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千堆雪

[千堆雪]精品出对句赏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青莲在2008-1-29 16:05:00的发言:
1.2 重题秋雁
料是痴情多误,尺书无寄,只影谁从,枉抛月下两行泪
算来何事堪言,老翅西风,青衫驿路,同作天涯一段愁


千堆雪赏析:
最喜欢这一联,因为她非常耐品,联面有诗意、有韵味;联外有遐想、有感悟。其内涵很丰富,故雪愿简述几句读后感:
萧飒的秋季,仰望霜天廖廓,时常可见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秋雁,它们整齐排列,结阵横空,或单行如“一”,或双行成“人”,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陆游《幽居》诗有云:“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有:“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正因为雁有季节性准时迁徙的特点,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所以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本联作者抓住了秋雁的上述特征,巧用拟人、借喻的手法,托雁写出了自己的感悟。“痴情”是留恋,“痴情多误”是常态,是对故土的留恋、还是对故人的留恋呢?作者没有直说,但从联中自对“尺书无寄、只影谁从”来看,这种留恋而不得不别离的愁绪显然是拟人,“枉抛月下两行泪”加深了这种愁绪,更有一份孤独、漂泊的无奈上心头。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曰:“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不正是这种怀旧、留恋、别离的写照吗?!这里值得回味、耐品的字句不仅是“只影”,还有“月下两行泪”。为什么呢?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梅尧臣《秋雁》诗有云:“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李颀《古从军行》还有:“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句。这些无须多言,大家一定都会明白作者的寓意。那么,是什么理由促使作者如此痴情、如此伤感呢?下联有交代。“老翅西风、青衫驿路,同作天涯一段愁”。唐?钱起《宿毕侍御宅》云:“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原来最理解离愁别绪的是秋雁、夜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落霞人物成联“陈独秀”的赏析》

点将说明:试剑跟贴要我安排人评论落霞成联,昨天又接秋池兄类似的留言,始知落霞是中楹优秀联手,也是试剑的朋友,又是烟村兄在槐花公社的同好,联写得很棒,尤其擅长写人物联。试剑、秋池两版托我安排人点评,然诸位评论员都有任务在身,不忍再增加新负担。既然落霞是试剑的朋友,熟悉落霞的联风,加之试剑也写过不少人物联,故安排试剑点评顺理成章。
不过,为了表示本人对落霞联友的景仰,雪也不揣浅陋,挑“陈独秀”几联略析几句,因陈独秀是雪同县的前辈,也是雪比较崇拜的革命家,故雪有理由,先行抛砖引玉。

陈独秀

曾有人说过:“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一直想写这个人,但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只能从支离破碎中感受到自己能感受的一些:

是侠客情,是狂士情,多情不解谓之众
为国家痛,为民生痛,大痛真知堪向谁


?? 陈独秀第一次入狱之后,李辛白在《每周评论》发表短诗《怀陈独秀》:“依他们的主张,我们小百姓痛苦。/依你的主张,他们痛苦。/他们不愿意痛苦,所以你痛苦。/你痛苦,是替我们痛苦。”这首未被重视的小诗,却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作为先驱者的“你”,是注定要承担“痛苦”的

