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游云随风

B18-游云随风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5: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115: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注释
  ①纠纠:缭缭,缠绕,纠结交错。葛屦(jù具):指夏天所穿葛绳编制的鞋。
  ②掺掺(shān 山):同“纤纤”,形容女子的手很柔弱纤细。
  ③要(yāo腰):腰,作动词。一说钮襻。襋(jí及):衣领,作动词。
  ④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提提(shí 时):同“媞媞”,安舒貌。⑤宛然:回转貌。辟(bì 避):同“避”。左辟即左避。
  ⑥揥(tì 替):古首饰,可以搔头。类似发篦。
  ⑦维:因。褊(piān 偏)心:心地狭窄。
  ⑧刺:讽刺。
译文
  脚上这一双夏天的破凉鞋,怎么能走在满地的寒霜上?可怜我这双纤细瘦弱的手,又怎么能替别人缝制衣裳?做完后还要提着衣带衣领,恭候那女主人来试穿新装。
  女主人试穿后觉得很舒服,却左转身对我一点也不理,又自顾在头上戴象牙簪子。正因为这女人心肠窄又坏,所以我要作诗把她狠狠刺。[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5: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16:汾沮洳----彼其之子,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释
  汾:汾水。发源于山西管涔山,至河津县西南流入黄河。
  沮洳:音句入,水边低湿的地方。
  莫:音木。羊蹄菜,古人解释:茎大如竹筷,赤节,一节一叶,可以为羹,也可以生食。
  无度:无法度量。 度:尺子,这里名词作动词。
  英:花。这里同“玉”,为了音节和谐而改为英。
  公路: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
  公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
  藚:音序,泽泻草
  公族:管王公宗族之事的官吏
【译文】

  在那汾水低湿地,来此采莫心欢喜。瞧我那位意中人,英俊潇洒美无匹。
  英俊潇洒美无匹,公路哪能和他比。

  在那汾水河流旁,来此采桑心欢畅。瞧我那位意中人,貌若鲜花朝我放。
  貌若鲜花朝我放,公行哪能比得上。

  在那汾水弯弯处,来此采藚心欢愉。瞧我那位意中人,仪表堂堂美如玉。
  仪表堂堂美如玉,公族哪能比得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5: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117: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释
  ①陟(zhì 志):登上。岵(hù 户):有草木的山。
  ②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对他的称呼。
  ③上:通“尚”,希望。旃(zhān 瞻):之,作语助。
  ④犹来:还是归来。
  ⑤屺(qǐ 起):无草木的山。
  ⑥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⑦偕:俱。
译文
  登临葱茏山岗上,远远把我爹爹望。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
  登临荒芜山岗上,远远把我妈妈望。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
  登临那座山岗上,远远把我哥哥望。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2: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118:】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
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
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
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1、交交:读为“咬咬”,鸟声。黄鸟:见《周南?葛覃》篇注。
2、穆公:春秋时秦国之君,名任好。卒于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六二一),以一百七十七人殉葬。从:谓从死,就是殉葬。
3、子车奄息:子车是氏,奄息是名。一说字奄名息。
4、夫:男子之称。特:匹。这句是说奄息的才能可以为百男的匹敌。
5、穴:指墓圹。
6、惴惴:恐惧貌。慄:“栗” 的异体字,恐惧战栗。以上二句是说奄息身临墓穴时的恐怖。
7、歼(尖jiān):灭尽。良人:善人。诗人以子车氏三子为本国的良士,所以称为“我良人”。这里合三子而言,所以说“歼”。
8、人:言每人。百其身:谓百倍其身。以上二句是说:如允许旁人代死以赎取三子的生命,对于每一人都值得以百人之身来代替。“百夫之特”和“人百其身”两“百”字相应。
9、仲行:一作“中行”,人名,或上字下名。
10、防:当,比。百夫之防:犹“百夫之特”。
11、鍼(钳qián)虎:人名,或上字下名。(鍼:又音针,是“针”的异体字。)
12、御:犹“防”。

【题解及原文】
《左传·文公六年》云:“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可见这是一首挽歌。三章分挽三良。每章末四句是诗人的哀呼,见出秦人对于三良的惋惜,也见出秦人对于暴君的憎恨。

