                  心灵在渴求,

                                                  以幻想创造一切,

                                                  陶醉于爱之醇露。

与诗相应合,音乐描绘了一幅狂喜至极的神秘意境。??虚幻之梦实现于虚幻之中,灵魂沉浸于爱之狂欢,精神迷醉于爱之佳酿,思想遨游于爱之仙界,此“爱”非现实所有,仅存于心灵。

  

斯克里亚宾曾计划创作四部具有神秘色彩的交响曲,最后一首《奥秘》没有完成,《普罗米修斯,火之诗》便与前两首交响曲构成三部曲。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他违背众神之王宙斯的意旨,为人类盗取天火,使人类世界从此有了光明和温暖,但他自己却受到宙斯的惩罚,被以锁链缚于高加索山的峭壁上,任凭日晒雨淋,任凭恶鹰啄食。在斯克里亚宾看来,普罗米修斯是宇宙活力的象征,他赠予人类的火种乃是生命,乃是智慧,乃是思想;《普罗米修斯,火之诗》满怀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更是斯克里亚宾自我意志的爆发,在他的想象中,普罗米修斯可与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光明使者”卢西弗(Lucifer)、甚至魔鬼撒旦相等同,因为他们都是叛逆者。这部交响曲运用了“神秘和弦”,编配也很独特,除使用了钢琴和合唱,还有一个彩色管风琴声部,要求在演出中要有彩色灯光,这对当时来说是非常前卫的。

        斯克里亚宾不仅是作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他为钢琴创作的作品也最多,除了上面提到的26首练习曲和《升f小调钢琴协奏曲》,主要还有85首前奏曲、10首奏鸣曲以及一些小品。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目前hyperion唱片公司已经出版了全集,仍是由皮尔斯•兰演奏的,也依旧沿袭了他在《练习曲全集》中的演奏风格。我在收集这套全集之前,一直都在听霍洛维茨(Horowitz)的一个斯克里亚宾选集,里面收录了16首前奏曲、三首练习曲、第3和5钢琴奏鸣曲,若说对斯克里亚宾的理解,那么几乎无人能及这位钢琴大师,他已经被公认为是诠释斯克里亚宾的权威了,只是可惜他没有录制斯克里亚宾钢琴音乐全集。


       就像练习曲一样,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早期和晚期之间也有着类似的明显差异,这里仅举几例:Op.11,No.1《C大调前奏曲》,开始时轻轻弹奏的乐音有着很浓的印象派味道,但激情荡漾之处又非常像肖邦。Op.16,No.1《B大调前奏曲》,令人心醉神迷,琴音缥缈,犹如来自天外。Op.43,No.5《升c小调练习曲》,的音乐给人以不停跃动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旋律性和庄严的效果。Op.59,No.2和Op.67,No.1,是两首没有调性标记的“前奏曲”,神秘感通过无调性风格被体现了出来,音乐不断地给人带来不确定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02: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摘__<压抑与理想??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与唱片>(2)



  美国女钢琴家露丝•拉雷多(Ruth Laredo)演奏的《钢琴奏鸣曲全集》,意外地成为我最喜爱的斯克里亚宾作品的套装唱片。说来令我自己都吃惊,当初收集它时,我破天荒地??也是唯一的一次??以唱片封面为依据。唱片外盒的封面是黑色背景上的斯克里亚宾头像局部,内封是黑色背景中央的斯克里亚宾全身像,人很小,似乎被无边的黑色所包围,这样的设计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最终诱使我买了一套。当开始聆听唱片时,我发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露丝•拉雷多的演奏特别令人兴奋,她不仅将斯克里亚宾音乐中所特有的神秘性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具有透明的抒情音色。   
     随后,我便开始搜寻这位女钢琴家的情况,尽管得到的资料有限,但总算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露丝•拉雷多生于1937年,据说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1947年听了霍洛维茨演奏后非常神往,遂决定以钢琴演奏为职业。她17岁时入科蒂斯音乐学院拜塞尔金(Serkin)为师,并受自己的丈夫??玻利维亚小提琴家演奏家杰米•拉雷多(Jaime Laredo)的影响,醉心于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还特别精于室内乐。她是十分罕有的力量型女钢琴家,并讲究音乐织体和色彩,所录制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全集》和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全集》均受到极高的评价。2004年5月6日,她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演奏了生平最后一场音乐会,5月25日,67岁的露丝•拉雷多因患癌症在睡梦中去世。??在我收集的她演奏的斯克里亚宾奏鸣曲全集中,还收录了九首练习曲(Op.2,No.1和Op.42)以及十分少见的钢琴曲《欲望》(Desir,Op.57,No.1)、《爱抚之舞》(Caresse dansee,Op.57,no.2)和《火焰之诗》(Vers la flamme,Op.72。

  

奏鸣曲是斯克里亚宾钢琴作品中成就最高的部分,在十首奏鸣曲中,前五首有调性标记,后五首则没有,而且从第5首开始,均为单乐章。《升g小调第2奏鸣曲》(Op.19)即“幻想奏鸣曲”,与斯克里亚宾早年曾游历于拉脱维亚、雅尔塔和热那亚等地有关,波罗的海的旖旎景色,在月光下闪烁的黑海的平静,地中海的美丽和壮阔,都令他深深着迷,这首奏鸣曲的一些乐段就是企图描绘大海的深沉、海浪的澎湃、浪花的汹涌以及月下之海的宁静,使用“幻想”为标题是为引发人们的想象力。此曲明显受肖邦和李斯特的影响,曲调明亮而透明,略含神秘主义情调,第一乐章为行板,琴声清澈甜美,展示了一幅恍如隔世的梦想境地,第二乐章急板,琴声如层层波浪涌来,满怀着热情和喜悦

