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汀芷幽兰

春野??可有你喜爱的野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Preslex Kunth 花科

【地方名】水锦葵、鸭儿嘴、鸭仔菜、鸭儿菜、香头草、猪耳菜、鸭嘴菜、马皮瓜、肥猪草、水玉簪、合菜、浮蔷。

水生草本,根状茎极短,下生纤维根。茎直立或斜上,高4-20cm,全株光滑无毛。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多变异,由条形、披针形、矩圆状卵形、卵形至宽卵形,长1.5-5.5cm,宽0.5-5.5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心形,具弧形脉;叶柄长达20cm,基部成鞘。总状花序腋生,有3-25朵花,具柄;花被钟状6深裂,蓝色带红色;雄蕊6;子房3室。蒴果卵形,长约1cm。花期8-9月。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产于湖北省各县市。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稻田、浅水池塘中。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0.6g,脂肪0.1g,钙40mg,磷80mg,胡萝卜素6.17mg,核黄素0.44mg,抗坏血酸78mg,尼克酸0.6mg。

【采摘处理】春、夏季采摘嫩茎叶供食用。

【综合利用】

1.药用全草清热解毒。治病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疗疮。

2.嫩茎叶可作猪饲料。

【繁殖与栽培】种子或根状茎繁殖,少有栽培。

【其他】食用鸭舌草(古代称"浮蔷')的习俗,古己有之,以诗为证,五:" 采采浮蔷,涉彼沧浪,无根可托,有茎可尝。野风浩浩,野水茫茫,飘荡不返,若我流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Solrns 雨久花科

【地方名】水浮莲、水葫芦、凤眼蓝、水花生、大水萍、洋水仙、水荷花。

浮水草本或根生于泥中,高30-50cm;茎极短,具长匍甸枝,节上生根。叶基生,莲座状,卵形或肾圆形,光滑,全缘;叶柄长短不等,可达30cm,中部膨胀成囊状,基部有鞘状苞片。花草单生,中部有鞘状苞片。穗状花序有花6-12朵;花被裂片6,紫蓝色,上部的裂片较大,在蓝色的中央有鲜黄色斑点,外面的基部有腺毛;雄蕊3长3短,3个花丝具腺毛;花柱上部有腺毛,蒴果卵形;种子多数,有棱。花期7-9月。

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低海拔地区水塘、沟渠中。栽培或逸为野生。

【食用部分】嫩叶片、嫩叶柄。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鲜叶含蛋白质2.32g,粗纤维2.句,粗脂肪3.2g,胡萝卜素31.64mg,硫胺素。.33mg,核黄素1.14mg,烟酸4.7mg。

【采摘处理】春、夏季从水面采摘嫩叶供食用.

【综合利用】

1.药用全草或根清凉解毒,除湿祛风热。外敷热疮。

2.全草为家畜和家禽的优良饲料,尤为猪喜食。

3.可产生沼气,制作肥料。

4.监测环境污染,净化水体。

5.可作造纸原料。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匍甸枝繁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一下竹叶菜的相关菜谱

竹叶菜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09-08-25 20:24:52  

竹叶菜

【原植物】竹叶子Streptolirion volubile Edgew.鸭跖zhi草科

缠绕草本。茎长1-6m,常无毛。叶有长柄,叶片心形,常5-15cm,宽3-15cm,顶端尾尖,上面多少被柔毛。蝎尾状聚伞花序常数个,生于穿鞘而出的侧枝上,有花1至数朵;总苞片下部的叶状,长2-6cm,上部的小而卵状披针形;下部花序的花两性,上部花序的花常为雄花;花无梗;萼片舟状,顶端急尖,长3-5mm;花瓣白色,条形,略比萼长;花丝密被绵毛。蒴果卵状三棱形,长约4mm,顶端有长达3mm的芒状突尖。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浙江、陕西、甘肃、山西、河北、辽宁。湖北省全省广布,产于宣恩、咸丰、鹤峰、巴东、韩归、宜昌、兴山、神农架、竹溪、保康。生长于海拔1600m以下山坡、沟谷灌丛中、路旁、沟边潮湿地。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8g,脂肪0.3g,糖类5g,钙206mg,磷39mg,铁5.4mg,胡萝卜素4.19mg,硫胺素0.93mg,核黄素0.29mg,抗坏血酸87mg,尼克酸0.9mg。

