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汀芷幽兰

春野??可有你喜爱的野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1.弯曲碎米荠Cardamine flexuosa With.十字花科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茎直立,从基部多分枝,上部稍呈之字形弯曲,稍有柔毛。叶为羽状复叶,膜质,基生叶少,后枯干;茎生叶长2.5-9cm,有柄,小叶4-6对,顶生小叶卵形,长0.4-3cm,宽3-15mm,侧生小叶卵形或条形,长3-6mm,宽2-4mm,和顶生小叶全缘或有1-3圆裂,并皆有缘毛。总状花序有花10-20朵;花白色,直径4-5mm。长角果条形,长1-2cm,宽不及1mm,斜展。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产于湖北宜恩、咸丰、鹤峰、建始、巴东、宜昌、兴山、神农架、十堰、保康、襄阳、潜江、洪湖、生长于海拔1200m以下田边、路旁、草地或山野沟边。

2.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 L.十字花科

地方名:雀儿菜、白带草、硬毛碎米荠。

一年生草本,高6-25cm,无毛或疏生柔毛。茎1条或多条,不分枝或基部分枝。基生叶有柄,单数羽状复叶,小叶1-3对,顶生小叶圆卵形,长4-14mm,有3-5圆齿,侧生小叶较小,歪斜,茎生小叶2-3对,狭倒卵形至条形,所有小叶上面及边缘有疏柔毛。总状花序在花时成伞房状,后延长;花白色,长2.5-3mm;雄蕊4 (-6)。长角果条形,长18-25mm,宽约1mm,近直展,宿存花柱长约0.5mm;果梗长5 -8mm。分布于我国西南、中南、华东及西北各地。产于湖北咸丰、鹤峰、巴东、秭归、宜昌、五峰、房县、十堰、丹江口、南漳、保康、远安、当阳、随州、咸宁、武昌、大冶、鄂州、漏水、麻城。多生长于海拔1000m 以下山坡路旁及田埂或沟边。
3.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 (Tausch)O.E.Schulz 十字花科

地方名:白花石芥菜、菜子七。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状茎细,长达20cm。茎直立,不分枝,有纵槽和短柔毛。茎生叶数个,为单数羽状复叶,长8.5 -10cm,小叶2-3 对,顶生小叶片宽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片上部者无柄,下部者有短柄。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直径5-8.5mm。长角果条形,长1.5-2.5cm,宽约1.5mm;果梗近直展。
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江苏、湖江、四川|。产于湖北神农架、房县、竹溪、保康。生长于海拔800-1 800m 山地林下草丛中或沟旁。

4.水田碎米荠Cardamine lyrata Bge.十字花科

地方名:水田荠。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体无毛。茎直立,稀分枝,有棱角。匍旬茎土的叶有柄,宽卵形,边缘浅波状,中部以上全缘;茎生叶大头羽状分裂,长1-7cm,顶生裂片宽卵形,长6-25mm,基部耳状;侧生裂片2-4(-7)对,近无柄,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浅波状或全缘,最下部1对裂片成托叶状。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长5-8mm。长角果条形,扁平,微弯,长30mm,宽2mm,宿存花柱长4mm;果梗长1.5-2cm,斜展。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产于湖北宜恩、咸丰、鹤峰、巴东、长阳、宜昌、兴山、竹山、竹溪、潜江、蒲圻、武昌。生长于海拔800-2000m 阴沟边或密林下。

5.华中碎米荠Cadamine urbaniana O.E.Schulz.十字花科

地方名:菜子七、半边菜。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横走。茎直立,高30-100cm,单一或上部分枝,有细纹条,疏生柔毛。单数羽状复叶,长7-20cm;小叶2-6 对,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1-1.8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或钝锯齿,齿的先端有短凸尖头,两面疏生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梗长3-lOmm,有柔毛;萼片卵形或长圆形,绿色或带淡紫色,长约5mm,被疏柔毛:花瓣淡紫色,圆形,下部渐狭成爪。长角果稍扁平,长可达5cm,宽约2mm,无毛,开裂。

分布于四川、湖南、江西、浙江、陕西、甘肃。产于湖北宜恩、鹤峰、巴东、长阳、韩归、兴山、神农架、竹溪、南漳、通山、通城。生长于海拔500-2 500m 山坡林下潮湿处草丛中或沟旁。

【食用部分】幼苗、嫩茎叶。

【采摘处理】春、夏季来幼苗、嫩茎叶,去杂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综合利用】1.药用
(1)白花碎米荠(菜子七):根治百日咳。
(2)水田碎米荠:全草清热凉血,明目,调经。治痢疾、吐血、目赤痛、月经不调。
2.饲用可作猪饲料。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

【其他】碎米荠味甘、性平,采捕食用古已有之。

古诗云"碎米荠,如布谷想、为民饥天雨粟。官仓一月一开放,造物生生无尽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荠Capsella bursa-pastoris (L.)Medic. 十字花科

