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苍梧听风

【推荐】《初学记》(每天的功课,要坚持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5: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6楼峰梅于2011-11-21 09:14发表的  :
好东西!内容太丰富了,喜欢!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5: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七日第九

  叙事

 
  周处《风土记》曰: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尔雅》曰:河鼓谓之牵牛。)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耀五色,以此为徵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吴均《续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下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已被召。”弟问织女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是也。又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荆楚岁时记》曰: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宋孝武《七夕诗》曰:迎风披彩缕,向月贯玄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得。(《五王传》曰:宝后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遇七月七日夜,人皆看织女,独不许后出。有光照室,为后之瑞。)崔寔《四民月令》曰:七月七日作麹,合蓝丸及蜀漆丸,暴经书及衣裳。(《竹林七贤论》曰:阮咸,字仲容。七月七日,诸阮庭中烂然,莫非锦绨。咸进总角,乃竖长竿,标大布犊鼻裈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事对
 
  【泛星~飞月】谢庄《七夕咏牵牛》曰:容裔泛星道,逶迤济烟浔。颜延之《织女赠牵牛诗》曰:婺女丽经星,姮娥栖飞月。
 
  【乘鹤~奔龙】《列仙传》曰:王子乔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谢惠连《七夕咏牛女诗》曰: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天路~星河】徐爰《咏牛女诗》曰:结彩彪天路,颓芳菲灵台。王鉴《七夕观织女诗》曰:隐隐駈千乘,阗阗越星河。
 
  【云川~汉渚】王微《七襄怨诗》曰:藻帐越星波,玉饰渡云川。颜测《七夕连句诗》曰:云扃息游彩,汉渚起遥光。
 
  【凤舄~鹤盖】《汉武帝内传》曰:七月七日,西王母降武帝,戴太真晨缨之冠,履玄琼凤文之舄。刘桢《鲁都赋》曰: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日暮宴罢,车骑就衢;盖如飞鹤,马如游鱼。
 
  【羽车~云辇】《神仙传》曰:吴蔡经去家时已老,还更少壮,头发皆黑。语家中言:“七月七日王君当来。”至期日王方平果来,乘羽车,驾五龙。《汉武帝内传》曰:帝登寻真之台斋,到七月七日夜,忽见天西南如白云起,郁郁直来趋宫后。顷西王母至,乘紫云之辇。
 
  【九光灯~百子池】《汉武帝内传》曰:七月七日,乃扫除宫掖之内,张云锦之帷,燃九光微灯。夜二唱后,西王母驾五色之班龙上殿。《西京杂记》曰:戚夫人侍高祖,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
 
  【青鸟来~赤龙至】《汉武故事》曰: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而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来。”有一青鸟如乌,侍王母傍。《列仙传》曰: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一朝火散上,紫色冲天,安公伏冶下求哀。须臾有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安公骑之东南上。

     
 
  【南齐谢朓《七夕赋》】金祗司矩,火曜方流,素钟登御,夷则鸣秋。朱光既剑敛,凉云始浮,盈夕露之蔼蔼,升夜月之悠悠。步广庭而延睐,属天媛而淹留。嗟斯灵之淑景,招好仇于服箱;靥白玉而为饰,霏丹霞而为裳。回龙驾之容裔,乱凤管之凄锵;轼帝车而捐玦,凌天津而上翔。怅汉渚之夕涨,欣河广之既梁;嗟阑夜而难永,泣会促而怨长。忌纤阿之方驾,吝长庚之未光;抚鸣琴而修浩,浣安歌而自伤。歌曰:月殿清兮桂觞酬,云幄静兮香风浮;龙镳蹀兮玉銮整,眷星河兮不可留。
 
  【隋庾信 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睹牛星之睢景,视织女之阑干。于是秦娥丽妾,赵艳佳人,窈窕名燕,逶迤姓秦,嫌朝装之半故,怜晚拭之全新。此时并舍房栊,共往庭中。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
 
     
 
  【《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轧轧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晋潘尼《七月七日侍皇太子宴玄圃园诗》】商风初授,辰火微流;朱明送夏,少昊迎秋。嘉木茂园,芳草被畴;于是我后,以豫以游。
 
  【宋南平王刘铄《七夕咏牛女诗》】秋动清风扇,火移炎气歇;广檐含夜阴,高轩通夕月。安步巡芳林,倾望极云阙。组幕萦汉陈,龙驾凌宵发;沉清未申写,飞光已飘忽。来对眇难期,今叹自兹没。
 
  【宋谢惠连《七夕咏牛女诗》】落日隐檐楹,升月照帘栊;团团满叶露,淅淅振条风。蹀足循广除,瞬目曾穹;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投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款情难久悰。沃若灵驾旋,寂寞云幄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宋王僧达《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气往风集隙,秋还露泫柯。节气既已孱,中宵振绮罗;来叹讵终夕,收泪泣分河。
 
  【谢灵运《七夕咏牛女诗》】火逝首秋节,新明弦月夕;月弦光照户,秋首风入隙。凌峰步层崖,凭云肆遥脉;徙倚西北庭,竦踊东南觌。纨绮无报章,河汉有骏轭。
 
  【梁简文帝《七夕穿针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
 
  【梁柳惲《七夕穿针诗》】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迎寒理夜缝,映月抽纤缕。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流景对秋夕,余光欻难驻。
 
  【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梁刘孝威《七夕穿针诗》】缕乱恐风来,衫轻羞指现;故穿双眼针,特缝合欢扇。
 
  【梁沈约《织女赠牵牛诗》】红妆与明镜,二物本相亲;用持施点画,不照离居人。往秋虽一照,一照复还尘;尘生不复拂,蓬首对河津。冬夜寒如是,宁遽道阳春;初商忽云至,暂得奉衣巾。施衿已成故,每聚辄如新。
 
