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汀芷幽兰

春野??可有你喜爱的野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黎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菊科

【地方名】水蒿、芦蒿、柳蒿、小蒿子、驴蒿、香艾蒿、红陈艾、小艾、狭叶艾。

多年生草本,有地下茎;茎直立,高60-150cm,直径4-8cm,无毛,常紫红色。叶互生,下部叶于花期枯萎;中部叶羽状深裂,侧裂片1-2对,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无毛,背面有白色毡毛,基部渐窄成楔形短柄,无假托叶;上部叶3裂或不裂或线形而全缘。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狭长的复总状花序,有条形苞叶;总苞近钟状,长2.5-3mm宽2-2.5mm;总苞片约4层,外层卵形,黄褐色,被短绵毛,内层边缘宽膜质。花黄色,内层两性,外层雌性,均结实。瘦果微小,无毛。花果期9-11月。全国广布。产于湖北东南部(武昌)。生长于低海拔地区山坡路旁。有栽培。

【食用部分】嫩茎叶、地下茎。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每百克嫩茎含蛋白质3.6日,钙730mg,磷102mg,铁2.9mg,胡萝卜素1.4mg,抗坏血酸49mg。

保健作用:萎蒿钙、磷含量高,经常食用有利于强健筋骨。据《本草纲目》记载,萎自"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可见萎蒿还是重要的养颜护发保健食品。此外,萎蒿还有清凉解暑,平抑肝火,预防牙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

【采摘处理】我国南方一般于12月至下一年1月采掘萎高地下茎供食用2-4月则采摘新萌发的嫩梢供食,苗高20cm以上,顶端心叶尚未展开时为采收适期。

【食用方法】食前一般将嫩茎上的叶片摘除,留下嫩梗掐成寸段,凉拌或炒食,鲜嫩适口,且具特殊清香,用它炒腊肉更是一道广受欢迎的时令菜。

【综合利用】1.药用 全草可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胸腹胀痛、产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
2.全草可提取芳香油,供工业及药用。
3全草可作猪饲料或抠绿肥。
4种子油可食及供工业用。
5.可制农药。

【繁殖与栽培】繁殖方法多样。

1.抨插繁殖首先要整地施基肥,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作宽1.2m的高畦。4月下旬至5月,从地上茎剪取10-15cm长的插条,按行距10cm开浅沟,按株距5cm的密度,将插条沿沟的一边插入,深度以插条2/3入土为宜。杆插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2.分株繁殖4-5月间于离地面5-6cm处剪去地上茎(可留作插条用),将植株连根挖起,分割成若干单株,使每一分株均带有根,按行株距10cmx 5cm移栽。栽后覆土压实并浇水。

3.种子繁殖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大棚内播种育苗10天左右苗出士。4月间当苗高10-15cm时,即可定植。按行株距10cmx 5cm移栽于大田中。

4.地下茎繁殖将地下茎剪成段,每段有2-3节,开浅沟,每隔10cm的距离,把1段根茎平放沟内,覆薄土。

【其他】《尔雅》称萎自作"蘩”,取其易繁衍之意。《诗召南》云"于以来蘩,于沼于?" 《左传》谓"苹蘩?蔷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可见中国古代不仅有食用萎蒿的习俗,而且将之作为祭祀用的贡品。诗人墨客多有称颂萎嚣的佳句传世,如"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萎高数节玉簪横" 、"萎茵芽甜草头辣"黄庭坚"水味野栽蒿白瘦"戴师初,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菊科

【地方名】 茵陈、茵陈草、蚊子艾、土茵陈、铁青蒿、白蒿、石茵茵、绵茵陈、青蒿。

半灌木,有垂直或歪斜的根。茎直立,高50-100cm,基部直径5-8mm,多分枝;当年枝顶端有叶丛,被密绢毛;花茎初有毛,后近无毛,上部多分枝。叶二次羽状分裂,下部叶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以上叶长达2-3cm,裂片细,宽仅0.3-1mm,条形,近无毛,顶端微尖;上部叶羽状分裂3裂或不裂。头状花序极多数,在枝端排列成复总状,有短梗及线形苞叶;总苞球形,长宽各约1.5-2mm,无毛;总苞片3-4层;花管状,黄绿色,杂性;雌花位于周围,结实,两性花位于中央,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冠毛。花果期9-11月。

