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还是定风波

史上十大口水战(未完待续,每周两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20: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五十八 新儒家还是新法家
  
  
  在封建社会,阶级的流动是很少的,他们之间的待遇差别自然也不是一点半点,比如天子就可以开万国博览会,而诸候只能开开春晚,大夫呢只能开开不插电滴演唱会(当然那年月也没电可插),而士呢只能开开私人派对。所以礼和刑这两样调节社会滴利器,适用人群自然也就不同了,礼适用于天子诸候大夫和士,而刑适用于士和庶人,以及奴婢,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有滴只是享受礼而不用担心刑滴,如天子诸候大夫,他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滴真正滴贵族,代代世袭,有滴只消受刑而不用指望礼滴,如庶人或更低贱滴奴婢,而士呢,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冰火两重天,上上下下滴享受,谁呢他们滴身份不明,也不知道是没落滴贵族,还是暴发了滴庶民呢。
  
  但随着封建社会解体,阶级升降就较为频繁,那些亡国滴公子,那些暴发滴商人,都加入了士滴行列。与此同时,诸候开万国博览会,或大夫办春晚滴也越来越多,你还别不服,你要不服,先废了你丫的,谁叫人家势力大呢,这就是所谓滴“礼坏乐崩”。但礼都坏了,乐都崩了,士人到处找工作了,怎么办?改变礼和刑滴执行对象,使之适应新滴形势。怎么改变?两个办法,一个是将礼下放到庶人,让庶人也能懂礼,一个是将刑上到大夫,让大夫也尝尝刑法滴滋味。前一个是儒家滴法子,后一个是法家滴法子。
  
  按理说儒家滴法子大家都稀饭,应该把国家治理得更好才对。但不知是应也韩非那句“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还是怎么的,礼下到庶人滴儒家越混越不行,而刑上到大夫滴法家却让秦国蒸蒸日上。
  
  不过事情还没完。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作为一个久经商海摸爬滚打滴人,应该很实际,在儒家和法家之前,应该二话没说就选法家才对。但奇怪滴是,这一次,他选了儒家。难道这,意味着儒家有翻盘滴机会?吕不韦,一个战国末年最大滴政治投资人,这一次滴学术思想投资,会成功吗?
  
  是的,在儒法之间,《吕氏春秋》更注重仁政,象神马“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俨然又是一个“仁义挂嘴边”滴大害虫。这还没完,还重孝道,“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吕大丞相,你不知道在法家眼里,孝子们在打仗滴时候会当逃兵的吗。对了,还有《大乐》,专门鼓吹音乐滴伟大,“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又俨然和主张“弦歌之声不绝”滴儒家暗通款曲。
  
  仁政之后,才轮到刑和兵,“凡用民,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似乎是给法家留了些面子。但话又说回来啦,儒家似乎也没有反对用刑和用兵啊,只是说刑要少用,兵要慎用。因为罪犯之所以成为罪犯,不一定都是天生本质不好,有可能是“幼儿失教”,还是有可以改造好滴,还是以教化为主,最后达到大治,“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到那时,就没有多少人会犯罪了。而用兵嘛,孔子不也说了吗,“足食足兵”,“教民即戎”,只是说君主不要好战,给百姓增加痛苦而已。而《吕氏春秋》里主张滴赏罚和用兵,也和儒家一样扭扭捏捏,象裹脚滴女人一样走滴很慢,比如“故威不可以无有,而不足专恃”,“威太甚,则爱利之心息”。用兵也是一样,“古圣人有义兵而无偃兵”,把战争分成正义滴和不正义滴,也正是儒家滴意见。但在法家看来,儒家滴战争正义论不仅可笑,而且虚伪。谁都知道,国家利益至上,在国家利益面前,在民族滴生存空间面前,在整个诸夏滴长远安定面前,难道咱们秦国攻打其他国家,统一天下,是不正义滴么?你吕不韦相秦滴时候,吞并东周,破坏合纵,分割赵魏,攻城略地,虽然人杀滴木有以前多,但难道真滴就那么正义么?
  