【余冠英今译】
黄雀叽叽,酸枣树上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说起这位奄息,一人能把百人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
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仲行。说起这位仲行,一个抵得五十双。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
黄雀叽叽,息在牡荆树。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鍼虎。说起这位鍼虎,一人当百不含糊。走近了他的坟墓,忍不住浑身哆嗦。苍天啊苍天!我们的好人一个不留!如果准我们赎他的命,拿我们一百换他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19: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注释】
1、鴥(玉yù):亦作“鹬(玉yù)”,疾飞貌。晨风:一作“鷐(晨chén)风”,鸟名。即鸇(沾zhān),鸷(至zhì)鸟类。一说晨风亦名天鸡,雉类。后一说从者较少,但说到见雉闻雉而思配偶,在《诗经》中例子却较多,如《邶风?雄雉》和《邶风?匏有苦叶》中都有。
2、郁:形容树林的茂密。一说高出貌。北林:林名。
3、钦钦:忧貌。
4、忘:犹“弃”。多:犹“甚”。
5、苞栎(历lì):成丛的栎树。或作“枹(包bāo)栎”,两字合为树名,即橡栗。
6、隰:低洼地。六駮:“駮(伯bó)”亦作“驳”,木名,即赤李。“六”表示多数。一说“六”读为“蓼(廖liǎo)”,长貌。
7、乐:读为“療”,即疗。靡疗言不可治疗。
8、棣(弟dì):郁李。
9、树:竖立。檖(遂suì):山梨。

【题解及原文】
这是女子怀念爱人的诗。她长时期见不着爱人,抱怨他把她忘了,甚至怀疑他把她抛弃了。

【余冠英今译】
鷐风鸟飞得急急,北林树长得茂密。见不着我的人儿,我的心犹思重叠。为什么为的什么?丁点儿也不想我!
山头上丛生栎树,赤李树长在低处。见不着我的人儿,心里闷有药难除。为什么为的什么?丁点儿也不想我!
郁李儿山上成丛,山梨儿洼地挺生。见不着我的人儿,好像是醉酒昏昏。为什么为的什么?丁点儿也不想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20: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1、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就是今之披风,或名斗篷。“同袍”是友爱之辞。
2、于:语助词,犹“曰”或“聿”。兴师:出兵。秦国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开地千里。当时戎族是周的敌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为周王征伐,秦国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号。
3、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
4、仇:《吴越春秋》引作“讐”。“讐”与“仇”同义。与子同仇:等于说你的讐敌就是我的讐敌。
5、泽:汗衣。
6、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
7、作:起来。

【题解及原文】
这诗是兵士相语的口吻,当是军中的歌谣。史书说秦俗尚武,这诗反映出战士友爱和慷慨从军的精神。

【余冠英今译】
谁说没有衣裳?斗篷伙着披,我的就是你的。国家出兵打仗,且把武器修理。一个敌人,你的就是我的。
谁说没有衣裳?汗衫伙着穿,你穿就是我穿。国家出兵打仗,咱们修好枪杆。大伙起来,你干我也要干。
谁说没有衣裳?衣裳这就有,我有就是你有。国家出兵打仗,咱们修好甲胄。一个队伍,你我一块儿走。

【白话翻译】
谁说没有衣服穿?你我共同披战袍。国王兴兵要作战,修好我们戈和矛,同仇敌忾赴战壕。
谁说没有衣服穿?你我共同穿汗衫。国王兴兵要作战,修好我们矛和戟,并肩携手齐向前。
谁说没有衣服穿?你我共同穿战裙。国王兴兵排战阵,修好我们甲和兵,同心协力杀敌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121:渭阳
【题解及原文】秦穆公的儿子秦康公在渭水北岸,送别舅父公子重耳。为后世送别诗之祖。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注释】
1、曰:发语词。
2、渭阳:咸阳一带。《传疏》:“水北曰阳,渭阳在渭水北,送舅氏至渭阳,不渡渭也。”
3、路车乘黄:《集传》:“路车,诸侯之车也。乘黄,四匹马皆黄也。”
4、悠悠我思:《正义》:“悠悠我思,念母也。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
5、琼瑰:《毛传》:“琼瑰,石而次玉。”
6、玉佩:《诗缉》:“曹氏曰:玉佩,珩(横féng)、璜、琚(居jū)、瑀(雨yǔ)之属。”

