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4|回复: 2

品读探春艺术的形象(作者:喜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22: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该书涉及的领域之广、结构布局之繁、描述人物之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们对她的喜爱和研究,在时间的积累下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红学之红,可以从央视的百家讲坛中的许多名家纷纷各抒己见,以及人们对红学家的追捧都可以看到。人们热衷于讨论钗黛哪个更适合宝玉,思索宝玉的女儿论的意义所在。网络上更是有着无数关于红学的论坛和文章,少到两三言的发帖,多到数万字的论文。在大观园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在曹雪芹的笔下从萌发到成熟,不同与以往才子佳人的套路,其中的“好”令人久读不厌。双玉之恋在大观园中成熟成长,在那个世外桃源中精彩的不止他俩,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姿态活着。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嬉笑怒骂各有各美,读者们的喜好多有不同,但总能从此书中找出一两个自己欣赏喜爱的人物。书中有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最欣赏的是胸怀磊落、性情淡泊的探春。
        探春在金陵十二钗中的排位仅次于钗黛、元春,可见她在曹雪芹心中以及在整个作品中的地位之重要,是无可替代的。在《红楼梦》描述的众多女性中,虽然有关探春的内容着墨不多,但她却是贾氏四姐妹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最为生动、丰满的一个。在《红楼梦》一书中,宝钗和黛玉是主角,元春在宫中难得一见,探春作为一个配角,在百花争艳的大观园中,要如何展示出自己的不同之处,才能给众位看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呢?探春,贾政之庶出。“浑名‘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这段话从小厮兴儿之口全面地反映了探春的外貌、性格以及身份。探春是曹雪芹对封建时代的新女性的最高诠释,是开放在大观园中的一朵不屈不挠的玫瑰花。研究探春,有助于我们对贾府的没落和衰败寻找病根,更有助于我们对封建伦理的弊病进一步审视。
        贾探春,不仅有贵族小姐“见之忘俗”之貌,还有着一般贵族小姐没有的卓越的组织之才。是她发起了诗社,让大观园的少男少女们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她胸怀大志,在贾府的改革中打击买办、兴除宿弊、开源节流,为日渐衰落的贾府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她身为大家闺秀,却不拘于闺阁,渴望走出樊笼“立一番事业”。然而,纵然她有着种种的才华,还是无法逃避世人对庶出之女的无端歧视,和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远嫁的命运。本文将依着以上事件阐述探春这一人物的出彩之处。
        一、探春形象意义之我见
        探春在整本书里,争议最多的,就是她的庶出身份带来的浓重的封建等级观念。她叫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姨娘”;对自己亲舅舅并不承认反而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了。曾毫不客气的训斥“姨娘何苦不尊重?大呼小喝,也失了体统!”和宝玉的一次对话中她说,姨娘的想法是阴微下贱的见识。“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姊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一概不知道。” 听来十分绝情,我认为这要站在时代的角度来看,依照当时的情况思考问题的根源,探春这样做也实属不得以。况且,赵姨娘所为都是些卑鄙之事,哪个正经人会赞同她做的对呢,探春更是家里的正经人,知道她那些伎俩,怎么会与她有共同语言呢。赵姨娘一心想借儿子享受富贵,根本弃女儿与不顾,只有王夫人对探春多有疼爱,探春自然会说只认得老爷太太了。即使有什么过激的行为我们也应该原谅她,在那样勾心斗角的家庭,好好生存,维护尊严是多么的不容易。是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教育,看到的事实,得到的待遇,姨娘的恶行,逼使她一步步远离了自己的血脉亲人。
        贾家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字中带有“原应叹息”的含义,是对红楼女子命运的叹惋。她们,或深居樊笼、空享富贵;或软弱无能、婚后不幸;或孤身远嫁、抱憾终身;或空对菩萨、不愿面世。她们的结局都以悲剧收场,虽然曹雪芹只完成了前八十回,但结局早已定下。她们都会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样,结局以悲剧收场,这就是古人常说的红颜命薄吧。探春之美,从“玫瑰花儿”之称可见这是贾府上下公认的,但貌美不是薄命的根源,薄命在这样严酷的社会制度、这样残缺的家庭环境、这样无奈的庶出身份。她的悲剧就在于,有着这样的美貌,还有着非同一般的才干和能力,仍得面对这悲剧的命运,让人叹惋是命运太不公了。眼见着美的事物被破坏,读者感受到的冲击力会更大,产生的不平感也会加大,从而引发读者的思考:为什么那么美的东西会被破坏?
