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3|回复: 1

忆故乡??冬(作者:晓竹芊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1 22: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站在这片土地上,几十里,视线没有阻挡,脚步没有拦隔。
    这里的人们并不腿懒,却生生没有迈出过家园,就像磨旁的驴子,一圈圈地画着春夏秋冬的圆,村前村后,前村后村。
    这片土地并不肥沃,但却挤尽最后一滴奶,喂养土地的主人。
    它并不美丽,但很纯朴,它非生我之地,却哺育了我的童年。
     --------题记!

    忆故乡--------  
    故乡的冬,在人们的夜战中开始了。
        场院里灯火亮如白昼,男人们戴着披肩布制套帽,颈部以上只露着眼睛,抡着被磨得光滑的木杆,扬着宽大的木锹,乒乒乓乓地捶着,稀里花拉地扬着。声音淌出来的是酣畅,娴熟,更是粗朴又精细的希望。大约一袋烟工夫,他们头上冒出了蒸气,于是蹲在茅屋下背风的地方,拿出汉烟,用早已震裂了虎口的手卷着,抽着,喘着,望着。那金山、火山似的玉米、高粮,是来年日子的新衣。
        这样的会战大约要昼夜忙上半月,也便进了腊月。
        清早,送粪的马鞭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太阳,当那一抹差红晕圈消失时,第一车粪土已送到了地里。空旷、僵硬的土地哟,均匀地排满了一堆堆、一簇簇千姿百态又桀骜不逊的土粪,那车的颠簸声,马嘶声,喝马声,连同车老板南腔北调的京剧唱段,和着呼啸的北风,像蒸气一样在田野里升腾。优哉游哉飞得很高,很远。
        像被抛过光的车辙,悠长而深刻,是人们呼吸的经脉,通向田间、乡间,无处不在。即使一页日历再沉重,也能在多添一瓢水的锅里,煮出快乐的音符。因为不曾见过理想图腾的日子,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老猫房上睡”的,自然不会有过苦闷与彷徨。
        在车老板回眸醉啜村庄的炊烟时,家家小院里已是鸡鸣狗吠了。女主人们手里端着饲料,站在那“咕咕咕”地叫着,憨态可掬的肥猪用沾满泥土的长长嘴巴拱着主人的裤腿,哼哼着,淘气的公鸡,急不可耐地飞到主人的手上,啄一口干瘪的土粮,咯咯地叫着母鸡……
        平息了家禽的战争,便端来针线荆笸箩,坐在炕头缝起了一家老小的温暖。
        故乡的冬很冷,处在疲劳期的太阳,总是晚起早睡,家家便在掌灯前摆上饭桌,劳累了一天的男主人,没有别的特别小灶,只是多了一盅温热的烈性散酒,就着没有几滴油花的酸白菜,咸萝卜,胼腿坐在炕头上小酌,“吱溜”一声送下,咽掉了一天的寒冷与劳累。于是,“三个饱,一个倒”的演出只剩最后一幕。
        雪、冰、年是故乡冬季激流三部曲。
        雪,翩翩起舞的蝶,铺天盖地飞来,赶集似的。倾刻间田野、村庄、河面,全掩藏在季节的深处,一片洁净淡雅,凝固了人们的思想,封锁了人们的劳动。老爷爷放下肩上的粪篓,在院子里捻着胡须,望着冰上的身影出神。满目刺眼的亮,满身刺骨的寒。脚落一次地,雪,便灌进鞋子,鼻子孔冒出的气,飘向脑后,转眼间冰珠便挂地眉头,须尾,那是挡不住的诱惑------冰上运动,极乐天堂。
        杂技冰车,一人“驾驶”,二个“断后”,一人坐中,二人立后。几组齐发,划速如飞,半天工夫,雪面、冰面便是“满目疮痍”。雪的芬芳给人们热情,人们把放松的快乐,挂在北风的枝头,抒发着滑雪、滑冰、冰洞捕鱼的逸兴。
        日子在雪花中飘出了年味,于是,杀猪、做豆腐、包粘包、买鞭炮,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赶集赴店的主题。出不去屋又闲不住的老太太,一次次地呵着窗花,吆喝着房檐下肉缸边馋嘴的花猫,《红灯记》、《沙家浜》的年画上了屋墙,孩子们身上添上新花装,噼啪作响的油锅里,溅出了人们的咂嘴的笑声,叮当乒乓的鞭炮声,又掀开了春天的盖头,大人小孩儿口里都在念着:“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黄牛遍地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22: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副科级待遇回复:
这是一篇非常不错的满是乡土气息且饱含思乡之情的回忆性散文.
这也是在散文坊里很少见的一篇只见正面褒扬而缺少不同回音的网文.
本文的最为成功之处,在于优美而质朴的文笔与淳朴的乡村生活画卷的完美的匹配.就象我喜欢这熟悉而亲切的北方乡村生活一样,我也喜欢作者这虽不刻意雕琢言辞却文采自然外现的行文风格.
提两点小建议,谨供作者参考.
1.关于本文的结构.
全文从头到尾自始至终都在倾力描写一幅又一幅的农村生活的场景片断,这样处理,虽说能使写作对象显得真实丰富,但是,读罢,却未免让人觉得有些零散,而缺少了一条贯穿的主线.特别是在"冬季三部曲"的前后交接处,上下文的转承更显得突兀.我觉得,"三部曲"之前,似乎可以自成一篇.而"三部曲"之后,似乎也可以形成另一篇.而这样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却共存于一个篇章里.私下以为作者在全文的编排上可以再斟酌斟酌,从而使"缝隙"弥合,避免前后脱节.
2.关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暂且撇开"题记"不论,单说正文部分.作者从描写乡村冬季生活场景开始,一幅一幅,一路下来,在最后一幅画面描写完毕之后戛然收束.这样写作的结果,于读者来说,肯定是只见场景而不见作者.换句话说,就是读者在欣赏完这些图画之后可能要问:作者描写这些画面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作者通过对这些图景的描绘到底想对读者说什么?
其实,这就涉及一个文章情感的处理与把握的问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常见的散文写作体式.单纯写景与一味抒情的散文都不多.我想,作者肯定不会忽略借景物描写而抒发个人情感这个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可能在追求将情感撒落字里行间而不露声色这样的艺术效果.果如是,那么,我要说,如此处理,作者未免把一份真挚的思乡情感整得太隐晦了.写到这里,想起了那个"题记".可以说"题记"中的几段话所反映的对故乡的真情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将四个小自然段的文字拿来做一篇并不算很长的文章"题记",个人感觉有点"头重脚轻"了,似乎也没有这个必要.由此,我就想到,将这样几个非但抒情而且近乎唯美的段落融入到正文当中,使生动的图景与美妙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其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哎呀!看了一篇文章,就拉拉杂杂说下这些话,我未免有点儿太磨叽啦!打住!打住!楼主见笑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10 09:35 , Processed in 0.1226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