地方名:野荠菜、地菜、地米菜、菱角菜、护生草、只只草、清明草、枕头草、香荠、地地菜、地花菜、三角菜、荠荠菜、香善菜、棕子菜、芨菜、细细菜、荠菜花、喜喜菜、石翠花、沙荠、鸡心菜、净肠草、鸡脚菜、假水菜、烟盒草、香芹娘、香料娘、香田荠、上巳菜、荠只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有疏毛或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基生叶丛生,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0cm,顶生裂片较大,侧生裂片较小,狭长,先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具长叶柄;茎生叶狭披针形,长1-2cm,宽2mm,基部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两面有细毛或无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白色,直径2mm。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长5-8mm,宽4-7mm,扁平,先端微凹,有极短的宿存花柱。花期3-5月。

分布几乎遍布全国。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田野、路边及庭园。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5.3g,脂肪0.4g,糖类6g,钙420mg,磷37mg,铁6.3mg,胡萝卜素3.3mg,硫胺素0.14mg, 核黄素0.19mg, 尼克酸0.7mg,抗坏血酸55mg。
保健作用:中医学认为荠利肝和中,利五脏;止血、降血压;健胃消食;明目。荠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

【采摘处理】3-4 月采摘嫩茎叶。

【食用方法】荠菜可凉拌、煎炒、做馅(可做包子、烧麦、馄饨、饺子、汤团、春卷等)、熬粥、做羹汤,亦可榨汁做成各种风味的饮品。荠菜入馍,色翠绿,味清鲜,花样繁多,风味各异。

【综合利用】1.药用全草入药,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廉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2.饲用嫩茎叶是早春的家畜饲料。
3.油用种子可供榨油,油可制肥皂、油漆或医药,亦可供食用。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

因荠菜种子休眠期较长,不能用当年新籽播种,应选用上一年采收的种子。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秋播为主,一般从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均可播种。种荠菜的地要选择肥沃、杂草少的地块,避免连作。播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kg,浅翻、细革巴,做成平畦。

如底墙不足,播前应浇水造埔。播种量为每亩1-1.5kg。用等量的过筛细土和种子相拌和,均匀撒播,播后浅租、镇压,使种子与土壤接触,以利吸水,保证出苗。

出苗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2-3 片叶时开始间苗3-5 片叶时定苗,株行距(13-17)cm x 33cm。定苗后追肥一次,以后每收获一次,追肥一次,促使植株生长旺盛。

秋播荠菜在越冬前应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以利安全越冬。

【其他】荠菜原产我国,野生于南北各地。李时珍曰"荠生济济,故谓之荠。

自古以来民间采食野生荠菜蔚然成风。"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开花如雪时"宋?陆游),"十亩之郊,菜叶荠花。抱在灌之,乐哉农家" "时边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唐.苏轼),诗人们为荠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采食荠菜之风至今盛行"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每年3月3,家家户户都有用荠菜煮鸡蛋的传统"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季踏青,人们也忘不了在郊外采上一把荠菜带回家。

若向城里人问起野菜,说得上名字的几种中,当数荠菜(即地菜)在先。

近几十年来因大城市人口密集,对荠菜的需求增大,仅靠野生的已经供不应求,故栽培日众。如江苏、上海等省市都己大量人工种植。知名的荠菜品种有板叶荠菜(大叶荠菜)、散叶荠菜(花叶荠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    五味子Schisandrn chinensis(Turcz.)baill 木兰科

【地方名】北五味子、山花椒、面藤、五梅子。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8m,全株近无毛;小杖灰褐色,稍有棱。叶互生,纸质或近膜质,宽椭圆形、倒卵形或卵形,长5-10cm,宽2-5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有腺的细齿,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脉上嫩日才有短柔毛;叶柄长1.5-4.5cm。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而柔弱;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红色,芳香;雄花有5 个雄蕊;雌莓群椭圆形,心皮约17-40,复瓦状排列在花托上,在花后花托逐渐伸长,果熟时成穗状聚合果;浆果,肉质,球形,深红色。花期5-7 月,果期8-9 月。
分布于四川| 、湖南、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产于湖北来凤、宜恩、兴山、十堰、即西、竹山、崇阳、英山、罗田。生长于海拔约1600m山地杂木林中。

【食用部分】嫩叶。

【营养与保健】中医学界认为五味子具有滋阴

强壮、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以养五脏、壮筋骨。现代医学实验证明五味子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可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增强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对呼吸有兴奋作用,对血压、胃液的分泌有调节作用;能提高人的视力和听力。

【采摘处理】春季采捕嫩叶供食用。

【综合利用】

1.药用五味子果实可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口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赢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2.制芳香油五味子茎、叶和果实可提取芳香油。
3.油用种子榨油可作润滑油用。
4.五味子藤蔓可代绳索使用。