  【梁王筠《牵牛答织女诗》】新知与生别,由来傥相值;岂如寸心中,一宵怀两事。欢娱未缱绻,倏忽成离异;终日遥相望,秪益生愁思。犹想今春悲,尚有故年泪;忽遇长河转,独喜凉飚至。奔情翊凤轸,纤阿警龙辔。
 
  【梁刘孝威《咏织女诗》】金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欲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梁何逊《七夕诗》】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和香。逢欢暂巧笑,还泪已啼妆;别离不得语,河汉渐汤汤。
 
  【梁庾肩吾《七夕诗》】玉匣卷悬衣,针缕开夜扉;姮娥随月落,织女逐星移。离前忿捉夜,别后对空机;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
 
  【隋江总《七夕诗》】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婉娈期今夜,飘摇渡浅流。轮随列宿动,路逐彩云浮;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此时机杼息,独向红妆羞。
 
  【隋王昚《七夕诗》】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欢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张文恭《七夕诗》】凤律惊秋气,龙梭静夜机;星桥百枝动,云路七香飞。映月回雕扇,凌霞曳绮衣;含情向华幄,流态入重闱。欢余夕漏尽,怨结晓骖归;谁念分河汉,还忆两心违。
 
  【杜审言《七夕诗》】白露含明月,青云断绛河;天街七襄转,关道二神过。襦服锵环珮,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5: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十五日第十

  叙事
 
  《荆楚岁时记》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案,《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
 
  事对
 
  【百味~五果 献佛~供僧】《盂兰盆经》云:目连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驰还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尝为七代父母厄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祝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是时目连母得脱一切饿鬼之苦。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故后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剪彩,摸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
 
  【中元~大献 幡幢~花果】《道经》云: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俱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世间所有奇异物,玩弄服饰,幡幢宝盖,庄严供养之具,清膳饮食,百味芬芳,献诸众圣。及与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一切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若非如斯,难可拔赎。
 
  赋
 
  【杨炯《盂兰盆赋》】浑元告秋,羲和奏晓。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四海澄兮百川晶,阴阳肃兮天地窅。扫离宫,清重阁,设皇邸,张翠幕。鸾飞风翔,焰阳倏烁;云舒雾布,翕赫曶霍。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青莲吐而非夏,赪果摇而不寒。铜铁铅锡,璆琳琅玕\;映以甘泉之玉树,冠以承露之金盘。宪章三极,仪形万类;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贞兮象地。殚怪力,穷神异。少君王子,掣曳兮若来;玉女瑶姬,翩迁兮必至。鸣鹔鹴与鸑鷟,舞<军鸟>鸡与翡翠。毒龙怒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怖魍魉,潜魑魅,离娄明目,不足见其精微;匠石洗心,不足徵其奥秘。缤缤纷纷,氤氤氲氲,五色成文,若荣光休气,发彩于重云;茜茜粲粲,焕焕烂烂,三光壮观,若合璧连珠,耿曜于长汉。夫其远也,天台嵥起,绕之以赤霞;夫其近也,削成孤峙,覆之以莲花。晃兮瑶台之帝室,赩兮金阙之仙家。其高也,上诸天于大梵;其广也,遍法界于恒沙。上可以荐元符于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5: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九日第十一

  叙事

 
  《荆楚岁时记》曰:九月九日,土人并藉野饮宴。(《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坐山。夕还,见鸡犬一时暴死。长房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日登高是也。)《西京杂记》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盖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玉烛宝典》曰:食饵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周宫笾人职》曰:“羞笾之实,糗饵粉餈。”干宝注曰:糗饵者,豆末屑米,而烝之以枣豆之味。今饵<食追>也。《方言》:饵谓之糕,或谓之餈。)
 
  事对
 
  【王酒~贾饵】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人,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贾饵见叙事中。
 
  【登山~坐湖】登山见叙事中。颜测《九日坐北湖联句诗》曰:亭席敛徂蕙,澄酒泛初兰。
 
  【服黄华~佩赤实】《太清诸草木方》曰: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礼记》曰:菊有黄华。《西京杂记》曰:九月九日佩茱萸,令人长寿。《尔雅》曰:椒榝林莍。郭璞注曰:本草茱萸一名榝,而实赤细者。
 
  【游龙山~戏马台】孟嘉《别传》曰:嘉为桓温参军,既知其政,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僚毕集,风吹嘉帽落,不觉。如厕,孙盛时在坐,温授纸笔命嘲之,着嘉坐处。嘉归见之,笑而请纸即答,了不容思。《南齐书》曰: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月九日登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故事。
 
  赋
 
  【宋傅亮《九月九日登凌馆赋》】岁九旻之暮月,肃晨驾而朝逝;度回壑以停辕,凌孤馆而远憩。何物惨而节哀,又云悠而风厉。悴绿蘩于清渚,殒丰灌于荒澨。玩中原之芬菊,惜兰圃之凋蕙;旌竹柏之劲心,谢梧楸之零脆。
 
  诗
 
  【宋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风至援寒服,霜降休百工;巢幕无留燕,遵渚有归鸿。轻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圣心眷嘉节,鸣銮戾行宫。四筵沾芳醴,中堂起丝桐;扶光迫西汜,余欢宴有穷。
 
  【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诗》】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洁。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鸣葭戾朱宫,兰卮献时哲。归客遂海隅,脱冠谢朝列;河流有急澜,浮骖无缓辙。
 