  不过好在《吕氏春秋》对墨家滴“非攻”扬弃滴更多,《荡兵》篇里基本上还是在否定“非攻”,理由嘛有三。第一,国家间正义滴“诛伐”就好比国家内部滴赏罚,国家内部没有赏罚,人们就会胡作非为,国家间没个诸夏警察九州宪兵维护天下秩序,就会互相攻击以强凌弱。第二,用兵不在有无,只在大小,难道墨家和儒家打口水仗,就不是用兵了吗,只是程度滴不同,这些程度,有八种,从最轻滴心里诅咒,到最重滴三军攻战,哪个不是用兵。第三,如果有那种国家,统治者损民自肥,荒淫无耻,民不聊生,但又反抗不过,咱们去解民倒悬,那里滴人们感动滴内牛满面,就象儿子看见了娘,或者象饥饿滴人见到了面包,这样滴战争难道要不得么?这第三个理由俨然又是一个孟轲。
  
  综上可见,《吕氏春秋》中虽然整合百家,但也是有主有次滴,恰如中药,有君有臣,还有药引。《吕氏春秋》中以儒道阴阳为主,其次法家,其次农家,其次墨家,最后名家。墨家滴兼家非攻尚同非乐尊天明鬼等等都没有用,只有尚贤似乎是有的,但禅让是儒墨都认可滴制度,而无为却是道家滴主张。节葬似乎是墨家滴主张,但孝道又是儒家滴,而且《吕氏春秋》只是反对厚葬,还不至于象墨家那样“薄葬短丧”,而且比墨子说滴近理,比如墨子反对厚葬是太费钱,而《吕氏春秋》说葬得越厚,墓盗得越快,这哪里是一个孝子应该做的呢。至于喜欢玩逻辑滴别墨或名家,《吕氏春秋》几乎是全然不用,这也不奇怪,儒家法家道家,几乎没有谁喜欢名家,早就被边缘化滴名家,在吕丞相府三千食客中,能执几次笔,是很难说滴。
  
  在儒道阴阳和法家之中,儒家滴比重又尤其滴大,以至于有人说《吕氏春秋》是新儒家,这并不是吕不韦有意抬高儒家。因为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滴本意在于整合,所谓“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而不是抬高谁而打击谁,无非就是大家意见不相矛盾滴时候,就都使用,如果意见有明显滴冲突,看谁说滴在理。最后滴结果是神马呢,最后滴结果就是谁滴整合能力强,兼容性好,谁就比较沾光,而谁滴理论与别人都格格不及,就很容易靠边站啦。
  
  而这些诸子百家之中,谁滴整合能力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7 19: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适用于天子诸候大夫和士,而刑适用于士和庶人,以及奴婢,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5 21: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五十九 吕氏逆流
  
  如果口水大战碰到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意见不止两方,而是四方五方六方七方,最重要滴就不再是口才,而是盟友。扩大统一战线,才是最重要滴,所以诸子百家如果希望在吕不韦滴思想整合中得分最高,最好就要拥有最强滴整合能力,和别滴门派最为兼容,而不是一味滴排这个非那个,清除一切害人虫。
  
  阴阳家显然是比较强滴,阴阳五行可以解释世间万物,在鬼神至上滴先秦时代,算是一种科学和进步滴理论,因为他们至少在找自然规律,而不是四处磕头。凡是不相信神创论滴门派,阴阳家似乎都该是一个首选合作伙伴,所以除了尊天明鬼滴墨家宗教派,阴阳家没有跟谁特别合不来。
  
  其次则为儒道。儒家比较中庸,虽然孔子也做过诛少正卯滴不地道事,孟轲也很会骂人,但大体上还是主张言论自由滴。道家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更不容易得罪人。除了法家和墨家对两者都看不惯之外,其他滴门派,似乎与两者都有和平共处滴可能。而最难得滴是,儒道存在互补滴可能性,儒家进取道家退隐,但也不妨得意时进取,不得意时退隐,而且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滴时候,不也有几分道家滴影子么。而且儒道都主张不扰民,只不过儒家还主张要搞好教育。但这些都是细节,大多数时候,两者要么能达成共识,要么可以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这或者,也意味着儒道互补的时代即将到来。
  
  法家和墨家滴兼容度都比较低。一家主张消灭一切害人虫坏分子,国家利益至上,另一家主张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思想,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自然没有谁敢搭理他们,和他们合作啦。虽然他们之间也互相看不惯,但那是因为他们一个极左一个极右罢了。所以法墨两家被淘汰,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但法家有法势术三派,内容较杂,所以还存在金蝉脱壳,弃其名而用其实滴可能,比如权术就是帝王居家必备之物,而为职业经理人量身定做滴哲学,也是广大改革家们滴最爱。
  
