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2 22: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胀和政策推动消费复苏 零售业关注度攀升
据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统计数据显示,零售行业持续受到分析师关注,本周位居分析师关注度排行榜第九位。机构认为,经济结构已经开始转向消费拉动。首先,拉动内需有望成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着力点,今年的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对汽车和家电上市公司利好显著。预计明年政策会得到进一步的延续,而对家电消费的刺激力度有望加大;其次,政策支持助推消费,对一般消费品零售商而言,直接的刺激是消费券,间接刺激是减税和可支配收入的提升。
经济回暖,就业前景和预期乐观,消费意愿也将继续增强。这从近四个月以来逐月上升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可见一斑。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回升态势的进一步巩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稳步回升。据有关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三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比二季度进一步提升,创近两年来新高。另外,消费能力指标来看,中国城镇居民当前收入是03年的2倍,农村可支配现金收入是03年的2.4倍。收入增长为消费奠定基础。从中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来看,当期收入并非制约消费力的主因,反而是经济预期、前期收入、储蓄存款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未来随着医改的推进、社保的完善,居民会更愿意花钱,而不是让存款“躺”在银行里,消费未来持续增长还是值得期待的。
从近期零售行业的市场表现来看,近半年,零售行业的涨幅超越沪深300(3597.329,36.50,1.02%)指数21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一个月的表现更为出色,零售行业超越沪深300指数10个百分点。机构认为,10月份的消费和零售数据均显示,零售行业正走向全面复苏,由于去年的低基数效应,靓丽的消费数据还会进一步向好。另外,零售板块存在明显的假日行情,今年提早到来的冬雪季,也将助推零售行业11月的销售提速,12月份又面临圣诞节和元旦假期的来临,年底前涨幅超过沪深300的概率较大,因此始自09年11月份的行情应该能够继续。同时由于09年第一季度较低的行业增速,以及消费动力的释放,2010年一季度的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从盈利能力看,2009年第三季度,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呈现加速恢复态势,符合机构前期的判断,预计2009年四季度及2010年第一、二季度基于08年和2009年上半年低基数、行业发展上升态势以及行业旺季因素,增长情况将更加乐观。预计行业的较高增速一直可以延续到2010年上半年。综合来看,2009年商业零售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速在26%左右。预计2010年行业净利润增速27%左右。
零售板块由于防御性特征、良好的现金流、自有物业的重估值高等因素,历史上相对于大盘的PE估值均有一定溢价。历史上来看,零售板块自2005年以来的市盈率相对于全部A股的倍数是2.4倍,相对于沪深300的倍数是1.8倍。而目前只有1.3倍和1.2倍,低于历史均值。随着公司盈利增速的不断回升,板块相对大市的估值溢价也将会恢复。历史上上证指数在4500点左右时,零售板块市盈率是全部A股的1.90倍(07年8月份)和1.64倍(08年2月份)。
商业零售行业投资主线
投资商业股,一般是出于两种目的:一种是看重企业业绩增长,分享中国消费市场平稳增长的盛宴(不与其他行业比,只求获得平稳收益);另一种是规避风险,即作为防御性品种,在资金风格转换时投资的品种(不求涨得最多,但求跌的最少)。
渤海证券把商业行业的投资主线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看企业的“业绩”,即企业现在的业绩很好,业绩增长确定性很强;第二种是看企业的“潜力”,即公司目前看由于各种原因业绩暂不能释放、但具有业绩正常释放的可能,也就是实现“潜力”公司向“业绩”公司的转化;第三种是看企业的“故事”,即公司具有丰富的题材值得炒作,这些题材短期内对上市公司不构成实质的影响,但一旦故事变成现实,将立即从“故事公司”向“潜力公司”甚至“业绩公司”升级。
在选时方面,他们大体预判:前半周期(上半年)以看企业基本面为主,选择业绩增长较快、且估值相对合理的公司;到后半周期(下半年),侧重该板块的防御性。尤其关注通胀加剧可能带来的超市行业的超预期。
高弹性的百货类,收入增长向利润增长转化的公司
这类公司先做大再做强,首先扩大市场份额,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先上规模再上效益。有了规模,只要效益提升一点点,利润就更增进一大步。这其中,更关注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因为这一地区相对一线城市竞争相对缓和,利润率较高。关注近一两年扩张快速、扩张成本较低的公司,一方面,他们自有物业比例较大,能够享受地产升值;另一方面,在消费环境好转时,凭借较大的规模,能够快速的实现从收入到利润的转化。推荐:银座股份(27.35,0.24,0.89%)、欧亚集团(25.86,0.28,1.09%),本次也关注业绩将有明显改善的区域小商业股如:杭州解百(8.63,0.02,0.23%)。
受益于房地产和消费政策的家电流通企业
渠道价值在产销链条上的地位应该越来越重要。家电下乡虽解了制造企业的燃眉之急,挽救了一批企业,帮了他们的大忙,但应看到,更大的份额仍掌握在渠道商之手,特别是以旧换新的份额。苏宁电器(19.21,-0.08,-0.41%)的行业占有率不足10%,仍有提升空间;同时也看到了苏宁电器“二次创业”的努力。
主题性投资品种
在重组题材中,我们认为整合者有实力、被整合者有价值。北京国资委2009年半年的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国资委负责人曾明确表示,将直接出资企业重组到40家左右。而北京国资委下属的商业企业集团就有十余家,整合一触即发,未来应关注以王府井(38.59,-0.19,-0.49%)为主的国资龙头商业企业、以及西单商场(10.35,0.00,0.00%)的被并购价值。上海商业股具备整合、世博等多种题材,重点关注豫园商城(28.80,0.59,2.09%)、新世界(14.67,0.13,0.89%)、友谊股份(18.61,0.14,0.76%)。
积极关注通胀加剧可能带来的超市行业的超预期
超市板块年初以来涨幅较小,主要是CPI压制业绩难有起色。如果通胀压力加剧,超过3%,甚至达到5%,则可能带动超市的同店增长超过10%-15%。积极关注通胀加剧带来的超市业绩超预期。扣除物价因素,食品类消费一直是在我国居消费中非常稳定的一个部分。这也保证了超市类企业在价格冲击消失后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具有良好的防御性特征。日用品的消费速度则波动较大,但10余年来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随着食品价格指数的恢复,超市公司同店增长走出低谷。武汉中百(12.64,0.15,1.20%)前三季度可比门店增长分别为-2%,6%和8%,前3季度累计值为5%,09年各季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分别为7.6%,14.5%和15.6%,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同店增长的提高。下半年若通胀加剧,则超市的内生增长有可能超预期。推荐:武汉中百、以及拥有联华超市股权的友谊股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