【繁殖与栽培】可进行种子繁殖、杆插繁殖和压条繁殖。以肥沃深厚的腐殖质壤土为佳。播种前施既肥作基肥,翻耕土地深20-25cm,作成宽1-1.5m的苗床。

1.种子繁殖种子繁殖在春、秋两季进行,撤播或条播。种子一般用水浸法或破皮法处理,并用95% 的浓硫酸浸1分钟。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布,覆土3-4cm厚,盖以稻草,灌水湿润。条播先在畦上开沟,沟距25-30cm,然后将种子播于沟内,覆土1.5-2cm,盖压后,再覆稻草,灌水。

2.抨插繁殖6-8 月间,选2-3 年生的枝条,剪成12-15cm 长,直插在苗床内,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

3.压条繁殖2 月或10 、11 月间,将每株上2 年生的枝条,压入土中,经常浇水,促进生根。至次年春季,将生根良好的枝条,与母株断开,另行栽植。

幼苗生长期,宜设棚架遮阴;及时除草、松土,经2-3 年即可按株距30cm 、行距45cm 移植于本田中。

【其他】《本草纲目》收载,所谓"五味"是指(五味子果实)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又:"茎赤色,花黄、白,子生青熟紫,亦具五色。"

李时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升麻Cimiifuga foetida L.毛莨科

【地方名】苦里牙、马尿杆、火筒杆。

多年牛草木。根状茎粗壮。茎高1~2m,上部常分枝,有短柔毛。基牛叶和下部茎牛叶为二至三回,近羽状复叶;小叶菱形或卵形,长达lOcm,宽达7cm。浅裂,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叶柄长达15cm。花序圆锥状,长达45cm,分枝3~20条,密生灰色腺毛和短柔毛;萼片白色,倒卵状圆形,长3~4mm;退化雄蕊宽椭圆形,长约3mm,顶端微凹或二浅裂;雄蕊多数;心皮2-5,密生短柔毛,具短柄。??果长矩圆形,略扁,先端有短小宿存花柱,略弯曲。

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山西。产于湖北鹤峰、恩施、利川、巴东、秭归、五峰、兴山、神农架、房县、十堰、郧县、竹溪、南漳、保康、远安、通山、崇阳、大悟、英山。生长于海拔1300?2500m山坡林下草丛中。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升麻具有抗菌作用,可抑

制结核杆菌的牛长,增强机体免疫力。升麻具降压作用,可抑制心肌的活动,减慢心率,因而具有“安魂定魄”《日华子木草》的作用。

【采摘处理】早春,于升麻展叶前采摘其嫩茎叶。

【食用方法】升麻嫩茎叶可供凉拌和炒食。

【综合利用】升麻根状茎可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痊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痛肿疮毒。

【繁殖与栽培】根茎繁殖。

于3月下旬将老根茎挖出,按行、株距各30cm分株穴栽。栽后注意遮阴;出苗后注意除草松土;旱季注意浇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睡莲科

【地方名】荷、荷花、芙渠、芙蓉、水芝。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长而肥厚,有长节。叶圆形,高出水面,直径25-90cm叶柄常有刺。花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0-20cm;萼片4-5,早落;花瓣多数,红色,粉红色或白色,有时逐渐变形成蕊;雄蕊多数,药隔先端伸出成一棒状附属物;心皮多数,离生,嵌生于花托穴内;花托于果期膨大,海绵质。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5-2.5cm;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cm。花期7-8 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省各县市,江汉平原较多。生长于低海拔地浅水湖泊中。多为栽培,也有野生。

【食用部分】根状茎(藕)、花(荷花)、种子(莲子)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鲜藕含蛋白质0.4g,脂肪0.1g,糖类19.8g,钙19mg,磷51g,铁0.5mg,胡萝卜素0.02mg,硫胺素0.11mg,核黄素0.04mg,烟酸0.4mg,抗坏血酸25mg。

莲藕全身都是宝,营养丰富而全面,历代医家对莲藕的保健作用评价甚高。《日华子本草》认为莲花有"镇心,益色驻颜"之功效《随息居饮食谱》称藕"最补心牌,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本草纲日》对莲子的评价是"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 "。可见,莲藕实为一种老少咸宜的食疗佳品。

【采摘处理】

1.藕的采摘处理

采收嫩藕前,先将大部分荷叶在叶蒂处摘去,只留下后把叶和终止叶指示藕所在位置和方向。采收日才站于水中,用于扒泥,将藕身下面的泥扒空,然后沿着后把叶的叶柄向下折断莲鞭,慢慢将整藕向后拖出。

若水深,不能用于挖藕,可用脚踢去藕上泥土,再用特制的藕钩起藕。嫩藕质脆,容易折断,采收时要特别小心。老藕的采收可以放干塘水后,用铲挖藕。藕采收后要洗净污泥,削去须根,分等装筐。