  【齐王俭《侍皇太子九日玄圃宴四言诗》】秋日在房,鸿雁来翔;寥寥清景,蔼蔼微霜。草木摇落,幽兰独芳;眷言淄苑,尚想濠梁。既畅旨酒,亦饱徽猷;有来斯悦,无远不柔。
 
  【梁刘苞《九日侍宴乐游苑正阳堂诗》】上郡良家子,幽并游侠儿;立乘争饮羽,侧骑竞纷驰。鸣珂饰华<月毛>,金袍映玉羁;膳羞殚海陆,和齐胝秋宜。云飞雅琴奏,风起洞箫吹;曲终高宴罢,景落树阴移。微薄承嘉惠,饮德良不赀;取效绩无纪,感恩心自知。
 
  【梁王修已《九日诗》】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隋珠烂似烛,悬梨疑夜光。
 
  【梁刘孝威《九日酌菊花酒诗》】霜花疑始摘,罗衣似适薰;余杯度不取,欲持娇使君。
 
  【梁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诗》】皇德无余让,重规袭帝勋;翾飞悦有道,卉木荷平分。宸襟动时豫,岁序属凉氛;城霞朝晃朗,槐雾晓氛氲。羽觞歌湛露,佾舞奏承云;禁林终晚宴,华池物色曛。疏树翻高叶,寒流聚细文;晴轩连瑞气,飞惹御香芬。
 
  【梁庾肩吾《侍宴九日诗》】辙迹光周颂,巡游盛夏功;钩陈万骑转,阊阖九关通。秋晖逐行漏,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疏山开辇道,间树出离宫;玉醴吹岩菊,银床落井桐。饮羽山西射,浮云冀北骢;尘飞金埒满,叶破柳条空。
 
  【周王褒《九日从驾诗》】黄山猎地广,青门官路长;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射马垂双带,丰貂佩两璜;苑寒梨树紫,山秋菊叶黄。华露霏霏冷,轻飚飒飒扬;终惭属车对,空假侍中郎。
 
  【隋江总《衡州九日诗》】秋日正凄凄,茅茨复萧瑟;姬人荐初酝,幼子问残疾。园菊抱黄华,庭榴剖珠实;聊以著书情,暂遣他乡日。
 
  【又《九月九日至微山亭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贺凯《奉和九月九日诗》】商飚凝素龠,玄览贲黄图;晓霜惊断雁,晨吹结栖乌。寒花低岸菊,凉叶下庭梧;泽宫申旧典,相圃叶前模。玉砌分雕戟,金沟转镂衢;带星飞夏箭,映月上轩弧。庆展簪裾洽,恩融雨露濡;天文发丹篆,宝思掩玄珠。承欢徒耸抃\,负驰窃忘躯。
 
  书
 
  【魏文帝《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无有射而生。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飧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第十二

  叙事

 
  《玉烛宝典》曰: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冬至日,南极景极长,阴阳日月万物之始,律当黄钟,其管最长,故有履长之贺。沈约《宋书》曰:冬至朝贺享祀,皆如元日之仪。又进履袜,(崔骃《袜铭》:有建子之月,助养元气之事。后魏北京司徒崔浩《女仪》云:近古妇常以冬至日进履袜于舅姑,皆其事也。袜亦作袜。)作赤豆粥。(《岁时记》云: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人厉,畏赤豆,故作粥以禳之。)《周礼》曰: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一丈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长有五寸。
 
  事对
 
  【殷昴~升辰】《尚书》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孔安国注曰: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玄武中星,亦以七星并正冬之三节也。傅亮《冬至诗》曰:星昴殷仲冬,短晷穷南陆。《春秋考异邮》曰:日冬至,辰星升。
 
  【如正~亚岁】崔寔《四民月令》曰:冬至之日,荐黍羔,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其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日。沈约《宋书》曰: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寮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岁朝。
 
  【阴化~阳升】《礼记》曰:仲冬之月,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郑玄注云:争者,阳欲施,阴欲化,争成功也。崔骃《冬至袜铭》曰:阳升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千亿年。
 
  【阳归~阴谢】《养生要集》曰:南阳张平子云:“冬至阳气归内腹中,热物入胃易消化。”王赞《皇太子会诗》曰:玄阴受谢,青阳启号;气以升新,光以永照。
 
  【珠星~璧月】《汉书》曰:宦者淳于陵渠覆太初历,晦朔望最密,五星如连珠。应劭注云: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朝冬至时,七曜皆会牵牛。桓谭《新论》曰:日从天元已来,讫十一月朔朝冬至,日月若连璧。
 
  【视朔~推元】《左传》曰:僖公五年正月辛卯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桓谭《新论》曰:通历数家算法,推考其纪,从上古天元已来,讫十一月甲子夜半朔冬至。
 
  【寝兵~肄乐】《五经通义》曰:冬至所以寝兵鼓,商旅不行,君不听政事。《易通卦验》曰:冬至始,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之众,亦家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礼。郑玄注曰:从者,就也。冬至,君臣俱就大司乐之官,临其肄祭天圜丘之乐,以为祭事莫大于此。
 
  【书物~候风】《左传》云: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黄帝《针灸经》曰:冬至日,风从南来者,名为虚,贼伤人。
 
  【谐律历~度晷景】《易通卦验》曰:冬至始,人主致八能之士,或调黄钟,或调六律,或调五行,或调律历,或调阴阳,或调正德。郑玄注曰:致八能之士者,言选于人众之中,取习晓者使之调焉。谐,调和之也。司马彪《续汉书》曰:天子常以冬夏至日,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炭,效阴阳也。
 
  【成三光~周四极】《易通卦验》曰:冬至成天文。郑玄注云:天文谓之三光,运行照天下,冬至而数讫,于是时也。祭而成之,所以报也。《吕氏春秋》曰:冬至日行远,道周四极,命之曰玄明天。
 