【白话翻译】
我送舅父回家乡,直到渭水北岸傍,拿啥礼物赠给他,四匹黄马车一辆。
我送舅父回家乡,思绪绵绵无限长,拿啥礼物赠给他,宝石佩玉有一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2: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注释】
1、於(乌wū):叹词。乎:语助词。
2、夏屋:大屋。一说夏屋是大俎(祖zǔ),食器。
3、渠渠:亦作“蘧蘧”,高貌。
4、承:继。权舆:本是草木的萌芽,引申为事物的起始。
5、簋(鬼guǐ):食器名。《释文》:“内方外圆曰簋,以盛黍稷。外方内圆曰簠(府fǔ),用贮稻梁,皆容一斗二升。”

【题解及原文】
这首诗写一个冷落的贵族嗟贫困,想当年。

【余冠英今译】
唉!我呀,曾住过大屋高房。如今啊这顿愁着那顿粮。唉唉!比起当初真是不一样!
唉!我呀,一顿饭菜四大件。如今啊肚子空空没法填。唉唉!这般光景怎么比当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123: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子之汤兮①,
宛丘之上兮②。
洵有情兮③,
而无望兮④。

坎其击鼓⑤,
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⑥,
值其鹭羽⑦。

坎其击缶⑧,
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
值其鹭翿⑨。   

译:你起舞热情奔放,
在宛丘山坡之上。
我诚然倾心恋慕,
却不敢存有奢望。

你击鼓坎坎声传,
宛丘下欢舞翩然。
无论是寒冬炎夏,
持鹭羽舞姿美艳。

你击缶坎坎声响,
欢舞在宛丘道上。
无论是寒冬炎夏,
持鹭羽舞姿漂亮。   

①汤(dànɡ):"荡"之借字。游荡,放荡。子:你,这里指女巫。
②宛丘: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
③洵:确实,实在是。有情:尽情欢乐。
④望:德望。一说观望;一说望祀;一说仰望。

⑤坎:击鼓声。

⑥无:不管,不论。
⑦值:持。鹭羽:用白鹭羽毛做成的舞蹈道具。

⑧缶(fǒu):瓦盆,可敲击发声。


⑨翿(dào):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3: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24: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注释】
1、枌(坟fén):木名,即白榆。
2、栩(许xǔ):柞木。
3、子仲之子:子仲氏之女。
4、婆娑:舞貌。
5、穀:善。穀旦:指好天气的早晨。于:语助词。差:择。
6、原:高而平阔的土地。南方之原:即指东门和宛丘。那儿是歌舞聚乐的地方,同时是市井所在的地方。
7、市:买卖货物的场所。《潜夫论》引作“女”。
8、逝:往。这句是说趁好日子往跳舞之处。
9、越以:发语词。鬷(宗zōng):频。迈:行。鬷迈:是说去的次数很多。《传疏》:“此云‘越以’,皆合二字为发语之词。” 《集传》:“鬷,众。迈,行也。”
10、荍(瓢piáo):植物名,又名荆葵,草本,花淡紫红色。这句是诗人以荆葵花比所爱的女子。《集传》:“荍,芘芣(皮扶pífú)也,又名荆葵,紫色。椒,芬芳之物也。”
11、握椒:一把花椒。赠椒是表示结恩情,和“赠之以芍药”意思相同。

【题解及原文】
这是男女慕悦的诗。诗人所写的“如荍”的女子就是第一章的“子仲之子”,也就是第二章“不绩其麻,市也婆娑”的人,这人就是诗人爱慕的对象。本诗写男女在良晨会舞于市井,反映陈国特殊的风俗。

【余冠英今译】
东门有白榆,宛丘有栎树,子仲家的姑娘,树下来跳舞。
选了好时光,南方的平原上,麻也不用绩,市上来舞一场。
大好日子去得快,要寻欢乐多多来。我看你好像一朵荆葵花,你送我花椒子儿一大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2 10:05 , Processed in 0.1010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