2.荷花的采摘处理

6-7月间采收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刚开放的鲜嫩荷花,莲花梗采下,置阴凉处,将花梗插入水中暂存,供鲜用。

3.莲子的采摘处理

当莲蓬开始变成紫褐色,莲房孔开始张开,莲子果皮呈茶褐色时采收。采收一般于清晨进行,以便当日进行加工。采收后挖出莲子,剥去外皮,扭挤抹去种皮,去心,然后晒干或烘干供食用。

【食用方法】 莲藕可以烹调成各种冷盘、热炒、大菜、羹汤、甜菜、点心等,配制成全藕宴席,食用方式极其繁多。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更有系列莲藕食品问世,如糖莲子、蜜藕片、莲蓉月饼、莲蓉夹心饼干、莲子夹心巧克力、糖水莲,心罐头等。

【综合利用】

1.药用

(1)肥大根茎(藕):生用可清热,凉血,散瘀睬。治热病烦渴、吐血、热淋。

熟用可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

(2)种子(莲子)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治夜寐多梦,遗精,淋浊,久痢,虚泻,妇人崩漏带下。

(3)花(莲花):活血止血,去温消风。治肤损口区血、天泡湿疮。

(4)成熟花托(莲房)消癫,止血,去温。治血崩、月经过多、胎漏下血、脐血腹

痛、产后胎衣不下、血病、血淋、痒疮脱脏、皮肤温疮。

(5)雄蕊(莲须)清心,益肾,涩精,止血。治梦遗滑泄、吐、阻、崩、带、泻病。

(6)成熟种子的绿色胚芽(莲子心)清心,去热,止血,涩精。治心烦、口渴、吐血、遗精、目赤肿痛。

2.荷叶可代茶或作包装材料。

3.花美丽,可供观赏。

【繁殖与栽培】多用根状茎繁殖。

莲藕栽植前整地要深翻多靶,做到田平、泥烂、杂草尽。栽植从清明开始到立夏为止。浅水田栽藕,可按预定的行株距及藕头的走向把种藕排放到藕田中去,以藕头向下,后把向上,呈30°的斜角将种藕栽入土中,使藕头入土13cm左右,后把翘出水面,可通气增温,以利早发。深水田一般采用穴栽,将种藕3-4支扎成一捆,栽种时用脚蹬泥开穴,然后用藕叉把捆好的种藕插入沟中,再用脚盖上泥土。栽后耘田结合除草、施肥,前期浅、中期深、后期浅的要求控制水位。

【其他】莲可按用途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花莲供观赏,不作蔬菜用。子莲和藕莲均做蔬食,但前者以食其种子为主,后者以食其地下茎为主。

我国利用莲的历史悠久,《诗经》记载"彼泽之陵,有蒲与荷"长沙马王堆汉墓中有莲子作殉葬品。古籍中颂莲的诗词连篇累牍,著名者如宋代周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涟漪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请,亭亭净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睡莲科

【地方名】鸡头米、鸡头子、芡、鸡头、雁头、雁啄、鸿头、鸡雍、乌头、刺莲蓬实、剌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嘴莲、鸡头苞。

多刺一年生水生草本。叶漂浮,革质,圆形或稍带心脏形,大形者直径达130cm,边缘向上折,上面多皱折,下面紫色;叶柄和花梗多刺。花单生在花梗顶端,部分露于水面;萼片4,披针形,宿存,内面紫色,外面绿色,密生钩状剌;花瓣多数,紫红色,矩圆披针形或条状椭圆形,内轮逐渐变成雄应;雄蕊多数,花药内向; 子房下位,8 室,柱头扁平,圆盘状。浆果球形,直径3-5cm,海绵质,污紫红色,密生有刺;种子球形,直径10 余毫米,黑色。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省各县市,东南部及江汉平原较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浅水湖泊、池塘中。

【食用部分】嫩叶柄、花茎、种子。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每百克种子含蛋白质4.句,脂肪0.2g,碳水化合物32g,钙9mg,磷110 mg 铁0.4mg,硫肢素0.4mg,核黄素0.08mg,尼克酸2.5mg,抗坏血酸6mg,胡萝卜素微量。

保健作用: 芡实有补中益气、健脾强精、收敛镇静作用,还能帮助消化吸收,为体虚者病后初愈的滋补佳品,是一种食疗健身的植物。

【采摘处理】芡实一般于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开始采收。野芡因果柄、果实均有刺,采收不便,故行一次性采收。下田采收时携带竹箩或木桶,拖在身后;在水中摸到果实,拉出水面,用刀割下,投入箩或桶内。
将采回的果实剥开果皮,取出种子;除净假种皮,将种子淘洗干净; 去掉种皮,剥出鲜芡米。鲜芡米供食用,或晒干后成干芡米食用。
以叶柄、花茎为菜用原料的要趁叶柄、花茎幼嫩时及时采收。