        二、“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一)探春之身份
        探春, 贾府三小姐,贾政与姨娘赵氏庶出之女。生于三月初二,在王夫人生日的后一天,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与宝玉有真正血缘关系的同父异母的亲妹妹。黛玉初进贾府时,在黛玉的观察下有一段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的精彩出场??“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对比之下,观之可亲的迎春、形容尚小的惜春便要逊色了许多,探春的神采与众不同,秀美之余更见英爽之风,给黛玉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居所命名为“秋爽斋”,别号“蕉下客”,“爽”、“客”二字都可一窥探春的洒脱、清朗、大方、爽气的性格。即使生活在现在,她也定是个青年女杰。她的美,颠覆了以往以内敛、寡言、藏拙为标准的典型贵族闺秀形象。
        (二)探春之才华
        探春是有着高雅气质的女孩,而气质的养成不仅需要先天的外在潜质,更离不开后天的内在修养。探春是美女更是才女。首先,她写有一手好字。在元妃归省庆元宵时,元妃曾命探春誊录大家所赋十余首诗,传至外厢房给贾政等人赏看,并在回宫后命探春将那日所有的题咏依次抄录妥协送至宫中供她筛选。两次都特命探春,也是从侧面肯定了她的字很好。在她的房中案桌上也是“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卧室内挂着颜鲁公的墨迹,给宝玉的信帖也用了真卿迹,就连身边丫鬟的名字“翠墨”也和笔墨有关,对书法的爱好与特长由此可见。次之,她还有个丫鬟叫侍书,鉴于书中的名字各有含义,“侍书”也就反映了探春的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黛玉的别号“潇湘仙子”就是探春起的,还说的有理有据的,把笑话她是鹿的最是嘴不饶人的黛玉说得低头不语。探春在召集诗社前有写给宝玉的一封邀请帖,里面说她用的是颜真卿墨迹见赐,兄妹之间的默契由此可见;更说“虽一时之偶性,遂成千古之佳谈”,诗社对大观园中的少年少女真是意义重大,他们抛却了每天的看游鱼、看鹤舞、闲下棋的娱乐,另立了一项高雅之事,也使薛林雅调为大家所了解;帖中还有豪爽之句“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让人看了不禁想到巾帼英雄花木兰,很是有一番不让须眉的气势。在诗社中,探春有佳句“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写的清新潇洒,才女宝钗也夸她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有了。
        (三)探春之个性
         要说探春优异于他人,似乎过于牵强,大观园中的女儿们谁不是独一无二,冰雪聪明?每位都有只属于她们自己的过人之处,小姐们才情雅致,丫鬟们聪慧多情,人人都是水做的骨肉,个个都是花化的精魂。我想,探春能吸引我的关注的不只是她的才情,还有她正直的个性和大方的处事态度。
        论及探春也要说说她周围的人。二小姐迎春也同为庶出,在贾府却是逆来顺受、毫无原则、任人欺侮。在探春为她抱不平怒斥恶仆的时候,她竟无事人般赏玩《太上感应篇》,完全是个仅能让人可怜的悲剧角色。探春的生母胞弟人皆厌之,在贾府几乎是被漠视的,每次出场都是一场闹剧,最后猥琐地收场。虽然探春只是个女孩,然而瑕不掩瑜,有这样的母弟却更有强烈的自尊自爱之心,她的一言一行在贾府上下无人不赞,是朵“无人不爱的玫瑰花”。在第五十五回探春持家时,平儿对众媳妇们道“她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她一二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怕她五分”。凤姐儿对平儿也说探春“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凤姐儿的泼辣众位看官心中都有所了解,连她都敬畏的人,探春的才能不容小觑。第六十二回中,宝玉和黛玉有一段对话,黛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也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虽然宝玉也说她:“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知是乖呢。”但向来清高的黛玉都能给出这般中肯的赞赏,也是对她正直高尚的品行的肯定。整本书没有什么太太对探春的关爱的直接描写,都是借他人之口说出。