【采捕处理】于夏秋两季采摘嫩茎叶供食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茭笋

【地方名】 茭白、茭儿菜、茭草、菰笋、茭瓜、茭粑、菰首、菰手

多年生挺水草本,具肥厚的根状茎。杆高1-2m。叶片条状披针形,宽10-25mm。圆锥花序长30-60cm,分枝近于轮生,下部为雄性,上部是雌性;小穗含一小花;雌性小穗圆柱形,长15-25mm,雄小穗有点两侧压扁,长10-15mm;颖缺;外稃具5脉,在雌小穗中有长15-30mm的直芒;内稃具3脉;雄蕊6枚。颖果圆柱形,长约10mm。花期秋季。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产于湖北江汉平原(洪湖、武汉)、湖北东北部。生长于丘陵、平原地区湖沼水中。栽培广泛。

【食用部分】嫩茎。

嫩茎被黑粉菌寄生后变成肥大的肉质茎供食用。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g,脂肪0.1g,糖类4g,钙4mg,磷43mg,铁0.3mg,胡萝卜素微量,硫胺素0.04mg,核黄素0.05mg,烟酸0.6mg,抗坏血酸2mg。

据《本草纲目》记载"(茭笋)可盐、醋煮食之,取烦热,止渴,除目黄,利大小便,止热痢。杂鲫鱼为羹食,开胃口,解酒毒"。

【采摘处理】茭白的采收要及时,一般当茎中部明显膨大,叶鞘一侧略有裂口,微露茭肉(俗称露白)时便可采收。采收时将茭白从茎基部拧断,采收后削去叶片,保留2-3张叶鞘作为茭肉的外壳,便于保险。待使用前或销售前再剥除叶鞘。

【食用方法】茭白可凉拌、爆炒、烧烩、煮炖,做汤羹。

【综合利用】

1.药用

(1)茎(茭白):解热毒,除烦渴,利工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病疾、目赤、风疮。

(2)根茎及根(菰根)治消渴、烫火伤。

(3)果实(菰米):解烦热,调肠胃,治疗心脏病。

2.茎叶可作家畜饲料和鱼类的饵料。

3.杆叶纤维可作造纸原料,代蒲草编织蒲包或麻袋。

4.颖果(菰米)可代粮食用。

5.植株须根粗壮且多,可作保堤固士植物。

6.茭笋内成熟的黑粉菌孢子可作黑色化妆品原料。

【繁殖与栽培】多采用分株繁殖。

栽种前先放浅或放干田水,施足基肥,深耕20-25cm,做到田平、泥烂、肥足、水浅。当日均温达15℃以上,且留种田中母株丛苗高达20cm以上时,为定植适期。将母株丛全墩连泥挖起,用快刀顺着分?着生的趋势纵劈,分成几个小墩,每小墩须带有部分老茎和新苗3-5根。随挖、随分、随栽。栽植行距80-90cm,穴距60-70cm。栽插深度以所带老茎大部分入土、新苗根系不外露为度。栽后保持3-5cm浅水,促进分囊和发根,以后逐渐加深水层,并注意除草和追肥。植株分囊后期,应适时除去基部老叶和叶鞘,以利孕茭。

【其他】茭笋原产我国,但古时是以其种子(即菰米、雕胡)当粮食。《周礼》中把菰与麦、黍、粱、稷、?称为六谷,唐代诗人李白有"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的诗句。茭笋作为蔬菜食用,大约在公元5-7世纪时唐代陈藏器云"菰首小者,壁之内有黑灰如墨者,名乌有日,人亦食之"。宋代刘子荤诗云"秋风吹拆碧,削玉茹芳根"陆游诗云"稻饭似珠菰似玉,老农此味有谁知"明代许景迁诗云"江河若假秋风便,好与鲈莼拌季鹰"当时把莞白、茹菜、包卢鱼并誉为江南三大名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竹Phyllostαchys hαmbusoides S.et Z.禾本科

【地方名】斑竹、台竹、桂竹、鬼角竹、钢铁头竹、花壳竹、苦竹、箭竹、石竹。

杆高8-22m,粗3.5-7cm,节间绿色或黄绿色,无毛无蜡粉,长可达45cm,杆环及箨(tuò)环均甚突起。箨(tuò)鞘革质,背面可疏生黄色小刺毛,并具淡黑色大小不等的块斑,箨(tuò)耳2-0,箨(tuò)叶带状,小枝具叶2-6片;叶鞘无毛,叶耳不显著,惟鞘口有坚硬、放射状张开的?毛;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宽10-25mm,质坚韧。小穗丛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0cm,基部托有4-10片佛焰苞,后者常在顶端各具一卵形或披针形的退化叶片。笋期4-7月。

