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人在江湖

江湖别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5 15: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心电话诈骗
“喂,你好,这里是江苏移动通信,打扰您一下,我们在搞活动,麻烦您回答我两个问题。”正在家里看电视,看见一个陌生号码来电,声音比较温柔。
“请问您在宿城区还是宿豫区?”刚刚“嗯”了一声,电话那头就说谢谢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请问您日常出行是打的多,还是坐公交多。”
“怎么啦?厂车,不怎么出行。”
“哦,谢谢您参与活动,我们公司中秋节举行送礼活动,能告诉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吗?”
“有礼就送来吧。别问那么多了。”至此感觉有点不对劲,担心遇到电话诈骗,赶紧挂了电话。
事后查询电话02195511的归属地,居然是上海。天上不会掉馅饼,善良的朋友千万小心诈骗。尤其是米女聊天,温柔陷阱让你不可自拔。
还没来得及发帖,又来了一个骚扰电话,“我是邮政快递。”男中音,从没有办理此项业务,赶紧挂掉了事。1339081875,估计不是宿迁的电话。节日来临,这些人都得搞点外快,相信上当的不是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7 1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爸爸的手
“我的指头能够动了,可以数五个数字了。”电话那头传来爸爸开心的笑声。
自从端午节出院,爸爸在家康复治疗已经三个月了,前几次打电话居然忘记问起爸爸的手,瞧,俺也够粗心的。据爸爸讲,估计恢复需要半年的时间,如今两天一次医生上门针灸。
打开记忆的闸门,爸爸的手仿佛有巧夺天工之妙。年轻时的爸爸,凭借着这双手,造出薄与蝉翼的纸(用树皮为原料,纸伞的材料)。也曾下车间干过重体力活(铸造车间翻砂工),更多的时间还是呆在办公室,算盘打得呱呱叫,数据你报出来,结果也就有了,而且非常准确。
不过这双手,在他几十年的工作中,也出过一次差错,那年厂里盘点,出现一百元漏洞,爸爸引咎辞职,爸爸卖掉了心爱的手表,引咎辞职,下车间干起了翻砂工,后来领导感觉还是他在行,又回办公室了,由于“精湛”技术,不错的人品,虽说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而爸爸一直干到70岁才离开他的岗位。不过这双手也没闲着,上啥砍材,河里捕鱼,地里种菜、、、、、、
小的时候,闯祸时,非常害怕爸爸举起的右手,“我一爆梨子琢下去,能装几斗米。”每到此时,三十六计,俺都一跑了之。由于俺挺“机灵”,怕疼,姊妹几人,我也是挨骂多,受打少,为此也有人嫉妒,谁叫我在家老小呢?嫉妒也是白搭,哈哈。
尽管爸爸没读多少书,一笔字写的还可以,为此我也没少挨骂,“瞧,一家几个高中生,过年还得买对联。”此情还得延续。
爸爸的手如今衣服都不能穿,只能靠妈妈帮助了,少来夫妻老来伴,一点不假,虽说爸爸的脾气暴躁,记忆中可没对妈妈动过手,可妈妈毕竟大户人家出身,哭过鼻子到不少。
远在异地他乡,佳节将至,码几个文字,对父母的祝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2 12: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4: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月里的一些事
女儿读书有点纠结,总算有了好的归宿。
公司实行人性化管理,第一次拿到生日礼物,虽说只是一个真空杯,总能用上几年。有的人来了三年没摊上,(辞职),这不刚来的新工都有,机遇。
部门实行公开应聘管理人员,六人考试,夫人得了第三名,虽说此次没希望,部长答应下次考虑。(希望人员录用步入正轨)
公司征文比赛,令人不可捉摸,20多篇稿件,仅有4篇原创作品,比赛还得进行。一些稿件全部在网络百度而来,连衔接网址都不改变,岂不太小看企划及评审人员。
中秋节公司礼物不多,唉。
一名同事辞职,带不走的物品两位分享,虽说不值两个钱,还到闹出一些不愉快,一女嫁二夫,旁观者无语。(关键有的家属心眼小,习惯吧)《三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有交代
9、11,刚上晚班,一位同事发来消息,还没到家,地震了,就在此时,女儿打来电话,九江发地震了,询问具体情况,回答:“没事,我要休息了。”十周年纪念日感觉不咋的。
下班前在办公室百度一下,得知昨天地震4、6级,05年的5、7级,影响不大,打了几个电话,了解一些情况。
晚上散步,几位老乡谈论最多的还是地震,一些老人,小孩睡在梦中,居然不知,平房感觉好些,老单位许多人住在外面。
过节菜场人满为患,随便买了几个菜凑合吧。
改制后的个人档案这次统一个人保存,托人去拿,而且下岗证重新更换,还没享受优惠政策,就换了。
九月份公司不同意发票报销养老保险,改在此地缴纳,不知以后公司代缴的20%能否转回去,如果仅能转换个人缴纳的8%,岂不没享受公司缴纳的。
U盘里内存大量的帖子(包括工作中经验,数据、、、、、、)由于没有目录,仅靠片段序号来区别,哈哈,时间久了,要想查阅,特别困难,最近终于学会了把帖子加上标题,方便多了。其实也很简单,文档保存,复制到U盘就OK了,而以往自己经常直接从文档复制到U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0 12: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看江湖兄弟,代问候雪花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5: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穿着防弹衣走江湖——以此贺江湖生日!



