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汀芷幽兰

春野??可有你喜爱的野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 地肤Kochia scoparia (L.) Schrad. 藜科

【地方名】扫帚秧、锦扫帚、苗扫帚、扫帚苗、扫帚草、毛儿菜、独扫苗、帚子、千条子、地肤子、扫帚子、扫帚荠。

一年生草本,高50-l00cm。茎直立,多分枝。分枝斜上,淡绿色或浅红色,生短柔毛。叶互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3-7mm,两面生短柔毛。花两性和雌性,通常单生或2 个生于叶腋,集成稀疏的穗状花序;花被片5,基部合生,果期自背部生三角状横突起或翅;雄蕊5 ;花柱极短,柱头2,线形。胞果扁球形,包于花被内。

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安散、江苏、陕西、青海、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产于湖北咸丰、鹤峰、恩施、神农架、丹江口、竹溪、远安、南漳、随州。生长于海拔1000m 以下山坡路旁、园圃。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5.2g 脂肪0.8g,糖类8g,胡萝卜素5.12mg,硫胺素0.15mg,核黄素0.31mg,抗坏血酸39mg,尼克酸1.6mg。

【采摘处理】5-7 月间,采其嫩茎叶。

【食用方法】地肤嫩茎叶经开水烫过后凉拌、炒食、煮粥,或加面粉蒸食,蘸面糊油炸,也可腼咸菜或晒干贮藏备用。

【综合利用】

1.药用
果实(地肤子)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
嫩茎叶(地肤茵)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治赤白痢、泄泻、热淋、目赤、雀盲、皮肤风热赤肿。
2.油用种子榨油,供食用及工业用。
3.饲用嫩茎叶是猪的良好饲料。
4.观赏用植株叶形纤细、嫩绿,入秋淡红,可植花坛、树坛空地,或盆栽供观赏。
5.其他 植株老熟干燥后可制扫帚。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喜温和湿润的气候,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宜。于4 月上、中旬直播或育苗移栽。
直播法按株、行距各40-50cm开穴,每穴播种子6-8 粒。育苗移栽法,按行距12-15cm开沟,将种子均匀擂入沟内,覆细土约1cm左右。出苗后,苗高15-20cm时移栽,按株、行距40-50cm开穴,每穴栽植1株,覆土后浇水。勤除杂草,松土施肥1-2次,天旱时注意浇水。

【其他】古诗云"扫帚荠,青簇簇,去年不收空倚屋。但愿今年收雨熟,场头扫帚扫尽秃。"可见地肤青嫩时食用、老干后制帚由来己久。

李时珍认为"(地肤)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去皮肤中热气,使人润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藜Chenopodium album L.藜科

【地方名】灰菜、白藜、灰条菜、灰菜子、落落菜、胭脂菜、灰条头、灰苋菜、落藜、灰藜、灰蓼头。

一年生草本,高60-120cmc 茎直立,粗壮,有棱和绿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多分枝;枝上升或开展。叶有长叶柄;叶片菱状卵形至披针形,长3-6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锯齿,下面生粉粒,灰绿色。花两性,数个集成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困锥状花序;花被片5,宽卵形或椭圆形,具纵隆脊和膜质的边缘,先端钝或微凹;雄蕊5;柱头2。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果皮薄,和种子紧贴。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海拔1800m以下山坡、路旁、溪沟边、田间、宅旁。

2.杖藜Chenopodium giganteum D.Don 藜科

【地方名】红盐菜。

一年生大型草本,高可达3m。茎直立,粗壮,基部直径达5cm,具条棱及绿色或紫红色色条,上部多分枝,幼嫩时顶端的嫩叶有彩色密粉而现紫红色。叶片菱形至卵形,长可达20cm,宽可达16cm,先端通常钝,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无粉,下面浅绿色,有粉或老后变为无粉,边缘具不整齐的浅波状钝锯齿。顶生大型圆锥花序,多粉,展开或稍收缩,果时通常下垂;花两性,在花序中数个团集或单生;花被裂片5,卵形,绿色或暗紫红色,边缘膜质;雄蕊5。胞果双凸镜形,果皮膜质。

分布于甘肃、陕西、辽宁、河南、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产于湖北老洞口、竹溪、枣阳、广济。栽培或野生。

