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30|回复: 13

[音乐心情] [原创+笺述]钱宾四<新亚书院校歌>  /  笺述季大师太山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6 00: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绪言.贴子名解释.新亚书院校歌
晨字(20130906)

一: 绪言.
      本晨一直觉得钱宾四治学犹如梁卓如般放大炮,著作名字也嚇倒个银,不少现的&lt;中国XXX..概论&gt;种种.笔下实处却不多.梁/钱之笔下虚处和陈寅恪笔下冗繁是二个极端,彼时本国学术界的奇葩.钱之所以为,大抵系非科班专业出身因,亦被海龟几只瞧不起,有钱在西南联大被闻一多喝斥例子.  
     钱之&#39;考史&#39;,&#39;着史&#39;之前后失据,左唐右突.大概意思是想摆却引其进门的顾颉刚路子,而由&#39;必不可有门户&#39;(钱谓)到&#39;宗主&#39;(余英时语)故.可惜在那个通儒学阀杏坛以篮提计时代,哪里能容得钱这只野狐禅立宗,再说肚里也没啥花头.&#39;宗主&#39;100%不成,连着抗战后联大复回北大,钱的饭票子也漂河.MS说说的钱&#39;淹通四部&#39;云云,亦被其挂嘴边&#39;实事既列,虚说自消&#39;八字箴消灭的七七八八.几本东西,中小学生入门读读吧.
    钱之学术见解荒唐可举例: (钱)&quot;....清代经学,亦依然沿续宋元以来,而不过切磋琢磨之益精益纯而已。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则清代乾嘉经学考据之盛,亦理学进展中应有之一节目,岂得据是而谓清代乃理学之衰世哉?&quot;
   ___晨按:在这里钱把宋元到明清之学术一锅烩了,时间不同而已.不论政经,也不说各学派式微或彰显,&#39;进展&#39;的无非是加火提炼.钱既如此说,那么钱&#39;着史&#39;时,由清到宋好了.如此哪里有钱说的&#39;进展&#39;!而其&#39;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39;,实是不着调无的之论,话倒过来经学包孕理学也能说,某地挖了块石头考吧考吧,经/理两个互相包涵也能说.
      基础功夫不扎实,怎么办?总不能老说别家是&#39;记诵派&#39;吧.搏出位出奇招,于是乎卫星放到九天云里,直追梁大炮.岂不知梁的老大康南海,一生饭碗&lt;..伪经考&gt;和&lt;..改制考&gt;,皆从蜀人廖平那里贩来.不过梁/钱著作名字冠得愈大却愈好,一大堆人羡慕有料,唯恐冠不到world字样.
  
二: 贴子名解释.
    或曰:贴子笺述季大师太山颂的,为何搭上钱宾四呢?缘由先向季大师及太山颂发飙的余英时,余系钱新亚书院的学生,于此,钱.余.季三者的云关系就搭起来了.
      记得余英时以猜字谜方法解陈寅恪晚年诗(余引别人嘴巴说自己,猜字谜方法叫&quot;拈出今典,铁函乍发,石破天惊&quot;),隔空和冯衣北打笔仗事,余英时说自己留在HK原因(这里大意):新元不久,自北京去HK探亲,返程时火车到樟木头,灵感一动,决定不北上,放弃北大学业留HK.意思说有先见神明吧.但前几年的余英时普林斯顿采访中,余另一番说辞了,是父亲要他留下来跟钱穆学东西的.余谓季大师&#39;反复&#39;,但自个也前后说话不对,余二番说话不管是不是公案一件,但钱/余师生渊源可见一斑.

三: 新亚书院校歌
  钱宾四撰&lt;新亚书院校歌&gt;,这个确是不错的.
&quot;..手空空,无一物...乱离中,流浪裏..&quot; 很有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     歌词全文照录如兹:______
     
     山岩岩,海深深,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灵,广大出胸襟,悠久见生成。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十万里上下四方,俯仰锦绣,五千载今来古往,一片光明。五万万神明子孙。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有圣人。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乱离中,流浪裏,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HK中大合唱团演唱视频____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c1MTgwNjQ4/v.swf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0 收起 理由
子夜清歌 + 30 致敬学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季大师太山颂 / 2005年

巍巍岱宗,众山之巅。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网上还有个2008年稿,不清楚是否山寨,照录:

巍巍岱宗,五岳之巅。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金秋十月,层林红染。三十三天,海中三山。游人在此,流连忘返。人间桃源,伊甸乐园。处处名胜,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太山颂 视频:____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UwODI5ODA=/v.sw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1: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笺述季大师太山颂之1:   余英时:&lt;谈谈季羡林任继愈等“大师”&gt;

     &quot;....季羡林教授,他的成就是研究梵文非常深入,他还研究巴利文和一些中亚文字,是个古语言学家。但是在最近这十几、二十年来,他身上产生了不少风波。第一个是很好的一面。他慢慢变掉了,专门提倡中国民族主义,所以他晚年这十几年,就被捧为“国学大师”,而且还成了“国宝”。他也在二零零五年写《泰山颂》,歌颂泰山,说GCD来了以后,现在天地都变了,人和政通。同时,他研究的是印度文、古印度文字。这古印度文字、跟东南亚文字、中亚文字,与中国毫无关系,怎么可以变成“国学大师”?所以又在网上引起很多批评。
     他也听到这些不大好听的话,有一次就公开宣布,第一,他不是“大师”,尤其不是“国学大师”。以为这样子就能平息闲话,可是事实上没有用。
    所以他的晚年完全变掉了。写书,他早已停止了。我唯一看到的一部他的有学术价值的著作是一九五七年集起来的,叫做《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这里收集他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写的一些文章,那是比较算是学术研究的,后来就没有了。后来反右啊种种,跟其他人一样,也不能怪他。总而言之,这个人也是一个读书人,也是读出相当成绩的人。可是因为反复,变成这样一个“大师”,是很叫人啼笑皆非的。..... &#39;

    &quot;.....这两位先生(指任继愈)现在都已变成“大师”,也可以这样说。可是我们要看看古代的“大师”,远的不说,象清朝的戴震、钱大昕,更早一点的顾炎武,那才是真正的“大师”。到民国初年、清朝末年,有孙诒让、周里德等;再下来,章太炎(章炳麟),还有康有为,这些都是“大师”,那是真正的“大师”,是大家公认的。这些人都是独立的、独立发言的,在社会上是非常有重量的。再后一代,象胡适,也变成“大师”了,也是负国家重望,说出每一句话来,都受到重视。他批评政府也很严格,从大陆一直到台湾,都是如此。蒋介石一方面非常讨厌他,一方面又非常尊重他。
      所以过去的“大师”至少可以发挥中国学术界对政府一种监督的力量,或者说是一种批判的力量。正因为这种监督和批判力量,才长久地获得学术界的尊敬。而学术界也因为有这样的“大师”,也慢慢地得到一种应有的地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所谓的“大师”,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但是有一点是跟过去绝对不同的。因为以前的“大师”是监督或者说是批判的。这种力量是独立的,就是从前清朝的皇帝也造不出“大师”来。“大师”是社会上、从底下念书人心里头慢慢形成的,而且是长期形成的,不是短期、不是任何人捧得出来的。任何人捧、任何人吹,那就糟糕。。如果社会不能制造独立的学术界、没有一个独立的是非标准,使得学术界、精神界出现人民、或是一般人所共同承认的一种“大师”、一种精神领袖的话,那最后就只有象写这个《泰山颂》的季羡林先生一样的“大师”了,季羡林先生也不是一个什么不好的人、也不是什么坏人,但就是没有一种硬骨头,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激荡,就一切不顾了,说起话来毫无根据。所以我想这是学术界面临的很大的危机。.........&quo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6: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笺述季大师太山颂之2:____豆瓣&lt;考拉的日记&gt;主贴.回贴

微木能生火主贴:
   偶然从朋友那里听说季羡林有这么一篇《泰山颂》,找来看看,实在有失知识分子的尊严。这就是官方力捧的所谓大师,专业领域我这等不学无术之徒自然不敢乱说,但仅仅就这首《泰山颂》来看,文辞俗不可耐不说,歌功颂德之媚态,与古时皇帝身边的御用文人所作,又有什么不同?

微木能生火回贴:
   可以不写的。有些人缺乏伯林说的“消极自由”的意识。
--------------------------------------------

附:豆瓣之外的名词解释:  赛亚·伯林的消极自由

        1958年赛亚·伯林就职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讲座教授,他在演讲两种自由概念中指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区别。他对消极自由的基本阐释是:“若无人干涉我的活动,则通常说我是自由的。在此种意义上的自由仅仅只一个人可以不受他人阻碍地行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笺述季大师太山颂之3:____季羡林看清中国现在的河流了吗?

