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饮马湘江

[原创] 绝句练习六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14: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饮马湘江于2011-11-28 12:10发表的  :
山人于诗,纯属附庸风雅而已,若真要学诗自然得纠正早前偏好技巧联的陋习。
以下几则作业苍梧兄点评得很到位,大都也切中了要害。只是在理解上多少存在些差异,为此也提点个人的看法。当然自己还不太会如何正确去品味诗句,主要是为了方便同诸位诗友交流。
其一 夜问
帘掩三千竹, 家徒四壁诗;
寒山新问月, 倦鸟竟无知。
自评:用事不需太多,还望苍梧兄细说一二。

寒山问月、倦鸟知还,皆典故也。用事,即用典

其二  人生
上路花招手,登山雨点头;
人生浑一觉,何必恋封侯。
自评:这是刚学联那年的帖子,续诗的朋友不少,但独钟黄鹤楼兄的“人生浑一觉,何必恋封侯”。“雨点头”应指夏秋时节暴雨来临之前的情境,雨少而风劲。当然平常的联句若直接用于诗中,自然需要仔细斟酌才行。

“雨点头”不是斟酌的问题,是比拟有违,不通了。恰当的话,联句入诗很正常,因为七律的颈、颔二句本身就是对联

其三  晨雾
槛外千山隐,雾中半里清。
枫红潇洒落,方晓曙光明。
自评:后两句本指风流雾散,曙光破晓。自觉也勉强了些。

转句还有些太突然

其四  春池
曲径深山静,黄鹂翠柳鸣。
一湖春入画,笑问外行人。
自评:首两句是对名句的化用,苍梧兄说效果不好,是否是指应多写出自己的应有的文字?外行人在此应有多种理解,在此可理解成:多好的风光,可惜“我”不会欣赏;也可理解成外地来的游人。

化用前人句子,最好能不着痕迹,否则便是画虎不成的效果了。名家名句更应慎“化”。
“一湖春入画”是美境,更是静境,“笑问外行人”天外飞来,与上句距离太大,且“笑问外行人”本身有歧义


其五  自勉
敲山何虎震?响鼓却槌轻。
学术先明理,画龙方点睛。
自评:第一句设问,第二句用转折语气,旨在说明为何会这样。后两句是说只有明白了道理,方可水到渠成,否则画龙点睛也是白点。苍梧兄说“画”字处应用平声字不解,此处不是合符一三五不论的说法么?

作者想表现的,和诗句本身所表现出的,是有差别的。差别的大小,取决于作者对诗歌语言的运用熟练程度。从诗句本身的意思看,实不知要说什么意思。
“一三五不论”只是个粗略简单的口诀,且一直存在争议。有时候还是必须论的,犹其是绝句。因此,它不能当规定看


其六  鹤雀楼
清池泉入股,云彩雁分流;
风雅弄诗句,光临鹤雀楼。
自评:第一、二句写眼前所见,并由此联想到了王之涣的“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名句,故而意欲附庸风雅,无赖才情有限,所以很想亲临鹤雀楼去找找灵感。当然若题为神驰鹤雀楼,估计理解会要好得多。

不是题目的问题。

诗,不在作者自己想说什么,关键在诗句本身表现了什么。
学诗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的长期过程。湘江朋友有对联的基础,相信进步会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5: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山问月、倦鸟知还,皆典故也。还真不懂这些。不怕苍梧兄笑话,自己本是学理的,当年完全是误入联坛,这次学诗,也纯属星版玉成。

    兄上述言论,字字珠玑,终生受用,感激不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8 15: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饮马湘江于2011-11-28 15:25发表的  :
    寒山问月、倦鸟知还,皆典故也。还真不懂这些。不怕苍梧兄笑话,自己本是学理的,当年完全是误入联坛,这次学诗,也纯属星版玉成。

    兄上述言论,字字珠玑,终生受用,感激不已!
过奖。你能来就是对诗版的支持,我自然要知无不言。只是出言直率,还请原谅。

我知道的人里,理科生写诗的多于文科生。这也是时代特色,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22 01:52 , Processed in 0.08955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