  诗
 
  【宋傅亮《冬至诗》】星昴殷仲冬,短晷穷南陆;柔荔迎时萋,芳芸应节馥。
 
  【宋袁淑《咏冬至诗》】连星贯初历,令月临首岁;荐乐行阴政,登金赞阳滞。收凉降天德,萌华宣地惠;司瑞纪夜晞,书云掌朝誓。
 
  【宋鲍昭《冬至诗》】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
 
  【隋萧悫《奉和冬至应教诗》】天宫初动磬,缇室已飞灰;暮风吹竹起,阳云覆石来。析冰开荔芭,除雪出兰栽;惭无宋玉辨,滥吹楚王台。
 
  表
 
  【魏曹植《冬至献袜颂表》】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先臣或为之颂。臣既玩其嘉藻,愿述朝庆,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亚岁迎祥,履长纳庆,不胜感节,情系帷幄,拜表奉贺。并献纹履七緉,袜若干副,上献以闻。谨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4: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腊第十三

  叙事

 
  《风俗通》曰: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汉曰腊。腊者,猎也,因猎取兽以祭。《玉烛宝典》曰: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又《礼记》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八蜡者,一先啬,二司啬,三农,四邮表畷,五猫虎,六防,七水庸,八昆虫。)汉以戌日为腊,(《魏台访议》曰: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魏以辰,(魏土德王,土衰辰,故以辰为腊。)晋以丑。(晋金德,金衰于丑,故以丑为腊。)《左传》曰:虞不腊矣。
 
  事对
 
  【嘉平~明祀】《史记》曰:秦惠文公十二年初腊,始皇三十一年更名腊曰嘉平。周处《风土记》曰:进清醇以告蜡,竭恭敬于明祀。
 
  【魏丑~汉戌】《晋宋旧事》曰:魏帝逊位,祖以酉日,腊以丑日。《魏名臣奏》曰:大司农董遇议曰:“土行之君,故宜以未祖,以丑腊,为得盛终之节,不可以戌祖辰腊也。”应劭《风俗通》曰:或曰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汉火行衰于戌,故以戌为腊。
 
  【祠彘~磔鸡】《汉书》曰:高祖十年春,有司奏令县道常,以春二月及腊祠社稷以羊彘。王肃《仪礼》曰:季冬大傩,旁磔鸡,出土牛以送寒气,即今之腊,除逐疫磔鸡苇绞桃梗之属。
 
  【魏辰~晋丑】《魏台访议》曰:诏问何以用未祖丑腊?臣崇对曰:“按《月令》,孟冬十月腊先祖五祀,谓荐田猎所得禽兽,谓之腊。”《左传》曰:虞不腊矣,唯见此二者,而皆不书日。闻先师说曰:“王者各以其行之盛祖,以其终腊。水始生于申,盛于子,终于辰,故水行之君,以子祖辰腊。火始生于寅,盛于午,终于戌,火行之君,以午祖戌腊。木始生于亥,盛于卯,终于未,故木行之君以卯祖未腊。金始生于巳,盛于酉,终于丑,故金行之君以酉祖丑腊。土始生于未。盛于戌,终于辰,故土行之君以戌祖辰腊。”今魏据土德,宜以戌祖辰腊。《晋起居注》曰:安帝安崇四年十二月辛丑,腊祠作乐。
 
  【劳农~纵吏】司马彪《续汉书》曰:季冬之月,星回岁终,阴阳已交,劳农夫享腊以送故。蔡邕《独断》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荐禽~祭兽】荐田猎所得禽,已见上。应劭《风俗通》曰:周曰大蜡,汉改曰腊。田猎取兽祭祖。
 
  【晨炊~冬酿】干宝《搜神记》曰:宣帝时,阴子房者,至孝有仁恩,尝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房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刲以祠之。崔寔《四民月令》曰:十月上辛,命典馈清麹,酿冬酒,以供腊祀也。
 
  【祈五祀~祭百神】《礼记》曰:天子乃祈年于天宗,大割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许慎《说文》曰:腊,冬至后壬戌腊祭百神。
 
  诗
 
  【晋裴秀《大蜡诗》】日躔星纪,大吕司辰;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矜兹蒸黎;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牣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邱,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叶顺,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宋张望《蜡除诗》】鲜冰迎流结,凝溜垂帘霣;人欣八蜡畅,谁知岁华尽。
 
  【北齐魏收《蜡节诗》】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0: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岁除第十四

  叙事

 
  《吕氏春秋·季冬纪》注曰:前岁一日,击鼓驱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傩。(《论语》曰:乡人傩,孔子朝服立于阼阶。张衡《东京赋》曰:卒岁大傩。)《荆楚岁时记》曰:岁前又为藏钩之戏。(《辛氏三秦记》云:昭帝母钩弋夫人手拳而国色,今人学藏钩亦法此。钩亦作彄。)
 
  事对
 
  【宿岁~迎年】《荆楚记》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
 
  【去故~纳新】《荆楚记》曰: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月,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诗
 
  【唐太宗《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钩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又诗】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诗》】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
 
  【梁庾肩吾《岁尽应令诗》】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金薄图神燕,朱泥印鬼丸;梅花应可折,惜为雪中看。
 
  【薛道衡《岁穷应教诗》】故年随夜尽,初春逐晓生;方验从军乐,饮至入西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5: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  地理上

