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8|回复: 3

今后再不会有丰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8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后再不会有丰收

文:白马非马

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字的结尾说了一句话,“今年会是个丰收年罢,可惜,我的老家再也没有了丰收”。因为我没做任何解释,当然读者无法理解,有的还特意找我打听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到底什么意思。

这话,真的是说来话长的,我当时一带而过,也确实是因为这个话题让我感到沉重,沉重到不能提起,提起了,就有艰于呼吸的感觉。

老家打来电话,马上要搬家了,房子也便随机拆除,换句话说,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那片土地真的要变成“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了,而那片养育了我们的肥田沃土,则不知道要开发成什么工厂、开发区或跑马地了。我想,即便老家的人们就此住进别墅,心情也难免有一些惆怅吧。有人说我的担心多余,简直是“替古人担忧”,因为国家给了补偿,那可是很多家庭从来没见到过的一大笔银子呢。

然而,我想到的是,就算是金山银山,也有一个坐吃山空的时候吧,也许,到那时,哭都来不及。我相信,我这样的论调一点也不危言耸听。去年的全国“土地日”,提出了“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宣传口号,但是,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可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权威资料显示,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少,后备资源稀缺,耕地总量为18.26亿亩,不到世界的10%,人均可耕地面积为1.3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还就18亿亩土地红线问题专门谈了看法,阐述了国家保住这一条也许该称为生命线的红线的决心。但是,显而易见地,对于我的家乡来说,这一切都不再有意义。

我毕竟走出了故园,成了所谓的“城里人”,也许,在一些老乡为终于实现了“农转非”而欣欣然面有喜色焉的时刻,在这里怀念那生我养我的土地很有一些不合时宜,甚至会被认定为“站着说话不腰疼”。是的,城乡差别不仅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日益加大的趋势,但是,如果但从温饱角度看,在农村还是相当容易实现的,只要你有土地。

我担心的是,我的那些父老乡亲们,尤其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大多数,他们失去了土地,也就等于没有了自己的人生舞台,因为,他们永远不可能属于城市,那么,当政府的那一点补贴不幸被我言中,真的被最终坐吃山空的时候,他们凭什么生活?即便政府给出的是大笔的补偿,让我的同龄人们足以保证此生衣食无忧,那么他们的后代呢?许多其他地方的先例告诉我,他们会成为并不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正因为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厚实的人民币而欣喜若狂,进而挥霍无度、好吃懒做,最终的结局是一问莫名、穷困潦倒、一败涂地。我真的不愿意再更深入地加以分析与探讨了,也无力做下去,再进一步说下去,也许就真的祸从口出、多说无益了,所以,我还是要关上自己的嘴巴,让它更多地还是执行进口(吃饭)功能吧。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的老家,著名的产粮县中很肥沃的一片母亲大地,而今而后再不会有丰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06: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环境恶化将会给人们带来了危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09: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1: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好多的地方都是搞什么新农村建设,让住惯了火炕的农民住上楼房。
但奇怪的是,我老家的父老乡亲们并不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12 07:18 , Processed in 0.0966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