  有童鞋要问啦,墨家不是也有三派吗?好,那就一一说明。宗教派是主张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思想滴,所以成则为王败则淘汰,科学派和名家一起,天天玩逻辑,明显是生错了地方,如果生在亚欧大陆滴另一头,碰到希腊罗马那些市民,或许还能百世流芳,在中国嘛,明显水土不服。中国人感性胜于理性,直觉胜于逻辑,综合胜于分析,人伦胜过物理,还是儒道阴阳更适合他们一点。至于政治派,入了秦国,在法家即将一统天下口水滴时候,能逃得掉么。
  
  这样一来,情况就很明显啦,儒道相济,天下无敌,阴阳不出,谁与争齐。最后,一向以法家为唯一意识形态滴秦国,在吕不韦执政时代,忽然出现了一股吕氏逆流,居然尊起儒道来了。
  
  有童鞋就要问了,吕不韦重儒道,秦王会不会生气啊。
  
  是滴,秦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过生气滴,不是吕氏政治投资集团滴最大获益人秦昭王,而是那个也不知该叫谁爹滴秦王赢政。秦昭王一个落难公子,在赵国当人质,能够成为一国之君,感谢吕不韦还来不及呢,哪里会生气。
  
  但秦王赢政就不一样了。史书上说,赢政似乎很丑,鸡胸,支气管炎,等等,似乎从小就心理扭曲,自卑加自负。但这也不一定,因为凡把读书人得罪得比较惨滴皇帝,相貌多半很丑,如朱重八,而把读书人捧得很高滴皇帝,相貌一定堂堂,比如北宋诸帝,这种事,你懂得,肃顺说得好啊,“咱们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笔厉害得很”。但不管怎么说,赢政和吕不韦滴政见不同,而且是大大滴不同,那是一定滴。赢政是韩非滴粉丝,法家滴忠实维护者,而且自小耳熏目染滴,都是咱秦国自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那些丰功伟绩,对法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哪里会对法家笔下滴害人虫坏分子们有丝毫好感呢。
  
  政见不同也就罢了,而且利益冲突,这不光是有吕不韦这个老臣在位,赢政感到拘束,也不光是吕不韦在攻伐六国滴过程中,自己的封地越来越多,权势越来越大,也不光是韩非早就在书里说,对于这种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滴重臣,早点找个名目解决掉拉倒,而是吕不韦根本就主张公天下。天下为公,民本,无为,这个吕不韦到底是怎么了,秦国是我赢家的赢家的,而不是吕家的吕家的,更不是那些百姓黔首的。以后整个天下都将是我赢家的赢家的,连那些百姓黔首也都是我赢家的赢家的。吕不韦到底在干神马,他到底想干神马,他到底是在为君主说话,还是在为百姓说话?是我在给他发工资,而不是那些百姓。
  
  除了政见不同,利益冲突之外,还有些难言之隐。最主要滴原因是赢政的娘实在是太风流了,而这个风流俊俏滴娘亲又恰恰是吕不韦当年送给赢政的名义老豆异人滴。所以赢政到底是异人滴娃,还是吕不韦滴娃,恐怕赢政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是太后新欢嫪毐滴娃。所以这个嫪毐嘛死得最惨,夷了三族,而身份不明滴吕不韦,则先是等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免去相国,赶到封地河南。
  
  赢政滴处理嫪毐和吕不韦做法这般不同,难免让一些人心里开始活动,是不是秦王政还会再用文信候哩,所以虽然被贬了,仍然是门庭若市。这下赢政急啦,因为吕不韦对于赢政不仅仅是一个可能滴老豆,更是一个政治上滴对手。对于作为国君赢政,吕不韦功高震主,对于政治家赢政,吕不韦是最大滴反对党领袖。所以赢政又写信给吕不韦,“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你还真把你当寡人滴爹了吗,还自称“仲父”,你当了几年丞相,就搞到秦国到处都是儒道之徒,你还真以为你对秦国有功吗?你在河南住着,享受着十万户滴税赋,你不脸红吗,算了,我也不杀你了,你们一家人都到四川讨生活去吧。吕不韦想着,这个赢政恐怕是始终不会放过我的了,算了,为了家人平安,我自己了断吧。
  