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产于湖北来风、咸丰、恩施、建始、神农架、十堰、竹溪、咸宁、蒲圻、崇阳、阳新、武汉。生长于海拔1300m以下山坡、村旁。栽培广泛。

2.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αoliv.禾本科

轩直立,高1-4m,下粗上细,下部直径1-2.Scm,绿色,老后变黄绿中空,无毛,新竹疏有白粉或倒毛,老后白粉脱落,而在节上留有痕迹;杆环较箨(tuò)环稍隆起;分枝开展,有叶小枝常单生。箨(tuò)鞘自绿色,无斑点,除边缘有白色或淡黄色纤毛外,通常无毛;无箨(tuò)耳但中部箨(tuò)鞘可有小箨(tuò)耳;箨(tuò)舌短,黄绿色或紫红色。全为箨(tuò)叶所覆盖箨(tuò)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绿色,直立,向杆贴生。每枝1-3叶,叶鞘无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7-10cm,宽1.3-1.6cm,背面基部常有毛与明显的小横脉。小穗丛生状,着生于有叶小枝的顶端。笋期4月下旬至6月。

分布于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产于湖北来风、巴东、直昌、神农架、十堰、武汉。生长于海拔1400m以下山坡、灌丛中、河岸、村旁。或为栽培。

3.侯竹Phyllostαchys nidularia Munro 禾本科

【地方名】花竹、枪刀竹、龙竹、油竹。杆高3-5m,直径5-20mm,杆环甚隆起,幼时有白粉。箨(tuò)鞘厚革质,有橄榄绿色至淡绿色或近白色之纵条纹,在近顶端及基部有白粉;箨(tuò)耳极大,常多少有些皱折,抱茎,呈镰刀状:箨(tuò)叶大而直立,顶端锐尖,基部的两侧延伸,小枝有叶2-4片叶片披针形,宽10-15mm,质坚韧,次脉4-6对。小穗丛以1-3枚着生于具叶小枝之下部各节上。笋期4-6月。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秦岭南坡陕西。产于湖北来风、利川、长阳、神农架、十堰、竹溪、宜都、武汉。生长于海拔600-1400m山坡、林缘、灌丛中、低山丘陵、河边。或为栽培。

4.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Munro var.henonis (Mitf.)stapf ex Rendle 禾本科

【地方名】毛金竹、金竹花、甘竹、白夹竹、平竹、荆竹、光苦竹、斑真竹。

杆高6-18m,直径约25mm,轩环及箨(tuò)环均甚隆起。箨(tuò)鞘自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tuò)耳及其施毛均极易脱落;箨(tuò)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枝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质薄,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笋期4-5月。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产于湖北省山区各县市鹤峰、利川、巴东、长阳、神农架、十堰、咸宁、武汉。生长于海拔1400m以下山谷沟边、林中。或为栽培。

5.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禾本科

【地方名】 南竹、江南竹、猫头竹、茅竹。

地下茎为单轴型。丰干高11-13(26)m,粗8-11(20)cm,丰干环平,锋环突起,节间(不分枝的)为圆筒形,长30-40cm,节下生有细毛和蜡粉。箨(tuò)鞘厚革质,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和斑点;箨(tuò)叶窄长形,基部向上凹入,叶在每小枝2-8片,叶片窄披针形,宽5-14mm,次脉3-5对,小横脉显著。花枝单生,不具叶,小穗丛形如穗状花序,长5-10cm,外披有复瓦状的佛焰苞;小穗含2花,一成熟一退化。笋期12月下旬(冬笋)至次年4月上旬(春笋)。

分布于长江流域、河南、陕西。产于湖北来风、宣恩、鹤峰、思施、利川、十堰、通山、崇阳、大冶、罗田、武汉。生长于海拔800m以下山谷沟边林中。或为栽培。

6.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 (Mitford )Nakai 禾本科

地下茎为合轴型。杆高约3m。直径约lcm,深紫色,节间长6-8cm,每节分枝3至多数。箨(tuò)鞘枯草色(新鲜时带有紫色),无斑点,早落性;叶鞘紫色,鞘口有长达4mm的黄色?毛;叶片长4.5-13.5cm,宽7-13mm,次脉4对。圆锥花序展开,长7-14cm,其分枝腋间有腺疣;小穗含2-5花,长15-25mm,淡绿色或微呈暗色;小穗轴节间长4-6mm;第一颖长3-5mm,具1-3脉,第二颖长5-7mm,具5-7脉;第一外存长9-10mm;花药长4-5mm;柱头长2.5mm。笋期春季。

