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风隐

[原创] 五言抬句   空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4 12: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风隐于2012-02-04 11:35发表的  :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典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写文章都是洋洋洒洒、长长切切的。
那么自己的写的文字很容易读的懂,毕竟是自己写的。可是文字大多是别人看的,无论是朋友还是读者,总的想个办法
让别人也看的懂。于是就有了断句,有了平仄韵律。这些都是浑然天成、约定俗成的。
散文的韵律,和唐诗、宋词、元曲是不一样。如果要用古体散文来做诗歌、词曲的韵的话,必须写上“抬头”两个字。
我写的这首五言用的是柳宗元之《小石潭记》里的薄韵。后人讲“薄韵”,是自谦的意思。这样的用法早在《乐府诗集》的编注者
里就有这样的用法。更早追寻,在《论语》里就有了。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

中国的文字也是不断发展而来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秦代的小篆,再到唐朝民间用的“古小篆”等等。
早年读王蒙老师的《古代汉语》里就读过这些简单的小知识。很高兴能在这里遇到各位古典文词的爱好,
相互切磋,很有益处。也很荣幸。



[ 此帖被风隐在2012-02-04 11:53重新编辑 ]

不是一般的晕,我真得是晕到家了。这个太复杂,我是学不会了。白麻烦楼主辛苦打了这么多的字。谢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19: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韵律,就如学一门外语一样。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9: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了解空头诗,原来是只有断句,没有押韵和格律要求,有些现代诗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1: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太懂,谢谢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22 15:34 , Processed in 0.1013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