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秦王政

谋天下制衡四方??隐藏在《管子》中的经济战三十六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6 21: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些阴谋的东东,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1: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26.城阳之谋

 

  题解:此计可总结为八个字:杀鸡吓猴,榜样力量。二者似乎并不矛盾。假如桓公不剥夺了城阳大夫的爵位并软禁了他,单凭言传身教,恐怕很难达到“推仁立义”的效果。历史上汉武帝也曾树立卜式这个模范典型,结果很不成功。注家多将“缪数”解释为巧术或诈术,事实上在这些巧术或诈术后面,亦有治国的真理??治国不能单凭德教,还要有力政,法教!

  白话:

  桓公说:“许多大夫都隐藏他们的财物而不肯提供出来,粮食烂了也不肯散给贫民。”管仲回答说:“请下令召见城阳大夫并对他进行谴责。”桓公说:“怎样对他谴责呢?”管仲回答说:“这样讲:‘城阳大夫,你姬妾穿着高贵的衣服,鹅鸭有吃不完的剩食,鸣钟击鼓,吹笙奏篪,同姓进不了你的家门,伯叔父母远近兄弟也都寒不得衣,饥不得食。你这样还能尽忠于我么?你再也不要来见我了。’然后免掉他的爵位,封禁门户不许他外出。”这样一来,功臣之家都争着动用积蓄,拿出财物来救济远近兄弟。这还感到不够,又收养国内的贫、病、孤、独、老年等不能自给的人,使之得有生计。所以,桓公推仁行义,功臣世家也就兄弟关心,骨肉亲爱,国内没有饥饿的人民了。这就叫作“缪术”。

  原文:

  桓公曰:“大夫多并其财而不出,腐朽五谷而不散。”管子对曰:“请以令召城阳大夫而请之。”桓公曰:“何哉?”管子对曰:“‘城阳大夫,嬖宠被??,鹅鹜含余?,齐钟鼓之声,吹笙篪,同姓不入,伯叔父母远近兄弟皆寒而不得衣,饥而不得食。子欲尽忠于寡人,能乎?故子毋复见寡人。’灭其位,杜其门而不出。”功臣之家皆争发其积藏,出其资财,以予其远近兄弟。以为未足,又收国中之贫病孤独老不能自食之萌,皆与得焉。故桓公推仁立义、功臣之家兄弟相戚,骨肉相亲,国无饥民。此之谓缪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1: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27.峥丘之谋

 

  题解:如果说前面“城阳之谋”是负面的榜样力量,那么峥(zhēng)丘之谋为正面的榜样力量。“教训成俗则刑罚省”,德治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韩国面临支付危机,韩国的老百姓在街头捐首饰帮助政府还债,令人感动;不过历史上王莽也曾用捐献钱地的方法取悦天下,终夺大汉江山,《汉书》对此记载甚详。

  白话:

  桓公说:“峥丘那次战役,许多百姓都借债负息,以此来满足国家的急需,交上国家的摊派。我想恢复他们的生产,这应当如何解决?”管仲回答说:“只有实行‘缪术’才可以。”桓公说:“好。”便命令左右各州说:“要表彰那些放债的人家,把他们的大门一律粉刷,把他们的里门一律加高,”州长又报告乡师并拿着放债人的名册说:“国君将派遣使者下来拜问。”桓公果然派八名使者送来玉壁来聘问,说是给一点微薄的零用。放债者俯首叩头而询问说:“我们为什么得此厚礼呢?”使者说:“君令这样讲:‘寡人听到《诗经》说:和易近人的君子,是人民的父母。寡人曾遇到峥丘的战役。听说你们借债给贫民,让他们满足了我的急用,交上了我的摊派。使我的贫民春能种,夏能耘,而供给国家需要,这是你们的功绩。所以带着各种玉璧来送给你们,作为微薄的零用。你们真是等于百姓的父母了。”’放债的人家都就此毁掉了债券和借债文书,献出他们的积蓄,拿出他们的财物,赈济贫病的百姓。既然分散了他们积累的资财,故全国大大丰足起来,这都是峥丘之谋的作用。这个也叫作“缪数”。

  原文:

  桓公曰:“峥丘之战,民多称贷负子息,以给上之急,度上之求。寡人欲复业产、此何以洽?”管子对曰:“惟缪数为可耳。”桓公曰:“诺。”令左右州曰,“表称贷之家,皆垩白其门而高其闾。”州通之师执折?曰:“君且使使者。”桓公使八使者式璧而聘之,以给盐菜之用。称贷之家皆齐首稽颡而问曰:“何以得此也?”使者曰:“君令曰:‘寡人闻之《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寡人有峥丘之战,吾闻子假贷吾贫萌,使有以给寡人之急,度寡人之求,使吾萌春有以?耜,夏有以决芸,而给上事,子之力也。是以式璧而聘子,以给盐菜之用。故子中民之父母也。’”称贷之家皆折其券而削其书,发其积藏,出其财物,以赈贫病,分其故资,故国中大给,峥丘之谋也。此之谓缪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1: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31.三原之谋

 

  题解:本计为诸多富国之计的最后一篇,因为下一章《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就开始讲合诸侯,化天下的经济战术。这里的“三原”是指富国必须先从原材料上着手。今天因为铁矿石由日韩大公司定价,价格疯涨,钢铁业严重受制于人,就是中国不讲轻重之术,不知终始的结果。《管子》的作者对轻重之术的总结值得中国执政者读百遍:“善为国者守其国之财,汤(荡)之以高下,注之以徐疾,一可以为百。未尝籍求于民,而使用若河海,终则有始。此谓守物而御天下也。”

  白话:

  管仲问桓公说:“齐国的国土有多少里?”桓公:“方五百里。”管仲说:“平阴堤防及长城占地,有齐地三分之一,不是产粮的地方。海庄、龙夏一带的山地,有四分之一;海潮围绕、海水淹滞的土地,有五分之一,也不是产粮的地方。那么,我们还不是一个寄食于别国的君主么?”桓公惶恐地站起来说:“那么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掌握调节经济的号令,也可以作为国家的基础。君上若专务征收货币,富商就会操纵金融;若专务征收粮食,地主就会操纵粮食。但君上依靠号令,使左右四方的商品流通由政府掌握,那么,商品的生产我们就早已了解,商品的消费我们也早已了解,从而商品的价格我们也就早已了如指掌了。”管仲又接着说:“长城以南是鲁国,长城以北是齐国。在过去两国的不断冲突中,还要把交界上孤立突出的地盘让给鲁国。所以齐国山地还依旧是山,水地还依旧是水,满是生长着柴草的土地而已。”桓公说:“一个是解决‘寄食之主’的问题,一个是土地被削问题,对此还有什么办法么?”管仲回答说:“要掌握三个来源。”桓公说:“何谓三个来源?”管仲回答说:“掌握成品布先在原料麻上取收入,麻价十倍,布价就可能五十倍,这是理财之法。在丝织品上取收入,就要先在细丝上着手。甚至在细丝未成之前就谋取,再去抓丝织成品,就可以得到原价二十倍的收入。这样,就不必征收粮食税了。因此,在布上取收入就着手于原料麻,在粮食上取收入就着手于养桑蚕的山,在六畜上取收入就着手养殖六畜的郊野。取得收入于财物生产的最开始阶段,再加上善于运用号令就行了。”桓公说:“好。”
  管子说:“如果在布价上取得的收入达到五十倍,君上以贵价之布出口,减去同外国交换的商品价格,这样,还比从前齐国的收入增加二十倍。善治国者,掌握本国的财物,用物价高低来刺激,用号令缓急来调节,就可以做到以一变百。他并没有向人民求索,而用财如取之大河大海,终而复始地供应不绝。这就叫作掌握物资而驾御天下了。”桓公说:“那么,没有可以变化为有么?贫穷可以变化为富么?”管仲回答说:“在物资尚未生产成形的时候,王霸之君就应当展开工作了。所以,向人们直接收税,人的抵制就成为重要问题;应用轻重之术从物价上收税,物的价格便成为重要问题了。”桓公说:“这话应如何解释?”管子回答说:“全国的物价若完全一致,则没有财物可图;举国的物价若相差为十,则将有百倍赢利。那样,我们将运用号令缓急来加以驾御,如左手转到右手,右手再转到左手,外内没有局限,终身没有大的过错。王霸之君,就是不直接求索于人,而求索于物资生产的最开始阶段,掌握好四时物价的高低与号令缓急就是了。泉源有枯竭的时候,鬼神有停歇的时候,唯有‘守物之终始’的事业,是终身用之不尽的。这叫作追究物资的本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五计