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江西、陕西、甘肃。产于湖北宣恩、鹤峰、恩施、巴东、兴山、神农架、崇阳、通山。生长于悔拔1000-3000m山地林中、林缘、草地上。

【食用部分】幼芽(即竹笋)

【营养与保健】以毛竹为例,每百克鲜笋含蛋白质2.6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7g,磷76mg,钙10mg,铁0.5mg。

据《本草纲目》载,诸竹笋性味甘,微寒,可久食,有益气、化热、消渴、爽胃等保健作用。

【采摘处理】于笋期采挖竹笋供食用。

【食用方法】中国人食笋历史悠久,食法极其多样,可炒丝、煎片、炖肉、赁汤、熬粥、作羹,亦可烤、煤、蒸、煮食之,还可以用竹笋制作盐渍笋、罐头笋、笋干或榨取笋汁制作饮品。一般在用竹笋作菜前先剥去笋壳,在清水中浸泡1-2天,其间换水数次,后入沸水焯过,洗净,去其涩味,再行烹调。

【综合利用】

l 药用

(1)刚竹:根茎及根(斑竹根)可除湿热,桂风寒。治咳嗽气口商、四肢顽痹和筋骨疼痛。箨(tuò)叶(斑竹壳)可清血热;烧灰吃,透斑痊。花(斑竹花)可治猩红热。

(2)淡竹:茎秤中层(竹茹)清热,凉血,化痰,止吐。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崩漏、胎动、惊痛。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壳能去目黯。根消痰,去风热,下乳。

(3)毛竹:竹笋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发痘疹。

2.材用 竹杆可作建筑用材;可用于编篱笆;可用于编制凉席、竹器等各种生活用品及工艺品。

3.纤维用轩纤维、笋壳纤维可供作造纸及人造棉的原料。

【繁殖与栽培】采用播种、移竹、栽蔸、埋鞭等方法繁殖。

【其他】中国的诗词歌赋中有无数吟咏竹的篇章,历代文人墨客多盛赞竹的高风亮节,但这并未妨碍他们喜食竹笋,有诗为证"且食莫踟蹰,南风吹作竹"白居易)"长沙一日煨笾笋,鹦鹉洲前人未知"苏轼)"竹君家多材,楚楚皆席珍"陈与义);"幽人嗜烧笋,出土不容长。林下孤烟起,风吹似竹香"高启)"嫩箨(tuò)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李商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芦苇Phragmitαs communis Trin.禾本科

【地方名】泡芦、芦柴、芦杆、苇子、芦竹。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横走。杆高1-4m,径2-25mm,节上常具白粉。叶鞘圆筒形;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扁平,长15-50cm,宽1-4cm,光滑或边缘粗糙。因锥花序顶生,长10-40cm,微下垂,下部分枝腋问有白柔毛;小穗含4-7个小花,长12-16mm;第1花为雄性,颖及外释具3脉,外存披针形,无毛;第2外秤长9-16mm,基盘有长柔毛,内存远短于外秤,长约3.5mm,脊上粗糙。颖果矩圆形,花果期7-11月。分布几乎遍及全国。产于湖北宜昌、宜都、石首、洪湖、松滋、嘉鱼、仙桃、十堰、襄樊、鄂州、红安、武汉。江汉平原各县市最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河流溪边、淡水湖泊中。

【食用部分】根状茎、嫩芽。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根状茎含蛋白质5%脂肪1% ,糖类51%,另含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多量。中医学认为芦笋(芦苇嫩芽)、芦根(芦苇根状茎)性味甘寒,可清热解毒,消荡郁烦,开胃益肾,生津止渴,对头晕、耳鸣、目雾者有明显的食疗作用。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芦笋供食用。春、夏、秋均可挖取芦根,剪去残茎、芽及节上的须根,剥去膜片叶供食用,或埋于温沙中保鲜暂存。

