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史上十大口水战(未完待续,每周两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5 1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惜红衣:你不是研究建筑设计的吗,原来对历史的研究也很精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8 06: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六十五 革命者都是相似的
  
  革命者都是相似的,而反动派则各有各的反动。
  
  为什么革命者都是相似的呢,因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根正苗红,又无一例外都是苦大仇深,又无一例外都是视民如子,又无一例外都是四海归心。
  
  这些特点,周人,或者说姬姓集团,全部符合。
  
  姬周的先辈一直深入农村,长期研究谷物栽培技术。其始祖弃,就在鸟生鱼——没有汤——的时候,作过尧帝的农业部长,到了舜帝时,被封为后稷,是个分管农业的副总理,他从小就爱种树,种豆子,他发明了很多谷物的种植方法,并教给人民。这自然是根正苗红了。
  
  周武王姬发的爷爷季历,被商王文丁残忍滴杀害,而姬发的老豆周文王姬昌,仅仅是叹了一口气,又给昏庸透顶滴纣王关了粉久粉久,献上很多宝物才赎回来。当然算得上苦大仇深了。
  
  周文王姬昌,曾经用一千里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而在境内,他从早忙到太阳落山,都顾不得吃饭,关心群众的安居乐业,给老而无子的,少而无父的提供福利。在他的境内,都不用设牢房,因为根本没有人会去犯罪,西岐简直是三千年前黄河流域人们心中的圣地。这还不叫视民如子么。
  
  四海归心嘛,举个小例子就知道了。话说虞、芮两个国家为了一些历史遗留滴领土争端闹个不休,然后听说周文王做事很公道,为人很棍气,大伙儿都服他。于是两国国君就约着到周国请周文王裁决,谁知一进周国国境就后悔了。为啥?因为他们发现周国简直是个君子国,人人相让的,官让着民,民也让着官,去街上买个东西吧,卖者明明标得很低的价钱,还说自己惭愧卖得贵了,而买的人则拼命要多给钱,不要还生气,卖的人见别人多给钱了,马上再抓上一件东西塞给对方。虞、芮两国国君当场呆若木鸡,醍醐灌顶,整个灵魂都受到洗礼,从灵魂深处闹起了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觉得以前两个国家争来争去是多么滴可耻,于是马上也互相让起来,那两块田归哪个国家有神马要紧,只要百姓安居乐业不就得啦,算啦,咱还是回去吧。来的时候还在扮嘴哩,走滴时候已经哥俩好啦。
  
  不过仔细研究一下又发现有些不对。
  
  首先,周人的始祖弃,也是一个私生子。虽然听说是弃的妈妈姜嫄出去玩的时候踩到一个大脚印之后生的,但上古那些奇奇怪怪就怀孕的事,你知道的,而且从“弃”这个名字,还能依稀看到姜嫄对那个没良心的始乱终弃的短命鬼滴怨恨。不过私生子也没啥,上古的牛人,又有几个不是私生子。要命的是,辈份也有些混乱,从周人的始祖弃,到周文王姬昌,有十五代,而从鸟生鱼——没有汤的时候,到纣王时候,有差不多一千年,其中夏朝十四代十七个王,商朝十七代三十一个王。这就意味着,周人经历一代,别人要经历两代还不止,而且周人世世代代都要到六十岁之后才能得子,这话说出去,恐怕比姜嫄踩到大脚印后生小孩,更叫人不能相信吧。
  
  其次,如果周人真的是自己宣称的那么四海归心,而如果周人真的在牧野之战中,跟着临阵倒戈的一群奴隶一起攻进朝歌,然后在那个众叛亲离全身绑着玉片的纣王自焚之后,完成了革命之路的话,那么为虾米在攻进朝歌之后,又兵分四路攻打殷人的南国诸候捏?为虾米还要在周公滴时候继续打了好几年才算搞定捏?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周人攻打朝歌滴时候,殷人正在跟徐夷打仗,周人其实是在偷袭。而据中立滴理智人士分析,牧野哪里有殷人滴神马几十万奴隶哟,谁又会脑残到把数以十万计滴奴隶武装起来,发给他们武器,再说几十万人滴战争,在战国以前还木有听说过。再据坊间八卦小报猜测,妲已还可能是姬发派去的卧底,为了搞垮殷商,正如多年后被勾践送到姑苏城的西施,最后民怨太多,姬发那小子翻脸不认账,一起做掉了事。
  