千堆雪赏析:
写历史人物联,既好写又难写。说好写,是因为历史人物生平、个性、爱好、主要活动与是非功过都有现成的历史总结,其取材便捷,容易引起共鸣;说难写,也是因为历史人物人生丰富,个性特点独特,主要活动纷繁,功过是非一言难尽,故人物联概揽难、切入难、视角难、出新难。雪以为,用一联概括历史人物其鲜活的一生并非易事,何况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物,则更难。
细品落霞联友此联,雪以为其出彩有三:
其一,选材铺垫好,浓缩概括准。我们先来看上下联前两分句:“是侠客情”是对陈独秀早期革命活动的高度浓缩与概括。“是狂士情”是对陈独秀个性特点的准确把握与总结。而“为国家痛、为民生痛”既是对其后期个人遭遇的怜惜,又是对其一生的评介。四个分句,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特征。
其二,视角独特,总结提炼精当。上联联眼用“情”字贯穿全句,先用两“情”排比,结句用“多情”总结递进;下联联眼用“痛”字串联,同样从分列到总结递进。两个结句用“多情”与“大痛”总结提炼,十分耐品。古人云:“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此为大乘境界, 非常人可知。这里“多情”之“情”,并非男女间普通情感,它已上升到“济物利人”之大视角、高层面也。下联结句的“大痛”亦然。
其三,布局与结构有匠心。全联用447的结构,前两分句排比铺垫,后一分句浓缩、提升;形成上下联各有侧重,结构工仗,句内呈递进关联,一气贯通,无缝无隙;而上下联看似反对组句,实则抽象关联,因为“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使上联的“情”与下联的“痛”有机关联起来,足见作者扎实的联学功底。
也提联内与联外各一处存疑与商榷之言。
关于联外的商榷:雪不同意“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的说法。尽管这个说法不是作者本人的评语,但既然落霞联友引用了,那么至少说明作者是认可这个说法的。雪以为,政治家是有人格有人性有人情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政治家,“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是政客,决不是政治家。而“政客”与“政治家”是有本质区别的。对此,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这里就无须我过多阐述了。
关于联内的商榷:我认为上联的“谓之”值得推敲。我个人理解陈独秀的“多情”是为“大众”而“多情”,他之所以有“不解”的“多情”就是为了大“众 ”。原句“谓之众”是对“多情不解”意解和诠释,作为结句,其作用是对前两分句的提炼与升华,但“谓之”二字用在此处,语气和份量弱了,其提升、振起的力道不够。它与下联“堪向谁”的振耳设问略感不匹。
如上浅言,恐多不确,挂一漏万之遗珠,就由试剑与大家补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不公,竟使陈张并列
碑传如此,何谈德赛二公

?? 时人常将陈与张国焘并列,谓之张左陈右。那张国焘不过一政客、小人,毫无人格品性可言,卑躬屈膝,卖身投靠,如何能与陈独秀并论?这样的定论,陈独秀地下有知,怕真的要欲哭无泪了~~~

千堆雪简评:

这一联捕捉的两对“典型”、四个“人物”很精妙。“陈张并列”的确很有讽刺意味,我认为那不是“天道不公”,而是“人心不公”、“世论不公”;“德赛二公”在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很拥戴。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将西方文明“引到光明世界”,对于处于黑暗中的中国,需要德、赛的救治。然而,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没有考虑到,西方文化中并非只有德、赛二先生。因此,下联的“碑传”与上联的“不公”形成了两个悖论,此为出彩的安排;但是,本联的各自前后分句间的关联,需要推敲,尤其上联的“天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晚余暇清信奉
老来嗜好只文章


千堆雪简评:
晚年的陈独秀在江津的生活是凄苦的,但却是自由的。老蒋的资助被他拒绝,胡适建议他去美国写自传也被拒绝,他只接受北大同事和学生的帮助,晚年陈氏所做的有两件事:一是重估一切价值,“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老人一般都是知错不改的,陈独秀却截然相反。他对早年所信奉的“主义”进行了全盘的反思和清理。这种否定自己的勇气是最可贵的。另一项工作是语言文字学研究,他最后一本著作是《古阴阳入互用倒表》。因此,第一联对晚年的陈独秀的总结是恰如其分的,也是比较准确的,尤其上联的“清”字,见笔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叱咤风云,磊落开怀无愧怍
飘摇岁月,唏嘘入暮竟多余

?? 陈独秀一生始终不渝,被开除出党后,拒绝各方利诱,专心学问,却晚景凄凉。有诗:除却文章无嗜好,世无朋友更凄凉。诗人枉向汩罗去,不及刘伶老醉乡。

千堆雪简评:

这一联我认为是对陈独秀一生做的比较客观的总结与评价。更准确地说“叱咤风云”是陈独秀早期投身革命的一个缩影,而“飘摇岁月”不仅是陈独秀生活那个年代的中国现状的描述,也是陈氏晚年的真实写照。陈独秀的一生既辉煌,又坎坷,但无论他处在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还是几次被捕入狱的落魄时期,陈独秀仍然卓尔不群,傲骨凛然。记得1932年10月最后一次被捕,陈氏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他的热情从未冷却。有诗云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海何辽阔,龙性岂能驯”。因此“磊落开怀无愧怍”的评价有依托、很恰当。然而,陈独秀的晚年也很凄凉,蛰居在四川江津乡下,只有一个老保姆陪伴。一九三九年,周恩来等劝陈去延安,当时中央想把陈弄到延安养起来,不让他在外边“胡闹”。但陈拒绝了。他说,大钊死了,延年死了,党中央里没有他可靠的人了,“他们开会,我怎么办呢?”结果不欢而散。这些都是“唏嘘入暮竟多余”的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相思细雨煎春瘦[对月]