【综合利用】

1.药用

(1)根茎:清热,生津,除烦,止日区。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嗝、反胃、肺瘦、肺痛。并解河豚鱼毒。

(2)嫩茵:治热病口渴、淋病、小便不利。

2.纤维用轩为优良造纸原料,也可作编织芦席、芦帘用,可制优良纤维板,代软木做绝缘材料。

3.嫩叶嫩轩是马、牛、羊喜食的饲料。

4.地下茎蔓延力强,可作固沙、固堤护土植物。

5.其他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作保温用品及枕头的填充物;老杆可作燃料。

【繁殖与栽培】种子、根状茎或地上茎(压青法)繁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泽泻科

【地方名】人宇草、剪刀草、华夏慈姑、水慈姑、白茨姑草、燕尾草、藉姑、借姑。

多年生沼生草本。有纤匍枝,枝端膨大成球茎。叶具长柄,长20-40cm;叶形变化极大,通常为戟形,宽或窄,连基部裂片长5-40cm,宽0.4-13cm,两侧叶耳较先端叶片略长;叶柄长20-40cm,3棱形。花草同总状花序高10由50cm;总状花序,花3-5朵为一轮,单性,下部为雌花,具短梗,上部为雄花,具细长花梗;苞片披针形;外轮花被片3,萼片状,卵形,顶端钝;内轮花被片3,花瓣状,白色,基部常有紫斑;雄蕊多枚;心皮多数,密集成球形。瘦果斜倒卵形,长约4-5mm,背腹两面有翅。花果期6-10月。

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产于湖北来风、宣恩、咸丰、鹤峰、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宜昌、五峰、远安、邢西、竹溪、钟样、安陆、监利、蒲折、崇阳、阳新、黄梅、武汉。生长于海拔1000m以下沼泽地、池塘边、水田中。

【食用部分】球茎。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球茎含蛋白质5.6g,脂肪0.2g.糖类25.7g.粗纤维0.6g,钙8mg,磷260mg,铁1.4mg 硫胺素0.14mg,核黄素0.07mg,抗坏血酸4mg,尼克酸1.6mg。另含有α-VE E2.16mg.据认为富含维生素E,有利于增强机体抗自由基氧化系统的作用,可延缓衰老,保持健美。

【采摘处理】采收球茎于霜后地上部分枯萎至次年球茎发芽前(即11月至翌年3月)均可进行。采收前排去田中水,徒手挖取;干硬田块可用铁祀翻挖,但须注意不要损伤球茎。采收后洗去球茎上的污泥,削去尾部的匍匍茎,分级出售。

【食用方法】慈姑食用时煮炒皆可,荤素咸宜,风味颇佳。

【综合利用】

1.药用

(1)球茎:行血通淋。治产后血闷、胎衣不下、淋病、咳嗽痰血。

(2)花:明曰,去湿。治一切疗肿恃漏。

(3)叶:消肿,解毒。治疮肿、丹毒、恶疮。

2.球茎可制淀粉,供食用或酿酒。

3.地上部分可作猪饲料。

【繁殖与栽培】球茎繁殖、种子繁殖。

生产上多利用球茎繁殖,即割取球茎顶芽抨插或以整个球茎作种繁殖。育苗床选择肥沃水土,深耕细靶,施足基肥,抨插顶芽以7-8cm见方为宜,入士深度达顶芽第1节,插后放水,保持3cm左右浅水层。约7-10天发根,当苗高26-30cm,具3-4片叶时定植。定植株行距均为40cm,栽植深度超过第3节,栽后保持水深3cm。注意田间管理,如排水露田、中耕除草、追肥等。

【其他】对慈姑名称的由来,李时珍解释为" 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子"。其实所谓十二子,谓慈姑的球茎数量之多。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还记述了慈姑的生物学特性和食用方法" 慈姑生浅水中,人亦种之。三月生苗,青茎中雪,其外有棱,叶如燕尾,前尖后歧。霜后叶枯,根乃练结。冬及春初,掘以为果。须灰汤煮熟,去皮食,乃不麻涩般人咽也。嫩茎亦可炸食"。野生慈姑食用品质较差,食前须经预处理去其"麻涩"味,现在慈姑的栽培不断增加,新品种亦陆续问世,如:苏州黄、宝应紫圆、广州沙姑、梧州马蹄姑、沈荡慈姑等,其个大皮光,肉质鲜嫩,食用品质极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1.长苞香蒲 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香蒲科

