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3|回复: 8

希拉里终于把奥巴马给逼疯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2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龙天霸 提交日期:2010-1-24 17:37:00 访问:72585 回复:596   
    从民主党强行把希拉里塞给奥巴马的时候,我就知道,美国可能真的要分裂了。

  万事达研究中心的人很好事,把当年的斯塔尔报告也给翻出来了,一方面让我再次闻到当年克哥在来文司机裙子上的JY味道,一方面竟然要求我八卦的写这篇文章,并且告诉我现在美国媒体正在翻克哥和希拉里的臭袜子和脏内裤。我当初是中国第一个买下斯塔尔报告并收藏起来做为档案保存起来的,后来因为克哥要访华,几乎所有的原版和翻译版都给禁止了,所以目前在中国私人包括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下来的绝对不会超过100份。所以这一点,我还是很自豪。
  
  他们现在有个笑话,叫希拉里的帽子有多绿,克哥的爱就有深。现在的美国人也在为克哥疯狂的给希拉里戴了100多顶绿帽子而津津乐道的时候,其实他们更应该为希腊里为什么要忍受这些而大惑不解。
  
  美国人都知道希腊里的权利欲望非常强烈,但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强。以我看来,希腊里对权利的欲望就跟她老公对女人的欲望一样强烈。她肯定会成为美国的慈禧太后的,而倒霉的就是奥巴马,最后被折磨的就是美国的老百姓。
  
  希拉里有两个秘密情人,一个是克哥当时的白宫办公主任,一个是情报局的高官。而也正是这两个人以及他们背后的一大群人,成了希拉里最后虽然选举败北但依然走上前台并成为美国目前的实际统治者一样。
  
  当初选举失败以后,按照美国的选举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失败者能够在新的组阁中出任要职。而这个时候,被情报局胁迫的民主党高官们不得不强行把希拉里塞为奥巴马。而奥巴马,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
  
  在美国的选举,一个代表的是民意,一个代表的是权贵利益。奥巴马和希拉里则是这两个最为彻底的代表。过去的美国总统很多既有民意,同时也有权贵支持,而这种情况目前看来的已经在向两个极端发展了。
  
  在其他成员的组成中,美国最强有力的部门比如情报局,国防部,安全部以及财政部等核心部门全部落入希拉里手中。从此美国最核心的权利如国防外交财政等,不再接受总统的命令,而听从了希拉里。
  
  最近的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希拉里一派的疯狂和肆无忌惮,完全不把奥巴马放在眼里。
  
  首先是炸机事件。情报局得到情报,可就是不上报给总统,而听认发展。所以无论奥巴马如何愤怒,如何指责,情报局和国土安全部的没有一个人得到降职和处分,美国人民依然得不到一个答案,说不好听的话,人家连替罪羊都懒得给你扔。
  
  其次就是关塔那摩监狱关闭一事。一周年过去了,奥巴马的许诺在那里摆起,可就是监狱关闭不了;美国老百姓再怎么闹,也还不过是一个P而已;因为监狱是属于中情局的,希拉里说不关,你总统也就只能成为一个笑柄。
  
  于是奥巴马疯了,被逼疯了。因为他知道,一当希拉里成为了慈西太后,他就只能成为光绪或者宣统一样的傀儡了,毕竟有一腿的恭亲王是别人的。
  
  奥巴马选择了反击,目标就是华尔街。因为正是华尔街当初的支持,才有希拉里的今天;而且奥巴马精心准备的医疗保障看来也要多半泡汤了,美国人民又要空欢喜一场了。
  
  其实,奥巴马还是聪明的。因为他知道,他不可能象希拉里那样得到权贵们的支持,他只有民意。而现在饱受金融危机之苦的美国人民,是他唯一可以得到的力量。选择向华尔街开炮,是最容易得到美国普通老百姓的支持的。于是,他开炮了。
  
  问题是:他这一炮最后会炸着他自己么?熟知美国历史的都在问这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纵横飞鹰 回复日期:2010-01-24 17:43:00 