值得细细品味的好句子,余香绵绵,回味无穷啊。
“相思细雨”是什么样的“雨”呢?我理解,“相思”是缠绵不断、经久不息的,那么“相思细雨”一定是连绵不断、持续不止的小雨了,这种阴雨连绵的天气最惹相思、最牵愁绪,这不正是一种煎熬吗?在这样的天气里,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只能更相思~!而苦苦相思的结果是什么呢?“为伊消得人憔悴”啊----“瘦”也。所以,全句字字珠玑、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没有一笔废墨。如此好句,有什么理由遗珠、不推荐精华?!
出句:相思细雨煎春瘦 [对月悲歌]
对句:漂泊浮云抱月寒 [千  堆  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落花声里闻春叹[对月]

时间就是这么无情,谁也不能把春留驻。春叹不足虑,春去莫空悲。
面对“落花”,眼见春去,该“叹”息什么呢?感叹时光飞逝,惜时乎?感慨春事了无?惜春焉?暮春时节,作者预留了宽大的空间给对者来回答~:(给点惊喜,转呈积极的~)

出句:落花声里闻春叹 [对月悲歌]
对句:绿柳枝头惜燕呢 [千 堆  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青莲在2008-2-2 18:04:00的发言:

白云谷门联

虚牖以迎,山光半在书中隐
拾阶而上,云气时从衣上生
山下结庐,虚窗如挂山一轴
云间摘句,倚槛自分云半溪


说点个人意见:
两联各有千秋,其着力点侧重不同而已。孰优孰劣难分仲伯,关键看自己置身的境界怎么定位了。
第一联把自己置身一个相对高处,从“山光”“云气”中体味求索与攀登之趣,有一种超然、远离市井的高雅襟怀。
第二联把自己置身一个相对低调的位置,从山水云溪间自得结庐摘句之乐,有一种贴近自然、物我两忘的淡定与从容。
如要我来挑选,我可能更倾向后一联,无粉饰、无雕琢,很淡定、很放达,隐而不虚,求而不俗,自得其乐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苏三在2008-2-5 1:53:00的发言:
出句;帆影翩然追落日[苏三]

好句子,“追”字有力度、有情感,“归帆”“落日”两相宜。唯“翩然”不及“翩翩”之动态、神态与拟人。尽管如此,我依然推荐精华~!

出句:帆影翩然追落日(苏  三)
对句:涛声婉转唤归鸿(千堆雪)

如果按“翩翩”,又及:
出句:帆影翩翩追落日(苏  三)
对句:山岚款款挽炊烟(千堆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春一景(作者:玉忆)
有山含情,水含笑,云栖岭外听莺唱
喜叶正绿,花正红,风越枝头摘杏花
千堆雪点评:这一联扣题很紧密,联中自对与结句都很不错。唯一感觉此联的领字“有”“喜”在联中的作用不大。关于领字联,玉忆也列举不少,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相对本联,这两个领字似乎作用不大,去掉领字全联反而更流畅了。
嵌菊竹(作者:玉忆)
菊淡爽心,菊浓悦目,菊盏留香成一醉
竹篱筛月,竹简题诗,竹箫递韵到三更
千堆雪简评:这一联整体不错,下联比上联更好。问题是整联的主题比较模糊,上下联的关联缺少一个共同的主旨,给人各说各的感觉。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关于嵌字联的主题与关联问题了。
梅:(作者:玉忆)
有花生妒,有雪断魂,谁知瘦骨当年,驿外曾经三弄影;
无意争春,无心比俏,独立俗尘以外,风中遥寄一枝香。
千堆雪简评:这一联是这一组作业中最精彩的。全联通过排比、用典把梅花的品格、精神、特色都表现出来了。好联。
梅(作者:玉忆)
零落染东风,暗香几许先流韵;
娇红辞醉雪,疏影一枝早占春。[今音]
千堆雪简评:借先人林逋的“暗香”、“疏影”题梅,虽未出新,也很达意。全联无一梅字,却写出了梅的特色。下联起句有修缮空间,尤其“娇”字有损主题,不如改为“新红辞素雪”,这样上联的“染”就可改为“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4-28 11:53 , Processed in 0.1217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