管理提醒: 本帖被 若尘 设置为精华(2011-09-27)


  雪花跟我说:我弟弟要过生日了,伞哥记得要写篇文字哦。你原来答应过的。
  我说当然,答应了一定写。只是不知道他生日的具体日期。
  雪花回答:国庆啊,很好记的。
  伞哥于是记住了:国庆节。
  然而昨天忙里偷闲上来瞧了眼,发现了新雨的帖子,感觉不对,怎么江湖提前过生日了?伞哥还没来得及准备蛋糕呢。以为是误会,但晚上江湖本人又发一帖,我才知道,原来江湖上的生日传闻,竟是真的。雪花这次速度慢了点,犹如江湖中的高手对决,雪花使剑,江湖用飞镖,自然快些。
  既然飞镖飞来,不穿上防弹衣接镖,难免危险。虽说只是一件衣服,但心里却由此坦然许多,一个人要行走江湖,自然需得有相应的承受与勇于改变的能力。比如现在的人在江湖,早已从最初的幼稚甚至迷茫,成长为一名敢于担当责任,有情有义的真汉子了。
  信仰是一种救赎,转变是一种克制,只是信与变很难,人在江湖飘,想金盆洗手很不容易,但江湖不仅洗了手,还洗了脚,洗了澡,哈哈。——突然想起一个词:焕然一新。
  每当看见江湖的朴素的文字,打心里为他高兴。如果说雪花因为马虎而快乐,那么他便是因为认真而快乐,两姐弟有些区别,最大的共同之处,应该是都很热情,生活的快意随时漾在他们的脸上,不遮不掩,自然纯真。
  只是世事多变,江湖凶险,人们少不得做些防备,穿上防弹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根据资料,现在科技进步了,即使是手枪,近距离射击依然会对生命造成威胁。也或许,别人只用一根木棒打头,就可置防弹衣于无用之处。伤了身体,心也会跟着受伤,——因为爱,因为恨,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足。仅靠一件防弹衣,哪里抵挡得住啊。
  然而江湖却是快乐的,究其原因,在于他的快乐缘于内心的坦然,当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对身边的人充满感激,对未来的前途充满感知,那么无论我们在江湖中飘多远多久,也会毫发无伤。
  因为这样的防弹衣,是由爱心做的,温暖厚实,它替我们挡住流言,挡住蜚语,并阻隔了所有的蓝色忧伤,纵深秋露冷或严冬刺寒,也自红叶透秋,红炉泥暖。
  而这,便是人在江湖的幸福了。
  以此祝江湖生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 1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湖兄弟,国庆长假快乐.
怎么文章写好后,架子大了.连成一片问几次好.都答理老姐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09: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96楼冷香于2011-10-02 13:10发表的 :
江湖兄弟,国庆长假快乐.
怎么文章写好后,架子大了.连成一片问几次好.都答理老姐啦?

香姐,实在对不起,如今宿舍还是没网线,匆匆发帖,有限的那么点点时间,有时在三个论坛晃悠 敬请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15: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记忆的闸门,思绪自己所穿鞋的大小及“品牌”,其实印象最深的还是妈妈所做的布鞋。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妈妈将大家穿小的破旧的衣服或床单,折成一块块,用米糊粘贴在门板上,一层又一层,在太阳底下晒干,这就是布鞋鞋底的“原材料”,春季里,大山深处,茂密的竹林,自然掉落的“芒壳”,(竹笋的外衣,老的),被用来做鞋样(类似于建筑施工中的放样)。
    棉鞋,布鞋,不同规格,不同尺寸的鞋子都有不同的鞋样,妈妈通常把鞋样夹在家里并不多见的那份《红旗》杂志里,标明尺寸,大婶大妈们,有时也互相借用,那个年月,除了下雨,下雪穿雨靴外,(夏天凉鞋,很多人打赤脚)几乎大家穿得都是自家做的布鞋。
    将晒干的“布块”沿着鞋样一层层添加,制成鞋底,而纳鞋底则是农闲时农村一道亮丽风景,大树底下,小姑娘(很多人上完小学就不读了),大婶大妈仿佛在比赛,读过那部作品,(具体记不来作者,反映的是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纺棉花),穿针引线,十分敏捷。大多数人左手带一个“顶针”,(形状如同戒指)遇见针拔不出来,通过顶针辅助,然后用“夹子”将针夹出。偶尔也能听见“哟”的一声,不知哪位扎着手出血了。接着是一堂哄笑。
    鞋底纳好了,鞋帮就得买些“洋”布或灯线绒,(凭布票)因为这是门面,根据不同鞋子,有时还得购买一些松紧带。鞋帮还得滚上一圈边(白布),将鞋底与鞋帮组合起来,一双鞋子就宣告做好。但还不能马上试穿,还得将那些鞋蹭(木制品,如同砝码一般)放入鞋内过几天才能穿。新鞋三天挤脚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记得还在读小学时,上完晚自习回家,老远就能看见孤独的那间老屋,昏浊的灯光下,妈妈独自一人在哪儿纳鞋底,火盆里“火石”为了延长使用时间,被灰掩埋,差不多等我们回家,才重新加火。只有等我忙完,妈妈才去睡觉。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初中毕业,我去外地读高中。
    成家以后,妈妈也还给我们一家三口做鞋,不过鞋底买的泡沫底,加上厚实的棉花,制成棉鞋,而我们一般只是在家里穿。妈妈的一天天老了,往事成为记忆。就是这美好的记忆,让身在他乡异地的我,度过多少不眠之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12 15:25 , Processed in 0.09392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