  吕不韦被流放之后,赢政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让秦国继续走法治滴道路,另一件则是把那些外国人,那些吕不韦时代请过来滴“客卿”都赶出去。这两件事造成了另一个人物滴登台,那个人就是李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5 21: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的故事,中学课文中有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3 04: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六十 仓鼠之路
  
  
  李斯有很多身份,儒家的第三位大佬荀况的弟子,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师兄弟,杂家的创始人吕不韦的舍人,秦帝国的第一任丞相,秦帝国制度的设计者,先秦口水战的终结者,等等。但是在李斯的心底,有一个身份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个身份,或许才是李斯的第一推动力,那就是仓鼠。
  
  仓鼠,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仓鼠亚科,有七属十八种,除小仓鼠外,皆有颊囊,可以用来临时储存或搬运食物回洞储藏,故名仓鼠,又称腮鼠、搬仓鼠。属中小型鼠类,主要食物为植物种子,喜食坚果,亦食植物嫩茎或叶,偶尔也吃小虫。
  
  读到这里,有的童鞋可能要纳闷了,一个叫仓鼠的动物类别,怎么会推动李斯这个大政治家的横空出世捏?是的,仓鼠作为一个动物类别,只会催生出动物学家,而不会催生出动物凶猛,只会产生教授李斯,而不会产生丞相李斯。因为李斯看见滴仓鼠根本不是神马仓鼠科仓鼠亚科的动物,而是我们常见滴家鼠,即耗子,是鼠科动物。是李斯动物学知识缺乏,识错了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李斯是在粮仓里看见的,之所以称之为仓鼠,是因为在这之前,他还观察了厕所里的老鼠。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话说他在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在郡里当一个小小滴公务员,一杯茶一枝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啊不对,那年月没有烟和报纸,那么就是一支笔一把刀,一卷书简混一朝,日子过得倒也悠闲。可是有一天他看见了两只老鼠,这两只老鼠改变了他的一生。
  
  第一只老鼠是在厕所看见的。那只老鼠长得那个磕碜,吃的那个牙碜,过得那个寒碜,见得人和狗,就象见到猫似的,没命的跑啊。而另一只老鼠在粮仓里,长得那个方面大耳,一看就是养尊处优滴有闲阶级,诗经上“硕鼠硕鼠”的那种。看见李斯来了,眯着个眼,傲慢滴看了李斯一眼,动也不动,直到李斯走到跟前,这才懒洋洋滴踱走。
  
  李斯于是感慨滴说,人这一辈子,不就象这两只老鼠一样么,生下来都是一样一样滴啊,但处的地方不同,竟有这么大滴差别。当了官滴自然就抖起来了,指示总是英明滴,讲话总是重要滴,而做了小屁民滴,就天然滴缩手缩脚,给衙役追得满街跑,其实他们最初的区别,可能只是一念之间。我李斯在郡里做一个小小滴公务员,日子也算过得,上官面前打打拱说说好话,见面小商小贩,就可以威风一下,大概会这样一辈子,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不行,我要有更好滴生活,我也可以有更好滴生活,我要让天下人都记住我李斯的名字,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李斯是最厉害的。最美好的世界在哪里,在你要飞去的天堂,最艰难的生活在哪里,在你奋斗着的地方,千里万里飘过,苦辣酸甜饱尝,你问我最深切的思念在哪里,在你那梦回的家乡,最辉煌的前程在哪里,在醒来迷失的方向。仓鼠之路,我来了。
  
  于是李斯师从荀况,学习帝王之术,李斯要做就做王佐之才,一个普通滴基层公务员做得有个啥意思。学成出山后,本该到楚国报效国家吧,可那个时候的楚国早已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啦,如果只是残破也就罢了,可楚国到了这个时候还不知用贤,用滴全是那几家贵族。再说啦,李斯是在当时最好滴老师那里学滴最好的本领,自然要找最好滴雇主。当时最好滴雇主在哪里呢,自然在秦国。
  
  可巧秦国滴大丞相吕不韦在招贤,门下有三千咸人。李斯很轻松滴就找了个工作,然后又很容易滴赢得了吕总裁滴赏识,被任命为“郎”。这个时候的“郎”和公子一样,还没有贬值成大路货,是个人都是某郎某公子滴,这个时候滴“郎”是个侍从官,跟随国君左右滴,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滴大员,位置也许不高,但前途远大,正如做领导秘书向来是升迁滴捷径之一。
  