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产于湖北省各县市。生长于低海拔地区山坡、河岸、沙砾地。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5.6g,脂肪0.4g,糖类8g,钙257mg,磷97mg,铁21mg,胡萝卜素5.02mg,硫胺素0.05mg,核黄素0.35mg,尼克酸0.2mg,抗坏血酸2mg。

保健作用:中医学认为茵陈蒿性凉、味苦辛,入肝、脾、膀胱经,可利湿逐热、坚肾利尿、降压行滞"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 《本草纲目》。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嫩茎叶供食用。

【食用方法】茵陈可凉拌、煮汤、做粥,民间常用初春采摘的茵陈蒿嫩苗和米粉一起做成茵陈糕或茵陈团食用,或制茶饮。

【综合利用】1.药用幼嫩茎叶可清热利温。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2.提制芳香油茎叶含芳香油,供配制各种清凉剂、喷雾香水、香皂和香精用。
3.嫩叶可作猪饲料或牧草。
4.种子油可供食用。
5.可作农药,防治蚜虫。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

于早春2月播种育苗。先翻耕土地,开1.3m宽的高畦,施入人畜粪水。每亩用种0.75kg,将种子拌人和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匀撒畦上,盖上草木灰或细土一层,盖草防旱。播种后注意浇水,发芽后揭去盖草。出苗后注意拔草及施肥提苗。4-5月苗高10-14cm时移栽。按行距25cm,株距18-21cm开穴,深7-10cm,每穴栽苗1株。移栽后中耕除草3次,每次中除后施以人粪尿水。

【其他】《本草纲目》记载了茵陈蒿名称的由来"此(指茵陈蒿)虽茵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该书还记载了茵陈的食用价值"茵陈,昔人多前为蔬"、"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蒿Artemisia αpiacea Hance 菊科

【地方名】香蒿、邪蒿、草蒿、野三蒿、臭艾子、蚊香。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150cm,多分枝,无毛。基部及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矩圆形,二次羽状深裂;长5-15cm,宽2-5.5cm,裂片矩圆状条形,渐尖,斜上或开展,三次裂片条形,细尖,常有短尖齿,基部裂片常抱茎,两面无毛;上部叶小,羽状浅裂。头状花序多数,球形,花后下倾,直径3.5-4mm,排列成总状或复总状,有短梗及条形苞叶;总苞无毛;总苞片3层,外层较短,狭矩圆形,灰绿色,内层较宽大,顶端圆形,边缘宽膜质;花序托球形;花筒状,外层雌性,内层两性。瘦果矩圆形,长1mm,无毛。花果期6-10月。
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华南、经华北至东北。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海拔2000m以下山坡、沟谷、林缘、路旁、河岸。

【食用部分】嫩苗。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5.77g,粗纤维12.43g,粗脂肪1.92g。

中医学认为青蒿是优良的解热剂,可清虚热,解暑气,明目开胃。青蒿还有补中益气,轻身补芳的功效,可"驻颜色,长毛发,令黑不老" 《本草纲目》。

【采摘处理】春季采挖幼苗,抖去泥土,暂存于阴凉处,及时食用。

【食用方法】青蒿可鲜食亦可脂渍后食用或制成干菜食用。

【综合利用】1.药用
(1)全草:清热,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撒偶昂。
(2)果实:清热明目,杀虫。泊劳热骨蒸、痢疾、恶疮、疥癣、风疹。
(3)根:治劳热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
2.茎叶可提取芳香油,供轻化工业及药用。
3.全草含辑质,可提制拷胶。
4.植株青贮发酵后可作猪饲料。
5.种子油可食或供工业用。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杆插繁殖或分株繁殖均可,少有栽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蒡Arctiumlappa L. 菊科

