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汀芷幽兰

精品出对句赏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出句“孤帆一点有无中”(作者:绿水悠悠)的赏析》


这个出句有意思:看似简单,其实蕴涵的信息量很大~~!
首先:“孤帆”、“一点”是前后和谐、内联的统一体,正因为有前面的“孤”帆,才有后面的“一”点;
其次:本句中“一点”很精妙,在大海边成长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眺望深海远处,一只孤舟在烟波中起伏,由于距离很远,我们只能看见一个“白点”。此词的精妙就在于表达一个“远”,同时,它还为后面的“有无中”埋下伏笔。
最后:“有无中”是出句的联眼与精华。正如上面所说,由于距离遥远、还因为波浪起伏,所以我们看到的“孤帆”是“时隐时现”的、“似有似无”的。
整个句子呈现的意境与景致,十分符合自然现象,且观察细微,句内字词之间关联紧密,前后和谐统一,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悠远。面对这样一幅画面,如何寻对呢?我认为要关注三点:
其一:孤帆/一点,要搭配和谐与统一;
其二:有/无,是一对描写孤帆隐、现的正反词;
其三:不能脱离大海波涛起伏、孤帆远影的景致,否则意境肯定相隔了。
对句:弱水三千浩渺处(千堆雪)
出句:孤帆一点有无中(绿水悠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出句“备受关怀云致意”[作者:云天听鹤]的赏析
[pre]



千堆雪品析:云天兄这个出句精彩之处就在于嵌典、别解精妙。联面所嵌三国中三个有关联的人物:刘备、关羽、赵云,是通过别解暗嵌其中的;而且联面将三者关系,通过联系出典而赋予了和谐、贴切的寓意。

我同时也认为,此句从联面直观的角度和双关与别解的角度来推敲,“云致意”的“云”字来得突兀,这就使本联联面的本意打了折扣,让人感觉是专门为嵌典和歧义而出的,如果能兼顾双关,使本意与寓意都有关联,那么本句将更加精妙。

建议可否考虑用四七句式,在前面再加上一小句,使后句的“云”字有依托,或许本联就严谨了。例如:雾恋汉川,备受关怀云致意(巴蜀之地本多雾,这就为后句的“云”找到了“致意”的依据了)不知作者与大家以为然否?

一家之言,恐有不确,欢迎大家讨论。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评“亭前折柳动诗心”(作者:雨里烟村)
[pre]


先分析一下出句:我个人理解,这是一句描写题别场景的联句。为什么呢?从联面三个地方都流露出“送别”的场景:“亭前”,古人很多作品都有长亭送别的描写,如李商隐《板桥晓别》:“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折柳”,古人就有折柳相送的习俗,“折柳赠别”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动诗心”,同样也是古人送别的一种时髦,在唐诗中,赠别诗就占有大量的篇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既然了解了出句的背景与作者的真正用意,那么对句应当围绕这一主题来发挥或组句,方能达到和谐与统一,而不能仅仅从工仗、联面来考虑。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孤雁题云字字愁(纤纤雨儿)

千堆雪品析:我认为这是很成功的联作,其出彩有三:

其一、意境和谐、凄婉。和谐表现在秋意的选景上,“孤雁”、“浮云”都是秋意浓愁的指代,宋玉每逢秋叹嗟,自古逢秋愁成阵。何况有“孤雁”“浮云”的渲染;凄婉体现在一“孤”一“愁”上,宋玉《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沉寥兮天高而云淡。”出句基本表达了这样的意境。


其二、内联致密、语句锤炼、拟人贴切。“题云”是本联最出彩的字句,拟人很形象生动贴切;同时联面前后紧凑、环环相扣,无一废墨。

第三、寓意精巧、联外想象空间深远。我认为此联的联眼在“愁”字,那么从联面上怎么体现这个“愁”呢?除了秋本浓愁、孤雁添愁以外,我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我们知道雁阵有一个非常习惯的飞翔姿态,那就是“人”字形排列,我们仔细体会一下:“群雁题云”组合的是一个“人”字下面有“云”的汉字“会”,而“孤雁题云”“会”不成立了,这不仅因“孤”而“愁”,也意外地暗合了因“孤”难“会”的巧合。这不正是“秋思浓愁”的真正寓意吗?!因为自古本有“鸿雁传书”之典,“雁”是传递两地相思的信使,因此本联联眼“愁”字有充分的依托。