总载地第一

  叙事


  《抱朴子》云:太极初构,清浊始分,故天先成而地后定。《白虎通》云:地者元气所生,万物之祖也。《淮南子》云: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河图·括地象》曰:昆仑山为天柱,气上通天,昆仑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九州之外有八埏,(《淮南子》云:东方曰沙海,东南方曰沅泽,南方曰丹泽,西方曰泉泽,西北方曰海泽,北方曰塞泽,东北方曰无通泽。《河图》曰:凡天下有九区,别有九州。中国九州名赤县,即禹之九州也。上云九州八柱,即大九州也,非禹贡赤县小九州也。)八埏之外有八纮,(《淮南子》云:东北方之纮,曰和邱,曰荒土。东方之纮,曰棘林野,曰桑野。东南之纮,曰大穷,曰众安。南方之纮,曰都广,曰反户。西南方之纮,曰焦侥,曰火土。西方之纮,曰金邱,曰沃野。西北之纮,曰一目,曰少所。北方之纮,曰积冰,曰委羽。)八纮之外有八极。(《淮南子》云: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一千五百里。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周礼》又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尔雅》云: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言所居近于海。)《纂要》云:嵩,泰,衡,华,恒,谓之五岳;江,河,淮,济,谓之四渎;上,中,下,谓之三壤;山林,川泽,邱陵,坟衍,原隰,为五土。(《周礼》:大司徒辨五地之物,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皂物;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三曰邱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宜窍物;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荚物;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裸物,其植物宜丛物。)《物理论》云:地者,其卦曰坤,其德曰母,其神曰祇,亦曰媪。大而名之曰黄地祇,小而名之曰神州,亦名后土。(黄地祇,举八极之内地;神州,王畿方千里内地神也;后土,社也;社,地主也。所在皆得言之也。)

  事对

  【坤元~祇位】《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河图》曰:地之位,起形于昆仑,从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仙之所集。

  【广大~博厚】《易》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庄子》曰: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所容足耳。《礼记》曰: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

  【八柱~九则】《河图》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天地精通,神明列序也。《离骚》曰: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注云:坟,分也,谓之九州之地,凡九品,禹何以能分别之乎?

  【经纬~广轮】《家语》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形。周礼,大司徒掌天下土地之图,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

  【五物~十形】五物见前叙事注。杨泉《物理论》曰:夫土地皆有形名,而人莫察焉。有龟龙体,有鳞凤貌,有弓弩势,有斗升象,有张舒形,有塞闭容,有隐真之安,有累卵之危,有膏英之利,有塉埆之害。此十形者,气势之始终,阴阳之所极也。

  【母德~媪神】杨泉《物理论》曰:地者,其神曰祇,其卦曰坤,其德曰母。《汉书》曰:惟泰元尊,媪神蕃厘,经纪天地,作成四时。注云:媪,地神。

  【绝维~演络】《列子》曰: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天子,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地不满东南,故百川归焉,而为渤海。张衡《西京赋》曰:尔乃振天维,演地络,荡川渎,簸林薄。

  【亥步~章极】《山海经》曰:帝令竖亥步,自东极至西极,五亿十万九千八百八步。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淮南子》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四柱~九囿】张华《博物志》曰:昆仑东北地转下,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余万里;地下有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洛书》曰:人皇始出于堤地之口,九男兄弟相像,以别长九州,为九囿。人皇乃有中州,制八辅。

  【流谦~贵贞】《易》曰:地道变盈而流谦。《汉书》曰:天道贵信,地道贵贞;不信不贞,万物不生。

  【政本~物祖】《管子》曰:地者,政之本也,是知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白虎通》曰: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地之言施也,谛也。应施变化,审谛不设,敬始重终,故谓之地。

  【方舆~大舟】宋玉《大言赋》曰:方地为舆,圆天为盖。《河图》曰:地恒动不止,譬如人在大舟上,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

  【取财~成化】《礼记》曰:地载物,天垂象,取财于地,是以尊天而亲地。《易》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

  【铜仪~金柱】《续汉书》曰:张衡作地动仪,精铜以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酒樽。樽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蟾蜍承之。其机关巧制,皆在樽中。《关令内传》曰:地厚万里,其下得太空。太空四角,下有自然金柱,辄方圆五千里也。

  【七表~九域】《河图》曰: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张衡《灵宪》曰:元气剖判,清浊异位,地定于内而体于阴。地有九域山川,圣人始纪纲而后经纬。

  【行马~御骥】《易》曰:牝马地类,行地无疆。王弼注云: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孙楚祖《道诗》曰:御天惟龙,御地以骥,利有攸往,不期而至。

  【养材~敏树】《史记》曰:颛顼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礼记》曰:人道敏政,地道敏树。郑注云:树谓植草木。

  【东倾~右动】《离骚》曰: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王逸注曰:共工怒触不周山,地柱折,故倾也。《春秋元命苞》曰:天左旋,地右动。

  【骊巿~秦枢】《辛氏三秦记》曰:骊山始皇陵作地巿,生死人交易,巿平不得欺死人,云秦五地巿,有断马利。袁淑效《白马篇》曰:骑剑何翩翩?长安五陵间;秦地天下枢,八方辏才贤。

  【无私载~有大利】《礼记》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杨泉《物理论》曰:凡居地有大利而无小害者,上地也。

  【九地~五土】扬雄《太玄经》曰:九地,一为沙泥,二泽浼,三征崖,四下田,五中田,六上田,七下山,八中山,九上山。范子《计然》曰:夫地有五土之宜,各有高下。郑玄注《孝经》曰:分别五土,视其高下。若高田宜黍稷,下田宜稻麦,邱陵坂险宜种枣栗。

  【九阿~四野】《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至于九阿。阮籍诗曰:惊风振四野,回云荫堂除。张华诗曰: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论