  最后,如果再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周人克殷,和多年前殷人克夏,剧情是何其滴相似。反派男一号夏桀或殷纣宠幸反派女一号妹喜或妲已,搞得民不聊生,同时还有反派男二号葛伯或崇候虎对男主商汤或姬昌不利,还把男主关进了牢里,送了金钱美女才赎出来,先消灭了反派男二号,最后由男主自己或男主滴儿子搞定反派男一号。
  
  当然,有疑点也未必说明周人滴革命是多么滴不应当,正如没有疑点也未必说明周人滴革命是多么滴正当。文宣滴那些事,你知道的,天下文宣一大抄,商汤王和周武王前后两场革命又岂能不一样一样滴。古人早就说过啦,纣王未必象周人宣传滴那么恶心,无非就是不太稀饭搞神马封建迷信,不祭祀,用周人滴话说,就是不信上帝,无非就是爱搞那么点行为艺术,神马酒池肉林之类,连死滴时候都要全身系上玉石自焚。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行为艺术家如果兼做统治者,还是很叫人提心吊胆滴一件事,谁知道他哪天发神经哩。
  
  但不管怎么说,周人总算是闹起了革命,而且周人的革命也总算是成功了。虽然根据周人自己的文宣口径,他们都是被逼的,而根据商周时代的小道消息,他们其实早就有“翦商”的心了。根据周人的说法,如果不是季历被残忍的杀害,如果不是姬昌被关进牢里,如果不是纣王太坏太坏,搞得民不聊生,周王不忍心见到百姓受苦,如果不是纣王不信上帝,被上帝抛弃,如果不是上帝选择了周人来做民主(民主者,你是民,我是主也),革殷人的命,等等。而根据商周时代的小道消息,周人的事业在公刘时代就开始了。
  
  那么周人从公刘时代就开始的革命之路,又是神马样子的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8 1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者里也有家庭叛逆者出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31 2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六十六 周人的革命之路
  
  “公刘,公刘,我不是公牛,我不会打球,我没有万千的粉丝和芝加哥的高楼”。周人虽然有个身份可疑年代可疑的始祖后稷,但真正的国家创立者却是公刘。
  
  公刘时期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迁都。迁到哪里,迁到了豳。为神马要迁到豳呢,有的说是受不了不信上帝的夏桀,有的说是和那些少数民族混到了一起,有的说是为了扩大农业,图发展,拼经济。从诗经《公刘》的诗上来看,这最后一种说法最为靠谱,因为这诗没有一点逃难的样子,也没有“夷狄”的痕迹,反倒是公刘如何远看近看左看右看,相中了豳这块地方。
  
  那么公刘为神马会相中豳这个地方捏?从字形上就能看出来,有山,山谷里有两头猪,说明是个依山近水适宜生产的地方。从风水学上说,依山则能藏风,近水则能蓄气,从经济学上说,山水之间的一大片平原,气候适宜,又宜于灌溉,更兼之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在是不二选择。果然,公刘之后,周人家大业大起来,豳以及周边地区成了周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但树大招风,到了商朝的武丁——就是那个从血汗工厂里提拔重用了傅说的武丁——时期,对周人进行了多次反革命围剿,让革命一下子陷入低潮,周人只好做了商朝的属国。等到商朝衰落,四夷入侵,周人又开始了第二次迁都。
  
  常言说得好,人挪死,树挪活。周人的革命之路总得来说,就是三次战略转移,三次革命战争,三大制度建设。也就是说,周人在革命过程中,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是公刘搬到了豳,第二次是公亶父搬到了岐阳周原,也就是电视剧常听说的西岐。
  
