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千堆雪

[千堆雪]精品出对句赏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8: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三羊出句“梅花飞白???”的品析》

出句:梅花飞白,竹叶杀青,松风把卷兰亭序 [三羊]

好句,略析几句。我认为出句出彩有三: 出彩一(信息量大):联嵌岁寒三友“松、竹、梅”和四君子中的三君子“竹、梅、兰”,隐含书法专用语“飞白”、“杀青”和著名书法宝典----《兰亭序》。因此,此联的信息量丰富。 出彩二(双关精巧):“飞白”双关精巧,梅花飞白,此“飞白”可明喻飞雪,暗含书法,飞白在书法中是枯笔留空;“杀青”双关亦然。 出彩三(意境和谐):大家知道,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三月三修契活动的现场临笔。时值当春,而此是正是“梅花盛开、残雪消融,竹叶初绿之际”,故前两句的景象铺陈,完全符合《兰亭序》的书写时令。因此,作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试对:

出句:梅花飞白,竹叶杀青,松风把卷兰亭序(三羊)
对句:柳线悬针,桃枝垂露,佛手临崖石鼓文(千堆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评:九曲江水为波折 [静 然]及其修缮意见

出句:九曲江水为波折[静 然]



千堆雪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匠心的出句。其最大的特色是内联紧密,环环相扣,巧用歧义双关。句中“折”扣“曲”、“波”扣“水”,把“江曲”的自然现象,赋予因果中,非常和谐、出彩。句中“为波折”有双关余味,十分生动,当是联眼所在。

只可惜“曲”“水”同仄出律了。“九曲”改“一弯”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红枫寄柬邀冬至[静 然]

千堆雪浅析:首先非常抱歉没有及时发现这副好联,请静然联友海涵。

本出句拟人精当、意境深幽、用词凝练考究、语感流畅。我个人理解其最精彩处有二:一是“寄柬”拟人与寓意非常精妙。为什么呢?本来“红枫”是秋之典型景观,它怎么与后面的“冬至”关联呢?作者巧用了“寄柬”一词来串联秋到冬的过程,因为枫叶飞舞,是晚秋的时令特征,叶落的过程用“寄柬”来描绘,非常形象、生动,令人拍案。这样后面的“冬至”就有了理由与依托了。二是“邀”字也非常精确、传神,说明本联所指的时间,是由秋到冬的过程,秋未尽、冬未至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冬至”一词,我非常同意逍遥女侠提出的观点,我认为此词在本联可不做节气的专有名词来应对,因为从联面上,它不是表达这个时令的,而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一点感悟,愿意与大家一道来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pre]出句:鱼问萍踪何处岸[玉逍遥]        

千堆雪浅析:此联作者以设问句式作联,给读者预留了丰富的联想空间,并达到了烘托、渲染主题的艺术效果。我个人认为其出彩与成功之处有三:

一是拟人形象、生动。一个“问”字使全句鲜活起来;

二是内联紧密、和谐。水面浮萍、水底游鱼,互不关联的两物,在此句中赋予了紧密的联系,鱼儿关切地问浮萍要漂到哪里?“何处岸”使全句寓意立即得到升华与拔高。

三是寓意深刻、联想丰富,由点及面的思绪紧紧扣住了主题。一个非常普通的一个自然现象,在作者眼里赋予了非常高的境界,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空间。

我个人理解,此联的寓意是对漂泊者的同情与哀怜。“鱼问”是作者对漂泊的“浮萍”表达的关切、同情。联系现实,很多为生计而常年漂泊在外的人们,不正是“浮萍”的缩影吗?他们三山五岳处处“家”,何处是“岸”?何处是“家”?作者留给有切身体验的人去联想、去回答、去应对。这也是作者留给应对者的精巧安排。

如上肤浅的感悟与体验,也恐不确,欢迎大家赐玉。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pre]出句::飞枫一掌掀霞起 [玉逍遥]

千堆雪赏析:此联高度凝练,无费墨,其出彩有三:

一是“飞枫”状态合境。因为秋染枫红,落叶如飞,是非常符合秋天时令特征的自然现象;短短两个字点明了季节及其主要环境特征。

二是“一掌”状物贴切。落叶如掌,形象、拟人、生动,“一”字在此是一种通感的宽泛指代,形容数量稀疏的意思,单片亦可喻也。

三是“掀霞起”喻格新颖精巧。尤其是“霞”扣“枫”、“起”扣“掌”都很严谨、关联。

综观全联,语畅字凝,动感、生机、活力皆达到和谐统一,且喻格精巧,拟人生动,状物贴切。我认为是好句。
[/p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野鹤轩主出句“水声鸣醒山前柳” 的商榷与争鸣

