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7|回复: 0

美陂之千年岁月(作者:花间留晚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1 22: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陂之千年岁月
    在美陂只停留一个多小时,是个莫大遗憾。一个多小时,我怎么能走完它从繁华到凋敝的路程,又怎么能细数从宋朝到今天的光阴?
    弯曲的街巷藏着无尽的诱惑,一任它牵着脚步牵着心思。路是青石板或者鹅卵石,走来走去脚下也不会沾染纤尘。许多房屋都闲置,用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或者干脆就不锁。墙上的白灰有些脱落斑驳,木头门板也露出底色,可是门楣上的细腻雕花依然透露出主人曾经的精致与闲适。刚刚过了端午节,无论有没有人居住,家家门上都有未干的艾蒿。年轻人出去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年人。间或碰到一两位老头老太,佝偻着背在窄窄的小巷中颤巍巍走过,成为千年古村一个生动的注脚。透过洞开的门户,天井中有孩子捉着古老的迷藏,汉子修理古老的背篓,光影投射下来,在他们身上染了深深浅浅的历史感。
    一扇门虚掩,门边挂一只旧的竹篮。这种竹篮北方少见,尤其今日的北方几乎不可见。凑到近前欲看个究竟,却听得吱扭一声板门打开,走出个满脸皱纹的大娘。就象预知我们必将在这里驻足一样,她没有丝毫惊异。温和地笑,淳朴地笑,是明明白白的友好。说着我们不懂的方言,却又有着绝不是岁月磨砺出的从容。
    平静得让人诧异,悠闲得让人不忍喧嚣,恬淡得让人疑心他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个叫美陂的古村落,藏在江西吉安的僻远处,隐隐现现地生长了一千多年。它从前不是藏着的,时至今日,它的气势依然带着残余的辉煌。
    那种气势不是屋宇规模的庞大,尽管这里的建筑群落确实大到让人咂舌。367幢完好的民居,经过明、清风雨的洗濯,从檐牙到小巷都渗透出万千气象??沉静,沉默,还有沉着。
    如果没有人,美陂只是一片废墟。废墟,是人类曾经的脚印,是静止的历史。在无可知的生涯中,人类是永远的孩子。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从哪里来?在浩瀚宇宙中,我们对于往事的探询与这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从哪里来?声音被消散在苍莽空间,而疑问仍在。对于生命的好奇,让我们疑惑于日月星辰山川大地,甚至沉醉于废墟。美陂的存在,不能不让我们惊喜。当我们可以在这里寻着脚印清晰看到时间的辙痕、找到自己的来路时,美陂,便有了价值。
    时光,在这里似乎行走得格外缓慢。房屋,树木,人,全都不是今日市井中的模样。书院,学舍久已不用,成为陈迹;铜香炉,镂雕牙轿,寿匾,香桌,太师椅,灵牌,象牙床,在随便一个敞开的门户中,都能窥得到这些陈年旧物。古街商业味还没有散尽。青石板街道两侧,粮食杂货、罗源茂号、林记油行等昔日招牌还在,而市面已是萧条冷落。曲折幽深的800米古街,流水一般转过来再弯过去,当年这里曾经客商云集,街外的富水河上商船竞发,粮食、棉花、布匹、食盐以及洋油洋药都在这里集散,成为美陂盛景。
    一千多年烟尘散尽,它不可能不沉静沉默和沉着。南宋初年,美陂的开业基祖梁仕阶带领族中子孙,从庐陵县迁居这里。按照宗法制度,他们建祠堂,修族谱,订族规,从几十人繁衍到几千人。亦农亦商亦儒,让这里从最初的荒僻之地变成日后的富庶之乡。在这里,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精神的力量。村头一座梁氏宗祠,是梁姓家族的精神脊梁。整整一面墙壁上,有浓墨写就的《朱子家训》,教育子孙恪孝悌勤读书,穷则修身,达则济世,朱氏的家训成为梁家的教育指南。这是看得见的支柱。更兼为外人看不到的家谱族谱,成为供给这个巨族潜在的无穷能源。还有文化的力量??敬德书院、明新书院、振翰学舍,连同已经风烛残年的养源书院,小小的方寸之地,培养出封建时代的举人、翰林,现代中国的学士、将军。他们恪守“耕读为身家之本”,但并不排斥修身齐家之后的“治国平天下”。因为精神的支撑,文化的熏染,在家者能安居乐业,为官者能心存君国,精神与文化,给了他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美德,更给了他们但求无愧社稷、立志有功黎民的雄心。
