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21|回复: 11

“邂逅”鄂温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1 09: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邂逅”鄂温克



       直到有一天,我与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开始静静地对视的时候,一下子被她带进了鄂温克人的陌生世界,才有了与鄂温克人千百年来超世脱俗的经历和古朴淳厚的情感的“相识”。在倍感新奇与震撼后,便是对鄂温克人久久地思念和痴痴地神往。
      今年秋,一次偶然的海拉尔之行,去“鄂温克博物馆”,在心灵深处与神秘的鄂温克人“相逢”、“相拥”。回来后,展厅内展出的鄂温克人“远祖寻踪”、“密林迁徙”和“兴安狩猎”等图片、实物及文字说明一直历历在目;萨满文化留下的珍贵服饰、神鼓、还有画面上火焰升腾、两边护佑着鹿角的民族图腾更是挥之不去!使我仿佛徜徉于额尔古纳河右岸边,行进在大兴安岭密林里,应古道热肠的鄂温克人之邀,走进简朴的“撮罗子”,盘坐在暖暖的狍皮上,拥一堆作响的篝火,品芳香的驯鹿奶茶,看狂劲的原始歌舞,于是,鄂温克人数千载的风风雨雨尽吹洒在我的眼前——
       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千里冰封的贝加尔湖东岸、万里雪飘的石勒喀河岸边,艰难地移动着一支头戴鹿角帽、身穿兽皮衣、脚着狍皮靴的人群。鹿王驮着玛鲁神走在前面,其后的驯鹿驮着由草木灰埋在桦皮桶里的火种、妇幼病老及生活用具,男人们则走在了队伍中护卫着人群。此时,雪越下越大,风越吼越烈,人饿了,嚼块鹿肉干;渴了,抓把地上雪。不知跋涉了多少日夜,经过了多少困苦,他们终于到了大兴安岭西北坡向呼伦贝尔草原过度的地方,在冰清玉洁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辗转扎营,代代狩猎繁衍生息……
       鄂温克人世居山林,崇拜自然。谁也说不清在开天辟地后,他们的祖先从何时起生活在山林里。长期的山林狩猎生活,渐渐地形成了依赖山林崇尚自然的淳朴意识。他们对山、対石、对风、对火、对一草一木、对日月星辰,都视为神灵,表现出极普遍和虔诚的崇拜。譬如,进入山林不能高声讲话,以示对山神给与猎物的敬畏之情;视火为神明,是光明和温暖的使者;尊崇星星和月亮,“撮罗子”顶部留孔不仅排烟,更重要的是夜间能看到星空,否则,他们认为眼睛会瞎的;喜欢驯鹿,更喜欢驯鹿的铃声,若听不到“叮咚”的鹿铃声,他们确信耳朵会聋的;吃熊肉时,要学乌鸦“呀呀”地叫,让熊知道吃它的不是人们而是乌鸦;并将山神的头像刻在树上,摆放祭品,虔诚供奉。
       早年,他们人死后实行风葬。即在相近的四棵树丫杈上搭好横木铺成平面,将尸体头朝北脚朝南放在上面盖上树枝。“住在大山里的人”﹝“鄂温克”的意译﹞,死后也要安卧在大山怀抱中,让灵魂融入大地、山林和星空。他们是大山的苗裔,密林的骄子,大自然的宠儿!
       鄂温克人世代狩猎,创造了璀璨的狩猎文化。他们千百年来以山林为家,以驯鹿为交通工具,以禽兽鱼为主要食物来源。居住“希愣柱”,也叫“撮罗子”,即把多根松木杆捆绑在一起,插地的一端均匀地散开,形成一个圆锥体的空间,外边披上兽皮或桦树皮,用以遮风挡雨御寒。“撮罗子”里,生一堆红红的篝火,烤肉、取暖、煮制奶茶,四季不息,陪伴着一家老小迎日送月,温暖和延续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绵绵血脉。
       他们摸索出了一整套狩猎经验。想办法激怒冬眠的熊,然后再猎杀,旺盛的胆汁正是他们的梦寐以求;驾着轻巧便捷的桦皮船潜伏于额尔古纳河支流旁,捕猎前来饮水笨重的堪达罕;凿开坚冰叉鱼,将活蹦乱跳的哲罗鱼用桦树枝穿上,放到篝火上烤着吃;并将猎到的熊或堪达罕的头取下,供到“撮罗子”里的玛鲁神像前,然后大家才分着吃。
       他们享用山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启发了他们的心智。展厅里,我看到除了用兽皮鹿筋缝制的毛筒皮靴、鹿头帽、皮背心外,更多的是精致的桦皮桶、桦皮碗、桦皮包、桦皮烟盒等。他们饲养驯鹿,驯鹿一身是宝,茸、鞭、胎、心血都是名贵药材,把它拿到山下换些日常生活用品。驯鹿又是猎人的好帮手,转场时,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狩猎时,把猎物放到身上它们能安全地驮回营地。
       大自然的永恒和灵性,养育了他们原始而真挚的情与爱。十七世纪前,他们祖先以血缘关系组成几个“乌力愣”,即氏族公社大家庭,共同狩猎,人人分享,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缩影,远古大同社会的活化石。在严冬来临转场时,都要在营地附近搭建一座“靠老宝”,将余下的生活用具和食物存在上边,过路人尤是迷路者饥肠辘辘时,可以无偿取用,他们的热肠和善良略见一斑。他们情爱热烈,情感专一,《右岸》里的林克和达玛拉,相爱诚笃,一生相守。展厅里,我看见了实物“撮罗子”,便想到了夜深人静时林克和达玛拉倾情制造的“风声”——毋庸讳言,正是这人间普通而真实的“风声”,不断地开掘着人类的长河,传递着性爱的真谛。
       鄂温克人疾恶如仇,舍生取义。草碧水蓝摇曳着白荷的贝加尔湖畔,是鄂温克人早期的故乡。十七世纪前,由于沙俄的魔爪伸向了他们的领地,烧杀劫掠,他们被迫渡过了额尔古纳河在右岸山林中停脚,并应清廷之召英勇戍边抗击沙俄;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烽火燃遍了神州大地,勇敢的鄂温克人拿起了打野兽的猎枪,加入了驱逐日寇的行列,《右岸》里力大无比的伊万,怀着妻儿离别的悲痛,告别了“乌力愣”大家庭,舍小家保大家;年轻的萨满妮浩,明知救人会失去自己的骨肉,但大义所在,毅然施展法力,舍己救人;《右岸》中的达西,那个又干又瘦的达西,为了保护驯鹿被狼咬断了腿,矢志复仇,终有一天他与爱鹰“奥木列”一起杀死了恶狼——