出句:水声鸣醒山前柳(野鹤轩主)               

千堆雪:这个出句我喜欢“醒”字,很灵动、形象、拟人。我个人揣摩作者是想表达水声唤醒沉睡的春天。但是我觉得此联有两处还有推敲的余地:

一是“水声”与“鸣醒山前柳”之间的内在关系不紧密。作者是不是让大家联想此“水”是雪化之水呢?但预示春天到来(山柳醒)的主体没有代表性,因为“水声”四季常有,它与“鸣醒山前柳”之间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这就使本联大打折扣了哦;

二是“鸣”字太直白,读来也不流畅,与“醒”搭配不和谐、不生动。“唤”好~!

基于以上思考,如果是我,出句就是:燕鸣(或“啼”)唤(或“惊”)醒堂前柳~!为什么用“堂”呢?也是考虑句内的联系,因为:春动燕归梁,堂前燕也。顺对一句试试效果:

出句:燕啼唤醒堂前柳

对句:梅笑引来雪后春

欢迎大家赐玉:)野鹤老乡不准哭哦~~,我喜欢砸的就是高手~!

]空空道人:雪兄点评有理

野鹤轩主:首先感谢雪兄赐玉哈,想偶哭大概不容易勒,好多年没哭了,真想找机会哭一下捏,呵呵~~
雪兄所说有一定道理,但你没有留意冬天冰封的山溪是没有水声的哦,一开春,水声潺潺,是那么亲切、柔美!让人一下子感到春天来临了!!!看来雪兄没来偶们山区住过,没有感受,不怪哈~~~

不过雪兄所改之句真的不错,“燕鸣啼唤醒堂前柳”关联确实很紧密,但这一联有不少相似的出句,故偶放弃了这个视角。

千堆雪回复:呵呵,就怕你不来回复哦,有交流才有收获,欢迎继续商榷哈~~!:)
“水声”一说虽然你在山区有切身体验,但我问你:夏季山溪有没有声音?暴雨后有没有“水声”?秋雨后有没有声音呀?唯独冬季与枯水期,水声听不见而已嘛,所以这个词的前后联系与代表性不严谨呀。试问:水声鸣醒山前桂,有没有毛病呢?也通吧?表现季节特征的最好选择最具特色的景象与指代么。我不是说不行,而是对你要有更高的要求列。西西:)

其次,我在与空空道人讨论此联时,他指出我的“唤”与“啼”意思比较接近,当还有修缮空间,我觉得很有道理,轩主对本联的平易,我赞同并接受,这样的话,“唤”改“惊”当更有拟人色彩了。

哈哈哈哈,轩主这下有事情干了,再就是你也不邀请我到你的山城去,我怎么听到你那的水声哦?嘿嘿,下次一定专门去听一次。也许只是以往你没有注意听,今年肯定是被水声吵醒过,才有此联的吧?这就难怪你乐:)

野鹤轩主再复:虚心接受雪总意见哈!!!
热烈欢迎雪总来偶这里玩,带你去一趟云风峡谷,坐一趟天仙河漂流如何?来之前通知一声一定安排好!!!

林木树森:老千的“唤”不如“惊”!春回燕归,呢喃自在,实无心唤柳;柳木落叶眠冬,缘喧闹惊醒吐绿,故“惊”胜“唤”!

改成:

出句:燕啼惊醒堂前柳

对句:梅落化作雪后春

如何?出句与对句,一动一静,似乎意境更佳!呵呵!抛砖之见,欢迎猛砸!

千堆雪再复:一语惊醒梦中人~~!妙,林木兄此说,我非常同意~~!谢谢~:)此砖胜玉哦,是“秦砖”列~~!哈哈哈哈,问好林木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微黄岭色秋憔悴(青峰)
对句:雪白天颜月健康(秋月)

千堆雪赏析:
这一副对联上下搭配精当且都有妙笔,堪称珠联壁合。
首先来分析上联的出彩之笔:其一颜色选用精当。“微黄”或“灰黄”本来就是秋天的主格调;其二“憔悴”双关、别解、拟人贴切,并且紧扣了前面的“微黄”,使得全句都关联起来了。同时,作者在取景上用了“岭色”而未用“山色”也有匠心,这样就在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仄)非常严谨、工稳、和谐,也使得语感抑扬有致与流畅隽咏。
再来看下联的精彩之笔:首先同样在颜色的选用上用词准确。“雪白”应该是浩瀚皎洁的月色、也是正常“健康”的月色,前后紧扣;其次是“月健康”与上联“秋憔悴”在技法上同样具有双关、别解、拟人,同时按照对联界“反对最佳”的评判标准,也值得一赞。另外,在平仄安排上,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也滴水不漏,同样工稳和谐。
因此,这副对联是非常标准、和谐、工稳的优秀对联,值得一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题联:
出句:银汉横秋,天堑通途逢此夜(千堆雪)
自对:金梭停织,鹊桥飞渡在今宵(千堆雪)