【地方名】 蒲笋、蒲芽、蒲儿根、蒲白。

多年生沼生草本,高1-3m,直立,粗壮,具地下根茎。叶条形,宽6-15mm,基部鞘状,抱茎。穗状花序圆柱状,粗壮,雌雄花序共长达50cm,雌花序和雄花序分离;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具雄蕊3枚,毛长于花药,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雌花的小苞片与柱头近等长,柱头条状矩圆形,小苞片及柱头均比毛长。小坚果无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四川、河南、陕西、甘肃、新疆。产于湖北神农架。生长于海拔约700m沟边草丛中。

2.水烛Typha angustifolia L.香蒲科

【地方名】蒲草、香蒲、水菖蒲、毛蜡烛、鬼蜡烛、水蜡烛、蒲子。

多年生沼生草本,高1.5-3m。叶狭条形,宽5-8mm,稀可达10mm。穗状花序圆柱形,长30-60cm,雌雄花序不连接;雄花序在上,长20-30cm,雄花有雄在2-3枚,毛较花药长,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长10-30cm,成熟时直径约10-25mm;雌花的小苞片比柱头短,柱头条状矩圆形,毛与小苞片近等长而比柱头短。小坚果无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湖北全省广布,江汉平原为多。生长于低海拔地区水沟边、湖边、沼泽中。

3.宽叶香蒲Typha lαtifolia L.香蒲科

【地方名】 甘蒲、蒲草、蒲黄草、蒲芽、草芽、象牙菜、蜡棒。

多年生沼生草本,直立,粗壮,高1-2m。叶狭长阔线形,长达1m余,宽1-2cm,基部为长鞘,抱茎。穗状花序圆柱状,雄花序与雌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长7-15cm;有雄蕊3枚,花粉粒4个相连:雌花序在下,长10-20cm;雌花无小苞片,子房线形,有柄,花柱单一。小坚果有沟。

分布于西南部、华中、华东、西北、华北、东北。产于湖北西南部。生长于海拔800m以下水边、沼泽中。

4.东方香蒲Typhα orientalis Presl 香蒲科

【地方名】 蒲草、蒲芽、蒲笋。

多年生沼生草本,直立,高1-2m。地下根状茎粗壮,有节。叶条形,宽5-10mm,基部黯状,抱茎。穗状花序圆柱状,雄花序与雌花序彼此连接;雄花序在上,长3-5cm;雄花有雄应2-4枚,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长6-15cm;雌花无小苞片,有多数基生的白色长毛,毛与柱头近等长;柱头匙形,不育雌蕊棍棒状。小坚果有一纵沟。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陕西、云南、湖南、广东。湖北全省广布,江汉平原较多。生长于海拔800m以下水沟、沼泽地。

【食用部分】嫩芽、嫩茎、老茎、花粉。

香蒲叶的叶鞘抱合而成的嫩茎部分供菜用称为蒲菜;地下匍匍根茎先端的嫩芽可食称为草芽、蒲芽或象牙菜;香蒲衰老更新时可掘出其肥厚老茎,取其心部供菜用。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以宽叶香蒲为例,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2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5g,钙53mg,磷24mg,铁0.2mg,钾190mg,钠45mg,镁17mg,氯130mg,胡萝卜素0.01mg,硫胺素0.03mg,核黄素0.04mg,尼克酸0.5mg,抗坏血酸6mg。

保健作用:蒲菜富含钙素,钙是构成骨筒、牙齿的主要成分,可帮助血液凝结,使某些酶活化,维持神经、肌肉、心脏的正常运动,维持毛细血管的渗透压,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因此,多食用蒲菜对人,特别是对老人和孩子十分有且。

【采摘处理】蒲菜的生长期长,采收期也长,一般在整个生长季陆续采收。蒲菜的采收每年有两个旺季,即6-7月和8-9月,一般每隔一个月采收一次;每年4-8月是草芽采收的旺季,每隔5-6天采收一次,至秋冬季每隔半个月左右采收一次。一般地下匍匍茎的生长方向与叶片的排列方向大体上一致,采收时要在不长叶子的一边走,以免踩断匍匍茎,影响植株的生长。采收时不要全部采光,要注意保留一部分生长健壮的植株,以便不断抽生新枝,继续生长,有利于持续采收。蒲菜和草芽采收以后,要按长短大小分出等级,然后扎成小把,浸泡在水中,以保持其鲜嫩。