  【西晋裴秀《禹贡九州地域图论》】图书之设,由来尚矣。自古垂象立制,而赖其用。三代置其史,掌其职,暨汉祖屠咸阳,丞相萧何尽收秦图籍。今秘书既无古今地图,又无萧何所得秦图,唯有汉氏所画舆地及诸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准望,不备载名山大川,其所载列,虽有粗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或称外荒迂诞之言,不合事实,于义无取。今制地图之体有六:一曰分率,所以辨轮广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行,校夷险之故也。有图像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一隅,必失之他方。虽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于山海绝隔之地,不能相通。有道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矣。此六者,参而考之,然后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准望;径道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因,皆可得举而定者也。

  启

  【梁昭明太子《谢敕赉地图启》】汉氏舆地,形兹未拟;晋代方丈,比此非妙。匹之长乐,唯画古贤;俦之未央,止图将帅。未有洞该八薮,混观六合,域中天外,指掌可求。地角河源,户庭不出。岂问千秋,自识乌丸之地;脱逢壮武,方著博物之书。

  赞

  【宋何承《天地赞》】九州攸同,时惟禹迹;爰及后代,疆分里析。贡则屡迁,名犹不易。

  文

  【颜师古《神州地祇祝文》】维某年敢昭告于神州地祇:惟祇包函区夏,载负群生,溥彼域中,赖兹厚德,式遵彝典,拣此元辰。敬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明献厥诚,备兹禋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4: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载山第二

  叙事


  《国语》云:山者,土之聚也。《尔雅》云:土高有石曰山。《释名》曰:山,产也,言产生万物。《说文》云: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也。《韩诗外传》云:夫山,万人之所瞻仰。材用生焉,宝藏植焉,飞禽萃焉,走兽伏焉。育群物而不倦,有似夫仁人志士,是仁者所以乐山也。《释名》云:山顶曰冢,亦曰巅,亦曰椒;山脊曰冈,山大而高曰嵩,(嵩,高称也。今中岳嵩山盖依此,亦作崧。)小而高曰岑,锐而高曰峤,卑而大曰扈,小而众曰岿,上大下小曰巘。山有草木曰岵,无草木曰垓,石载土曰岨,土载石曰崔嵬。(此因形而名之。)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照而名之)山足曰麓,山穴曰岫,山边曰崖。崖之高曰岩,上秀者曰峰,陬浊高者曰岊。山坡曰坂,山三袭曰陟,山再成曰坯。山中绝曰陉,未及上曰翠微。(一说,山气青缥色曰翠微。)山属曰峄,(言络绎相连。今鲁国有峄,山纯石相积构,连属成山,盖谓此也。)山狭而高曰峦。峦山曰嶞。(谓山形长狭者。荆州又谓之峦。诗云:嶞山乔岳。)土山曰阜。(阜,厚也,言其高厚。)曲阜曰阿,大阜曰陵。小陵曰邱。山精曰夔,亦曰跂,亦曰云阳。祭山曰庋悬。(自山顶曰冢已下,并出《说文》、《释名》、《尔雅》三书。)

  事对

  【蒙险~含泽】杨文《易卦序论》云:险而止,山也;险而动,泉也。动静皆蒙险,故曰山。《春秋说题辞》曰:山之为言宣也,含泽布气,调五神也。

  【银溢~金涌】《汉书》曰:殷得金德,银自山溢。苏林注曰:溢,出也。《关令尹喜内传》曰:五百岁,天下名山一开。开时金玉之精涌出。

  【石镜~玉台】山谦之《吴兴记》曰:临安县东五里,石镜山东,有石镜一所。径二尺四寸,甚清亮。张僧监《浔阳记》曰:石镜山东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邓德明《南康记》曰:雩都君山有玉台,方广数丈。

  【崖馆~云府】庐谌诗曰:遐举游名山,松乔共相追;层崖成崇馆,岩阿结重闱。庾肃之《山赞》曰:悬岩杳翳,神明攸居;官府风云,怀吐川渠。

  【石闾~金阙】《汉书》曰:武帝禅石闾。谢灵运《太山吟》曰: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史记》曰:燕昭王使人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山,黄金白银为宫阙。

  【霞璧~云峰】《荆州图副》曰:丹雀山高可三十丈,北临丹水,赤壁如霞。孔晔《会稽记》曰:四明山高峰轶云,连岫蔽日。

  【五台~九室】郦元注《水经》曰:薄池水西注五台山北。其山五峦巍然,故号五台。《玉匮》曰:青城山名九室之天。

  【九坂~千岩】张璠《汉记》曰:梁冀聚土筑山,十里九坂。《世说》曰: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

  【五女~两童】扬雄《蜀本纪》曰:秦王献美女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五女,见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引蛇,山崩。五女上山,化为石。魏文帝《登山远望诗》曰:西山一何高?望望殊不及;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

  【仙宫~神阙】王韶之《南康记》曰:雩县有君山,大风雨后,闻弦管声。其山谓之仙宫。邓德明《南康记》曰:归美山高数百丈,远望嵯峨,灵阙腾空,故老谓之神阙。

  【出日~落星】《山海经》曰:东海之外,大荒中有山,名大谷,日月所出。山谦之《南徐州记》曰:临沂县前有落星山,今云班渎,即《绿江图》所谓落星浦。

  【员峤~方壶】《列子》曰:渤海之东有壑,其中山曰员峤。《拾遗记》曰:海中三山,一名方壶方丈,二曰蓬壶蓬莱,三曰瀛洲。形如壶,上广下狭。

  【车盖~香炉】山谦之《吴兴地记》曰:乌程县车盖山,山东旧有殷康所立亭,瞩望极佳。郭仲产《南雍州记》曰:望楚山有三磴道,上磴道名香炉峰。

  【凿室~临榭】《楚词》曰:凿山楹以为室,下披衣于水府。又曰:层台累榭临高山。

  【天台~地首】刘敬叔《异苑》曰:会稽天台山路遐远,自非忽生忘形,不能跻也。《河图》曰:昆仑之山为地首。

  【天目~地胏】山谦之《吴兴记》曰:于潜旧县天目山,极高险,且长远,与宣城怀安并分山为界。谢灵运《游名山志》曰:地胏山者,王演山记谓之木榴山,一名地胏。《永嘉郡记》曰:地胏山在乐城县东大海中,去岸百余里。