【地方名】恶实、大力子、东洋萝卜、黑萝卜、土大桐子、万把钩、牛菜、牛子、黑风子。

二年生草本;根肉质,茎粗壮,高1-2m,带紫色,有微毛,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宽卵形或心形,长40-50cm,宽30-40cm,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全缘,波状或有细锯齿,顶端圆钝,基部心形,有柄,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丛生或排成伞房状,直径3-4cm,有梗;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长1-2cm,顶端钩状内弯;花全部筒状,淡紫色,顶端5齿裂,裂片狭。瘦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5mm,宽约3mm,灰黑色;冠毛短刚毛状。花期6-7月,果期8-9月。分布于全国各地。产于湖北省各县市。生长于海拔2500m以下山坡、谷地、林缘、灌丛中、河边湿地、村宅路旁。也有栽培。

【食用部分】嫩叶、花、肉质根。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每百克肉质根含蛋白质1.1g,脂肪0.1g,糖类6.7g,硫胺素0.01mg,核黄素0.03mg,钙41mg,磷51mg、铁0.8mg。

保健作用:牛蒡是一种新兴保健蔬菜,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牛蒡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中风。牛蒡有抗菌、抗肿瘤功效,对胃癌、宫颈癌有一定预防作用。牛蒡可疏散风热,利咽消肿,降低血糖,克服便秘。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嫩叶及成熟叶的叶柄供食用;初夏采花和花蕾鲜食;肉质根的收获期较长,春播的当年9阳11月即可采收,秋播的于12月土旬到翌年4月上旬收获。挖出的牛蒡根应保持完整,除净泥土须根,略加晾晒,即可销售或加工。

【食用方法】牛蒡炒煮生食皆宜,特别是用牛蒡肉质根盐渍加工的咸菜,味道鲜美,驰名中外。另外,牛蒡根切成薄片,脱水后泡茶饮用也别有风味。

【综合利用】1.药用
(1)果实(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痊不透、风珍作痒、痈肿疮毒。
(2)根: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疖。
(3)茎叶:治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痛、皮肤风痒。
2.茎含纤维,可供造纸。
3.种子油供制肥皂和润滑油。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

以砂质士为好,深耕土地达70-75cm,施足基肥。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进行,秋播于8月下旬至9月初随采随播。播种前需用25-30℃温水浸种24小时,然后保温催芽,待2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株行距40cmx 60cm开穴,深5-6cm,每穴播种5-6粒,播后覆土2cm厚,压实后浇水,每亩用种量1kg 左右。待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间苗,每穴留壮苗1、2株。生长期中耕除草3次,并结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

【其他】《本草纲目》 " 恶实(即牛蒡),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又云:" 牛蒡,古人种子,以肥壤栽之,翦苗沟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甚益人,今人益罕食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orus (Jacq.)A.DC.桔梗科

【地方名】 桔梗菜、铃当花、包袱花、梗草、和尚头、和尚帽、大药、道拉基、四叶菜。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形,长达20cm,皮黄褐色。茎高40-120cm,无毛,通常不分枝或有时分枝。叶3枚轮生,对生或互生,无柄或有极短柄,无毛;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3.2cm顶端尖锐,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尖锯齿,下面被白粉。花1至数朵生茎或分枝顶端;花萼无毛,有白粉,裂片5,三角形至狭三角形,长2-8mm;花冠蓝紫色,宽钟状,直径4-6.5cm,长2.5-4.5cm,无毛,5浅裂;雄蕊5,花丝基部变宽,内面有短柔毛;子房下位5室,胚珠多数,花柱5裂。蒴果倒卵圆形,顶部5瓣裂。花期7-9月。

分布几乎遍布全国。生长于海拔1300m以下阳坡草丛、灌丛、疏林下。也有栽培。

【食用部分】嫩茎叶、肉质根。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每百克嫩叶含蛋白质0.2g,粗纤维3.2g,胡萝卜素8.81mg,抗坏血酸138mg。每百克鲜根含胡萝卜素8.81mg,蛋白质0.19g,粗纤维3.19g,淀粉14g,抗坏血酸10mg,核黄素0.44mg。