【食用方法】芡的嫩叶柄、嫩花茎可炒食。芡的种仁可作羹汤、甜食。种子也可酿酒,加工淀粉,晒干的种子可久贮备用。

【综合利用】
1.药用
(1) 芡实(种仁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2) 芡实叶:治胞衣不下、吐血。
(3) 芡实茎:止烦渴,除虚热。
(4) 芡实根:治庙气、自浊、自带、无名肿毒。
2.饲用全草可作猪饲料。
3.制拷胶种皮含单宁,可制辑料。
4.观赏用全株栽培供观赏。

【繁殖与栽培】芡实一般以种子繁殖,可用直播或育茵移栽的方法。

4月上旬浸种,多数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入育苗田中。幼苗长至2-3片叶时进行分苗,将幼苗起出按株行距50-70cm见方栽于分茵田中。育苗田和分苗田均要灌水并保持一定水深。

待芡茵有4 片圆叶,叶直径9-12cm时即可定植。定植地应选择水位平稳的湖泊或池塘,穴距1.8-2m 见方,穴深12-15cm。栽植不宜过深,防止泥沙淤住心叶。在芡的生长过程中要适当追肥,注意控制水深,及时除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睡莲科

【地方名】?菜、马蹄草、水案板、浮菜、水葵、凫葵、丝莼、马蹄菜、湖菜、水芹、露葵、缺盆草、锦带、马粟草。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细瘦,横卧于水底泥中。叶漂浮于水面,椭圆状矩圆形,长3.5-6cm,宽5-10cm,盾状着生于叶柄,全缘,两面无毛;叶柄长25-40cm,有柔毛,叶柄和花梗有粘液。花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 田2cm;花梗长6-10 cm;萼片3-4 ,呈花瓣状,条状矩圆形或条状倒卵形,宿存;花瓣3-4,紫红色,宿存;雄应12-18;子房上位,具6 -18离生心皮,每心皮有胚珠2-3个。坚果革质,不裂,有速存花柱,具1-2颗卵形种子。花期6-8月。

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江西、江苏、浙江。

产于湖北鹤峰、恩施、利川、巴东、鄂萼州。生长于海拔1500m 以下水塘、湖沼中。有栽培。

【食用部分】嫩茎叶(即带有卷叶的嫩梢)

【营养与保健】

营养成分:每百克莼菜的干物质中含有蛋白质16.45g,糖类9.26g钾0.712g,铜1.29g,纳0.185g,钙1.03g,镁0.264g,抗坏血酸20.8mg。(注:莼菜含水分多达95.49% )

保健作用:莼菜是很好的保健抗癌食物,它能促进代谢废物排泄,减少有毒害作用的腐质在肠道滞留;莼菜所含的纤维素胶浆类物质能与致癌物质结合,使后者以无害的形式从体内排出,减少肠道癌症的发病率。莼菜还具有补虚强壮作用。

【采摘处理】每年4-10 月间可分期陆续采收。一般在嫩梢上的卷叶长4-5cm,尚未展开时连叶柄来下。来回后放清凉流水中可保鲜2-3天,应尽快食用或加工成瓶装莼菜。

普通加工程序为: 杀青、冷却、装瓶、排气、灭菌等,即将来收的莼菜挑选分级,洗净后放进沸水中煮1 分钟左右,捞出后置冷水中迅速冷却,再浸泡10小时左右,装入瓶中,加入1% 醋酸液,排气后加瓶盖,再行90℃高温灭菌。

【食用方法】菊菜烹调可分为鱼羹、肉汤、素食三大类。

【综合利用】
1.药用茎叶清热,利水,消肿,解毒。治热病、黄瘟、痛肿、疔疮。
2.饲用茎叶可作猪饲料。
3.观赏用花、叶请丽,可供观赏。

【繁殖与栽培】抨插繁殖。

莼菜栽植前要先清塘,除去杂草及食草鱼类,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栽植时挖取越冬的地下茎或生长期的水中茎进行抨插。
抨插有斜插和平插两种。斜插是把种茎后面的几节插入泥中,梢头的几节露出土;平插是拿住种茎的两头,同时插入泥中。抨插时行、株距约70-100cm,抨插期除炎夏寒冬外均可,一般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为适宜。
抨插后注意除草、灭苔、施肥和调节水位。

【其他】我国古籍中有许多关于莼菜的记载。

《诗经.鲁颂》中有"思乐洋水,薄采其茹"茹即莼菜。(晋书》中有"药费卢之恩"的典故"茹羹自卢脸"的提法。自古至今,人们采食野生的菇菜,并栽培莼菜,形成了有名的西湖莼菜、太湖莼菜、淀山湖菇菜、利山福宝山莼菜等优良品种。

中医学界有人认为"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但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 《本草汇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1.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 (L.) Fries 石竹科