当植株衰老时,可从土中挖出老株的短缩茎(俗称面疙瘩)以及地下匍旬茎(俗称老牛筋)供食用。

采收花粉在夏季花将开放时进行,摘取蒲棒上部的黄色雄性花穗,晒干后碾轧,筛取细粉即是花粉(蒲黄)。

【食用方法】蒲菜食用前,应先剥去其外老、黄叶鞘,留下中心嫩茎入饼。若食用老茎,应先剥去外皮后食用。

民间习惯将蒲菜做成酸、咸菜食用,或将蒲菜与米粉或面粉及盐等调味品相拌合,久存慢用。其根茎淀粉亦可酿酒用。现代食法做成荤素菜均有,或煮汤,或爆炒,也可煮粥、做糕。

【综合利用】
1.药用
(1)全草:治小便不利,乳痛。
(2)根茎(蒲弱):清热凉血,利水消肿。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俐,淋病,白带,水肿,瘰疬。
(3)花粉(蒲黄):凉血止血,活血泊痴。生用治经闭腹痛,产后脐阻作痛,跌扑血闷,疮月肿毒:炒黑止吐血,崩漏,尿血,血病,带下;外治口疮,耳中流脓、出血,阴下湿痒。
(4)果穗(蒲棒):治外伤出血。
2.饲用 香蒲幼嫩的叶为良好的饲料,其根含有淀粉,也可作饲料。
3.纤维用 蒲草是造纸的好原料,脱胶后的纤维可织麻袋和搓绳,还可编蒲包、蒲扇、蒲席等,蒲绒(雌花)柔软保暖,可制蒲鞋,也可做枕头、坐垫、沙发等的填充物。
4.作蜜源 香蒲花粉多,是养峰的良好蜜源植物。
5.照明用 蒲棒(又名蜡棒)可蘸油代替蜡烛照明,也可不蘸油直接点着照明用。

【繁殖与栽培】蒲菜行无性繁殖,进行分株移裁。按栽培方式可分为普通栽培和软化栽培。

普通栽培即大田栽培,一般于3-5月进行。选择水位较浅、淤泥层深厚田块,耕耙后整平。挑选生长健壮的蒲苗,从与母株连接的地下匍甸茎中间切断,连根带土将分株挖起。随挖,随运,随裁,保持根芽新鲜,利于成活。一般按行、株距50cm左右定植,栽培深度约15-20cm,栽稳即可,以浅为宜。

移栽后保持水层在10cm左右,严防干旱。一个月后需彻底除草一次,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要追施一次腐熟的粪肥或既肥。栽后60-70天,开始间拔分株,也就是采收蒲菜产品。

软化栽培于冬季进行,将植株挖起密植于深2m,宽1.7-2m,长度不限的地害中,移植后窑内灌水,窑上封顶,利用地温保暖,促使植株萌发生长。栽后一个月即可开窑收剖,然后灌水封窑,促其继续生长。
目前,我国蒲菜的人工栽培面积不大,主要产地有山东的济南、江苏的淮安、河南的淮阳和云南的建水。蒲菜优良品种主要有大明湖红蒲、大明湖青蒲、淮安蒲菜、淮阳蒲菜、建水草芽等。

【其他】我国人民食用蒲菜历史久远,《诗经》里有"其蔌伊何?惟笋及蒲"之说,所谓"蔌"即蔬菜之谓也。有古代民谣云"蒲儿根,生水曲。年年砍蒲千万束,水乡人家衣食足。今年水深淹绝蒲,食尽蒲根生意无"可见香蒲曾是水乡人的重要衣食之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具体说明香蒲的食用方法及其他用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菊科

【地方名】款冬花、冬花、虎须、颗冬、款冻。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早春抽出花草数条,高5-10cm,被白茸毛,具互生鳞片状叶10多片,淡紫褐色。头状花序直径2.5-3cm顶生;总苞片1-2层,被茸毛:边缘有多层雌花,舌状,黄色,子房下位,柱头2裂:中央为两筒状花,顶端5裂,雄恶5花药基部尾状,柱头头状,通常不结实。瘦果长椭圆形,具5-10棱;冠毛淡黄色。后生出基生叶,阔心形,长3-12cm,宽4-14cm,边缘有疏齿,下面密生白色茸毛,具掌状网脉,主脉5-9条;叶柄长5-15cm,被白色绵毛。

