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史上十大口水战(未完待续,每周两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1 19: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如果不讲究练内丹,那就变成佛教的复制品了,东方文化里,神仙,神是自然生成,而仙是人类可修成的。道家修仙,就是要回归先天。所谓先天与后天,用简单的话说,人在母亲肚子里面靠与母亲连接的脐带来获得气血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发育,所以气血都是从脐部丹田附近向全身流转的,这就叫先天本能。脱离母体以后,脐带就断了,气血只能通过肠胃吸收,在心脏的压力下与肺部的氧气进行交换,然后进入到人体各个器官和经脉肌肉,并通过呼吸、排泄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这些都不能再在脐部丹田附近完成,先天的功能就完全废弃,这就叫后天。

道家成也在炼丹,毁也在炼丹。炼丹术远早于佛教传入中土,但这是一门修仙术,却在很长时间为人误解为邪门歪道,比如,马王堆出土那些道家养生的东西,看得人头晕目眩,阴阳男女,真是了得,哪里去找那么多丫鬟使女来练习?在人民阶级的视角下,这显然是腐朽堕落与迷信地。而真正的道藏的密学,因此更为不传了,真诰一类,更成了极少数丹道有缘者才能一睹的秘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1: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三 辩病还是辩证

现在人只知道中西医有口水,却不知道中医内部也从来都是口水不断滴,就象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滴数术,流派支派数以百计一样,中医的流派也是不要太多,直到近代还横空出世了一个很牛气滴人如其名滴“火神派”,而解说《内经》或《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数以百计。

不过最主要的两大分支,还是辩病还是辩证。辩病是理论派,注重病理,这些人的特点是阴阳五行说个不停,说了很多你听不明白的话之后才开始下药。辩证是实践派,注重病症,这些人的特点是相信方剂,没事会做点小药丸随时备用。前者的宝典是《黄帝内经》,后者则为《伤寒杂病论》。

不过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之前,还有一个大大有名滴,据江湖人士所称,为神农氏所写的《神农本草经》,但这也和《黄帝内经》未必出自黄帝一样。在那年月,总会有那些一些人,写了本能让自己成为一代宗师滴武侠小说,也不写自己的名字,也不写“全庸”,或“金庸著”,偏偏写上金庸的名字,还自费出版,等到金庸开始否认时,已没有人知道这么好的书到底是谁写的。

《本草经》是关于药理的书,有很多药的名字,性情,以及使用。那么这些药理都有些神马名堂呢?有四气,五味,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哪四气,寒热温凉,这个相当于太阴太阳少阳少阴。哪五味,辛甘苦咸酸,分属五行。哪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单行的独来独往,相须相使的能互相促进,而相畏相恶相反相杀滴,轻则减轻药效,中则增加毒性,重则立马死翘翘。十八反,十九畏则是具体滴相反或相畏的药物,比如神马“半蒌贝蔹芨攻乌”, 神马“丁香莫与郁金见”。其他的还有分类,比如神马解表,神马清热,神马理气,神马补虚,则与病理相关。

那么中医的病理是神马呢?在中医看来,我们人体是一个分工复杂,运转良好,秩序井然,合作无间滴和谐滴系统,同时又与外界,与天地,与自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内部总有些不安定滴坏分子,总是想变天,外部也有些亡我之心不死的恶势力,总是想入侵,于是在咱们的正派力量薄弱滴时候,或者在这个系统滴很多分子不明真相滴时候,或者外部力量过于强大滴时候,或者内部系统运转不灵出了问题滴时候,就会出现乱象,这时候咱们就开始生病啦。生了病怎么办呢,西医的办法是找出坏分子,杀一儆百,而中医不一样,中医认为,找出坏分子不是关键,恢复系统滴正常运转和谐稳定才是重点,所以一定要恢复系统滴平衡,即西医是斩首行动,中医是维稳行为。现在西医化滴中医用斩首滴办法来维稳,真的是缘木求鱼啊。中医的办法,是要调和阴阳,生化五行。气血两虚,就理气补血,水不涵木,我们就滋水涵木。所以首先还是要根据病理,那么都有些神马病理捏?我们又神马会生病捏?咱们身体滴内部和外部都有些神马坏分子恶势力捏?

