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53|回复: 1

[鉴赏] 阿什肯纳吉的早期录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 18: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轻就是力量__阿什肯纳吉的早期录音

如果有人问起我,最喜欢的钢琴家是谁,我会踌躇半天,因为喜欢的太多了:比如拉赫玛尼诺夫的肖邦;埃德温.菲舍尔的巴赫、贝多芬和莫扎特;巴克豪斯的贝多芬;施纳贝尔的贝多芬、舒伯特和莫扎特;科尔托的舒曼和肖邦;肯普夫的勃拉姆斯和舒伯特;莫伊塞维奇的拉赫玛尼诺夫;李赫特的舒伯特;阿劳的德彪西……各有各令我起兴的特点,很难说哪一个是“最”。而如果在几天前有人问我最不喜欢的钢琴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脱口而出的说:阿什肯纳吉,冰岛籍俄国钢琴家、指挥家弗拉迪米尔.阿什肯纳吉。这个家伙各种全集录了不下十几套,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什么都弹,什么都弹得一般:技术稳定、准确,但算不上辉煌;音乐踏实朴素,但缺少个性,很少有动人之处;音色控制能力强,但普遍发“肉”,发音较慢。他在北京的两场音乐会只获得了礼节性的掌声,并不是北京的观众口味高、品位低,而实在是自己没有令人能为之激动的亮点。但如果是现在,有人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犹豫一下,因为就在这两天,我听到了他最早期的录音,一个和我印象中完全不同的阿什肯纳吉。

我在魔术号角的二手CD目录中选购了这两张大T公司的CD(Testament SBT.1045/1046),纯粹是因为好奇和便宜。我一直为阿什肯纳吉如此平凡的表现却能获得如此的盛名而奇怪,特别是当年的肖邦比赛,没有超人的实力和大师的气质是根本无法夺魁的。而这两张CD正是包括了他在1955年肖邦大赛上的全部录音和1957年他为哥伦比亚公司灌制的两张LP,是他已知的最早期,也应该是他鼎盛时期的商业录音。当这两张CD如约寄到,我听后大吃一惊:音乐中的理性和层次感是我熟悉的,而那澎湃的热情、凌厉的动力和通透的发音确是完全陌生的,实在无法和那个“超级肉男”阿什肯纳吉联系到一起。

这两张CD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他在第5届肖邦大赛上的现场录音,全部为肖邦的作品,包括:第二协奏曲、练习曲第1、15首、第四谐谑曲OP.54、第二叙事曲OP.38和两首玛祖卡;第二部分:他在1957年10月26和31日在柏林为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录制的两张LP的第一张(Columbia 33CX 1621),曲目全部为肖邦的作品,包括:第三奏鸣曲、船歌、两首玛祖卡和两首圆舞曲;第三部分:两张LP中的第二张(Columbia 33CX 1813),曲目包括: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第五首《鬼火》、梅菲斯托圆舞曲第一首、拉赫玛尼诺夫《科莱里主题变奏曲》OP.42、普罗科菲耶夫第七奏鸣曲OP.83。这三部分录音在音乐风格、技术表现等方面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清晰的体现出阿什肯纳吉早期演奏风格的全貌。

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录音中(肖邦的作品),最令人激赏的演奏是第二叙事曲。和华丽甘美的第一、三叙事曲和复杂艰深的第四叙事曲相比,清丽而忧郁的第二叙事曲被演奏的较少。在我过去听过的唱片录音中,喜欢的不多。而阿什肯纳吉这版现场录音,并不用巨大的音量对比来表现A/B两段的情绪变化,而是用不同的音色和悠闲/急促的音乐动力对比表现不同的音乐情节和情绪,这样不仅脱俗,也使得音乐的整体感更强,对比不至于过于夸张、极端。如果说这种理性的音乐表现方式在后来的阿什肯纳吉身上还能够听到的话,那么他在这版录音中所表现出的完美的歌唱性技术、丰富的音色表现力和势不可挡的音乐动力,却再也不属于后来那位一脸严肃的劳动模范老阿同志了。