如上浅析,也许有人会对第三条关于“会”字的分析,有牵强的联想疑问,但我认为有这样的巧合存在,也许是作者在制联时未及的意外。也欢迎大家讨论。试对:

对句:玉壶沉月盅盅醉(千堆雪)

出句:孤雁题云字字愁(纤纤雨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pre]
出句:一道飞泉寒泻玉  [绿竹青溪]

赏析:这个出句,动感十足、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凝练,内联关系紧密。尤其“飞”与“泻”搭配和谐、很有气势;“寒”与“玉”的关系也很有匠心,喻格准确、贴切,且符合喻物的特点、特性。故全联无一废墨,字字珠玑。推荐精华,也试对一联:

出句:一道飞泉寒泻玉 [绿竹青溪]

对句:半潭落雪乱滚珠 [千堆雪]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试析出句:何香凝露重,覆一篱菊梦深深(一笑)
[pre]
一笑联友出句:何香凝露重,覆一篱菊梦深深。我理解作者是为了巧嵌“何香凝”,并通过不同断句与别解来组句成联。

我见过不少镶嵌“何香凝”的联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字面本意的设问句;另一类是将“何”按谐音理解成“荷”来组句。本联显然是前者,因为从联面的“露重”与后句的“菊梦”可推断季节是秋季,言“荷”显然不合时令。
这一出句其实是一个“前问后答”的句式,“何香”呢?其实就是后句的“菊”香也。值得品味的是此联内在联系与字、词的组合搭配上很精巧:“凝露”与后句的“覆”紧扣;“重”与后句的“深深”和谐;前“香”与后句的“菊”照应等等。因此,我认为这个出句应该是很成功、很有技巧与意趣的出句。故推荐精华。


相对与出句而言,作者自对的句子:

自对:全祖望天空,留半世情缘寂寂
出句:何香凝露重,覆一篱菊梦深深
               


却没有照应到出句的上述机关与精巧。后半句勉强工对,而前半句完全是为了照应嵌名技巧而为了。

如上浅析,不一定确切,仅一家之言。期玉:)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萧琅出句“已入青城须问道”兼谈联句的信息量
[pre]
出句:已入青城须问道(萧琅

这个出句联面的意思是说,已经到了青城(山),就应该去拜访道教或道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出句没有任何问题。因为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发源地之一。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

但是,这个出句,有一个“问”字非常值得品味。由于这个字的存在,立即使人联想了“问道”的很多信息。至少使“道”有一个双关的含义存在,只可惜出句前面的“已入”限制了“问路”的双关用意,使得联面内涵的信息量没有发挥出来。

如果改动一个字,将“已”改成“欲”,那么,联面的“道”字,就有了双关。由此可见,出联的字斟句酌,对整体语境及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信息量反差。

如上浅见,不知当否,欢迎大家讨论赐玉。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翠袖 联友“书斋联”的品析》
[pre]书斋联:

寒窗雅谑,红颜无讽语
绣户勤学,翠袖有书香
[/pre][pre]


千堆雪浅评:[/pre]


千堆雪浅评:[pre]

古人云:“诗言志”。联为“诗中之诗”,当然也是言志抒怀之载体。书斋对联更是如此,因为书斋对联在主人眼里,是自家的门面,代表着主人的喜好、追求与文化取向,人们可以从书斋对联中,透视出主人的心境、修为与品格。故一幅书斋联囊括了主人的治学与才情。

翠袖的这幅“书斋联”,四五结构,呈“递进”走势,这是厅堂、书斋、官府、商号等书联的最常见格式,我们极少能找到“五四”、“六四”、“七四”等“递减”格式的书斋、厅堂联,古人、官场、商海尤其如此。