3.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藜科

一年生小草本,高10-35cm。茎自基部分枝;分枝平卧或上升,有绿色或紫红色条纹。叶矩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2-4cm,宽6-20m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渐狭,边缘有波状牙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或淡紫色,密生粉粒。花序穗状或复穗状,顶生或腋生;花两性或雌性;花被片3或4,肥厚,基部合生;雄蕊1-2。胞果伸出花被外,果皮薄,黄白色。

分布于华中、华东、西北、华北、东北。湖北有分布。生长于低海拔地区田间、路旁、水边草丛中。

4.小藜Chenopodium serotinum L. 藜科

【地方名】灰?、水落藜、灰条、灰条菜、灰蒴、灰苋、灰苋菜、灰灰菜。

一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分枝,有条纹。叶长卵形或矩圆形,长2.5-5cm,宽1-3cm,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牙齿,下部的叶,近基部有三个较大的裂片,上下面疏生粉粒;叶柄细弱。花序穗状,腋生或顶生;花两性;花被片5;宽卵形,先端钝,淡绿色,微有龙骨状突起;雄蕊5,和花被片对生,且长于花被;柱头2,条形。胞果包于花被内,果皮膜质,有明显的蜂窝状网纹。

【食用部分】幼苗、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以藜为例,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5.5g,脂肪0.8g,糖类8g,钙209mg,磷70mg,铁0.9mg,胡萝卜素5.36mg,硫胺素0.13mg,核黄素0.29mg,抗坏血酸69mg。

【采摘处理】4-7月间,采幼苗、嫩茎叶,先在开水中烫过,再换清水浸泡4小时后食用。

【食用方法】藜菜可供炒食、凉拌、做馅或做汤,也可制成干菜食用。成熟种子磨成粉可食用。

【综合利用】

1.饲用藜嫩茎叶可作饲料。
2.油用毒草种子榨油,供食用和工业用。
3 杖萃的茎轩可做手杖。

【其他】《本草纲目》载"藜,处处有之,即灰?之红心者,茎叶稍大,嫩时亦可食"。

古诗云"灰条复灰条,采采何辞芳。野人当年饱藜藿,凶岁得此为佳肴"。

民间食用藜菜的情况可见一斑。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诗人,多有咏藜佳句传世。

"藜羹自美何待惨"陆游

"寄语故山友,慎无厌藜羹" 苏轼

"三年国子师,肠肚集藜苋"韩愈

"藜新尚可蒸,藜老亦堪煮。明年幸强健,柱杖看秋雨"李东阳




上一个品种: 酸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1. 酸模 Rumex acetosa L.蓼科

【地方名】山大黄、山羊蹄、酸母、牛耳大黄、酸汤菜、黄根根、酸姜、酸不溜、酸溜溜、莫菜、酸木通、水牛舌头、大山七、田鸡脚。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茎直立,细弱,通常不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矩圆形,长3-11cm,宽1.5-3.5cm,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箭形,全缘;茎上部的叶较小,披针形,无柄;托叶鞘膜质,斜形。花序圆锥状,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6,椭圆形,成2轮;雄花内轮花被片长约 3mm,外轮花被片较小,直立,雄蕊6;雌花内轮花被片在果时增大,圆形,全缘,基部心形,外轮花被片较小,反折;柱头3,画笔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暗褐色,有光泽。

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陕西、新疆、江苏、浙江、云南、四川。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海拔2600m以下山坡、荒地、路旁、沟边。




2. 皱叶酸模 Rumex crispus L.

地方名:羊蹄叶、士大黄、牛耳大黄、四季菜根、羊蹄草。

多年生草本,高 40-80cm。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有浅沟槽。基生叶有长柄;叶片披针形或矩困状披针形,长12-25cm,宽2-4cm,顶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皱折,两面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花序为数个腋生的总状花序合成一狭长的圆锥状花序;花两性;花被片6,成2轮,在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宽卵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齿,有网纹,全部有瘤状突起;雄血6,柱头3,画笔状。瘦果椭圆形,有3棱,褐色,有光泽。

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青海、四川、广西、福建、台湾。产于湖北宜昌、兴山、神农架、丹江口、襄阳、宜城、随川、应城、京山、枝江、监利、公安、通山、崇阳、鄂州、浠水、英山、罗田、红安。生长于田边路旁温地或水边。




3. 齿果酸模 Rumex dentatus L.