  题解:中国何以长期以来忽视经济领域不见硝烟的战争,以至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还有太多的人迷幻于“全球化”及“自由贸易”的玫瑰梦中,梁启超认为此心理之形成是由于中国长期大一统环境浸润而成。欧洲则不然,自古列国交锋,所以西方人注重商战。他说:

  我国自秦汉以后,为大一统之国者千余年,环列皆小蛮夷。其文物势力,不足与我相竞,故谋国者于对外政略,莫或厝意焉。即有交涉,亦不过攻掠战争之事。若夫经济力之一消一长,能影响于一国之兴亡,此则秦汉以后之政治家外交家所未尝梦见也。欧洲则不然,彼自千年以来,皆列国并立,势均力敌,境壤相接,交通夙开,故其人之奋于商战也。(梁启超,《管子传?第十一章管子之经济政策》,载《饮冰室合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9年,饮冰室专集之二十八?七十)

  当今世界最显著的事实上,地球村还没有实现政治统一,一个国家必须重视经济领域的斗争,并努力像管仲一样通过经济为手段作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天下统一,中国古典经济理论也反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国家调节财富的流向,避免有产阶级垄断公共权力及世界市场。

现在的局势跟春秋战国类似,我们的经济思想就得学习春秋战国那套,而不能固守秦之后大一统局面下的以强凌弱的经济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1: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子?乘马数第六十九》解释说:“‘经过计算筹划的物价标准,应当同各诸侯国的标准保持一致。各类商品,价格偏低则泄散外流,偏高则别国倾销取利。这便是对立国家互相倾销商品,理财家互相争利的由来。至于成王业的统一国家,控制住国内市场流通就可以了。’桓公说:‘何谓控制流通?’管仲回答说:‘有一人种田而粮食可供五人食用的,有一人种田而粮食可供四人食用的,有一人种田而粮食可供三人食用的,有一人种田而粮食只够两人食用的。他们都是花费同样劳力种地的。掌握他们的农业生产与掌握国家的物价政策相辅而行,这就是国家理财政策在按时进行控制了。如果君上不用政策去控制流通,富民商人就会在下面控制,这样,国家的理财政策就落空了’”(原文:“乘马之准,与天下齐准。彼物轻则见泄,重则见射。此斗国相泄,轻重之家相夺也。至于王国,则持流而止矣。”桓公曰:“何谓持流?”管子对曰:“有一人耕而五人食者,有一人耕而四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三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二人食者。此齐力而功地。田策相圆,此国策之时守也。君不守以策,则民且守于下,此国策流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1: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整体上说,保存在《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中的这些经济战计谋的核心都是通过让他国发挥某种产业优势,利诱其放弃基础产业(管仲时代主要指农业),使其产业结构弱化。等到时机一成熟,就通过禁运手段强迫对方屈服。马非百先生以为,这些经济战术“均是以轻重之策灭亡人国之具体说教,而其中心思想,则只是一个阴谋,即运用‘天下下我高’之原则,将某种外国特产之国内价格提高到比出产国更高之办法,使其变成单一经济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已。”

  《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中经济战计谋思想核心一致,但实现形式却变化多端,有的一国独战即可,有的需要诱使各国参与。有的花费巨大,有的则不费一文;这些计谋依次是:制鲁梁之谋,制莱莒之谋,制楚国之谋,制代国之谋,制衡山之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21: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经济战计谋的核心都是通过让他国发挥某种产业优势,利诱其放弃基础产业(管仲时代主要指农业),使其产业结构弱化。等到时机一成熟,就通过禁运手段强迫对方屈服。”


现在再看看以茅以轼为代表的一批精英学者鼓动我国放弃大豆生产放弃粮食生产而从事房地产暴利行业,与《管子》学说的思想对比,愚蠢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6 21: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中国人没崇洋媚外。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些所谓的“精英”,骨子里就一个崇洋媚外的贱骨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6 21: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六计需要慢慢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11 17:30 , Processed in 0.0848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