上联:“寒窗雅谑”点出主题,一“雅”一“谑”表达了主人一张一弛、劳逸结合、雅俗共存的学习方法与追求。其实雅与谑是辨证的,“雅”,是较高的精神境界,“谑”,是普遍的生活追求,所谓大雅若俗,小谑怡情就是这种辨证。我们不能一味追求雅,而曲高和寡、失了平衡;更不能一味谑,而游戏人生、失了本性。惟有辨证、和谐才有学习、生活的乐趣。我认为这就是主人的学习、生活哲学。紧接着“红颜无讽语”道出了前句未尽之理。“红颜”双关,既代表作者也泛之同道;“无讽语”----信也,这紧扣前句,道出了“雅”与“谑”的真谛。求雅而不争,奉谑而无讽。


下联:“绣户勤学,翠袖有书香”抒发了“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概。“锈户”在此的指代既可以理解为女作者本人,也可泛指女子;“翠袖”在此也用了双关,嵌名也;“书香”点名了本联的主旨。我理解此“香”内涵丰富,因为前有“勤学”,那么后有收获,深得书中滋味也。文人墨客,历来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香”在其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与玉”这是作者非常明确的追求。

综观全联,字数不多,用词也不媚不华,平朴自然,这也是求学必须的的态度。同时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寓意深刻。是一幅比较成功的联作。雪学习了。如上点评,仅凭一时浅悟,如有不当,期楼主赐玉。谢谢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得以领略翠袖儒雅高才。希望在漫天还能看到你更多的精彩。谢谢~!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砸烟村列秋月的精品对句
[pre]

出句:自负盈亏,千古经营惟月老(雨里烟村)

对句:时常涨跌,一朝炒股弄潮儿(秋月笼纱)

各砸一砖:

先析烟村兄出句:自负盈亏  千古经营惟月老。此联采取分扣,“自负盈亏”与“ 经营”明扣、与“月”的圆缺暗扣,其技巧在暗扣出彩。然“月老”拟人尚可,关联牵强,因为“月老”是“红媒”的别称,在这层含义上,联面没有给出任何有关联性的交代;如果没有前一小句,单看“千古经营惟月老”,那么多数人会联想到“月老经营”的是男女婚配之事,在这个层面上与前句的“自负盈亏”关联不强了。故后句尚有修缮空间。

再看秋月的对句:时常涨跌 一朝炒股弄潮儿。此联分扣成立,“时常涨跌”与“炒股”明扣、与“潮”暗扣。同时“弄潮儿”与上联的“月老”都属于人格化的专有名词,有特定的指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应对的构思是精巧、对路的,应予肯定。但是在细节与凝句上都有缺陷。“涨跌”与“炒股”明扣,大家易懂、明了,与“潮”扣,搭配不严密,其实“涨落”一步到位,两相关联不很好嘛?!其次断句结构与上联在对仗上,也有不密的借口,与“月老”对应的“潮儿”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只有“弄潮儿”三个字才有特定含义,“自负”与“时常”的对仗也欠工稳。另外就是“朝”与“潮”同句,在语感上拗口,失了美感。

呵呵,砸完收工:)并期楼主与大家赐玉~~!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释“出句:秦镜莫开,姜被当存,四海共荣同进退 [捉笔天涯]”
[pre]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徐夤《咏怀》诗云?借取秦宫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此诗说的是:汉高祖初入咸阳宫,见满库珍宝,内有方镜,可照见五脏,知人疾病,若有邪心,则胆张心动。就是借用此典。

姜被:据《汉书》载:汉朝名士姜肱,以孝行著称,博通五经,有“学富五车”之誉。一生不入仕做官,皇帝征召,重臣举荐,皆不露面,曾潜伏青州界,终年卖卜为生。姜肱与弟相友爱,同被而眠,一直到成年。“姜被”一词,已成为形容兄弟友爱的典故。


此联前两小句含典的意思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四海共荣和谐之意,“姜被”之典有“同进退”之喻。

试对:

出句:秦镜莫开,姜被当存,四海共荣同进退 [捉笔天涯]

对句:萧墙继倒,章台必毁,千秋分乱证兴衰 [千堆雪]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3 18:41 , Processed in 0.10698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