保健作用:中医学认为桔梗性平味苦辛,入肺、胃经,可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消积聚。另外,桔梗还有催乳的作用。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桔梗嫩茎叶供食用。肉质根春、秋两季均可采收,秋采者体重质实,质量较好。挖出肉质根,去除其上茎叶,洗净泥土,即浸水中,刮去外皮,供鲜食。

【综合利用】1.药用桔梗根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痛吐脏、胸满肋痛、痢疾腹痛。
2.根含淀粉,供酿酒用;根加工的淀粉可制糕点。
3.种子油供工业用。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插根繁殖。

栽种前要深翻土地,施足基肥,作成宽1.5m的畦,畦沟宽30cm,深15cm。

1.直播法 3月下旬至4月中旬,按行距20-25cm,在畦面开沟条播,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薄覆细土,稍加镇压后浇水。

2.育苗移栽法 先作宽约1.3m苗床.3月下旬育苗,按行距10-15cm开沟,播下种子,薄覆细土,轻压,盖草。出苗后将盖草除去。至秋末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次年春季出苗前移裁。将苗连根掘起,按行距20-2Scm开沟,株距6cm,顺沟栽种,覆以细土。

3.插根法(根头部繁殖法)  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掘起的桔梗根的根头部(约4-5cm)切下,按行、株距20-25cm开穴,深8-9cm,每穴栽1个,覆土,浇水。

幼苗期须经常除草,间苗1-2次,施肥1-2次。移栽后松土除草2-3次,结合培士、施肥。

【其他】阴虚久咳者忌食。一般食用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丝裂沙参Adenophora capillαris Hemsl.桔梗科

【地方名】龙胆草、泡参。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茎高50-110cm,无毛或疏生短毛。茎生叶互生,无柄或近无柄;叶片菱状狭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5-16cm,宽1.6-4cm,顶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有时条形,近全缘,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圆锥花序长20-45cm,有长或短的分枝,无毛或疏生短毛;花萼无毛,裂片5,细钻形或近丝形,长3.5-8mm;花冠淡紫蓝色或白色,钟状,无毛,长1-1.5cm,5浅裂:雄蕊5.基部变宽,有密柔毛;花盘宽圆筒状;子房下位,花柱伸出,长1.6-2.2cm。

分布于贵州、四川、陕西。产于湖北咸丰、鹤峰、建始、巴东、五峰、长阳、神农架、十堰、老河口、南漳、保康、京山。生长于海拔500-2000m山坡林缘、林下、草地。

2.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桔梗科

【地方名】白参、南沙参、挺枝沙参。

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粗壮,呈胡萝卜形,有皱纹。茎直立,单一或自基部分枝,圆柱形,有毛。茎生叶互生,卵圆形至椭圆状卵圆形,长2.5-5cm,宽1.5-2.5cm,先端尖,基部狭窄,边缘具粗细不匀的重锯齿,叶面绿色,被短毛,叶背淡绿色,叶脉上密生短毛;叶柄甚短或近无柄。狭长圆锥状花序,少分枝,花梗土有一苞片,花梗和苞片都有毛;花萼上部5裂,裂片披针形,有毛;花冠蓝紫色,宽钟形,外面常有毛,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药黄色,花丝下部膨大,边缘有毛,其扩大部分彼此靠合,围裹花盘;雌蕊1个,子房下位,花柱伸出于花盘外。蒴果近球形。花期7-8月。

分布于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产于湖北咸丰、巴东、耕归、五峰、长阳、神农架、竹溪、应山、云梦、枝江、公安、仙桃、咸宁、武昌、广济、英山。生长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草丛中、岩石缝中。