中医告诉我们,第一股恶势力是“六淫”,那位童鞋不要脸红,想到哪里去了,啥是淫,过份才叫淫,“淫雨霏霏”就是下个没完没了滴雨,所以盯着姑娘看一眼,那是看,看第二眼那是欣赏,看第三眼是暗送秋波,看个没完没了,那才叫淫。所以这个“六淫”就是六种外部的很过份的东东。哪六种?风寒暑湿燥热。风是春天的主气,风属阳邪,所以喜欢攻击阳位,所以伤风的必定头痛。暑是夏的主气,如果风是少阳,暑则是太阳,所以不久是攻击阳位,而是直接攻击到人的身体里面,人体之中,气为阳,血和津液为阴,最后自然是有气无力,津液亏损。湿是长夏主气,湿是阴邪,所以喜欢攻击阴位,所以湿病的常常有腹泻腹。燥为秋的主气,因为秋天是由太阳变少阴,所以有湿燥凉燥之分。寒为冬季主气,是为阴邪,所以容易损伤阳气,结果气血不畅,不畅则多疼痛。还有一个是热,或者叫火,也是阳邪,所以也是主要攻击阳位,所以发热的多半头晕眼花。“六淫”不光有外部,也有内部,所以又有内热内寒内湿内燥内风的所谓“五邪”,与外部滴“六淫”互相勾结。

“六淫”之外,又有所谓七情内伤,这都是内部运转不灵导致生病滴,七情六欲,皆能伤人哪。哪七情,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悲伤心包。由于五行相克,所以这些情志也可以互相克制,用于情志治疗,比如喜属火,恐属水,水克火,所以如果有人摸了一手万字清一色登峰造极还是天胡滴牌型,兴奋得无法控制,眼看心脏就不行了,最好的办法是吓他一吓,大喊一声,警察来啦。

七情之外还有疠气,这种东东一般都会导致急性病,传染病,这是地震火灾一样的外邪,正常人又有几个能抵挡得了。

此外饮食不当劳逸过度都会致病,为神马捏?过饥则气血不足,过饱则有伤脾胃,而过于偏食,也会因为五味失调导致五行失衡,过劳气耗,过逸气血不畅。

总而言之,生病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比如一个人吹空调,清醒滴时候木事,而睡着了吹着吹着就容易感冒,那就是因为睡着了的时候,正气不足,邪气就容易侵入。

但说起来简单,诊断起来,就木有那么容易了。这些“六淫”“五邪”“七情”还是齐秦神马滴,数字不多,但在做乘法而不是加法之后,再加上阴阳五行那无比灵活的运作之后,真实情况就不是那么清楚了。而最要命的是,中医的诊断方式有限,只有四种,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气色,看舌头,闻就是听呼吸,听声音,问就是问症状,问感受,切则是俗称的“号脉”。四种方法对付那千变万化的病症,根西医的诊断手法,又是化验又是拍片片差得太远。望闻问西医也有,唯一一个不同于西医的,直接测量身体状况的“号脉”怎么样呢。

用三个指头搭在寸关尺上,感觉脉象,虽然有二十八种之多,但普通的人又哪里分辨得出。更要命的是,同样的脉象,对于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季节时辰,都有不同的意义。比如病者坐轿子来的,和赶了几十里山路来的,其脉象也有不同。那些电视里拿着根线去“号脉”,却能诊断如神,实在是儿戏啊儿戏。所以我们常常看见的场景是,一群医生围着个病人,有的说是寒症,有的说是热症,有的说是虚,有的说是实。

但问题还没有完,辨完病之后该用药啦,西药虽然多,但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药一个病,剂量都是标好滴。中医呢,药物有一千八百多种,常见的数以百计,这些药放在一锅熬,一口喝,即使没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对于病情有什么结果,谁知道?所以中药讲究君臣相辅,以一样为主,然后加上其他的药,再加上药引,比如火神派就喜欢用附子,但是君药用多少,臣药用多少,臣药换一种会有什么效果,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季节气候地理环境,这些药的影响是不是一样?还是太复杂呀太复杂。

中医医理病理药理都如此复杂,诊断方法如此之少,所以就有实践派的登场,这就是《伤寒杂病论》的问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3 11: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1: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人的大多数疾病还是看西医,来的快。但是,我是很相信中医的,能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23 16: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要辨病诊疗,也要辩证下药,能治病才是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0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四 医非人人可学


汉朝出了个神医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就出自张仲景之手,在那个只有手抄本的年代,几经周折,总算留下也许不完整,但灰常有意义的著作。当然滴,这本书也就和《内经》、《难经》、《本草经》一起,成了中医的四大经典。

《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的最大区别,就是《黄帝内经》主要讲理论,藏象,气血,经络,五行生克,疾病原理,建立一个灰常完整滴系统架构,而《伤寒杂病论》则关注具体的症状,其篇目也大多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之类,此外还有教人怎么看脉象的“平脉法”“辨脉法”。所以《伤寒杂病论》倒有点宋慈写的那本《洗冤集录》,宋慈是从尸体的各种表象看出死因,而张仲景则从病人的各种外部症状,脉象推断出病因,并给出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除了提出“辩证论治”的方法外,还给出了两百多个方子,包括我们熟悉滴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之类,并影响着唐宋时期滴中医普及运动,所以他又被称为医圣或方书之祖。