  问题是:他这一炮最后会炸着他自己么?熟知美国历史的都在问这一个问题
  
  可能会吧,不过他没敢动美联储也不好说

作者:纵横飞鹰 回复日期:2010-01-24 17:45:34 

  他如果动美联储,自己怎么死的都会不知道

作者:一只小虾虾2 回复日期:2010-01-24 17:52:26 

  敢动美联储的米国总统======马上就要遇刺的米国总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最初的大国家小集团小政府模式,200多年的快速和稳定发展,使美国社会现在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利益集团,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衰落和停滞的因子。从国家兴衰探源一书可以看出,具有较长期稳定、安全和组织自由的社会就会产生更多的排他性和反对变革的集团。而早期的美国国内少而精的分利集团以扩张和促进生产力为主,而今,枝叶庞大的分利集团如古罗马共和国一样,对内新能源迟迟不能降低成本大规模普及,社会生产力不能再提高,对外全球化到了极致,对外再也不能把蛋糕做的再大时,分利集团就要追求在内部获取更多份额,而这也就是衰落的开始。

“当社会上大部分特殊利益集团的目的都转向于重新分配国民收入而不是去创造更多的总收入,从而导致全社会效率与总产出的下降。在争夺国民收入的分配额时,一部分人的收益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部分人收益的减少,甚至减少得比增加的还多,因此人民之间就产生了怨恨.由于特殊利益集团愈来愈多而导致对分配问题的日益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20: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秦王政) 的帖子

这样说来,美国开始走向衰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0: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疏影淡然) 的帖子

不能一句话说他衰落就衰落,而要论证的。

人类史上,民主体制的国家没有能超过四百年的。希腊、古罗马如是,兴起快,但衰落也快,因为民主容易兴盛,但也容易产生各种分利集团内耗。所以,专制反而长久,因为君主集权下削弱了大多数危及皇权的集团,体制内分利集团因而少而小。这真是一个不想承认的君主专制的优点。所以,美国也有许多限制分利集团的制度,比如收入很高的医生和律师行业,都有很高的门槛,其实就是限制数量。不过,根本的大财阀和垄断集团却没有限制,近日美国最高法院又通过了选举献金无上限的法案,这就是分利集团因为奥黑以民意打败了财团支持的希拉里当选总统后导致的反扑,是冲击美国根本的事件,这是美国的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20: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秦王政) 的帖子

不能一句话说他衰落就衰落,而要论证的

呵呵,这让我想起看霹雳上一句台词:小心怀疑,大胆求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7 19: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呢,我们的分利集团怎么样了,好像比美国更严重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8: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但愿人长久于2010-01-27 19:24发表的  :
那么,我们呢,我们的分利集团怎么样了,好像比美国更严重吧。

事实是,我国目前的分利集团论规模大小还不如美国,建国本就摧毁了决大多数传统的分利集团,再加上文革的折腾,分利集团形成的两要素,时间的长期、社会的稳定,都使得分利集团化在中国前30年不成气候。正因如此,而近三十年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分利集团蓬勃壮大的过程,不过因为其规模和种类都不如美国多样化,并且因为近两百年的内衰外辱的历史,分利集团的有识之士还能照顾到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按照国家兴衰探源的分析,后成立的国家与组织,在稳定的环境下,更容易从周边学习先进的生产模式,发展也更快。所以,中国的分利集团在获利的同时也相应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并提高总产值,改革经济,引进先进技术,蛋糕做的越大,获取的利益也就更多。但是,分利集团的惰性也存在,那就是一定时间的稳定与提高生产力之后,当权贵资本这个分利集团又衍生出资本精英这个集团,以及分利需要的法律医疗等等阶层,更多的分利集团随之诞生,内部竞争更激烈了,而企图多占有一些产品的动力则增加了,企图获取国民收入中更大份额的分利集团愈来愈多,随之催生各种分割利润的法案,讨价还价的官司这些活动使法律复杂化,这些都影响到社会发展动力的分布和发展方向,因此各分利集团们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内部分得分额,增加生产的动力减退了。所以,我们会发现,改革初期资金大量用在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逐渐变为投资国内地产和金融这一现象,而各种分利集团在各个有利可图的环节的的竞争以言论自由以及司法、民主等皮相表现出来,什么物权法、各个能源法案、广电颁布的条例以及最近的各种诡异官司等等,其实质是分利集团的竞争,每家都有自己的喉舌,不过披上了一些蛊惑人的外衣而已。

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中国的高速发展必然是要逐渐停顿下来,分利集团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其增长率比率和获利大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率以及增益,就必然导致衰退。当然,那都是后话了。美国也不过200多年,其自生对分利集团的形成也有诸多限制,提高门槛,保持传统的几大分利集团,医疗保险、军火财团,金融资本,并有军力和能力发动战争做全球化的蛋糕,并从中获利,维持其不断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8 18: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12 05:11 , Processed in 0.1209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