        王夫人也视探春为己出,十分地疼爱。贾家大姐元春也很喜欢她,和宝玉也是十分的亲近。但像探春这般懂事明礼,谁人不疼?圆通世故的宝钗也曾赞赏探春,是个聪明细致的人。老太太也很喜欢探春,在南安太妃来访时,叫了史、薛、林之外,三春中唯独叫了探春,其中的偏爱可见一斑。她的懂事也充满温情,在第七十六回时,贾母看见众人“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便说“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此时的贾府萧条,如同风中残烛,难道这是预示着探春要看着这个家散去吗?不得而知了。连贾母身边的贴身大丫头鸳鸯都说,老太太偏疼三姑娘。皆是由于她平时行事平和恬淡,人们自然尊重她,喜欢亲近她。要不她的一纸“英雄帖”怎么招得来院中各位“豪杰”呢?人格魅力使然。

        (四)探春之有心
        探春聪慧有心。在诗社经济紧张时,请来有财权没才学的凤姐儿入社,让她做监社御史,间接的为诗社谋福利。找的巧妙,封的有效,银子就这样来了,为诗社繁荣又出一策。在第四十六回中,老太太错怪王夫人,气氛紧张之下王夫人不敢还言,薛姨妈不好多言,李纨带众姐妹出去回避,这样的时候想到“ 王夫人虽有委屈,如何敢辩;薛姨妈现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发不敢辩;这正是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想的有理,想的周全,做的有胆量有智慧,她没有傻乎乎地冲上去说:“老太太您错了,太太是冤枉的!”而是在窗外听了一听,再陪笑着向老太太说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一句未完就把贾母给逗笑了,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化解了难言的误会。想必王夫人一定对此很是欣慰,虽不是自己亲生,也没有白疼了。在场的众位女眷也定会暗暗敬佩她的胆识。探春为人大气,不同于娇憨的湘云般大大咧咧的性格。还有许多细致的地方不可省略,她可以坐下来为二哥哥做鞋、在众人只顾赏梅时为踏雪乞梅归来的宝玉递上一盅暖酒、赠予在大观园里群钗中家世贫寒的岫烟碧玉佩、记着家里长辈姊妹的生日。圆通世故的宝钗也曾赞赏探春是个聪明细致的人。
        三、“才自精明志自高”
        (一)精明之才
        要说文采,探春的才气的确不及钗黛,可诗社的成立却离不开探春的号召。这只是探春组织才能的一个小小的开始。每次诗社聚会,探春都会好好策划,这一点就反映了探春的组织、管理的才能。同时,探春对丫鬟的管理也很得体。迎春对自己的丫鬟和下人根本无法指使,还会在被奶妈的媳妇欺负后一语不发;而惜春的丫头入画也因为私藏男人的东西被逐。只有探春的丫鬟不曾惹事生非。不仅如此,探春的丫鬟都十分有规矩。也有人拿住她说过“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她们也没得收藏”忽略了她下面说的“要搜只管来搜我”。非要借此说她怎么样对丫鬟严厉管教之类的话,我认为这反而是她对丫鬟的保护。她若是那般的对下人“歹毒”,怎么会有兴儿说她是贾府“无人不爱”的玫瑰花呢?在书内并没有什么关于她苛刻对待下人的内容。只能说是她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处理的比较严谨。在抄检中只有她是不准搜丫鬟的,若无庇护之心,何必为之?她的管理才能到第五十五回和第五十六回中才得以好好发挥。
        由于正真的管家权在太太手里,此时能得太太信任的贾府管理之才,除了凤姐就只有探春可以胜任了。在凤姐儿抱恙之后,贾府内部管理十分混乱的情况下,有太太的支持、在李纨和宝钗的辅助,探春上任了。众人想着她不过是个未出阁的年轻小姐,平时都是平和恬淡的样子,便不在意,反而蓄意怠慢了起来。探春处理的第一件事,便是拨划自己亲舅舅的丧葬费。吴登新家的故意为难,打定主意试探之后再作行事,探春所提问题针针见血,吴登新家的被问的满面通红地退出了。凤姐儿更是有先见之明的要平儿事事恭顺。探春还取消了每月重领的贾环、贾兰、宝玉上学的点心纸笔的月银。此后的家事,众人也明白了探春的厉害,不敢再造次,有何不满也是敢怒不敢言了。她有凤姐儿的智慧,更有凤姐儿没有的知书达理,果真是更厉害了一层了。
        探春厉害的不只是持家,还有治家。在平时生活中,她就注意到的姑娘们每个月用于购买化妆品的二两银子,是鉴于买办的势力而不必花的。在她的提议下,把每个月的买办免去。在年上去赖大家的园子时,她也留心了。在和赖大家媳妇聊天中,她学到了花园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经济价值的。由此想到要为园中加强管理,实施经济改革。为园中安排了人手分开管辖,“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相比较凤姐儿那般为私利剥削压榨,探春所为无一为己,皆是为家。众人们有利可图,便能以十分地积极待之,大观园的风气为之一新,探春得以略展身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志向高远