  果然,没过多久,李斯就获得了秦王政滴赏识,被秦王政任命为长史,全权负责六国滴统战工作。带上金银,碰到那些用钱搞得定滴六国政界要人,就收买,搞不定滴,派特务做掉拉倒。这些任务完成得不错,所以又被任命为客卿。
  
  就在这时,秦国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吕不韦滴倒台,另一件事情是郑国滴事情败露。吕不韦倒台是知道的,郑国又是神马事体捏。原来韩国看着秦国天天欺负东方六国,把韩国从山东大包子啃成了灌汤小笼包,就派一个叫郑国滴水利专家去秦国修渠。有童鞋要说啦,修渠是好事啊,为神马韩国要这么做呢?所以说韩国人笨嘛,出滴主意可笑之极,以为秦国修个十年渠,每年召个十万建筑工人,就没有人打仗和种地了,政府花钱太多,就会欠下很多国债最后政府就会破产。怎么可能啊。秦国不是韩国,更不是齐国,秦国是一个以国家投资为主,高积累低消费滴国家,倒有点类似统制经济,即使全秦国人都破产,秦国政府也不会破产,修个小渠哪用得着费神马力,又哪里会伤着元气,又哪里会“疲秦”捏?倒是这条三百多里长滴郑国渠修完之后,关中滴粮食产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秦国益发滴强大了。
  
  但再笨滴主意,它也是主意啊。既然是主意,就逃不了一句话——世上木有不透风滴墙,所以这风声后来就传到了秦王政滴耳朵里。当时这渠还没修完,秦王政一怒之下想杀郑国,郑国说,我也是奉命行事罢了,大王想想,我做滴事情真滴是在害秦国吗,我无非让韩国多活几年,而秦国却可以多活上百年吧。秦王政一想,港滴亦地,算了,放过你,你把它修完好啦。郑国因为是水利专家,放它一马,但吕不韦请来滴那三千人,还有其他滴那些外国人,谁知道他们心里又打滴神马主意。还是秦国人可靠,郑国可留,其他人可就说不得啦。这就是秦国滴排六国法案,而李斯也在驱逐之列。
  
  李斯当然不甘心这么被赶走,李斯滴仓鼠之路才开了个头呢。李斯毕竟是个有才能滴人,写滴文章也许不及其师兄弟韩非,但打动秦王政还是绰绰有余滴,于是有名滴《谏逐客疏》出炉。
  
  这份《谏逐客疏》大致说了三个理由。
  
  第一,秦国滴强大,从来就离不开外国人,秦穆公从外国找到了由余(这个名字可不太好,想被炒么)、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这才有了霸业,秦孝公也是重要商鞅之后,让秦国一举强大,后面滴张仪,破坏六国合纵,离间六国君臣,那是立下汗马功劳。
  
  第二,秦国宫里的珠宝好剑好马都不是秦国滴,是东方六国滴,秦国宫里滴美女,很多都是郑卫那里滴,秦国宫里演奏滴音乐,多半也是东方传过来滴流行乐,而不是秦国滴原生态。现在秦国要把这样东东留下,而把人才赶走,难道人才还不如珠宝啊剑啊马啊女人啊音乐啊值钱吗。
  
  第三,大王你看那大海,正是因为神马水他都不计较,才成为大海,现在把人才赶到六国,那是在帮助六国,让秦国损失啊。
  
  这篇雄文让秦王政改变了主意,不仅留下了李斯,还让他做了廷尉,是当时的最高法院院长兼公安部部长。等二十年后秦统一天下的时候,又做了秦帝国滴丞相。
  
  不过在这之间,李斯做了一件非常不地道滴事情,那就是害死同学韩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3 1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惜红衣辛苦了,看你的帖子能增长知识。什么时候来合肥啊,这里的朋友想回请你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5: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六十一 终结者李斯
  
  
  李斯是当之无愧的口水战终结者,刀刀见血,剑剑封喉,这倒不是他的口水战技术有多高,达到了独孤求败的水平——论技术,儒墨道法没有一家是吃素的,即使在法家门中,韩非的论辩水平就鲜有人能及。李斯之所以成为口水战的终结者,是因为他深知一个道理——只有一种人是永远无法和你打口水仗的,那就是死人。
  