地方名: 牛舌草、大黄、野菠菜、野甜菜。

多年生草本,高 30-80cm。茎直立,多分枝,枝斜上。叶有长柄;叶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长4-8cm,宽1.5-2.5cm,顶端圆钝,基部圆形;托叶鞘膜质,筒状。花序顶生,大型,花簇呈轮状排列,通常有叶;花两性,黄绿色;花梗基部有关节;花被片6,成2轮,在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长卵形,有明显网纹,边缘通常有不整齐的针刺状齿,全部有瘤状突起:雄蕊6;柱头 3,画笔状。瘦果卵形,有3锐棱,褐色,光亮。

分布于云南、四川、江苏、浙江、台湾、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山 西。产于湖北宜恩、咸丰、恩施、利川、巴东、秭归、宜昌、五峰、长阳、兴山、郧县、保康、当阳、天门、洪湖、咸宁、通城、黄坡、英山、罗田、武汉。生长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路旁、沟边湿地。




4. 羊蹄 Rumex japonicus Houtt.

【地方名】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舌根、牛舌大黄、鸡脚大黄、狭叶土大黄、野当归。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直立,不分枝,稍粗壮;基生叶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0-25cm,宽4-10cm,顶端稍钝,基部心形,边缘有波状皱折,茎生叶较小,有短柄,基部楔形,两面都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无毛。花序为狭长的圆锥状;花两性,花被片6,成2轮,在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卵状心形,顶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牙齿,全部生瘤状突起;雄蕊6;柱头3;瘦果宽卵形,有3棱,黑褐色,有光泽。

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湖江、福建、台湾、河南、山东。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路旁潮湿地。




5.巴天酸模 Rumex patientia L.

地方名:牛耳酸模、牛耳大黄、土大黄、牛西西。

多年生草本,高1-1.5m。茎直立,粗壮,不分枝或分枝,有沟槽。基生叶有粗柄;叶片矩圆状披针形,长15-30cm,宽4-8cm,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全缘或边缘波状;上部叶小而狭,近无柄;托叶鞘筒状,膜质。花序为大型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花被片 6,成 2 轮,在果时内轮花被片增大,宽心形,有网纹,全缘,一部或全部有瘤状突起;雄蕊6;柱头3,画笔状。瘦果卵形,有3锐棱,褐色,光亮。

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山西、河北、山东、新疆、内 蒙 古。产于湖北巴东、神农架。生长于海拔500-1500m山坡林下、路旁、沟边。有栽培。

【食用部分】嫩茎叶。

【营养与保健】以酸模为例,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8g,脂肪0.7g,糖类 2g,钙440mg,磷 80mg,胡萝卜素3.2mg,硫肢素0.4mg,抗坏血酸 70mg,尼克酸0.7mg。酸模嫩茎叶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采摘处理】春季采摘其嫩茎叶,入沸水中悼过,在清水中淘净粘液后食用。

【食用方法】酸模可供凉拌、炒食,做罐头,制酱。其成熟果实晒干脱皮,磨粉食用。

【综合利用】

1.药用

(1) 酸模:根清热,利尿,凉血,杀虫。治热痢、淋病、小便不通、吐血、恶疮、所癖。叶外用消伤肿、疮毒,治疥癣。

(2) 皱叶酸模:根清热凉血,化痰止咳,通便杀虫。治急性肝炎、慢性气管炎、吐血、血崩、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大便燥结、痢疾、疥癣、秃疮、疔、疖。

(3)齿果酸模:叶捣烂敷乳房红肿。

(4)羊蹄:根清热,通便,利水,止血,杀虫。治大便燥结、淋浊、黄疸、吐血、肠风、功能性子宫出血、秃疮、疥癣、痈肿、跌打损伤。叶治肠风便秘、小儿疳积、目赤、舌肿、疥癣。果实治赤白杂痢、妇人血气。

(5)巴天酸模:根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通便,杀虫。治痢疾、肝炎、慢性肠炎、跌打损伤、内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大便燥结、痈疮疥癣、脓泡疮、汤火伤。

2.制拷胶 皱叶酸模的根和叶、巴天酸模的根含鞍质,可提制拷胶。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分根繁殖。

l.种子繁殖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播种前要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条播、穴播均可,每亩播种量约0.8kg,覆土约30cm。播后及时浇水,保持士壤湿润。出苗后适时间苗。

2.分根繁殖 将母株根头分成数块,每块至少有1-2个芽,以66cm行距,50cm株距穴栽,每亩约需种秧125kg。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浇水。