  【青邱~丹穴】《山海经》曰:青邱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如狐九尾;有鸟如鸠,佩之不惑。又曰:丹穴山丹水出焉。有鸟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鸟,不饮不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视三公~植万物】《礼记》曰:天子祭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郑玄注曰:视者,牲器之数。《韩诗外传》曰:山者万人之所瞻仰,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伏焉。

  赋

  【唐太宗《小山赋》】何四序之交运,转三阳之暮时,风辞暄而入暑,树替锦而成帷?想蓬瀛兮靡觌,望昆阆兮难期;抗微山于绮砌,横促岭于丹墀。启一围而建址,崇数尺以成坯。既无秀峙之势,本乏云霞之资;承坠宇之残溜,挂低空之断丝。尔乃参差绝巘,威纡短迳,风暂下而将飘,烟才高而不暝;寸中孤嶂连还断,尺里重峦欹复正;岫带柳而合双眉,石澄流兮分两镜。尔其移芳植秀,擢干抽茎,松新翠薄,桂小丹轻。细影杂兮俱乱,弱势夹兮共萦;才有力以胜蝶,本无心而引莺。半叶舒而岩暗,一花散而峰明;何纤微之同景,亦卑细以相成。于是换浮权于沉思,赏轻仁于胜地。俯蚁垤而有余,仰终南而多愧;非为固于九折,庶无亏于一篑。聊夕玩而朝临,足摅怀而荡志。

  【梁江淹《江上之山赋》】{?渊}潾澒溶兮楚水而吴江,刻划崷崪兮山云而碧峰。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百重兮岩崿,如斫兮如削;峣嶷兮尖出,岩峣兮穴凿。波潮兮吐纳,嵁崖兮积沓。见红草之交生,眺碧树之四合,草自然而千华,树无情而百色。嗟人道之异兹,牵忧恙而来逼。怀炉炭于片景,抱丝绪于一息。俗逐事而变化,心应物而回旋;既<齿欠>歙以未悟,亦纬繣而已迁。伊人寿兮几何?譬流星之霄天。怅日暮兮吾有念,临江上之断山;虽不敏而无操,愿从兰芳兮与玉坚。

  诗

  【唐太宗《咏小山诗》】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径细无全磴,松小未含烟。

  【梁庾肩吾《赋得山诗》】层云霾峻岭,绝涧倒危峰;刻削临千仞,嵯峨起百重。行曦上杳杳,结雾下溶溶;仁心留此属,休奉愧群龙。

  【周萧捴《上莲山诗》】独迈青莲岭,超奇紫盖峰;挂流遥似鹤,插石近如龙。沙崩闻韵鼓,霜落似鸣钟;飞花满丛桂,轻吹起修筇。石蒲今尚有,采摘更相逢。

  【陈萧诠《赋得往往孤山映诗》】青山照落晖,映远望连飞;仙峰看玉笥,关路视金微。鼓吹声疑尽,香炉烟觉稀;共君临水别,劳此送将归。

  【陈释惠摽《咏山诗》】灵山蕴丽名,秀出写蓬瀛;香炉带烟上,紫盖入霞生。雾卷莲峰出,岩开石镜明;定知邱壑里,并伫白云情。

  【又】蛾眉信重险,天目本仙居;金华抱丹灶,玉笥蕴神书。幽人披薜荔,怨妾采蘼芜;紫岩无暮雨,何时送故夫。

  【又】丹霞拂层阁,碧水泛蓬莱;鳌岫含烟耸,莲崖照日开。松门夹细叶,石磴染新苔;能令平子见,淹留未肯回。

  【萧悫《奉和望山应教诗》】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余。

  【隋李德林《咏山诗》】登岭望重关,腰佩且鸣环;天河临易饮,月桂近将攀。王母仙山至,夫人南岳还;何必阳台下,要待梦容颜。

  【隋刘斌《咏山诗》】雪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紫盖云阴远,香炉烟气多。石梁高鸟路,瀑水近天河;欲知闻道里,别自有仙歌。

  序

  【宋谢灵运《游名山志序》】夫衣食生之所资,山水性之所适,今滞所资之累,拥其所适之性耳。俗议多云,欢足本在华堂,枕岩漱流者乏于大志,故保其枯槁。余谓不然。君子有爱物之情,有救物之能;横流之弊,非才不治,故有屈己以济彼,岂以名利之场,贤于清旷之域耶。语万乘则鼎湖有纵辔,论储贰则嵩山有绝控。又陶朱高揖越相,留侯愿辞汉傅,推此而言,可以明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6: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第三

