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古代的哥白尼”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 of Samos)发明半球形日晷;首次明确提出“日心说”;著作《论日月之大小及距离》,以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精密繁复的几何推理(包括小角度下弦长约等于弧长)求得地球、月球和日球三者的直径以及月距、日距等5个天文数据之间的比例(但由于关键观测数据的误差,只有地球和月球直径的比例大致准确)。
此外,阿里斯塔克在《《论日月之大小及距离》所用推算方法,其实可以、起初也的确可能是简单直观的,他很可能是迫于当时“天文学也必须严谨推论”的数学化风尚的压力而被迫将推论复杂化,以显示自己的数学才能并赢得数学家同行的敬重和信任。这与今天在经济学界泛滥的“不必要的数学化和复杂化”倾向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可能是一个直觉敏锐、善于用日常语言说明复杂问题的经济学者,但迫于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你也不得不将你的成果用数学语言包装得很复杂,以显示你的数学功力深厚、作品值得一读。
前3世纪下半叶
希腊古代史、喜剧史和文学评论的权威(相对前3世纪而言的“古代”),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五任馆长(任职35年之久)、被誉为地理学之父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 of Cyrene)著作《论地球的测量》,得出古代最准确的地球周长测量值;发现南北回归线的夹角(地轴倾角的两倍)是47.7°,准确至1%;并编制了包含675颗恒星的星表。
另外,在数学上他发明了“埃拉托色尼筛子法”用于决定质数。
在地理学方面,他著作《地理学》一书,首次将天文观测结果用于测定地表位置;提出绘制地图时要结合经纬度的测定;提出根据纬度来划分气候带;正确解释了尼罗河流量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