    很想在百年的古街上悠闲地踱步。穿一身素朴的衣裙,不施粉黛,从青石板的这端走到那端,走回到旧日时光里去。最好是有雨的日子,雨不大,石板上泛着油亮的光泽,瓦屋上笼着薄烟,恰好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挑担的,推车的,恍如在梦境中行走,忙碌而和谐。或者有月亮的晚上,月亮在屋檐外斜斜地挂着,古街一片幽暗,红灯笼一盏接一盏地亮起来。店铺打烊了,不远处的万寿宫里却是丝竹笙箫彩袖玉钟,南来北往的客商自在逍遥。歌管楼台,秋千院落。坐在石阶上的暗影里,夜虫唧唧,清露沾衣,不知会不会有奇异的狐仙从窄巷中娉婷而来,幻化成人形度此良宵。
    美陂,就像是这样一卷故事。展开来,亦真亦幻,亦美亦奇。
    外面的高楼一座接着一座,大路一条连着一条,而美陂没有被同化。这无论如何都是个奇迹。皇家殿宇台榭,名人碑刻墨宝,物因人贵,自有人保留与呵护,而美陂不过是江西一座寻常村落。千把年前,这样的村落在华夏大地上应该有许多,可是穿越长长的时光之后,依然沉溺在旧日气息中的,早已寥寥。自然的造化也许有,但更准确的答案,藏在美陂人心中。
    这里的建筑整齐紧密,风格划一,似乎是在同一时间完成了构建,丝毫没有陆续添加或者翻新的痕迹。千余年变迁,房屋的一成不变似乎不可能,那么唯一可能的,就是美陂始终处于一种有序的规划中。有过和平安宁,也有过战火纷仍,一个集体不为外界所动,除了精神的凝聚,怕再无其他。
    美陂的功用在居住,可是又远远超出了居住的范畴。“左青龙,右白虎”的堪舆术,“入则孝,出则悌”的儒家思想,将中国文化的智慧、哲学的玄妙具体而真实地再现。文化理念的注入,使安居融会了更多内涵,原本是物质层面的“住”,由此升华至精神。在“多留余地”的墙壁前,在求志堂的门楣下,弥漫出的有“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的出世达观,更有“忠臣孝子,老安少怀”的恢弘襟怀。天地合一,物我浑然,儒道之大成集于美陂。这也正是它的诱人之处,青砖灰瓦老树池塘,种种物事的存在,比经史子集中的白纸黑字生动得多,通俗得多。美陂,不是为了凭吊而留存的遗物。它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属于昨天,更属于今天和明天,因此它是鲜活的,即使有陈腐气,也被生生不息的新生命化解掉。
    相对于外界的浮华,今日美陂似乎贫瘠。可这丝毫没能损伤它千百年沉淀下来的大家风范??乡民的淳厚凡俗,商贾的精明有信,士子的温和儒雅,混合在一起,成为独有的美陂。这样的积淀,没有志道据德依仁的修为做底蕴,断不可得。
    短暂的时间,让我错失了富水河和临河的码头,只能用带回的一本画册来弥补缺憾。碧波粼粼,码头栉比,瓦屋伫立,岸柳扶风。水中孩子嬉戏,滩头妇女濯衣,更有农夫荷锄归来,在黄昏中,走成一幅图画。细想想,我与美陂擦肩的,何止这些?一千年的故事,太长太厚,浮生半日之闲,只能浮光掠影。
    美陂,承载得太多,也传递得太多。它带给我的震撼,思之再三,仍无法说清。关于美陂,我心动过,也心痛过,而且经久之后还念及那里澹泊的人和生活。我知道,这不是它所需要的。外来的脚步已经惊扰了美陂安谧的梦境,而所有的追忆痛惜和惊叹,都无助于那个梦的继续。
        在这里,我是个过客。匆匆地留下些影象,以证明自己来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15 02:53 , Processed in 0.1245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