【其他】《本草拾遗》"酸模叶酸美,儿折食其英"。酸模因含酸性草酸饵及某些酒石酸,故有酸味,食之过多有可能导致酸中毒,因而食前要经预处理除酸汁,且食性要适度。





牛耳酸模




酸模叶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寥科

地方名:夜交藤、山首乌、赤首乌、生首乌、鲜首乌、首乌,赤首乌,地精,赤敛,陈知白,红内消,乌肝石,马肝石,黄花乌根,小独根,野苗根,交茎根,交藤根,夜合根,桃柳藤根,赤葛根,九真藤根,芮草根,蛇草根,伸头草根,多花蓼根,紫乌藤根,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野番薯。
商品名常称何首乌,赤首乌。以质坚体重、粉性足着为隹。

多年生草本。茎缠绕,长3-4m,中墅,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叶有叶柄;叶片卵形,长5-7cm,宽3-5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无毛;托叶鞠短筒状,膜质。花序圆锥状,大而开展,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花被5 深裂,裂片大小不等,在果时增大,外面3 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瘦果椭圆形,有3 棱,光滑,黑色,有光泽。花期10 月,果期11 月。

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西、广东、云南和四川。湖北省全省广布。生长于海拔1 600m 以下山坡路旁、沟边、岩石缝中。也有栽培。

【食用部分】嫩茎叶、块根。

【营养与保健】

营养成分:每百克块根含淀粉28.73g,葡萄糖2.67g,胡萝卜素7.3mg,核黄素1.05mg,抗坏血酸131mg。

保健作用:何首乌含有大黄盼、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干醚、土大黄甙、卵磷脂等成分,能促进人体淋巴母细胞的转化,增强机体抵抗力:能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尚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抗动脉硬化、抗光毒等作用。可用于制作各种增智、延缓衰老、美容等的保健食品、滋补品、药品及其他保健用品。




【采摘处理】于春季茎叶生长旺季,采嫩茎叶食用;于秋季挖取块根,清除泥土,晾干水气,于阴凉通风处贮存备用。

【食用方法】何首乌嫩茎叶可炒食。首乌块根除炒食外,可煮汤、煮粥、泡酒、制茶饮。

【使用禁忌】 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服。忌铁器。
1.《何首乌传》:忌猪肉、血、无鳞鱼。
2.《开宝本草》:忌铁。
3.《宝庆本草折衷》:恶萝卜。
4.《本草纲目》:忌葱、蒜。
【综合利用】何首乌为著名中药材。

1.块根:补肝,益肾,养血,桂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

2.叶: 治疮肿、疥癣、瘰疬。

3.藤茎: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瘰疬、痈疽、风疮疥癣。

【繁殖与栽培】何首乌以块根繁殖或以种子繁殖。何首乌宜温和湿润的气候,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士或粘质壤士为佳。深耕土壤30cm,作成高哇,施厩肥或堆肥作为基肥。

1.块根繁殖 2月下旬至3月中旬,按株距15cm,行距25cm 开穴,深约6-l0cm ,每穴栽种带有根茎的小块根1 个,覆土厚约5cm。

2.种子繁殖  播种期3 月上旬至4 月上旬,苗床宽100-120cm。条播法:按行距10-15cm 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条沟中,覆细士1cm,播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20 天左右出苗。待苗高10-15cm 时定植。按行距30-40cm,株距20-30cm 栽植。

幼苗出士后,应及时松士、除草和浇水。春夏之交迫施人粪尿。蔓长30-50cm 时,搭架缚蔓,以利植株生长。夏季温湿时应注意防虫。

【其他】《本草纲目》中载"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尔"。李时珍认为" (何首乌)气温昧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


首乌植株

人性首乌

何首乌饮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蓼科

【地方名】辣蓼、水辣蓼。蓼子草(四川)泽蓼、柳蓼(浙江),白辣蓼(广东),斑焦草(湖南)。

【文献异名】水蓼 (《唐本草》) ,蔷,虞蓼、(《尔雅》), 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红蓼子草(《重庆草药》),白辣蓼(《中国药植图鉴》),胡辣蓼(《东北植药图志》),痛骨消(《广西药植名录》),红辣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假辣蓼,斑蕉萆(《广西中草药》),水辣蓼、小叶辣蓼(《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一年生草本,高40-80cm。茎直立或倾斜,多分枝,无毛。叶有短柄;叶片披针形,长4-7cm。宽5-15m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通常两面有腺点;托叶鞘筒形,膜质,紫褐色,有睫毛。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细长,下部间断;苞片钟形,疏生睫毛或无毛;花疏生,淡绿色或淡红色;花被5,深裂,有腺点;雄疏通常6;花柱2-3。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有小点,暗褐色,稍有光泽。花期7-8月。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湖北省全省广布,主要产区有咸丰、宣恩、鹤峰、利川、巴东、宜昌、兴山、神农架、房县、荆门、宜都、咸宁、通山、阳新、英山、罗田、红安、武汉。生长于海拔1500m以下山坡路旁草丛中、沟边、池塘边、湖岸湿地。