据新华网报道:
温家宝亲切看望朱光亚、何泽慧、钱学森和季羡林
http://news3.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05/content_6476671.htm
今年8月6日是季羡林先生的96岁寿辰。8月3日下午4时30分左右,温家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楼,为他祝寿。
    在与季羡林的交流中,温家宝说:“我喜欢看您的散文,讲的都是真心话。您说自己一生有两个优点:一是出身贫寒,一生刻苦;二是讲真话。对吧?”
   季羡林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我快一百岁了,活这么久值得。因为尽管国家有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

根据上述报道,我找到季羡林先生的《泰山颂》。 “巍巍岱宗,众山之巅。雄踞神州,上接九天。吞吐日月,呼吸云烟。阴阳变幻,气象万千。兴云化雨,泽被禹甸。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风起水涌,处处新颜。暮春三月,杂花满山。十月深秋,层林红染。伊甸桃源,谁堪比肩。登高望岳,壮思绵绵。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

按照季羡林在《泰山颂》所颂的“河清海晏”,本人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网站上找到两篇有关中国的河是否“清”的权威报道:
一、中国环境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http://www.sepa.gov.cn/hjyw/200706/t20070606_104637.htm
   但透过《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们依然清醒地看到,中国环境状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中国环保面临着严峻挑战:
  ——地表水污染严重。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一至三类、四五类、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后两者比例之和高达60%,显示中国的地表水质依然让人担忧。
  七大水系中,除珠江、长江水质良好外,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国家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污染治理的湖泊中,太湖、滇池为劣五类水质,巢湖为五类水质。
——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在近岸海域,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4.3%,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
二、环保总局:长黄淮海重污染水域进行“流域限批” 应建立统一治水机制及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http://www.zhb.gov.cn/xcjy/zwhb/200707/t20070703_106035.htm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日向新闻界通报,针对中国当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环保总局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部分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对流域内 32家重污染企业及6家污水处理厂实行“挂牌督办”。
  
  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上的上述两篇权威报道,对照季羡林先生《泰山颂》中的“河清海晏”和一生“讲真话”的优点,我不禁要问季羡林先生:季老,中国现在的河,还是清的吗?您看清了吗?“河清海晏”说的是真话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07: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插播一个视频____余英时普林斯顿访谈录(节选)

说到&#39;颂王抑朱&#39;,讲戴震反对以理杀人,又及史学的Reform///
余英时比钱穆的&quot;...清代经学,亦依然沿续宋元以来,而不过切磋琢磨之益精益纯而已...&quot;
之论调,强到何止几万米.....太多了.天渊之别也///
http://www.tudou.com/v/-1yGpqahxS4/&amp;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09: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楼主,一起来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7 2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雪柳儿于2013-09-06 09:41发表的  :
辛苦楼主,一起来欣赏。
谢谢啦
一楼诘句熬牙吧
辛苦了,请喝杯加非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2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出于对历史的兴趣找书,接触过钱先生的《国史大纲》,但没有读竟,感觉太精深。
对于余先生极陌生,通过看访谈个人觉得:这是一位真正的学者。
唐朝于精神史的意义一说深得人心,禅与诗,从兹一直影响中国的文人,甚至如今目不暇给的浮华喧嚣里,无处可去的灵魂,依然可以在此皈依。
学术研究的开创性一说,直指国内治学的某些弊端。引史据典,寻章摘句,卷帙浩繁,笔下滔滔,看后除了解一二疑惑,却不能得到更多的启迪与领悟。有些学者已经在着力改变这种状况,却矫枉过正,越来越走向媚俗。
谢谢晨风分享,辛苦了,提前祝中秋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1 22: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关于季先生一说,有不同观点: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非是季老自封,亦曾撰文力辞,而大众予此殊荣,究其实更多源自其学识里折射出的人格魅力,令人不觉有高山仰止之感,至少我个人是如此。我其实不太读季先生的论著,一直孜孜于先生的随笔散文,还有译作,如许多年前读的《沙恭达罗》、《优哩婆湿》,至今难忘。
个人以为,一段文字,一种感情,只要是从心底里流露出来,是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那么无论是泰山颂或是法门寺,都是值得尊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5 11:56 , Processed in 0.1049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