3.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α(Thunb.)Fisch.桔梗科

【地方名】四叶沙参、南北沙参、白参、铃儿草。

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根胡萝卜形,黄褐色,有横纹。茎高60-90cm,无毛或近无毛,在花序之下不分枝。茎生叶4-6个轮生,无柄或有不明显的柄;叶片卵形、椭圆状卵形、狭倒卵形或披针形,长达6cm,宽达2.5cm,边缘有锯齿,两面有疏短柔毛。

花序圆锥状,长达35cm,无毛,分枝轮生;花下垂;花草享无毛,裂片5,钻形,长1.2-2mm;花冠蓝色,口部微缩成坛状,长6-8mm,无毛,5浅裂;雄蕊5,常稍伸出,花丝下部变宽,边缘有密柔毛:花盘圆筒状;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蒴果倒卵球形,长约5mm。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产于湖北宣恩、恩施、宜昌、兴山、房县、丹江口、南漳、远去、当阳、宜城、谷城、枣阳、应山、大悟、蒲圻。生长于海拔2000m以下山坡草丛、林缘、灌丛中。

【食用部分】嫩茎叶、肉质根。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以沙参为例,每百克嫩叶含蛋白质0.8g,脂肪1.6g,粗纤维5.4g,糖类16g,钙589mg,磷180mg,胡萝卜素5.87mg,抗坏血酸104mg,尼克酸2.7mg。
保健作用:中医学认为沙参味甘微苦,性凉,入肺、肝经,有补中益肺气、养肝气、安五脏的功效,有补阴而制阳的功效。近年来研究认为沙参有降低血压、强心、抗真菌作用。沙参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经常食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嫩茎叶供食用。秋季采挖肉质根,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刮去栓皮,鲜用或晒干备用。

【综合利用】1.药用  根养阴清肺,桂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瘸久咳、阴伤咽干喉痛。
2.根含淀粉,可酿酒。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

深翻地,施足基肥,作成宽1-1.3m的平畦或高畦。冬播(11月)或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均以条播为宜,在畦面开深约6cm、行距30cm的条沟,将种子均匀撒布于沟中,覆土压平,浇水。幼苗出士后要除草、松土,适时浇水,间苗茵1次,生长期中须注意追肥,以人粪尿、草木灰、过磷酸钙等为主。

【其他】李时珍云" 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陶弘景云"此(指沙参)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王好古认为"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正因为沙参性寒,中医学认为受风寒咳嗽时忌食沙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αphyllum(Thnb)Makino 葫芦科

【地方名】天堂草、南人参。

草质藤本;茎柔弱,有短柔毛或无毛。卷须分2叉或稀不分叉;叶鸟足状5-7(-9)小叶,叶柄长2-4cm,有柔毛;小叶片卵状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中间者较长,长4-14巳m,有柔毛和疏短刚毛或近无毛,边缘有锯齿。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圆锥状,总花梗细,长10-20(-30)cm花小,花梗短;苞片钻形;花萼裂片三角形,长0.5mm;花冠裂片披针形,长2.5mm;雄志5,花丝极短,花药卵形;子房球形2-3室,花柱3,柱头2裂。果实球形,直径5-8mm,熟时变黑色,有1-3种子;种子宽卵形,两面有小疣状凸起。花期7-8月。

分布于陕西和长江以南各省区。产于湖北来风、咸丰、鹤峰、建始、巴东、宜昌、神农架、房县、十堰、丹江口、竹溪、钟样、京山、通山、阳新。生长于海拔300-2000m山坡林下、林缘、灌丛中、沟边草丛中。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绞股蓝除含有各种一般营养成分外,总皂甙含量高达13.6%。在己分离出的80余种皂甙中有6种与人参皂甙相同,被誉为"南方人参" 经药理和临床试验显示其具有类似人参的抗疲劳、抗衰老作用以及降血脂、降血压、镇静、催眠、乌发、润肤等多种功能,并对多种癌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采摘处理】春夏季来摘嫩茎叶供食用。