  韩非就是第一个被终结的,用的办法正是韩非讲过的“郑袖工谗”,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怜滴韩非,只不过在书里过过帝王心术滴瘾,如果那年月有造纸术,又有小说,说不定可以写三五本比二月河牛上十倍滴小说。可怜滴韩非,尽管讲了那么多帝王心术那么多欲孽金枝,自己何尝做过一件,却木想到啊木想到,有一天要轮到自己。都怪韩国太弱小了,秦国一攻打,就把韩非送到了秦国,保护不了女人滴国家也保护不了男人,保护不了男人滴国家也保护不了公子。
  
  韩非滴杯具再一次证明了,理论是苍白滴而生活之树常青,韩非强大滴理论征服了粉丝嬴政,但征服不了秦王政,政治从来就不是给政治学家们玩的,韩非滴纸上谈术,又哪里是官场爬上来滴李斯滴对手。当然,李斯比起残疾人赵高来说,又是小巫见大巫了。赵高更缺少理论,但也更缺少底线。
  
  韩非滴杯具还证明了,民族主义从来就是一个攻击对手滴利器,因为这世上就有一种人,一听到国家呀民族呀爱国呀,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荷尔蒙增加而智商减少。所以反对者可以攻击执政者出卖国家利益,而执政者又可以攻击反对者收了外国反对势力滴莽泥。吴起为了在鲁国做高官,杀了齐国滴妻子,结果还是给人挤走。陈轸是楚人,张仪在秦王那里说陈轸要回楚国——也不想想自己又是哪国人。李斯差点因为外国人滴身份给赶走,靠着一篇洋洋洒洒滴《谏逐客疏》才官复原职。李斯是能活学活用滴,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于是说韩非“终为韩,不为秦”,这就好比对某人说,你靠着不光彩手段抢过来滴女人,心里终究还是恋着前夫,当然是怎么听怎么有理。而秦王政又是个雄猜之主,木有一丁点妇人之仁滴,自己得不到滴自然不会让别人得到,于是韩非只能入狱。可监狱是神马地方,躲猫猫喝开水系鞋带做恶梦冲凉澡上厕所,一千零一种死法,你还别嫌多,于是韩非就只能“被自杀”了。
  
  当然,这只是终结者李斯的第一步,韩非死后第四年,秦开始了并吞六国滴战争。再接下来,李斯继承韩非滴遗志,把法家精神推广到神洲滴每一个角落。再接下来,李斯做了好几件大事。
  
  第一,废封建。秦国滴封建制度,在商鞅手里就给废得七七八八了,可东方各国没有。可笑那些稷下滴书呆子,秦国都统一了,居然对秦王说,天下太大了,从来木有听说这么大一个天下能成为一个统一滴国家,咱们华夏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统一滴多民族国家,建议秦王学周朝,封建诸候。这么可笑滴建议自然被李斯一通猛批,自古如此,便是对的么。没说的,统一,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都由中央直接派官员下去,任期有限,不能世袭,从今之后,除了帝王之家,再也没有世袭滴贵族啦。
  
  第二,车同轨,书同文。各国分立数百年以至上千年,语言不通也就罢了,文字也不相同,出趟国还要学习外语,搞什么灰机嘛,没说得,统一。以秦国滴文字为标准,在大篆滴基础上进行简化,变成小篆,以后全国人民都要使用这种简化字。各国滴车辆,规格不同,车坏了,换个配件都不容易,而且车道也不一致,这国滴四车道,另一国滴车来了,就只能当三车道用,没说的,也要统一。
  
  第三,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各国度量衡不一,甲国滴一尺,乙国就当成一尺二十,乙国滴一斗,到丙国只得八升,这怎么成,也得统一。度制以寸、尺、丈计,逢十进一,量制以合、升、斗、桶计,逢十进一,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计,二十四铢一两,十六两一斤,三十斤一钧,四钧一石。货币当然更得统一,有滴长得象铲子,有点可以当刀用,有滴重,有滴轻,怎么看怎么觉得秦国滴货币好用,外圆内方,象征天地,而且中间滴方孔可以把钱穿成串串,没说得,以后都得用秦币,重量也得定下来,就是半两重吧。
  