     《升F大调第5奏鸣曲》(Op.53)的标题也用了“狂喜之诗”,由此可见它传达了与交响曲《狂喜之诗》同样的精神和理念,交响曲的配诗也同样适用于这首奏鸣曲。在斯克里亚宾看来,神学、宗教和哲学是所有知识的源头,也是启示他思想和创作的动力,他从理性的真理中获取感性的知觉,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音乐的动机、乐句和乐章,并且他通过对神学、宗教及哲学的探究,体验和获得狂喜般的韵律,从而刺激他在自己的音乐中不断变化速度和节奏,由此来表达内心的热情和渴望,以“狂喜之诗”为标题的奏鸣曲及交响曲就是其最好的例证。在这首奏鸣曲的创作中,斯克里亚宾使用了瓦格纳在《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中所运用的极其半音化的音乐语言,并使用了自己独创的神秘和弦,音乐听起来仿佛有种向天空之上飘浮的感觉,在其间还出现了钟声荡漾的效果。??在这里,虔诚祈祷的钟声是最神圣的乐音,能使人感知“真实”的存在,能使人更接近于天堂和上帝,它充溢着对狂喜之境的向往

       第7(Op.64)和第9(Op.68)奏鸣曲是著名的“白色的弥撒”和“黑色的弥撒”。斯克里亚宾将“白色的弥撒”视为一首“神圣”奏鸣曲,在谈到它时曾这样说:“这里充满空气的芳香。……这首乐曲是属于神秘世界的。请洗耳恭听这静谧的喜悦。”斯克里亚宾特别要求神秘的第二主题要“以天使般感官化的喜悦”、“极其纯粹地、极其柔和地”演奏,产生出一种“至福”与“崇高”的音响,并由此描绘出感官狂喜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的“黑色的弥撒”有着神秘的开始,灿烂的高潮,冥想般的结束。??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一向具有多变的情绪转换:喜悦、恐惧、光明、黑暗、幸福、邪恶、狂喜、神秘等等,而他本人也同样有着多种相矛盾却并存的情绪,他曾随手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自由的,我是有生命的,我是一个梦境,我是厌倦的,我不断地埋藏自己的渴望,我是幸福的,我有狂妄的热情,我又什么都不是,……”这两首奏鸣曲的标题中,也包含了两种相对立的色彩??“白”与“黑”。

  

第10奏鸣曲》(Op.70)被誉为斯克里亚宾最伟大的创作之一,曲风更加自由即兴,技巧高超,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特殊,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曾表示,此曲描绘了印象中的森林。??在创作这首奏鸣曲的那一年(1913年)夏天,斯克里亚宾来到了奥卡河沿岸的小镇Aleksin(阿列克辛),那里壮观美丽的森林、芬芳的大地和艳丽的阳光,成为激发他创作这首奏鸣曲的契机;对斯克里亚宾而言,“森林就是一座曙光四射的大教堂,里面所有的生物都散发着希望的光亮。……在温暖的阳光下,虫儿展开它的生命,以振颤的双翅喜悦地拥抱朝阳。”第10首奏鸣曲就是将大自然的生命音乐化的产物;乐曲中使用了许多“颤音”来隐喻飞扬的双翅,因此又被称为“昆虫奏鸣曲”或“颤音奏鸣曲”。斯克里亚宾为六个主题都作有标题:“非常宁静和透明的”,“隐含着极深刻热情的”,“光亮地震动着”,“充盈着感情的”,“快乐得近乎狂喜的”,“狂喜而温柔的”。乐曲营造出一种氤氲隐约的气氛,并给人以闪闪发亮的感觉,情感的表达在激动、平静、强劲、轻柔中收放自如,第一主题的旋律犹如布谷鸟的叫声,弥漫着如雾气般的静谧,而当那些如振翅般的“颤音”出现时,则会令人兴奋得难以自持,乐曲结束前的最后几个音符,以轻轻叩击的琴音揭示了进入狂喜之境的神秘和温柔

       对于斯克里亚宾来说,在错综复杂的声部中寻找主题,就如同在人生中寻找真理一样;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全面剖析了“存在”的价值,以此向世人证明,神学、宗教和哲学是教导人类生活、教化人类灵魂的唯一真理。在对神学、宗教和哲学的狂热之外,斯克里亚宾还更加向往宇宙之光的神奇,他认为声音与光是一体的,每个调性都有一种对应的颜色和光亮,在他心中,太阳是宇宙之神,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他曾说“当你聆听我的音乐时,请注视着太阳吧。”就这样,自认为是“上帝”的斯克里亚宾,放纵于自己的狂傲,谱写出那些非比寻常的神秘之声,并在自己的乐音中寻到了真实的“自我”,就如《压抑与理想》中的两个精灵那样,沉醉于自身的狂热欲望之中,而抵达全然忘我的狂喜之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7 07: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偷懒吧

摆渡的图片要下载后再上传才看的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8: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霜音于2010-10-27 07:57发表的  :
偷懒吧

摆渡的图片要下载后再上传才看的到 ~
恩~~~解决了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20 01:10 , Processed in 0.0883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