【地方名】鹅儿肠、鹅肠草、抽筋草、伸筋藤、鹅耳肠、壮筋丹、鸡卵菜、水繁缕。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茎多分枝。叶膜质,卵形或宽卵形,一般长2.5-5.5cm,宽1-3cm,顶端锐尖,基部近心形;叶柄长5-10mm,疏生柔毛,上部叶常无柄或具极短柄。花顶生枝端或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有毛;萼片5,基部稍合生,外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远长于萼片,顶端2 深裂达基部;雄蕊10,比花瓣稍短; 子房矩圆形,花柱5,丝形。蒴果5 瓣裂,每瓣顶端再2 裂;种子多数,近圆形,稍扁,褐色,有显著突起。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各地。生长在海拔1700m 以下的山坡路旁、田间、沟边等地。

2.雀舌草Stellaria alsine Grimm.

【地方名】滨繁缕、天蓬草、雪里花、寒草、金线吊葫芦、瓜子草、指甲草、雪里开花。

越年生草本,高15-30cm。茎单一,细弱,有多数疏散分枝,无毛。叶无柄,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20mm,宽2-3mm,无毛或边缘基部疏生睫毛,全缘或边缘浅波状。花序聚伞状,常有少数花(常3 朵)顶生,或单花腋生;花梗细,长5-15mm;萼片5,披针形,长约2mm;花瓣5,白色,2 深裂几达基部;雄蕊5,比花瓣稍短;子房卵形,花柱短,2 或3。蒴果6 裂,有多数种子;种子肾形,微扁,表面有皱纹突起。

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湖江、福建、台湾、陕西、甘肃、山东、辽宁、内蒙古。产于湖北来凤、利川、巴东、秭归、宜昌、兴山、神农架、十堰、远安、南漳、枣阳、天门、仙桃、咸宁、蒲圻、通山、崇阳、萼川、浠水、英山、武汉。生长于海拔2000m 以下山坡路旁、林下和石缝中较为潮湿处。

3.繁缕Stellaria media(L.) Cyr.

【地方名】鹅肠草、鹅肠菜、滋草、狗蚤菜、鹅馄钝、五爪龙。

直立或平卧的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茎纤弱,由基部多分枝,茎上有一行短柔毛,其余部分无毛。叶卵形,长0.5-2.5cm,宽0.5-1.8cm,顶端锐尖;有或无叶柄。

花单生叶腋或成顶生疏散的聚伞花序,花梗长约3mm,花后不下垂;萼片5,披针形,长4mm,有柔毛,边缘膜质花瓣5,白色,比萼片短2深裂近基部:雄蕊10 ;于房卵形,花柱3-4。萌果卵形或矩圆形,顶端6裂:种子黑褐色,圆形。

广布于全国各省区。产于湖北来风、宜恩、鹤峰、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宜昌、兴山、神农架、房县、十堰、竹溪、襄阳、钟祥、天门、黄陂、通山、罗田、武汉。生长于海拔1 300m 以下山坡路旁草丛中、田边、沟边。

4.石生繁缕Stellaria sαxatilis Buch-Ham.

【地方名】筋骨菜、地精草、青姑草、金缠菜、抽筋草、被单草、滇繁缕、单背叶。

多年生草本,高60-90cm。茎匍甸,光亮,上部密生短柔毛,分枝稀疏。叶卵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2-3.5cm,宽8-12mm,有时较大,两面有星状绒毛,下面毛较密。

聚伞花序细弱,有细长总花梗,生于叶腋或二分枝叉间,全部密生星状绒毛;花梗细,长短不等:萼片5,披针形,长约4mm;花瓣5,比萼片短,顶端2 深裂达基部:雄蕊10;花柱3 或4。蒴果和宿存萼近等长;种子多数,近黑色,有瘤状突起。

分布于黄河、长江、珠江诸流域。产于湖北宣恩、鹤峰、恩施、建始、巴东、长阳、兴山、神农架、襄阳。生长于海拔450-1800m山坡林下、路旁、沟边草丛中、岩石缝中。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以石生繁缕为例,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8g,胡萝卜素1.23mg,钙380mg,磷42mg,铁1.8mg,抗坏血酸24.5mg。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嫩茎叶。

【食用方法】鹅肠菜适合煮汤或炒食。

【综合利用】
1.药用
(1) 牛繁缕:全草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肺炎、病疾、高血压、月经不调、痈疽痔疮。
(2) 雀舌草:全草治伤风感冒、荆疾、痒漏、跌打损伤。
(3) 繁缕: 茎叶活血,去淤,下乳,催生。治产后脐滞腹痛、乳汁不多、暑热呕吐、肠痛、淋病、恶疮肿毒、跌打损伤。
(4) 石生繁缕:全草清肝息风。治肝风头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小儿惊风。
2.饲用鹅肠菜可作猪饲料。

【其他】李时珍"此草(指繁缕) 茎蔓甚繁,中有一缕,故名。俗称鹅儿肠菜,象形也。易于滋生,故曰滋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马齿苋Porlulaca,oleracea L.