  第四,焚书坑儒。如果前几样只是终结六国滴制度,文字,货币,这一样就是终结六国几百年来滴口水。焚书滴导火索是一个叫淳于越滴齐国人,就是那个说咱们华夏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统一滴多民族国家,建议秦王学周朝,封建诸候滴那个,给李斯打败了。但李斯想啊,今天来个淳于越我可以对付,明天再来个淳于楚我可以对付,后天再来个淳于燕我还能对付吗,即使我都能对付,我死了怎么办,墨子批孔子,孟子批墨子,不就是人家死了之后他来批吗,所以不如一了百了。再说啦,法家理想中滴国家,本来就该是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思想滴,这样才能战无不胜嘛。于是乎李斯和赢政一合计,下令烧书。除了种树滴算卦滴和治病滴书,其他神马哲学呀历史呀政治呀统统滴烧啦。谁家里藏了书,自觉一点,赶紧烧了,过了三十天,就要抓起来判刑,欢迎举报,知情不报,要判一样滴刑。以后谁也不许办私学,从孔丘开始滴歪风邪气,要好好滴整一整了,私人办学,能保证思想滴纯洁性么,真是笑话,以后老百姓想学点神马东西,直接从官府那里学,不过不要告诉我你想学儒呀道呀墨呀,你有几个脑袋,咱们秦帝国只有一个主义,那就是法,只有一个领袖,那就是始皇帝,只有一个思想,那就是法家。
  
  这就是焚书滴事业。至于坑儒,起因则有点无厘头,源于嬴政请了些方士替他炼丹访仙,不知是嬴政太不好伺候还是别滴神马原因,有两个方士跑掉了。跑掉也就罢了,还说嬴政滴坏话。这还了得,说领袖滴坏话,就是说秦国滴坏话,说秦国滴坏话,就是对国家不满,对法家制度不满,就是阴谋颠覆朝廷。说领袖滴坏话,就是破坏领袖威信,破坏领袖威信,就是破坏秦国滴国际威望,就是里通外国。所以秦皇和李斯就全国海捕,抓了四百六十个说坏话滴方士,儒生,以及各种胆敢“以批评为已任”滴知识分子。
  
  但光是焚几本书,坑几个儒,总还是不够,毒草烧了,毒树埋了,但谁知道神马地方还有新滴毒苗苗出来?秦国毕竟是一个法治滴国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法。那么李斯都定了些神马法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4 0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35楼淡云孤雁于2011-07-13 10:54发表的  :
  惜红衣辛苦了,看你的帖子能增长知识。什么时候来合肥啊,这里的朋友想回请你哩。

最近可能没时间啊,可能要到十一之后或明年吧,谢谢您啊,有时间去合肥一定拜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4 14: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37楼还是定风波于2011-07-14 05:56发表的  :


最近可能没时间啊,可能要到十一之后或明年吧,谢谢您啊,有时间去合肥一定拜望
  十一你来吧,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20: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76264.shtml  请大家帮我顶一下 谢谢。O(∩_∩)O谢谢 衷心感谢

六十二 沙丘之谋
  
  
  如果说秦王国滴法律定于商鞅,那么秦帝国滴法律则定于李斯,而它们滴理论基础则是法家,或所谓法家法系。法家法系有一个最大滴特点,就是禁止议论,哪怕是说法律好,你们这些屁民们,只要照法律做事情就够了,法律滴是非,是你们管得着的么。所以商鞅刚颁布法律滴时候,大家觉得用得不好,说怪话时,商鞅要治他们滴罪。等到几年后大家觉得法律不错,给国家带来了稳定,联名给商鞅写表扬信时,商鞅还要治他们滴罪。
  
  李斯滴法律也是这样,他滴法律有几种罪很特别。比如挟书律,话说有一天官府接到隔壁阿二举报,说你在家看书,于是衙役踢开你家滴门,在被窝里把你拉起来,对你说,跟我去衙门一趟,有人说你家里有书。你很无辜滴对他说,大人,草民是冤枉滴呀,草民根本不识字,家里哪会有书啊。带头滴押司脑袋一摆,搜,于是一干衙役一齐动手,二话没说,从你滴米缸上找来了一卷竹简,上面写了几排字,“辽阳大米,二十文”,“ 暹罗香米,三十五文”,你想起来这是上次买米时人家送给做米缸盖的,于是你辩解说,人家米店也用这个呀。带头滴押司轻蔑滴一声冷笑,好象你是齐国人不知道姜太公,鲁国人不知道周公旦一样,然后淡淡滴说,人家是做生意,当然要标价,你不做生意,弄这个干神马,不是想当经济学滴课本么?于是你只好低头认罪了,并在心里问候仓颉他家十八代祖宗,我叫你造字,我叫你造字,造你妹滴字。还比如诽谤罪,诽谤在秦以前还是个褒义词,指滴是人民履行批评官府滴正常权利,通过言论监督官府滴行为,但到了秦,就变成鸟一个罪行。还比如妖言罪,有些喜欢发大仙贴滴童鞋要注意啦,你滴这些预测就是一种妖言。
  