  为神马要迁到西岐捏?据说是因为薰育或獯鬻或犬戎,前者听起来象薰鱼,后者前面加个犬字,可见是句骂人话,大约与后世称日本为“鬼子”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周人是因为鬼子欺人太甚,于是……于是去和鬼子拼个你死我活吗?自然不是。于是去寻求殷人的庇护吗?当然也不是。薰育或獯鬻或犬戎,与殷人比起来,还真不知道谁更可恶呢。说句体已话,华夏人全知道,殷人其实是东夷集团的。周人其实是迁到了殷人势力和薰育或獯鬻或犬戎势力都有所不及处,在两面势力的夹缝里成长,东吃一块西吃一块,渐渐长大,用诗经里的话说,就是“后岐之阳,实始剪商”。
  
  接下来就是公亶父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派出去建立虞国,小儿子季历则征服鬼方,又娶了挚国的公主。力量如此强大,自然被殷人忌惮。于是先是被笼络,被命为“牧师”,告诉他,发现谁不信上帝,你都可以去教训,接下来居然被文丁可耻滴杀害了。
  
  等到季历的儿子姬昌即位,周人开始了第一次战争和第三次迁都。
  
  姬昌,又叫周文王,当时却只叫西伯候,据说是对殷纣王灰常滴尊敬滴,所谓“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以千里之地。文王载拜稽首,曰愿为民请炮烙之刑”,大概意思是说,文王把纣王当上帝一样供呢,纣王感觉得哈皮,赐给他一千里地,文王说,我不要那一千里地了,你把炮烙之刑废了吧。这是中国史上最早的为民请命,这个故事是说文王有多么滴好。
  
  那么把纣王当成上帝一样供滴西伯候姬昌为神马又被纣王关起来了捏?据说鬼候,鄂侯和西伯候是纣王的三公,据说是鬼候滴女儿长滴粉好,被纣王强行纳作妃子,可是人家姑娘心里不乐意,纣王一怒之下,就把鬼候的女儿连鬼候一起杀了,鄂侯争了几句,连鄂侯也一起杀了。西伯候姬昌是个聪明人,又把纣王当成上帝一样供着,没有去争,可千不该万不该,叹了一口气,被崇候虎听到了,打了小报告,被纣王关了起来,幸而姬发那小子机灵,送了美女土地和宝物给纣王,纣王一哈皮,就把姬昌放了出来。这是中国史上最早的以表情论罪,仅仅因为叹口气就认定此人对现行制度不满,从而定罪,这个故事是说纣王有多么滴坏。
  
  当然,这都是周人的文宣口径,具体情形是无法知道的了。先有殷王文丁的杀父之仇,再有殷王的囚身之恨,西伯候姬昌伐商似乎是天经地义,连上帝也该支持的了。不过且慢,姬昌还要做一些外围的工作。
  
  第一件是用兵。目标是四个,西方的犬戎和密须,东方黄河北岸的黎,东方黄河南岸的崇,就是打小报告的那个崇候虎滴崇,我叫你还打小报告,我看你还打小报告。不过奇怪滴是,崇候虎这种纣王滴死忠党,纣王怎么会坐等被姬昌灭掉捏?是因为崇国城高墙厚,不相信姬昌能拿下,还是东方的徐夷威胁更大捏?周人的文宣没有提,我也不好妄自揣测。但不管怎么说,拿下犬戎和密须后,西方稳定了,后院无忧了,拿下崇国和黎国后,离朝歌只有二百里,西方滴太阳就要落山了,纣王滴末日就要来到了。
  
  第二件是统战。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内部滴贵族和“国人”,象二虢,或者从纣王那里跑过来滴殷的贵族知识分子,象辛甲(殷人似乎喜欢用甲乙丙丁做名字,而周人则更喜欢用伯仲叔季)。建立卿士制度,把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有机滴统一起来。统一战线还包括国际上其他不满于纣王无道的国家,与这些国家的联合为后来滴盟津之盟打下了基础。
  