但是这本书的问世,除了造成中医向理论派和实践派两个方向发展外,还造成了其他的口水战,比如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一方主张用古书上的方子,另一派主张自己配药,还比如伤寒派与温病学派之争,一方主张六经辨证,另一方则有卫气营血辨证。

自从张仲景开创伤寒派以后,实践派阵营中又出现了两大派,一个是唐朝的千金派,一个是宋朝的局方派。

千金派的开山祖师是药王孙思邈,以《千金方》开宗立派,它主要是针对人们日益增长滴健康需要和不增长滴收入之间的矛盾,针对医疗费用过高滴问题,收集整理了五千多首方论,让普通人也能按方抓药,所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既然是实践派,自然不仅仅是整理药方,在外科手术方面也有创举,比如用葱管导尿、下胃管等。

到了宋代,大众文化兴起,城市化商业化过程加快,对于医药滴需要就更多了。所以宋朝除了提高医药福利,比如建立了太医局、翰林医官院、熟药所、惠民和剂局,比如在一些国企里实行医保外,还对方剂进行了重新整理,由朝廷发起,收集了上万个方子,由很多的名医进行试验,最后留下了八百多个。这八百多个经过实践充分检验滴方剂收录在《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局方派由此开创。

但是实践派阵营的一路凯歌中,也出现了问题,就是很多人根本不懂医理,只是背几百个方子就自称名医,造成了很多医疗事故,所幸西医那个时候水平更低,要不然中医只怕早就式微了。

实践派的中医普及运动失败,理论派自然又东山再起,此后就出现了所谓金元四大家。哪四大家?刘完素的寒凉派,张从正的攻下派,李杲的温补派和朱震亨的滋阴派。此理论派非彼理论派,实际上已整合《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但西医诊断方法那么齐全,对于用药尚有所区别,何况是只有望闻问切的中医,又何况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那么玄妙,所以门派越来越多也就不奇怪了。寒凉派注重火热致病,主张降火益水,攻下派专攻下三路,即所谓汗,吐,下,温补派主张调养脾胃,固养元气,滋阴派综合三家,主张泻火养阴。

此后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当然,多半还是在齐头踏步。这之间,在明朝出现了灰常了不起的一本书,即《本草纲目》,各种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此外还有《瘟疫论》、《外科正宗》,对传染病和外科手术也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明末清初时,又有一个门派创立,这就是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这个门派地处江南,江南潮湿,热气又大,和北方人张仲景所处大为不同,地理不同,诊断和疗治岂能一样,所以这一派针对江南的童鞋有灰常好滴效果,主张“热病及瘟疫非伤寒”。

到了清代,小玄子除了把西洋滴几何藏起来自己偷偷玩之外,洋人给滴解剖学也是偷偷藏着掖着,生怕小民学会了与自己为难,所以西医已经开始的大变革,中国丝毫不知,等到两百年后,西医再一次到来之时,早已是明日黄花。清末那个稀饭用附子生姜滴的火神派虽然名头响亮,但江湖上都知道,越是名头响亮滴门派,就越没有一个真管用滴,象神马霹雳堂神龙教。

这之后还有所谓滴中西医结合派,但强扭滴瓜不甜,西医除了搞辩证法那些人,恐怕没有几个知道阴阳五行是神马一回事,而搞辩证法滴那些,小巫看大巫,居然自以为高明。还有的呢,本来是西医,为了晋升方便,换了个名称就成了中医。所以效果如何也不得而知,只不过中西医尚有雷同滴部分,用西医的诊断方法,比“号脉”似乎较为容易,而西医治不了的,多半也可以让中医试上一试。

但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中西医发展道路滴不同,早就注定了其不同滴命运,中医使用了阴阳五行滴先进理论,从宏观上综合滴系统滴,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滴研究问题,把人的身体以及其周围的环境看成一个整体,在初期比那重视微观重视分析用滴,方法也是孤立滴片面滴静止滴西医要更为高明,在中古时代大放异彩,但却猜中了前头,没有猜到结局。