  经过这么一番努力,李斯滴耳根终于清静啦,再也木有人和他打口水仗啦,而且民间不许藏书,连身后滴是非都管住啦。再加上李斯滴其他几件大功劳,这个天字第一号大仓鼠滴位子,也算是坐稳当啦。这不,连后来流传了两千年,被王政君摔了一个角,被孙坚发现了带回家,被多尔衮找到又无可奈何滴献给皇太极滴传国玉玺,那上面几个大字,就是李斯滴手迹。这不,李斯滴儿子李由,做了三川守,其他滴儿子也都做了驸马,女儿做了王妃,门前车马可比当年滴吕不韦丞相多得多啦。可我们滴李斯李大丞相为神马还是不高兴捏,为神马还是不高兴捏。
  
  难道又有人要和他打口水仗?怎么可能,谁会和自己脑袋过不去。难道和他滴东家嬴政一样,想做神仙吗?当然也不是,李斯好歹是荀况滴学生,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怎么会相信神仙之说捏。
  
  李斯之所以不高兴,是想起了老师荀况滴一句话,“物禁太盛”。荀况说,徒弟们哪,做事不要走极端,当你走到了极端,事情也就到头了,做人要留有余地,不要把风光占尽,不要把富贵享尽,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爬到了山顶上,就要走下坡路了。李斯心想,我现在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是不是到了盛极而衰滴时候了呢,李斯啊李斯,你一定要谨慎哪。
  
  但事情该来总是会来滴。秦始皇是一个旅游爱好者,三天两头滴,就想出走游玩一阵,有一次在泰山遇到雨,躲在了几棵大松树下,回头还特地封那几棵树为五大夫。这一次则是去南方,先是去了趟会稽,就是浙江那一带,那年月杭州滴西湖还是一个海湾,所以估计也一路看了看海,然后到苏南,到苏北,到山东,到河北,到了邢州一带,那时叫沙丘滴地方,出了件比天还大滴事。出神马事比天还大?当然是秦始皇出事啦,他生病啦,他病重啦,他病危啦,他驾崩啦。在他病危滴时候,留了份遗诏给公子扶苏,让他把兵交给蒙恬,自己回来发丧,登基。就是这件事情,让终结者李斯自己也被终结,让终结者秦国也被终结,而这一切滴一切,都与那个叫赵高滴人有关。
  
  赵高何许人也,一个宫里滴残疾人,可人家心残志坚,法律学滴灰常好。旅游爱好者兼工作狂嬴政还有一样最大滴爱好就是办案,每天给自己滴工作定量,每天非得干够定量才能休息,而办案最难滴就是查各种法律条文,可自从有了赵高后,就有了部活法典,所以赵高自然很得嬴政滴信任,去哪都要带上。李斯是秦始皇志同道合滴同志,帝国滴缔造者之一,自然也要带上,另一个则是公子胡亥。本来要带公子扶苏滴,可那孩子讲话不中听,天天说要对老百姓仁呀爱呀滴,这叫什么话,帝国交到他手里怎么能放心,怎么能保证不被儒墨道们和平演变了,没说的,发配到北边去和蒙恬守修长城去,于是这一次只能带小儿子胡亥。就是这样一个三人组,跟着团长嬴政,再加上侍卫若干,组成了大秦观光团。所以这样一来,秦始皇驾崩,以及遗诏给扶苏这两件事,只有三个人知道。而这三个人恰好都是法家人物,也就是说,相信人性本恶滴,那么他们会做些神马呢?
  
  选项一,遵从始皇遗诏,立扶苏为帝,胡亥做一个无所事事滴公子,赵高,在讲仁爱滴新君手下,做一个不再受宠爱滴残疾人,李斯,地位堪忧,因为扶苏明显更喜欢蒙恬,同时还对法家不太认同。
  
  选项二,不遵始皇遗诏,立胡亥,胡亥地位突升,成为天子,赵高地位突升,成为重臣,李斯,也许能当丞相,也许不能。
  
  选项二至少对两个人明显更有利,对另一个人则祸福不知。结果会如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 18:30 , Processed in 0.0945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