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6-10 00: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校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十五)
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普通高校实施美育是一个重要环节,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开发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绪的艺术,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是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音乐可以活跃人的思想,启发人的思考,发展人的智力。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产生不同的联想。透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开发大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促进其想象力的扩展,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会引导大学生们在数学、物理等其他领域的广阔天空里翱翔,开拓他们理性思维的空间,引发他们创造性的遐想,从而为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可以有多种渠道,音乐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之一。大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这恐怕不是虚妄之谈。如通过欣赏《国际歌》、《国歌》、《黄河大合唱》、《英雄交响曲》等充满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激情的乐曲时就不仅能使青年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使学生在发展文化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爱国热情时,逐渐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在欣赏《流水》、《命运交响曲》等乐曲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勇于直面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锻炼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断自我激励,形成爱祖国、爱人民、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在大学生教育中充分利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增进交流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关系十分密切。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如何,不仅对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关系到将来的发展乃至关系到家庭、民族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全。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健康心理的养成,良好个性的培育,音乐教育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放飞人的心情,安定人的情绪。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培养大学生学会选择音乐疏导情绪,拥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克制冲动、消除自满和偏激,对同伴和集体充满信任和热爱,富有合作精神,是一个人立世处事的重要条件。因此说,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变得开朗、乐观,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增进个人的亲和力。而像“大合唱”这类音乐教育活动就要求大学生们有较高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彼此配合的默契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团队中去,学会根据自己的特点给自己定位的同时,学会发现和合理发挥团队中各队员的优点和特质,锻炼管理和领导能力,为将来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栋梁,为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音乐工作者应不遗余力地为高校音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