  叙事


  按:泰山,五岳之东岳也。《博物志》云:泰山一曰天孙,言为天帝孙也。主召魂。东方万物始成,故知人生命之长短。《五经通义》云:一曰岱宗,言王者受命易姓,报功告成,必于岱宗也。东方万物始交代之处。(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白虎通》云:王者受命,必封禅。封者,增高也;禅者,广厚也。(禅,除地为坛,字本为墠,以其祭神,故从示。)皆刻石纪号,著己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示报天;禅梁甫之址,以报地。(《史记》曰: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帝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秦始皇封泰山,禅梁甫;汉武帝封泰山,禅梁甫。肃然及蒿里石闾,后又凡五修封泰山。《后汉书》曰:光武封泰山,禅梁甫凡三,云亭。肃然、蒿里、社首、梁甫,皆泰山下小山也。石闾在西岩下。)《汉官仪》及《泰山记》云:盘道屈曲而上,凡五十余盘,经小天门、大天门。仰视天门,如从穴中视天窗矣。自下至古封禅处,凡四十里。山顶西岩为仙人石闾,东岩为介邱,东南岩名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所。又东南名秦观。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黄河去泰山二百余里,于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址。山南有庙,悉种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相传云汉武所种。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见在。(《茅君内传》云:仙家凡有三十六洞。在岱宗之洞,周回三千里,名曰三宫空洞之天。)

  事对

  【仙闾~神府】《汉书》曰:武帝封泰山,禅石闾。应劭注曰:石闾在泰山下南方,土人言仙人闾。道书《福地记》曰:泰山多芝草玉石,下有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之府。

  【去阙~天门】袁山松《后汉书》曰:光武封泰山,云气成宫阙。《汉官仪》曰:泰山东上七十里至天门。

  【五祠~三庙】《汉书》曰:五岳四渎,皆有常祀。河于临晋,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济于临邑界中,皆使者持节特祠。唯泰山与河岁五祠,江水四,余皆一祷而三祠。伍缉之《从征记》曰:泰山有上中下三庙。庙前有大井,水极香冷,异于凡水,不知何代所掘。

  【日观~天孙】日观见叙事。张华《博物志》曰:泰山,天帝孙也,主召人魂。

  【石闾~玉几】《汉书》曰:武帝禅石闾。刘向《列仙传》曰:岱宗石室中上下悬绝,其中金床玉几。

  【金箧~玉简】《风俗通》曰:古封泰山,禅梁甫,说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汉武帝探策得十八,因倒读曰八十,其后果寿长八十。刘义恭诗曰:大明总神武,乘时以御天;金牒封梁甫,玉简禅岱山。

  【鲁瞻~秦观】《毛诗》曰: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秦观见叙事。

  【郑祀~吴观】《左传》云: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杜预注曰:郑有助祭泰山,汤沐邑在祊。吴观事见上。

  【虞柴~兖镇】《虞书》曰: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周官》曰:“兖州,其镇山曰岱山。”

  【云封~雨坂】《史记》曰:汉武帝封泰山,白云起封中。又曰:秦始皇上泰山,中坂遇风雨。

  【鉏父~芝童】葛洪《神仙传》曰:泰山下老父者,失其姓名。汉武帝东游,见老父鉏于道间,头生白光。曹植《飞龙篇》曰:晨游泰山,云雾窈窕,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千树~三宫】《泰山记》曰:泰山庙在山南,悉种柏树千株。《茅君内传》曰:岱宗山之洞,周回三千余里,名三宫空洞之天。

  【神房~香井】《尸子》曰: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阁。香井事见上三庙注。

  【稷邱君~崔文子】刘向《列仙传》曰:稷邱君者,泰山下道士,汉武东巡泰山,乃拥琴来拜。又曰:崔文子,泰山山人,好黄老术,潜居山下,作黄丸卖药。有疫气者,饮药即愈。

  【凿石釜~探玉策】崔鸿《前秦录》曰:处士张忠隐于泰山,岩栖谷饮,修导养之法。凿石为釜,泰山人于今法之。探玉策见上金箧注。

  诗

  【李义府《在巂州遥叙封禅诗》】天齐摽巨镇,日观启崇祠;岧峣临渤澥,隐嶙控河沂。建岳诚为长,升功谅在兹;帝猷符广运,玄言畅文思。飞声总地络,载化抚乾维;瑞策开珍凤,祯图荐宝龟。东后方肆觐,西都导六师;天驾移星苑,扬罕驭风司。沸鼓喧平陆,凝跸静通逵;汶阳驰月羽,蒙阴警电辎。岩花飘曙辇,峰叶荡春旗;石闾环藻卫,金坛映黼帷。仙阶溢秘秬,灵检燿祥芝;三始贻遐眖,万岁受重厘。非质陶恩奖,趋迹奉轩墀;触网沦幽裔,乘徼限明时。周南昔已叹,邛西今复悲。

  【宋谢灵运《泰山吟》】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昨崿既崄巘,触石辄迁绵。登封瘗崇坛,降禅藏肃然;石闾何晻蔼,明堂秘灵篇。

  祭文

  【后魏孝文帝《祭岱岳文》】维太和十九年,敢昭告于泰山东岳之灵:造化氛氲,是生二仪;玄黄既辟,山川以离。四流含灵,五岳苞祇;并兼万象,出纳望羲。岱宗穹崇,梁甫盘崛;青邱碕<山羲>,春址郁律。肇生庶类,启光品物;上敷神工,下融灵秩。载协化文,四气以溢;百王镌成,莫不兹室。

  【后魏高允《祭岱宗文》】维皇兴二年,敢昭告于岱宗之灵:正趾坤元,作镇东夏,齐二仪以永固,崇至德以配天,故能资元气以造物,协阴阳而变化。若其岩岭峭峙,川谷幽深,神怪谲诡,倏忽百灵,吐纳风云,育成万品,摄生之所归焉。祯祥之所萃焉。是以历代帝王之崇,封禅铭功,以告其成;七十二君,咸在兹焉。自非功侔造化,应同自然,孰能若此者哉。自我国家,肃恭禋祀,怀柔百神,邦域之内,罔不咸秩。往以天路未夷,虽望祭有在;今大化既同,奄有淮岱。谨荐于岳宗之灵,尚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2 22:39 , Processed in 0.08994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