       “许多小桦树被生生折断了,树枝上有斑斑点点的血迹;雪地间的蒿草也被踏平了,可以想见当时的搏斗有多么的惨烈。那片战场上横着四具残缺的骸骨,两具狼的,一具人的,还有一具是猎鹰的。”故事,让人荡气回肠!情节,使人艰于呼吸;人物,令人肃然起敬!
       鄂温克人原始淳朴,宗教信奉萨满。人类在婴幼时段,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感到惊诧和迷惘时,都会产生一种原始崇拜和自然迷信。他们信奉火神、山神、熊神、鹿神等神灵,对待人的生老病死、集体狩猎生产,要靠“萨满”跳神施法,驱赶病魔、消除灾祸;祈求人丁兴旺、驯鹿健壮、狩猎丰收。
       展厅里,展出了色彩斑斓的神衣、鹿角耸立的神帽、鹿皮蒙面的神鼓、狍腿做成的鼓槌,以及萨满跳神施法时的画像。画像中的萨满,神服艳丽、神鼓高举、铜镜闪闪、彩带飘飘、一派神圣与神秘!可以想见,他﹝她﹞时而仰头大叫,时而低头呻吟,“撮罗子”里的地被踩塌出了一个大坑。他﹝她﹞的大叫或呻吟,随着通通鼓声和强劲的山风,一起飞向那黛墨色的夜空;而“撮罗子”外的人们,则在诚惶诚恐地祈祷着、祝福着、期待着。
       我痴迷鄂温克人的舞、《右岸》里描述的“斡日切”舞——“女人手拉手站在篝火里圈跳,男人手拉手站在外圈跳。女人向右转圈时,男人向左转。这一左一右的旋转,使那团火也仿佛跟着团团转起来。女人发出‘给——’的叫声,男人随之发出‘咕——’的叫声。‘给咕给咕’的叫声恰似天鹅从湖面飞过”。
       千百年来,鄂温克人就这样脚踏山林肩托蓝天、头枕松涛身浴星光,战胜饥寒和野兽,用九死一生的气魄与代价奏响了千古不朽的歌;用一辈辈人的血泪辛酸和爱恨情仇,融汇成了一条山林民族汩汩不息的河……
       一次“邂逅”,一次神交,一次情感交融。时虽过数月,但那展厅那展品那风情那灵犀依然在传递着某种信息,叫我一直不能忘怀。我仍惦记着:那精明开朗又沉稳神勇的“林克”,还在闪转腾挪行进密林里猎狼杀熊吗?那额头宽宽胳膊浑圆发髻插着鹿骨簪的“达玛拉”,还在辛勤地熟兽皮、熏肉干、挤驯鹿奶吗?那命运多舛丧失阳刚万念俱灰的“拉吉米”,还在吹奏音调凄婉催人泪下的“木库莲”吗?
       ——虽然我知道,鄂温克人早已下山定居,沧海变成桑田;可我不知道,心仪的鄂温克人,我们何日能相逢?
                                                              



                                                                                                                                                                 2013.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篇旧作,奉给文友,献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09: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您的文字一起,邂逅了鄂温克!且是一次亲密的近距离接触!感谢您的美文!感谢您带我们徜徉鄂温克和关于鄂温克的所有故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13: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旧作亦大作,篇篇都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31 14: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倒叙的手法详尽地描写了鄂温克人的起源、发展和习俗,引人入胜,也从文章中学到了知识,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09: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清茶) 的帖子

谢清茶版主的佳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09: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老骥) 的帖子

老骥总是出口成章,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 09: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雨荷@) 的帖子

散文,还需向雨荷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 16: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4楼(雨荷@) 的帖子

引用第7楼蓬岛海天于2015-04-01 09:27发表的 回 4楼(雨荷@) 的帖子 :



                        散文,还需向雨荷学习!

对了海天老师,我不是让你给我的一篇散文写评吗,你抽空写呗,写完我就发论坛来,也弄个专版,就叫“海天点文”  正好我老师是“草斋评诗” 这样古诗词和散文都有了评,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 2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游牧民族,告别了原始的不定居游荡,都过上了稳定的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23 01:29 , Processed in 0.0995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