        1.庶出身份、富贵之家
        在书中,探春的庶出身份犹如无形的烙印落再所有人心里。人们评价探春时总会说她什么都好,“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卑劣、可怜的亲生母亲赵姨娘,还有个形神猥琐、连下人都瞧不起的弟弟贾环。探春初掌家时刚处理完亲舅舅的丧葬费,赵姨娘便来诉苦,说自己的地位连袭人都不如,女儿得了太太的宠爱却没有拉扯自己和贾环,怪探春只拣高枝儿。探春被气哭后说出了“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心中的委屈一语吐露。赵姨娘连平儿都要巴结,凤姐儿见她更会出言训斥。赵氏也有她的可怜之处,老太太曾说贾政年少时比宝玉古怪,那赵姨娘想必年轻时和袭人般温柔,也曾经是水做的女儿。岁月日长,女儿变成了恶妇,对探春没多少关心,只巴望儿子取代宝玉。
        幸好太太疼惜探春,曹雪芹借凤姐儿之口道出太太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赵姨娘闹的,心里还是拿探春和宝玉一样的。赵姨娘还曾倾己所有,请马道婆帮忙暗算陷害宝玉、凤姐儿;和小戏子为口角之争厮打;责怪探春有钱只给宝玉,自己的亲兄弟鞋袜搭拉没人管。弟弟贾环连丫鬟的钱都要讹诈强要,亲舅舅是个给外甥做仆人的人。要强的探春面对着这样的亲人,怎么能不心寒?
        在第七十一回里,探春说:“我说倒不如小户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天天娘儿们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厉害。”在这样的家庭,探春由于庶出的身份特别的敏感。在夜搜大观园时,来搜前就早有人报与探春了,她便“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在来人之后便打开所有箱柜任人搜去,但不得搜丫鬟们的东西。这时,维护丫鬟的尊严便是维护自己的尊严,庶出之人更容不得慢待。王善保家的小瞧了探春,语言动作轻薄无礼,被怒火中的探春“拍”的扇了一把掌,指问:“你是什么东西”!这一怒,探春的性格便饱满了起来。一个毫无脾气只会笑的好好小姐,还有什么尊严可谈?这一耳光,扇的是所有无端歧视庶出的恶人,算是出了口恶气。凤姐儿都笑赞回斥王善保家的侍书是“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在这样的万金之家的恶况之下,寒门小户便没有这样的复杂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哪见有什么说不得的苦恼?还要分什么庶正?
        2.志趣高雅、男儿之志
        探春的志趣高雅,在第四十回中,凤姐儿带着贾母和刘姥姥等人参观秋爽斋时便可一见其好。“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花”、“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中盛放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屋子是大通间、有大案桌、放斗大的花囊、挂大幅的水墨画、大盘子、大佛手,文中处处可见 “大”字,更有处处可见的大气。在当时的小姐闺房中,探春的居室要算是一个异类了,曹雪芹这般安排是自然又是刻意,人们常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探春就是这样的胸怀博大的新女性,她的私人空间布局势必会和她的性格画上等号。探春还喜欢字画、轻巧玩意儿比如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挖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些有意思又不俗气的东西虽然不值什么钱,但是可见她的喜好也是脱俗的,淡泊精致的东西才是她的最爱,不是那种喜乐奢侈生活的贵族小姐。
        探春也会偶尔流露出的一番男儿志。在第五十五回里,一起来看探春说给赵姨娘听的一段话:“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黛玉也曾评说探春在管家事的时候,一步儿也不肯多走,不会利用职权作威作福,很是自尊自爱。当初黛玉进贾府时,因寄人篱下之感,也是这般。而探春是正牌的主子小姐,却这样小心。不愿多说、不为自己谋利。那么大气的人这么拘束,一方面是探春有着君子般的正直泊利,另一方面也可见贾府虽为富贵之家,却是有着更多无形的束缚。身为男儿的宝玉反而劝探春不要多想,“只管安享富贵”就好,不禁让人感叹,再大的家族有这样缺乏责任感的继承人,怎会不败呢?