  第三件是迁都。这一次是东迁,一直迁到今天的陕西东部渭水和丰水之间的位置,地点是丰,离丰不远是是镐,那是武王迁都的地点。后来整个西周,镐京都成为宗周所在,而丰镐一带则是周人的西部经济文化中心。这是周人的第三次战略转移。完成了这次战略转移,剩下的伐商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接下来的武王姬发时代,做的也是三件事,克商,迁都到镐,分封。
  
  不过相比前几任,武王的迁都反而是小事,丰镐之间不过区区二十五里,不象前几次跋山涉水的。前几次搬家就好比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而这次只是从城市的这边搬到那边。但对于姬发来说,也许反而是大事,因为豳是几十平米的经济适用房,西岐是一百多平米的商品房,丰是两百多平米的联排别墅,而镐则是自己买了块地皮,前有草坪,后有小院,想建几层建几层的大别墅。
  
  当然这是姬发自己的想法,咱们读历史用不着跟着他们转,正如在姬发看来,牧野的告捷礼,殷都的社祭,国都的献俘礼和大丰礼,都是一顶一滴大事。因为这些礼是他们与上帝滴沟通,请上帝允许他们做民主,他们会用最好滴礼物孝敬上帝。一旦上帝允许他们革殷人滴命,做天下之民滴主,剩下的行军打仗,不过是过程而已。
  
  但在咱们看来,那些礼呀都是浮云啊浮云,咱们更关心姬发是如何完成革命,实现民主滴。所以克商和分封,对于我们才是真正滴大事,前者是破坏一个旧世界,后者是建立一个新世界。而这两者加在一起,则是周人的民主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0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 21: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还真看了不少夏商周的资料,对这三代的渊源还算有点了解。除了周发源于陕西周原外,似乎夏商的地望目前史学界还没有定论。很多纪录片和文献的说法都不一致,我个人觉得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准确性要高点,不过他关于上古时代的洪水考证为黄河支流共水的泛滥,洪是共的谐音,我持保留意见。而周革商命,似乎也并没有灭绝商族,而是采取了抚慰的策略。而商都的多次迁徙,是其东夷文化西侵和西方夏文化圈博弈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2: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六十七 周人的民主之路
  
  武王克商大概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盟津之会。根据周人的文宣,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与会国家对于周人克商,表示了空间一致滴支持。在会上,伟大光荣而正确滴周武王发表了一篇叫做《太誓》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因为纣王不信上帝,上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上帝已经不再护佑殷人了,凡是相信上帝的人,都应该拿起武器来,打到朝歌去,解放全中原。
  
  与会的国家,据说有八百个,甚至包括后来女真人的祖先肃慎。当然了,据说而已。其他的据说而已的也还不少,比如神马白鱼跳到船上啦,火从天上飞过来啦,更象是后日五行家们的附会。
  
  第二个阶段,是牧野之战。在牧野之战前,武王又一次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后来被整理为《牧誓》。讲话除了再次强调纣王不信上帝外,还再三强调了纣王的另两个罪状,一个是听信妇人,另一个是信用逃人。前一个坏事搞得各国领导人都开始怕老婆,后一个坏事搞得各国的政治犯都有了出路,这还了得。
  
  牧野之战的总军师是吕尚,就是俗称姜子牙的那个。关于姜子牙的据说也是很多,但也只是据说而已。姜姓和姬姓世代联姻,那个叫“弃”的私生子,老母就是姓姜。牧野之战中的多国部队中,除姬姓外,最多的就是姜姓。所以说神马姜子牙在落魄之中被周文王相中,被周武王象老豆一样敬着,那都是后世主张任人唯贤之人的满嘴跑火车。周文王是有所谓卿士制度,周武王是有咸人十数,但那些咸人,都是在“亲亲”的基础之上的,光这个“亲”字,听着就亲切,咸人再咸,又怎么有“亲”人亲。玩过淘宝的都知道,不喊几声“亲们”,生意怎么能做得起来。
  