像肖邦协奏曲、奏鸣曲、练习曲、谐谑曲、圆舞曲和玛祖卡这样的作品,过去和后来的优秀录音版本太多太多了,阿什肯纳吉这两次现场和录音室录音虽然可以算是肖邦作品录音文献中的精品,却还没有好到令人眼前一亮的程度。但和他自己后来在Decca那套全集中的演奏相比,确是如清蒸活鱼和罐头鱼的区别一样,显得那么鲜活和漂亮。

这两张CD最具价值的是其中的第三部分。如果非要找出阿什肯纳吉的拿手曲目,恐怕只有李斯特了。他后来在Decca录制的李斯特作品技术干净音乐地道,但不知为什么都是散见于各种“精选”中,没见过专辑发行(也许是本人孤陋寡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张以London品牌发行的LP中,他演奏的梅菲斯托圆舞曲(录音年代不祥,立体声),那撼人的气势和邪恶的美感,着实令我激动了一番。而这个1957年版本比起后来的演奏,更为嚣张和狂热,速度也更快,明显是年轻气盛无所顾忌,是我听过此曲最“过瘾”的版本。《鬼火》练习曲是我最反感的音乐作品之一,听着烦弹着更烦,所以一般也听不出个好坏来。阿什肯纳吉的演奏技术无可挑剔,其他的我觉得谁弹都差不多。

拉赫玛尼诺夫这首《科莱里主题变奏曲》我过去听得不多,对它也没有太深的印象。倒是阿什肯纳吉的这版演奏令我重新认识了这首作品的价值。阿什肯纳吉充分展现出技巧大师风采,各种花式的织体技术信手拈来,在最复杂繁琐的段落也显得游刃有余,让人听得放心、舒坦。在变奏曲这种偏理性的曲式中,拉赫玛尼诺夫和阿什肯纳吉都表现出丰富的感性体验和即兴风格,可以说作曲者和演奏着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和谐和。以本人的拙见,这首变奏曲比起老拉著名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实际上是变奏曲式)要优秀;阿什肯纳吉的演奏也比他在后来录制的著名的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全集要出色。

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奏鸣曲最近在各个音乐学院非常流行,快和柴一拉二差不多了。但笔者在此恳请各位打算涉猎此曲的有志之士们,听一听阿什肯纳吉这个版本:也许会有人说霍洛维茨的有错音、李赫特的踏板不干净、古尔德的太怪、波里尼的太冷……但对于这个版本,我们无可挑剔。这首雄性的、技巧和音乐完美结合的作品,注定只能属于少数钢琴大师,对于大多数钢琴学生而言,它可以是教材和浏览曲目,但不应该是毕业音乐会的演奏曲目。在这么多优秀的录音版本的映照之下,又有谁敢说自己的演奏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呢?阿什肯纳吉这版录音是一个长期被人遗忘,但却是数一数二的版本,也许在荷尔蒙的含量上它不如霍洛维茨和李赫特版那样能令人疯狂地一跃而起,但在技术的准确性和整体结构的安排上要更为合理。比起他后来在Decca录制的全集,真不象是一个人演奏的,看来年轻就是力量。

过去在北京只能喝到易拉罐装的青岛啤酒,觉得难喝无比,名不副实。后来在青岛喝到了新鲜的散装青岛啤酒,真是鲜美甘醇,千杯不醉。我想阿什肯纳吉和青岛啤酒一样,都是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给毁了。如果没听过他早年的这两张CD,我可能一辈子都会觉得他是个名不副实的钢琴文献录音机器。做机器做久了,想不做机器也难了,不过在贴上Decca商标之前的阿什肯纳吉,原来如此可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9: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20 05:39 , Processed in 0.0948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