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引用第20楼月黄昏于2009-07-24 21:47发表的 : 也说说具体的看法。 一,卧版说得对,把“肩膀”换成“脊梁”既形象又可与后文相呼应。 二,伞哥说把“没有震醒山村的人们”改为“没有惊醒山村的人们”也让黄昏眼睛一亮,确实,一字之差,感觉却不同。但黄昏觉得即便改成“没有惊醒山村的人们”,下文“哪里又放炮了……”也可以用,可不可以这样的理解,在桥塌的一瞬间,人们是有感觉的,但马上又梦呓一句翻身睡去,那一句“哪里又放炮了”并不是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说的,而是迷迷糊糊地说的,半梦半醒之间。 三,“吹响号角”确如伞哥说的不太合适,仿佛出发的时候吹号比较多。改成“擂响了闭市的鼓点”? .......
引用第21楼烟霜寒梅于2009-07-25 00:11发表的 : 伞哥现在手上,还压着一篇论文,一篇采访纪实和两篇传奇故事没有写,题材是早准备好了,就是静不下心。所以,还得暂时压一压。至于此文为什么显得生硬,又是从哪些行文痕迹表现出来的,等伞哥下次来解释。 阿伞真会吊人胃口啊 常写传奇故事?为啥不贴来给我们饱饱眼福? 问好~~
引用楼主月黄昏于2009-07-19 21:40发表的 悼桥 : 它走了,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 当所有的繁华落下帷幕,所有的热闹归于平静,它送走(了)最后一批(初三毕业班)下晚自习的学生,长吁了一口气,它知道一般(的)情况下,这一夜再不会有人需要借助它的(肩膀),因为(这)一边的山村已经熟睡,另一边的集市也(已)早已(吹响闭市的号角)。(这)时,只有它头上皎洁的月亮,身下清澈的流水知道它的隐痛-------脊梁上的裂缝越来越大,(呼吸越来越艰难,疼痛越来越刺骨),它已经苦苦(坚持了)好些天了。 .......
引用第22楼烟霜寒梅于2009-07-25 00:14发表的 : 借黄错的贴问好卧雪、阿伞、蹒跚、黄昏,还有尘若,周末愉快!
引用第23楼打不开的伞于2009-07-25 09:29发表的 : 哈,月黄昏有点点死板了。其实,那句“哪里又放炮了……”,即便前面不改动,也嫌多余的,你可以删掉试试看,会显得简洁流畅得多的。 “擂响鼓点”同样给人动作很大的感觉,伞哥的意思是,写此句时,可选择轻柔一些的词,一方面描绘出乡村的宁静,另一方面也可衬托出后面桥塌时的响声。这次明白了吧?
引用第25楼二十五笑生于2009-07-26 11:07发表的 : 这段文字很生动。将桥拟人,写得含情,有人性,起文立意下了工夫,非常让人期待下文会有一个精彩的桥的故事。 正如伞版的点评,一段生动的文字,让“集市吹响的号角”硬生生地插上一杠,差点毁容。吹响号角,一般在早晨或人声鼎沸之时,用于激发热情,黄昏此时吹响号角,分明是想打破乡村宁静。借伞版的地盘,我试着吆喝一声,看看是否到位: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8 01:03 , Processed in 0.09623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