  牧野战后,行为艺术家纣王就殉了行为艺术,全身挂着玉片自焚啦。但纣王似乎并不象周人的文宣所讲的那样众叛亲离,残余势力还是不少,朝歌里,观望的贵族还是很多,而南方尚有粉多的殷人的方国在试图进行反革命复辟,东方的夷人,虽然经常和纣王打仗,但同为东夷集团,谁知道他们安着神马心。所以又有第三阶段,兵分四路,派出六大将领,征服南国诸候。
  
  在第二阶段已经结束,第三阶段将要开始的时候,武王又向即将被迁往洛邑的殷人贵族发表了两篇重要讲话,《多方》和《多士》。
  
  在《多士》中,武王提出了“革命”理论。武王说,任何一个王朝都是有它的天命滴,夏朝是这样,商朝也是这样,等到天命到时候了,就会有新的王朝来“革他妈的命”,我们现在就是奉了上帝的旨意,来革商朝的命。你们这些商朝的旧贵族不要难过,这都是自然规律,如果有一天,我周人的后代胡作非为,被上帝抛弃,也会被别人“革他妈的命”。
  
  而在《多方》中,武王则提出了“民主”理论。武王说,这世界上如果有一种东西能与上帝相提并论,那就是人民。凡是与人民为敌的,也就是与上帝为敌,而与上帝为敌,也就是与人民为敌。而我们周人嘛,就是代表人民滴,是人民的领导者,是民主。至于为神马是我代表人民而不是你代表人民,那是因为我赢了,如果你能代表人民,为什么不是你赢了而是我赢了。商朝在汤的时代,也是民主,但到了纣王,就不是民主,而是民贼,因为汤是圣人,而纣是狂人。圣人可以变成狂人,狂人也可以变成圣人。纣自绝于人民,不思改悔,他就成为一夫纣,不再是王了。我作为被上帝选中的民主,我代表上帝,代表人民,来取代一夫纣,做新的民主。
  
  在讲话中,武王还许诺殷人贵族,如果顺应革命,顺从民主,就能得到永久的田地和住宅,还能被提拔和重用,如果妄想复辟,则会遭到惩罚和流放。
  
  武王分封中,最为重要的是设三监,而这三监之设,则又引来了后来的第三次战争——周公东征,以及其他一系列分封。经过周公的东征和分封之后,周朝三大制度之一的分封制度才算完成。
  
  那么,三监又是神马?武王又为神马要设三监呢?
  
  从这个“监”字上就能看出,三监似乎是在监视一个人,或一个集团。那么,又在监视谁呢?
  
  如果还有人没有被周人的文宣工作冲昏头脑,或被周人的统战工作迷了方向,大概还记得武王克商时,有坊间消息说,武王是趁纣王和徐夷打仗时攻进朝歌的,要知道武王的主力只有兵车三百,虎贲三千。如果武王是趁虚而入,那么周人文宣工作中纣王的众叛亲离也就未必,那么武王克商后,又是兵分四路攻打南国诸候,又是接连发表重要讲话,提出革命理论和民主理论,又是设三监,就在情理之中了。
  
  是的,三监,监的仍是殷人,而且是殷人中最最重要的一个,大恶人大反动派纣王的仔仔武庚。监他的又是谁,是武王姬发的三个细佬,管叔,蔡叔和霍叔。当然不是让三个细佬在镐京的天牢里看着武庚,那还不如偷偷做了干净,反正在监狱里,死法不要太多。而是武庚有一个国,管叔,蔡叔和霍叔则各有一个国,这三个国围着武庚那个国。
  
  为什么武王要介末折腾?据说是因为仁慈,不想殷人断了香火。但用道德标准评价政治家本来就是幼稚可笑滴,如果真仁慈,又为神马派人看着,更何况,殷人又哪里怕断了香火,不是有更听话的微子启,早早的就投降了革命党。
  