西医是给普通人学的,因为他不需要知道太多,只要知道简单的药理,病理和诊断方法,药不用自己造,诊断仪器不用自己造,甚至化验也不需要自己去做,他只要关心自己的一小块,那么几个器官,少量的化验数据,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药品。而中医是给天才学的,他要精通生理,精通病理,精通药理,精通望闻问切,他要关心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各种细节的变化,他所处的环境,他要精通每一种疾病,精通每一种药,支持西医的整个医药产业,他都要一个人承担,而最要命的是,诊断方法那么有限,理论那么高深,流派又那么多。

还是那个博学多才自学成才天生我才滴医学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医非人人可学论”中说的好,“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搜罗广远,非渊博能之人不可学也。凡病之情,传变在于顷刻,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计,病症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能空人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言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若今之学医者,与前数端,事事相反。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全无文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唉,中医这种东西,从天地的眼光来看人,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系统,如果不是聪明绝顶的人怎么能做到,《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书,文辞古奥,涉及又广,如果不是博古通今又怎么做得到,病情不是静止的,瞬息就会万变,也不是孤立的,与环境互相影响,真伪难知,一旦出错,生死就不同,如果不是有大头脑大智慧又怎么做得到,病的种类数以千计,症状数以万计,医药的书看十年也未必看得完,如果不是记忆力特别好,又怎么做得到,从黄帝内经之后,各种流派支派互不相同,再加上各种偏方奇论,一旦误信,贻误终生,如果不是有大见识又怎么能分得清。所以中医和术数一样,根本就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就是那些博学鸿儒,没有毕生的精力,也是很难学好,而那些连文言都未必读得通顺的人却都要当名医,又怎么能不庸医误人呢。

或者就象范仲淹所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做良医,其实需要做好的宰相一样的天份和努力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调和阴阳,只不过良相调和的是国家,而良医调和的是人体。

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的术数和中医,都是给最聪明的人准备的,太繁难,而那时既没有西医,也没有十二星座之类,对战国时代的那些人来说,除医卜二术之外,还有木有神马法子,可以长生保命,益寿延年呢。当然是有的,那就是源于道家,又与医卜大有关系的神仙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6 09: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三十四 医非人人可学


汉朝出了个神医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就出自张仲景之手,在那个只有手抄本的年代,几经周折,总算留下也许不完整,但灰常有意义的著作。当然滴,这本书也就和《内经》、《难经》、《本草经》一起,成了中医的四大经典。

《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的最大区别,就是《黄帝内经》主要讲理论,藏象,气血,经络,五行生克,疾病原理,建立一个灰常完整滴系统架构,而《伤寒杂病论》则关注具体的症状,其篇目也大多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之类,此外还有教人怎么看脉象的“平脉法”“辨脉法”。所以《伤寒杂病论》倒有点宋慈写的那本《洗冤集录》,宋慈是从尸体的各种表象看出死因,而张仲景则从病人的各种外部症状,脉象推断出病因,并给出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除了提出“辩证论治”的方法外,还给出了两百多个方子,包括我们熟悉滴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之类,并影响着唐宋时期滴中医普及运动,所以他又被称为医圣或方书之祖。

但是这本书的问世,除了造成中医向理论派和实践派两个方向发展外,还造成了其他的口水战,比如经方派与时方派之争,一方主张用古书上的方子,另一派主张自己配药,还比如伤寒派与温病学派之争,一方主张六经辨证,另一方则有卫气营血辨证。

自从张仲景开创伤寒派以后,实践派阵营中又出现了两大派,一个是唐朝的千金派,一个是宋朝的局方派。

千金派的开山祖师是药王孙思邈,以《千金方》开宗立派,它主要是针对人们日益增长滴健康需要和不增长滴收入之间的矛盾,针对医疗费用过高滴问题,收集整理了五千多首方论,让普通人也能按方抓药,所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既然是实践派,自然不仅仅是整理药方,在外科手术方面也有创举,比如用葱管导尿、下胃管等。

到了宋代,大众文化兴起,城市化商业化过程加快,对于医药滴需要就更多了。所以宋朝除了提高医药福利,比如建立了太医局、翰林医官院、熟药所、惠民和剂局,比如在一些国企里实行医保外,还对方剂进行了重新整理,由朝廷发起,收集了上万个方子,由很多的名医进行试验,最后留下了八百多个。这八百多个经过实践充分检验滴方剂收录在《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局方派由此开创。

但是实践派阵营的一路凯歌中,也出现了问题,就是很多人根本不懂医理,只是背几百个方子就自称名医,造成了很多医疗事故,所幸西医那个时候水平更低,要不然中医只怕早就式微了。