【食用方法】目前,国内外己开发出以绞股蓝作为添加剂的系列食品和饮品,如:绞股蓝饼干、绞股蓝糖果、绞股蓝面条、绞股蓝蜂王浆、绞股蓝茶等。除此之外,民间还有采用绞股蓝嫩茎叶做菜做羹的食法。

【综合利用】

1.药用绞股蓝全草可治高血压、高血脂、胃溃病、口腔溃病、慢性支气管炎、失眠等症,并可熏治风寒i者痛症。

2.作为添加剂制造绞股蓝洗涤、化妆系列产品-洗面奶、洗发露、洗澡液、桂斑霜、香皂、牙膏等。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抨插繁殖。

1.种子繁殖  选择有一定阴蔽条件的育苗地,深翻细整,施足基肥。春播以春分至清明为宜。按行距30cm左右开沟,沟宽6-10cm,沟深3-5cm。播前用350℃左右的温水浸种4-8小时,并经灭菌处理。种子用5-10倍细砂掺和均匀进行条插,或按穴距15cm点播(每穴播4-6粒),播后薄覆细土,浇水。当幼苗长出第4-5片真叶时便可出圃移栽。移栽地需搭架供绞股蓝爬藤。

2.抨插繁殖选择大田中匍甸地面生有不定根的健壮茎蔓,每3-4节剪成一段(至少基部一节带根),分清上下,理顺轻捆,置阴湿处备用。以行距30-40cm开沟条播,沟深10cm,株距15cm,抨插时要将根舒展,地下埋2节,地上留1-2节,培细土并压实,浇透定根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黄花龙牙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败酱科

【地方名】野黄花、野芹、山白菜、女郎花、马草、土龙草、败酱。

多年生大草本,高达150cm。茎枝被脱落性白粗毛。地下茎细长,横走。基生叶长大,有长柄,花时枯落;茎生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窄卵形,长5田15cm,2-3对羽状深裂,中央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窄椭圆形或条形,依次渐小,两面疏被粗毛或近无毛;叶柄长1-2cm,上部叶渐无柄。聚伞圆锥花序在枝端常5-9序集成疏大伞房状;总花梗方形,常只两侧2棱被粗白毛;苞片小;花较小,直径2-4mm;花萼不明显:花冠简短,上端5裂;雄蕊4,子房下位。瘦果长方椭圆形,长3-4mm,子房室边缘稍扁展成极窄翅状,无膜质增大苞片。花期7-9月。

分布几乎遍布全国。产于湖北来风、鹤峰、恩施、建始、巴东、宜昌、兴山、神农架、房县、十堰、南漳、当阳、宜都、枝江、宜城、枣阳、黄阪、京山、江陵、松滋、通山、通城、崇阳、阳新、革开春、黄梅、英山、罗团、麻城。生长于海拔400-1500m山坡林下、灌丛中、田间、路旁草丛中。花期7-9月。

2.白花败酱Patriniα villosa Juss.

【地方名】 攀倒甑、捆脂麻、男郎花。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枝被倒生粗白毛,毛渐脱落;地下有细长走茎,生长新株。基生叶丛生,宽卵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较叶片稍长;茎生叶对生,卵形、菱状卵形或窄椭圆形,长4-11cm,宽2-5cm,顶端渐尖至窄长渐尖,基部楔形下延,1-2对羽状分裂,上部叶不分裂或有1-2对窄裂片,两面疏生长毛,脉上尤密;叶柄长1-3cm.上部叶渐近无柄。花序顶生者宽大,成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白色;直径5-6mm;花萼小;花冠简短,5裂;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花柱较雄疏稍短。瘦果倒卵形,与宿存增大苞片贴生;苞片近圆形,径约5mm.膜质,脉网明显。花期9月。

分布于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台湾、河南。产于湖北来凤、宣恩、咸丰、鹤峰、恩施、利川、建始、巴东、五峰、长阳、兴山、神农架、房县、丹江口、竹溪、南漳、松滋、咸宁、蒲圻、通山、崇阳、阳新、黄梅、英山、麻城、红安。生长于海拔400-1800m山坡灌丛中、林下、路旁草丛中。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以黄花龙牙为例,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g,脂肪1g,胡萝卜素6.02mg,硫胺素0.16mg,抗坏血酸52mg。