【地方名】马齿草、马苋、五行草、马齿菜、马齿龙牙、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酸苋、安乐菜、瓜子菜、长命苋、蛇草、酸味菜、猪母菜、狮子草、地马菜、马蛇子菜、蚂蚁菜、马踏菜、长寿菜、不死草。

一年生肉质草本。全株光滑无毛。茎平卧地面或向上斜升,基部多分枝,有时略带紫红色。叶对生,倒卵形,长1-2cm,宽0.5-1cm,先端钝圆,基部宽模形;无明显的叶柄。花小,顶生或腋生,单生或3-5朵簇生,无花梗;苞片4-5,膜质;萼片2,对生;花瓣5,黄色;雄蕊7-12,基部合生;子房半下位,1室,柱头4-6 裂。蒴果圆锥形,盖裂。种子多而细小。花期6-8月。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省各县市。生长于海拔1300m以下山地、路旁、田间、园圃,耐旱,耐涝,耐贫瘠,生长速度快,生活力强。

【食用部分】嫩茎叶、幼嫩全草。

【营养与保健】

营养成分: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3g.脂肪0..5g,糖3g,钙85mg,磷56mg,铁1.5mg,胡萝卜素2.23mg,硫胺素0.03mg.核黄素0.11mg.尼克酸0.7mg.抗坏血酸23mg。

保健作用: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调节人体的糖代谢过程,有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马齿苋组成成分中的W-3 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酸脂的生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人体内铜离子是酷氨酸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黑色素的生成有关。马齿苋含有较丰富的铜元素,可作为铜元素缺乏而致使须发早白者的辅助食疗菜肴。此外,马齿苋还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尤其对病疾杆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故有"天然抗菌素"的美称。

【采摘处理】夏秋两季在马齿苋开花结营前可不断摘其嫩茎叶,亦可采收较嫩的全草。现营期要不断摘除顶芽,促进营养生长,抑制开花结实,以此保持其幼嫩的品质。

对所采植株须去根,洗净泥土,鲜用或用开水烫或稍蒸一下,晒干备用。品质以株小而叶多,鲜嫩多汁者为佳,置于干燥处贮存。

【食用方法】马齿苋的食法可分为鲜食和干制后食用两种。鲜食一般为凉拌、煮粥、做馅或煮汤,亦可配菜煎、炒。食前先将马齿苋用开水烫软,将汁液挤出。干制时先用开水将马齿苋焯一下,或略蒸一下,然后切碎晒干,储存备用。

【综合利用】
1.药用
(1)全草:请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病且在血、热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瘰疠。
(2)种子:明目。
2.饲用为猪喜食的优良饲料。
3.作土农药可杀棉虫呀,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及小麦叶锈病菌袍子发芽。

【繁殖与栽培】马齿苋生于任何土壤,耐旱耐涝,生命力极强,野生资源丰富,很少人工栽培繁殖。近年来荷兰育成蔬菜专用的马齿苋良品种,己被台湾引进推广。

马齿苋用种子繁殖,从野生植株上采集成熟种子,春季露地条措或撒擂。马齿苋子细小,故要精细整地,并以条播为好。播种前,翻耕土地深15cm,施腐熟堆厩肥,打碎土块,平整畦面。畦宽1m,沟宽40cm。哇面开21-24cm宽的两条播种浅沟。将种子用100 倍细砂混匀,再行条擂,可使播种密度均匀。播后只需轻把表土,若土壤干燥,则需喷水湿润畦面。出苗后间苗,使株距保持9-10cm,让苗继续生长。株高25cm以上时,便可采收。

采收时要在靠近根部处留下2-3 节位,以便腋芽继续生长,供陆续采收。生长期可适当浇水,生长旺季追施少量氮肥,便可旺盛生长。

马齿苋可用茎扦插繁殖。于生长季采集马齿苋茎,插于地中,保持湿度即可生长繁殖。

【其他】马齿苋源于印度,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居民喜食马齿苋在欧洲早己有栽培的类型出现。

中国人食用马齿苋悠久的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蔬谱中谓马齿苋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觅,故名。又因"其性耐久难燥"称之为"长命菜"。马齿苋"以其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被称为"五行草"。在江浙一带人们还把马齿苋为"不死草"。传说当年朱元璋被元兵追杀,受伤昏倒在荒野草丛中,后发现伤虽重但伤口没有溃烂,且愈合得快。原来身下野草马齿苋有消炎生肌的作用,并能赖以果腹充饥。

总之,马齿苋己是一种天然的野生佳蔬,且是一种理想的养生保健植物。不过,马齿苋寒,故脾胃虚寒者应少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ocisel.苋科

