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荷依问月

[心情四季] 【百年孤独】  一代文坛巨匠、二十世纪最不可错过的灵魂马尔克斯逝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她们渴望那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像之日,也就是他开始衰老之时。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  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找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对她来说殊非易事,但分析来分析去,她还是更喜欢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念更真实。
《霍乱时期的爱情》摈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多姿多彩、时间跨度为五十年的悲欢离合的巨著,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爱情的方式、表现、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大全。——安东尼奥·卡瓦耶罗
爱情是一种病。对阿里萨来讲,这场由文字幻想营造的爱情疾病,从来没有被治愈过,因而他执著地等待了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梁文道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小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之一。——《纽约时报》
一部华丽炫目的作品,写尽了爱情、死亡、回忆的主题。——《华盛顿邮报》
一个力量无穷的爱情故事,一部永恒的杰作。——《新闻周刊》
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超乎时间之外的故事,他是本世纪最有魅力的作家。——《芝加哥太阳时报》
一部在写作上烂熟的小说,永远暗含丰富的哲理,充满人性的光辉。——《出版家周刊》
加西亚·马尔克斯把爱情写成了一种救世恩典,一种使生命具有意义的伟大力量。——《明镜周刊》
爱情战胜了死亡,作者将对女性世界的认识融入到字里行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我们便会梦想着都要去的世界。——《星期周刊》(哥伦比亚)
《霍乱时期的爱情》写尽了生命的尊严与哀伤,呈现出一片人世的奇迹。——《朝日新闻》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著名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爱情中的执著、忠诚与命运。——《ABC》(西班牙)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马尔克斯发掘出一条新的道路,一条漫长的永恒爱情的通道。——《快报》(法国)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最好的小说,这场关于男女间各式爱情令人万般感喟。——《泰晤士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野心勃勃”的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这里有阿莫乌尔的隐蔽的爱情,但却“不止一次体验到了刹那间爆发的幸福”、有阿里萨父亲那石破天惊的宣言:“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有阿里萨许许多多的朝露之情、有乌尔比诺和林奇小姐之间羞涩而大胆的爱……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data-nslog-type="72" clearfix? nslog-area>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动画解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3楼(荷依问月) 的帖子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

他与乌尔苏拉新婚时,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结婚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尔苏拉每夜都穿上特制的紧身衣,拒绝与丈夫同房。因此她遭到邻居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的耻笑。于是一次比赛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杀死了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从此,死者的鬼魂经常出现在他眼前。鬼魂那痛苦而凄凉的眼神,使他日夜不得安宁。他们只好离开村子,外出寻找安身之所,经过了两年多的奔波,来到一片滩地上,由于受到梦的启示决定定居下来。后来又有许多人迁移至此,建立村镇,这就是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由此开始。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极富创造性的人。他从吉卜赛人那里看到磁铁,便想用它来开采金子;看到放大镜可以聚焦太阳光,便试图研制出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从吉卜赛人那里得到航海用的观像仪和六分仪,通过实验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他不满于自己所过的落后的生活。他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孔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他带一帮人披荆斩棘干了两个多星期,却以失败告终。他痛苦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后来他又沉迷于炼金术,整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由于他的精神世界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独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乌尔苏拉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她去世时的年龄在115至122岁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家徽,每一个成员都自觉不自觉地佩戴着它。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独,悖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离不开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孤独的高傲姿态。可见,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孤独带有一定的矛盾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就这样无休止地在孤独中挣扎,既想逃脱,又想保持这种孤独的姿态。他们所有的努力似乎看是是没有结果的一种劳作。然而,按照本雅明寓言理论的说法,所有的寓言文本具有救赎性特点来解读,我们会吃惊地发现,他们不断反复劳作和西绪弗斯推石上山似乎有着某种相同的启示意义。不断反复劳作,而又毫无结果,这是一种超验的意象。“是一种对人类某种状态的说明。通过这样的说明,一个家族的孤独在此被进一步表现为现代人共有的巨大困惑:‘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到哪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历史越是发展,文明越是进步,人类越是对自己有所认识,这种扰人心绪的困惑也越是得以增长。而最为困惑的也许是,人类永远也无法看清自己。”就像羊皮纸手稿是一张写满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密码,一旦当人类彻底认清了自己,读懂了这张带有寓言色彩的手稿,人类也就会毁灭了自己。就像布恩迪亚家族的人们一样,在一阵飓风中,永远消失在这个尘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在“冰块”和“石头”中开始,在一阵风中结束。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近乎绝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了孤独,就是“百年的孤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2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 05:52 , Processed in 0.11453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