【采摘处理】春夏季来摘嫩茎叶食用。

【综合利用】
1.药用
(1)带根全草(败酱):清热解毒,排脓破瘀。治肠痛、下痢俐、赤白带下、产后脐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
(2)黄花龙牙花枝(黄屈花):治妇人经血不调。
2.根可提制芳香油。

【其他】《本草正义》载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 《本草纲目》载:"败酱,南人采嫩者,暴蒸作菜食,味微苦而有陈酱气"。

另外,久病脾胃虚弱者,腹泻者应忌食此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LindL.忍冬科

【地方名】陆英、走马风、赶山虎、蒴?(艹翟diao4)。

高大草本至半灌木,高达3m;髓心白色。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9,无柄至具短柄,披针形,长5-12cm,顶端渐尖,边具锯齿,基部钝至圆形。大型复伞房状花序顶生,各级总梗和花梗无毛至多少有毛,具由不孕花变成的黄色杯状腺体;花小,白色;萼筒杯状,长约1.5mrn,萼齿三角形,长约0.5mm;花冠辐状,裂片5,长约1.5mm,稍短于裂片;柱头3裂。浆果状核果近球形,直径3-4mm红色;核2-3颗,卵形,长2-2.5mm表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8月。

分布于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陕西、甘肃。产于湖北来风、宣恩、咸丰、鹤峰、巴东、五峰、长阳、兴山、神农架、房县、十堰、竹溪、南漳、随州、应山、宜都、松滋、通山、罗田、麻城、武汉。生长于海拔100-2000m山坡、林下、沟边和草丛中。也有栽培。

【食用部分】嫩叶。

【营养与保健】接骨草有行血通经、祛风活络的功效,食用此菜能防治腰腿疼、关节炎,提高肢体的灵活性。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嫩叶供食用。

【综合利用】药用

1.全草或根(蒴?(艹翟diao4))桂风除温,活血散膝。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病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彦、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
2.果实(蒴?(艹翟diao4)赤子)疗手足班。
3.花(陆英)治四肢拘孪疼酸、膝寒痛、阴瘘、脚肿。

【繁殖与栽培】分根繁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前Plantαgo asiatica L.车前科

【地方名】车轮菜、车钻辘菜、牛衣、牛舌棵、官司草、猪耳草、车前草、牛耳朵草、饭匙草、蛤蟆衣、马蹄草、鸭脚板、牛甜菜、大车前、车花、车串子、车皮草、牛田菜。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有须根。基生叶直立,卵形或宽卵形,长4-12cm,宽4-9cm,顶端困钝葶数个,直立,长20-45cm,有短柔毛:穗状花序占上端113-112处,具绿白色疏生花;苞片宽三角形,较萼裂片短,三者均有绿色宽龙骨状突起;花萼有短柄,裂片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长2-2.5mm;花冠裂片披针形,长1mm。蒴果椭圆形,长约3mm,周裂;种子5-6,稀7-8,矩圆形,长约1.5mm,黑棕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分布于全国各省区。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海拔2200m以下山坡、路旁、田间湿地。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g,脂肪1g,碳水化合物10g,钙309mg,磷175mg,铁25.3mg,胡萝卜素5.85mg,抗坏血酸23mg。

保健作用:中医学认为车前草味甘性寒,入肝、脾工经,能解肝与肠之热,清热明目。近年来研究证明车前草有抗菌作用,对一些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嫩茎叶供食用。

【综合利用】

1.药用
(1)全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肤溃疡。
(2)种子(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目,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2.油用种子油可制肥皂;油渣可制酱油。
3.种子含胶质,可作纺织丝绸增加光泽之用。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于4月播种,行距33cm条播,覆薄土,每亩用种量约0.25k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6 02:28 , Processed in 0.10709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