【地方名】野觅。

一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无毛;茎先平卧而后上升,基部分枝。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cm,宽1-3cm,顶端钝圆而有凹缺,基部宽楔形1 叶柄长1-3.5cm。花单性或杂性,花簇腋生于枝端,集成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矩圆形;花被片3,膜质,矩圆形或披针形;雄蕊3。胞果卵形,略扁,长3mm,不开裂,略皱缩,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来凤、宜恩、鹤峰、建始、长阳、兴山、神农架、十堪、襄樊、枣阳、黄石、大冶、武汉。生长于海拔1600m 以下山地路旁、田边、园圃。

2.繁穗苋 Amaranthus paniculatw L.苋科

一年生草本,高1-2m;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具钝棱,几乎无毛。叶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cm,宽2-5.5cm,顶端锐尖或圆钝,具小芒尖,基部模形。花单性或杂性,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由多数穗状花序组成,直立,后来下垂;苞片和小苞片钻形,绿色或紫色,背部中肋突出顶端成长芒;花被片膜质,绿色或紫色,顶端有短芒;雄蕊比花被片稍长。胞果卵形,盖裂,和宿存花被等长。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宜恩、咸丰、鹤峰、利川、建始、巴东、宜昌、兴山、竹溪、保康、南漳、武汉。生长于海拔1400m 以下山坡、路旁、田园。栽培或逸为野生。

3.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jlexus L.苋科

【地方名】 西风谷。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茎直立,稍具钝棱,密生短柔毛。叶菱状卵形或椭圆卵形,长5-12cm,宽2-5cm,顶端微凸,具小芒尖,两面和边缘有柔毛;叶柄长1.5-5.5cm。花单性或杂性,集成顶生和腋生的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钻形,花被片白色,具一淡绿色中脉;雄花的雄蕊、比花被片稍长;雌花花柱3,内侧有小齿。胞果扁球形,小,淡绿色,盖裂,包裹在宿存花被内。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咸丰、鹤峰、恩施、建始、巴东、秭归、宜昌、兴山、神农架、竹溪、当阳、南漳、保康、襄樊、荆门、随州、应城、江陵、英山、武汉。

生长于海拔1700m 以下山坡路旁、沟边。

4.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苋科

【地方名】刺苋菜、野刺苋菜、野刺苋、筋苋菜、另觅菜、土苋菜、猪母菜、野勒克刺刺克、酵刺苋。

一年生草本,高30cm至1m ;茎多分枝,几乎无毛。叶菱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cm,宽1-5.5cm,叶柄长1-8cm,无毛,基部两侧各有1 刺,刺长5-lOmm。花单性或杂性;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一部分苞片变成尖刺,一部分呈狭披针形;花被片绿色;雄花的雄蕊5 ;雌花花柱3 (-2)。胞果矩圆形,盖裂。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 、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陕西。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海拔800m 以下山野、路旁、园圃。

5.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 L.苋科

【地方名】 绿苋、细苋、野苋、白苋、糠苋、猪苋、假苋菜。

一年生草本,高4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少分枝。n十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2-9cm。宽2.5-6cm.顶端微缺,稀圆钝,具小芒尖,基部近截形:叶柄长3 时6cm。花单性或杂性,成腋生穗状花序,或再集成大型顶生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披针形,小;花被片3,膜质,矩圆形或倒披针形;雄蕊3。胞果扁球形,不裂,极皱缩,超出宿存花被片。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省全省各县市。
生长于低海拔地区山野荒地、路旁、园圃。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
营养成分:以皱果苋为例,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5.5g,脂肪0.5g,糖类8g,钙610mg,磷93mg,铁5.4mg,胡萝卜素7.15mg,核黄素0.32mg,抗坏血酸28mg。
保健作用:野苋莱钙含量约是菠菜的3倍,比豆制品高6-10倍,是幼儿、老人的优良营养菜肴。

【采摘处理】于春季开花前采摘其嫩茎叶,刺苋则须撕去茎的皮、叶、刺。清洗时须略加搓揉,去除涩汁与泡沫。

【食用方法】野苋莱可以炒、烧、做粥食用,也可晒干成干品贮存备。

【综合利用】1.药用
(1)凹头苋:全草及种子清热解毒。治病疾、目赤、军L 痛、痒疮。
(2)刺苋:根或全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病疾、便血、浮肿、白带、胆结石、瘰疠、痒疮、疔疮、喉痛、蛇咬伤。
(3) 皱果苋:全草或根清热,解毒。治疮肿、牙疳、虫咬。
2.饲用 野苋莱可作家畜饲料。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

【其他】古诗云"野苋菜,生何少! 尽日采来充一饱。城中赤苋美且肥,一钱一束贱如草。"中国人有食用苋菜的传统,国外也称叶用苋为中国菠菜。苋属约有40 种,我国约有13 种。苋分布广,营养丰富,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其野生、家养种类均是优良叶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6 02:52 , Processed in 0.0928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