  所以武王这样折腾,也算是机关算尽,用心良苦。乘纣王后方空虚,得了朝歌,再迅速平定南国诸候,剩下的部分,无非先承认武庚的身份,再派几个自己人守着,等到周边其他地方消化完毕,武庚那点地盘,哪里够咸鱼翻身。这一手,可比三千年后,那个同样乘虚而入得了江山的多尔衮强得太多,搞神马圈地,搞神马剃发易服,拿到三千年前都嫌丢人。
  
  可谁承望人算不如天算,天妒英才,武王即位没几年,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居然崩了,留下了未成年的儿子姬诵。
  
  周人进入了主少国疑的时代,新生的革命政权面临夭折的危险,三监靠得住吗?又有谁能成为中流砥柱?
  
  是的,那个中流砥柱是有的,那就是周朝分封制度的完成者,周朝礼仪的制定者,孔丘童鞋滴偶像——周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1: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0楼淡云孤雁于2011-07-25 10:12发表的  :
  惜红衣:你不是研究建筑设计的吗,原来对历史的研究也很精彩啊!
是我老公写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 21: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六十八 周公恐惧流言日
  
  姬发崩了之后,除一个未成年的儿子外,还有八个同母弟弟,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姬发排行第二,老大伯邑考早死了,所以管叔排行老三,周公则排在老四。看出问题出来木有?没看出来?真笨,继续看!神马,老四通常比较厉害,朱棣是老四,胤禛也是老四,真聪明,孺子可教。但人家老三也不是吃素的呀。所以问题来了,老三,老五,和老八看守纣王的儿子,老四却在京城当摄政王,虽然名义周天子仍然是成王诵,但人家孤儿寡母的,还不是你老四说了算。
  
  所以周公旦在镐京当摄政王当着当着,那边老三,老五,和老八心里就不痛快了。那边老五对老三说,三哥,我排行第五也就算了,三哥你可是二哥死了之后,年纪最大的了,凭神马是老四摄政,凭神马。老八也说,我平常最看不惯老四那个装逼的样子了,天天礼啊礼的,关键时候也没见比别人吃亏啊,礼是最讲究让的,我也没见他让了谁啊,真论礼,他该让三哥的吧,他让了吗。这边老三就把脸一沉,我倒没什么,摄政王当着也没多大意思,我只是担心二哥的孩子,咱们离京城那么远,老四真要对诵儿不利,咱们也是鞭长莫及啊。那边老五又说,三哥,反了吧。老三说,说得轻巧,别忘了咱们边上还有个盘庚,咱们东边还有东夷人。老五说,盘庚和东夷又怎么了,他们要的只是东边的地方,咱们周人的旧土他们是没有兴趣的,假如让老四成了气候,再把姬诵那孩子做了,剩下的就轮到咱们啦,实不相瞒,盘庚那边早来过人啦,事成之后,咱们以朝歌为界,中分天下,三哥,咱们动手吧。这边老三又说,此事还得从长计议,文王武王花了那么多心血打下来的江山,我可不想毁于我之手。
  
  常言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一口气。一个男人受了委屈,在老婆孩子面前发发牢骚也就罢了,三个男人受了委屈,再吃上几盅酒,不知道会生出神马事体来。所以前有管蔡三监乱,后有桃园三结伴。
  
  管叔蔡叔霍叔,再加上盘庚,再加上东夷的徐,奄,丰,薄姑等,阵容强大。薄姑听起来有点象布谷,但徐夷的实力是不容轻视滴,徐夷可是曾经让纣王倾国相争滴国家。于是有了周公东征。
  