分布于我国西南部、西北、华北。产于湖北省各县市,主产湖北西南部和西北部。有栽培。

【食用部分】嫩叶柄、花葶

【营养与保健】中医学认为款冬性味辛温,入肺经,具有"润,心肺、益五脏、除烦消痰、洗肝明目" 《本草纲目》的功效,特别对防治哮喘、慢性气管炎有奇效,经常食用可润肺理气、滋阴润燥,有利于防病治病,保持健康。

【采摘利用】初春采花葶,花后来基生叶叶柄供食用。

【综合利用】药用款冬花蕾润肺下气,化痰止嗽。治咳逆喘息、喉痹。

【繁殖与栽培】根茎繁殖。

栽种前整地,深耕细靶,施入基肥,作成宽约1.5m,高15-20cm的畦。冬栽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春栽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健壮的母株根茎,切成10cm长小段,再行条播或点擂。条播行距25-30cm,深约10cm,株距20-25cm。点播按行、株距各30cm开穴,每穴栽根茎1-2段。幼苗期注意除草、浇水、施肥。

【其他】《述征记》云"洛水至岁末凝厉,则款冬花茂悦层冰之中"。李时珍认为"款冬"乃"款冻"之误也,"款者至也,至冬而花"故名款冻。晋朝郭璞于《款冬花赋》中赞道"以坚冰为膏壤,吸霜雪以自濡,非天然之真;曷能弥寒暑而不渝"。宗爽曰"百草中,惟此不顾冰雪,最先春也。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春时人采以代蔬"。可见自古以来,款冬常受到墨客医家的颂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 0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菊科

【地方名】乳汁草、古古丁、字字丁、地丁、黄花地丁、黄花草、黄花菜、黄花苗、白鼓丁、黄花三七、茅萝卜、双英卜地、婆婆丁、金簪头、凫(fú)公英。

多年生草本,根垂直。全株高10-25cm,有乳汁,被白色毛。叶基生,莲座状平展,长困状倒披针形,长6-15cm,宽2-3.5cm,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柄,边缘为不规则浅裂或作倒向羽状深裂,裂片三角形,全缘或具疏齿,无毛或有蛛丝状白毛。花茎比叶短或等长,但果时则伸长。头状花序顶生,单一;总苞钟形;总苞片多层,卵状或条状披针形,先端有角状突起;花全为舌状,两性;花冠黄色,先端5齿裂。瘦果褐色,长约4mm,有纵棱及刺状突起,喙长6-8mm;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华中、华东、华北、东北。产于湖北省各县市。生长于海拔800m以下山坡草地、田野、路旁、河岸沙地。

【食用部分】幼苗、嫩叶、花序。

【营养与保健】营养成分: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4.8g,脂肪1.19,糖类5g,粗纤维2.19,钙216mg,磷93mg,铁10.2mg,胡萝卜素7.35mg,硫胺素0.03mg,核黄素0.39mg,抗坏血酸47mg,尼克酸1.9mg。

保健作用:中医学认为蒲公英性寒,味甘平,是解热凉血之药,有清肺、补脾、和胃之功效。《本草纲目》载" (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乌须发,壮筋骨" 《本草经疏》载"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 "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情世人不知用之"。近年来研究证明蒲公英有良好的消炎、抗感染作用,对肺癌有一定防治作用。可见,经常食用蒲公英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持人体安康健美。

【采摘处理】春采嫩苗、嫩叶,初夏采嫩花序供食用。注意选择长在阴凉处,未经阳光长时间暴晒的植株,其质地柔嫩多汁,苦涩味较泼。

【食用方法】蒲公英一直未得到广泛食用的主要原因是其苦涩味较重,因此食前处理十分重要。民间流传的方法是将蒲公英用石灰水或盐水煮一下,放冷后再泡1天,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数次,捞出挤干水。经过预处理后可基本除去苦涩味,再供烹饪用。

【综合利用】1.药用 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2.幼苗是优良饲料。
3.叶可饲蚕。
4.全草可防治蚜虫。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少有栽培。

【其他】民间早已有食用蒲公英的习俗,《救荒本草》载"采苗叶炸熟,油盐调食" 《本草纲目》将蒲公英归于菜部,并记有"幼苗可食"。法国等欧洲国家己人工栽培蒲公英,并培育出厚叶蒲公英等栽培品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6 02:36 , Processed in 0.10286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