千堆雪孤芳自赏: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秋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银河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根据以上传说,作者浓缩了此联。
上联主要是交代时令(横秋)、特定时点(此夜)、特定地点(银汉=天堑)、特定的传说(天堑变通途)。传说“银汉”是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从此,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下联主要交代主人之行动(金梭停织)、特定时间(今宵)、特定地点(鹊桥)、特定的传说(鹊桥飞渡)。由于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综观此联,以传说为依据,作者能抓住出典的关键特征,用楹联的手法记述了七夕的典故。全联对仗工稳、语感流畅、特征明显,上下关联和谐,算比较成功的联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句:风吹野壑松成韵 [苏三]
对句:岚起春山鸟啭林 [苏三]

千堆雪赏析:
阵阵松涛,凛凛韵骨,这是野壑风吹的杰作。“空山无语听松韵”,难怪王维留恋徘徊的山居前:鹤成群、松成韵;“百丈崖前一劲松,风摧雨打正葱茏”,难怪伯牙断弦的崖边:松列阵,水鸣弦~!多么富有生机的野壑、多么幽雅的松韵之境啊~!
出句的精彩在“韵”、联眼也在“韵”字。韵者,节奏的声响,节律的身影,风致高雅的情趣。而松涛之声、之形、之雅正是“风”之所致、“韵”之所致也。故“松之韵”包含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如果说出句的生机与幽雅,皆因“风”而富有动感;那么对句的活力与恬适则因“鸟啭”而幽静。“岚”给了“春山”的朦胧,这种朦胧增添了山的幽静;薄雾笼罩的山林,鸟的呢喃更突出了山林的恬适与安静。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又是多么富有情趣的自由空间哦。记得欧阳修谪滁的第三年作了一首《画眉鸟》七绝:“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春山自在啼。”对句何尝不是如此。
尽管“鸟啭林”对“松成韵”略宽了,但就意境来说,这种宽对丝毫不影响对句的精彩与和谐。是为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题云梯寺联:

云隐松泉禅净寺;
梯连星月道通天。

几点创作思考:“云梯”是一种非常赋有禅机的词汇,其字面本意高深莫测,具有通天指引的暗示。只要上网搜索一下,用“云梯寺”命名的禅院、古刹还真不少。根据澄泉提供的背景资料,本帖所指的云梯寺始建宋初,历尽春秋,可谓历史久远了。为这样一座重修的古刹题联,至少要表达三层寓意:其一,符合寺院建筑或景致特色;其二,富有佛理、禅机;其三,满足人们向善、求真、渴望美好的祝颂。
基于以上思考,上联基本满足了第一层寓意,兼有部分第二层暗示。澄泉说:“云梯古寺,历史悠久,蕴育幽泉,仰仗山岳”,这些景致、特色在联中浓缩成“云隐松泉”四个字。所谓“云隐”意在山之高、寺之深,以此来突出“寺”的清、净、幽、古的氛围,同时也符合禅林都远离市井的特点。从景致的角度来看,山上可写的对象很多,为什么联中只选取了“松泉”两物呢?这都是为寺院的环境和善男信女的心境而特设的。“松”有坚贞不屈、四季常青的寓意,此喻追求和信仰;“泉”有自清、洁净、自发的寓意,此喻禅机、佛理也。后面“禅净寺”完全是为了突出主题。其中一个“净”字需要仔细参悟,它在联中有动词的韵味。“寺”不仅因为“云隐松泉”而“净”,更因为“禅”“净”,从而特别突出了禅的存在、理的存在。
下联主要是满足第三层寓意,兼有部分第二层提升之寓意。人们之所以要捐资重修古寺,无非是祈祷神灵保佑善男信女和周边百姓的平安与幸福等美好追求。从佛理禅机上来解释,就是人们要秉承上天的意志,或者将天意通过神灵来向祈祷者、崇拜者传递美好与护佑。所以,心念通天,心向吉利都是人们向善、求真、渴望美好的祝颂。“星”是吉利的标志;“月”是纯洁、心诚、无杂念的象征,“星月”都是上天的代表,所以“梯”是心梯,而“道”则有路与理的双重寓意了。佛说,金诚所致,心可通佛,佛之所示,天意可为。因此,下联是立意的提升与“云梯”精神的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4-28 23:25 , Processed in 0.1476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