  更要命的是,镐京的周人贵族,多数人居然反对东征,纷纷说神马太困难,人民需要安定,又说神马对方也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靠,我姬旦就不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了吗,等到他们攻进镐京,你们都是从龙之臣,只有我见大哥二哥去。不过这难不倒周公,周公毕竟是最得文王后天八卦之真传的,于是先是得了一个东征的吉兆,哼,你们想代表人民,我就来代表上帝,反正上帝和人民一样,从来都是被代表的份。再是作了一篇《大诰》的重要讲话,运用“革命”理论,“民主”理论,以及“维新”理论阐述东征的意义,指出我们不能让文王和武王的基业毁于一旦,管蔡现在和盘庚,和东夷勾结到了一起,把东夷的兵带过来,已经不是王位之争啦,而是叛国,是投敌,是周奸,是想把文王武王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东夷人,华夏的子民们不可能坐视不管,不可能放过这几个华夏败类。最后,周公又重用了一些咸人,据说周公求咸若渴(这个吃过咸东西口渴是正常滴,却两千年当作美谈),“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鸡腿刚啃了一口就放到一边,头发刚打完香波就握着出来,就是为了求咸,又据说周公有十个大咸人。
  
  周公这么了得,自然是终于取得了东征的胜利,杀了盘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和霍叔,还灭了奄国和薄姑,算是一举解决了武王没有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稳定了东方。
  
  但谣言这种东西就象胡子茬,当某一天你发现它长起来后,就再也无法真正消灭,你不让它出头,他也不肯让你露脸。周公虽然平定了管蔡,盘庚和东夷,但关于周公的坏话却越来越厉害,谣言的主题总是一个,就是周公会对成王不利。而且要命的是,这些坏话还不停地传进越来越大的成王耳朵里。于是在这时发生了一个狗血剧情。剧情的内容是酱子滴,话说成王一开始还很小,小到要抱在怀里,生了病,周公就去请求上苍,说成王年幼,都是我姬旦执政,如果上帝要降罪的话,就冲我姬旦来吧,冲我来吧。姬旦祈求完成后,又把这番话写下来,放在盒子里藏在一个很隐蔽的地方。等到多年以后两人发生猜疑,周公旦就躲到了东都,也有人说是跑到了楚地,然后成王就恰好发现了周公很多年前收起来的东东,感动得那个眼泪哗哗滴,四叔啊,我就知道你对我好,于是把周公接回来,两人和好如初。
  
  这个剧情很感人,但是疑点却很多。周公辅政不过七年,如果一开始要抱在怀里,七年后又怎么能成人。楚国是祝融集团的,与周人的华夏集团很不友好,成王的孙子昭王瑕就是死在楚国,周公又怎么会去那里。如果是东都吧,周公留守东都分明是成周建成典礼上,成王和周公的分工,成王回镐京亲政,而周公留守东都,并不是神马避祸东都。而且造谣的时间也不对,成周的营建是周公摄政五年的事,再过两年就要还政了,建成则更晚,而周公摄政两年灭的管蔡,三年灭的奄,如果想造谣,显然应该在东征时候最合适,杀伤力最强。因为当时周公整整三年都在东边打仗,常言说得好,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小三,三年哪,什么误会不能发芽,什么坏话不能生根。
  
  但再狗血的剧情,也会有导演一遍遍地去拍,所以后世又有一个叫王莽的人,也依样画葫芦的做了一次。真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如果汪兆铭在“引刀成一快”的时候真的“不负少年头”了,这世上也许就多一个英雄,而少一个汉奸,谁是周公,谁是王莽,又哪里能分得清。
  
  不过尽管周公身边有那么多的坏话,仍然不妨害周公没日没夜的工作,他一年救乱,二年平管蔡,三年践奄,四年封康叔,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还政于成王,件件都是大事。周公算是周朝宗法封建社会的完成者,他分封了七十一国,其中包括著名的晋国,卫国,鲁国,他制订了“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还要面临各种困难和敌人,国内的分裂分子,带路党,国外的敌对势力,前朝复辟势力,哪一个是好惹的。而这一切只用了七年,难怪孔丘会认周公做偶像。
  
  那么到周公时候完成的宗法封建社会,都有些神马内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2 15:02 , Processed in 0.10423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