        四、“生于末世运偏消”
        (一)家势衰落
        探春言语谨慎,心里事事明白,又知书达理,且是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她对贾氏家族的关注与思考是很冷静客观的。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都有呢”、“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的泪水不是为自己流,是为家族而流。在第七十五回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说要搬出去住时,探春说出了一番真知灼见:“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这种遮人眼目儿的事,谁不会作?且再瞧就是了。”此时,情同手足的宝姐姐要离开了,更让探春难对家族的离散之状,伤心之后更多是愤怒,满心是对贾府处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尴尬局面的无奈。
        (二)远嫁命运
        1.不可逆转的远嫁的命运
        在第五回中,贾宝玉由梦境中进入了太虚幻境,翻阅了警示着大观园内女儿们命运的卷册。其中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关于暗示着探春结局命运的图字是:上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有四句诗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字里行间的无一不透露着悲凉感。而在第二十二回中,给贾政看的谜语中,探春所作的诗谜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个谜底便是风筝,令贾政看完之后便有不祥之感。在第七十回中有放风筝的情节,风筝高飞后剪断,代表让晦气远离,风筝有远离的含义。风筝的出现不是偶然,联合探春的结局便可知,曹雪芹要让她远嫁。在警幻让宝玉看《红楼梦》原稿,听十二支曲时,关于探春的内容是“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其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这里说的更明白,就是要探春与亲人骨肉分离。在古代,“分离”除了死亡便是天涯两隔之距,像
        王昭君出塞和亲就是一去再也不能回的分离了。这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算不得什么,南极去得,月球去得,再远嫁又能远到哪里去呢,可这再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红楼梦》十二支曲中,最后一曲说到:“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段话读来让我感到十分地悲伤,百花争放的盛美之景总有结束,到最后都会凋败,枯枝残叶都要被大雪所覆盖,原有的一切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也有人说探春的结局算比较幸运的,只是远嫁,还活的好好的,应该知足了。但是要她远离父母亲人,心中满是生离死别的活着却又不能相见的痛苦,这样的苟活又能好过到哪里去呢?在第七十回中,探春填写了一半的《南柯子》有“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也是一个印证。曹雪芹形容探春生活的将来如同大海中的一只大船,而她在船中掩面哭泣。哭什么?哭分离,哭飘零,哭这不可逆转的命运。
        2.探春到底嫁给何人
        在第六十三回中,探春掣签,签上是一支杏花,写着“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众人笑说家里已有了个王妃,难道还会再出个王妃不成?前面提到的有特殊含义的风筝时,探春放的风筝是只软翅子的大凤凰。凤凰的寓意很明显,显而易见地,那就是探春将来的身份将会是王妃。当朝的王妃是不大可能的,“三春争(怎)及初春景”嘛,元春的判词里说的很明白了,三春定会稍逊与元春的,元春连生日都要争在元月初一,富贵之气都被她占尽了。况且,探春乃庶出,凤姐儿曾在与平儿闲谈时谈到探春的出生与婚事:“虽然正出庶出是一样,但只女孩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说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也不知道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既然不会是当朝的王妃,就得是外番的王妃了。她的远嫁还得过海,也是鉴于她的判词,可能是去的台湾也可能是去了日本。
        当然,在程高续本中,探春是嫁给了贾政早年时与同乡交好约定的镇海总制周琼之子。距离上是“隔重洋”、“一水可通”,程高还在八十七回中湘云曾无端说过一句:“等你明日到南边去的时候,你自然也就知道了。”探春便笑道:“我有什么事到南边去?” 这个算是符合曹雪芹的远嫁原意的。但后来探春衣着光鲜地随翁婿回家,这等之类的续文还是偏离了曹氏的原意的,还有宝玉考取了功名等等维护封建礼治的内容都不符合“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原本的悲剧结局,矛盾被缓和了,成了杯被搀了水的美酒,味道也变了。
        总体而言,曹雪芹将探春塑造的几乎是完美的,在她身上寄托了他对封建没落家族的振兴的期望。探春见识长远,举措安排合理,行事干练,精明起来不亚于凤姐儿。但封建家族等级森严,纵使她有万般才华,将来也只是泼出去的水,没什么用的。封建制度的顽疾以她一人之力怎能改变?事实上曹雪芹自己也是很迷茫的,这样的一个日渐破败的家族,要如何挽救才能重新兴旺?通过探春治家,我们看到了贾府的腐朽,明白了封建社会的弊病无可挽救,贾家必败的事实。探春有长远的眼光,清醒的认识,正直的个性,聪明的才智,然而众人皆昏独她醒,命运的车轮还是会沿着封建腐朽的轨迹走向末路。她生于末世,命运不佳,面对她的只有千里东风。这不是探春一个人的失败与悲剧,而是贾家、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许,我们可以期待,探春在远嫁之后,在另一片天地里可以有一番作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和洁:
探春可爱,作者可敬,评者可喜,评的细,评的好,有大家的风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20 22:18 , Processed in 0.0941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