实践派的中医普及运动失败,理论派自然又东山再起,此后就出现了所谓金元四大家。哪四大家?刘完素的寒凉派,张从正的攻下派,李杲的温补派和朱震亨的滋阴派。此理论派非彼理论派,实际上已整合《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但西医诊断方法那么齐全,对于用药尚有所区别,何况是只有望闻问切的中医,又何况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那么玄妙,所以门派越来越多也就不奇怪了。寒凉派注重火热致病,主张降火益水,攻下派专攻下三路,即所谓汗,吐,下,温补派主张调养脾胃,固养元气,滋阴派综合三家,主张泻火养阴。

此后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当然,多半还是在齐头踏步。这之间,在明朝出现了灰常了不起的一本书,即《本草纲目》,各种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此外还有《瘟疫论》、《外科正宗》,对传染病和外科手术也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明末清初时,又有一个门派创立,这就是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这个门派地处江南,江南潮湿,热气又大,和北方人张仲景所处大为不同,地理不同,诊断和疗治岂能一样,所以这一派针对江南的童鞋有灰常好滴效果,主张“热病及瘟疫非伤寒”。

到了清代,小玄子除了把西洋滴几何藏起来自己偷偷玩之外,洋人给滴解剖学也是偷偷藏着掖着,生怕小民学会了与自己为难,所以西医已经开始的大变革,中国丝毫不知,等到两百年后,西医再一次到来之时,早已是明日黄花。清末那个稀饭用附子生姜滴的火神派虽然名头响亮,但江湖上都知道,越是名头响亮滴门派,就越没有一个真管用滴,象神马霹雳堂神龙教。

这之后还有所谓滴中西医结合派,但强扭滴瓜不甜,西医除了搞辩证法那些人,恐怕没有几个知道阴阳五行是神马一回事,而搞辩证法滴那些,小巫看大巫,居然自以为高明。还有的呢,本来是西医,为了晋升方便,换了个名称就成了中医。所以效果如何也不得而知,只不过中西医尚有雷同滴部分,用西医的诊断方法,比“号脉”似乎较为容易,而西医治不了的,多半也可以让中医试上一试。

但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中西医发展道路滴不同,早就注定了其不同滴命运,中医使用了阴阳五行滴先进理论,从宏观上综合滴系统滴,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滴研究问题,把人的身体以及其周围的环境看成一个整体,在初期比那重视微观重视分析用滴,方法也是孤立滴片面滴静止滴西医要更为高明,在中古时代大放异彩,但却猜中了前头,没有猜到结局。

西医是给普通人学的,因为他不需要知道太多,只要知道简单的药理,病理和诊断方法,药不用自己造,诊断仪器不用自己造,甚至化验也不需要自己去做,他只要关心自己的一小块,那么几个器官,少量的化验数据,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药品。而中医是给天才学的,他要精通生理,精通病理,精通药理,精通望闻问切,他要关心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节,各种细节的变化,他所处的环境,他要精通每一种疾病,精通每一种药,支持西医的整个医药产业,他都要一个人承担,而最要命的是,诊断方法那么有限,理论那么高深,流派又那么多。

还是那个博学多才自学成才天生我才滴医学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医非人人可学论”中说的好,“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衣食计耳。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搜罗广远,非渊博能之人不可学也。凡病之情,传变在于顷刻,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病名以千计,病症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能空人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言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若今之学医者,与前数端,事事相反。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全无文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唉,中医这种东西,从天地的眼光来看人,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系统,如果不是聪明绝顶的人怎么能做到,《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些书,文辞古奥,涉及又广,如果不是博古通今又怎么做得到,病情不是静止的,瞬息就会万变,也不是孤立的,与环境互相影响,真伪难知,一旦出错,生死就不同,如果不是有大头脑大智慧又怎么做得到,病的种类数以千计,症状数以万计,医药的书看十年也未必看得完,如果不是记忆力特别好,又怎么做得到,从黄帝内经之后,各种流派支派互不相同,再加上各种偏方奇论,一旦误信,贻误终生,如果不是有大见识又怎么能分得清。所以中医和术数一样,根本就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就是那些博学鸿儒,没有毕生的精力,也是很难学好,而那些连文言都未必读得通顺的人却都要当名医,又怎么能不庸医误人呢。

或者就象范仲淹所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做良医,其实需要做好的宰相一样的天份和努力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调和阴阳,只不过良相调和的是国家,而良医调和的是人体。

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的术数和中医,都是给最聪明的人准备的,太繁难,而那时既没有西医,也没有十二星座之类,对战国时代的那些人来说,除医卜二术之外,还有木有神马法子,可以长生保命,益寿延年呢。当然是有的,那就是源于道家,又与医卜大有关系的神仙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 2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光中医就写了这么多篇,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20 20:55 , Processed in 0.1044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