【食用部分】嫩苗、嫩叶。




【营养与保健】

营养成分:每百克可食部分含钙10mg,磷2.2mg,胡萝卡素7.89mg,核黄素0.38mg,抗坏血酸235mg。

保健作用:中医学认为水蓼性味辛平,具有解毒消滞的作用,可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经常食用可扶人正气。

【采摘处理】春至初夏采嫩苗、嫩叶食用。

【食用方法】水蓼味辛,须先入沸水悼过,然后入凉水浸泡,换水数次,除尽辛味,炒食或煮食。

【综合利用】

1.药用

(1)全草:化温,行滞,桂风,消肿。治痧秽腹臀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

(2)根:除湿,桂风,活血,解毒。治痢疾、泄泻、风温骨痛、月经不调、皮肤湿癣。

(3)果实(蓼实):温中利水,破瘀散结。治吐泻腹痛、水气浮肿、痈肿疮病、瘰疬。

2.茎和叶能制土农药,用于杀虫和抑制真菌。

3.其他:酒曲及作发酵猪饲料。

【繁殖】种子繁殖、分根繁殖。

【其他】《本草纲目》记载“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故《礼记》烹鸡豚鱼鳖,皆实蓼于其腹中,而和羹脍,亦须切蓼也。后世饮食不用,人亦不复栽,惟造酒?者用其汁耳。可见古人曾有喜食水蓼的历史,后来却弃而不食了,这与水蓼食多中毒有关。水蓼生食或食之过多时易产生过敏反应,例如可引起皮肤红痊等,所以食用时须经预先处理,烹调得当,且不宜食之过量。




【文献载录】

1《别录):蓼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2《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3《本草拾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4《纲目》:杀虫。  

5《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癣。  

  6《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7《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  

  8《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9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10《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1.刺榆Hemipteleα davidii (Hance)Planch.榆科

地方名: 枢(诗经) 钉枝榆(浙江湖州) 刺榆针子(连云港)

小乔木,高2.5m,或呈灌木状。小枝褐色,初被毛,后无毛,有枝刺。叶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2-6cm,宽1-2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初被毛,脱落后留一圆形凹点,下面有时沿叶脉被疏毛:叶柄长2mm。坚果圆卵形,扁,长5-6mm,背有翅,翅顶端渐缩成啄状。花期4-5 月,果熟期8-10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产于湖北东南部和东部(通山、英山、罗田)。生长于海拔300-1000m 山坡路旁、村落附近。





2.大果榆Ulmus macrocαrpa Hance

地方名: 黄榆、毛榆、山榆、芜夷。刺榆落叶乔木或灌木状;枝常具木栓质翅;小枝淡黄褐色或淡红褐色。叶宽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多为5-9cm,先端常突尖,边缘具钝单锯齿或重锯齿,侧脉8-16 对,两面被短硬毛,粗糙;叶柄被短柔毛。花簇生于去年枝的叶腋或苞腋。翅果长2.5-3.5cm两面和边缘被毛,基部突窄成细柄;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区。产于湖北宣恩、鹤峰、巴东、兴山、神农架、保康、十堰、英山。生长于海拔500-1700m山坡林中、沟边。




3.榆Ulmus parvifolia Jacq

地方名:小叶榆、秋榆。

落叶乔木。叶革质,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通常长2-5cm,边缘具单锯齿,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幼时被毛。花秋季开放,常簇生于当年枝的叶腋;花被裂至基部或近基部。翅果长1-1.2cm;翅较窄较厚,无毛;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或稍上处;柄细,长3-4mm。花期8-9月,果期10 月。

分布于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河南、陕西、河北、山东。产于湖北宜昌、长阳、兴山、神农架、十堰、丹江口、郧西、竹溪、南漳、保康、应山、松滋、罗田、武汉。生长于海拔500m 以下低山沟边林中或村旁栽培。




4.榆 Ulmus pumila L.

地方名:白榆、家榆、春榆、榆树、零榆、?榆、白粉、钻天榆、榆钱树、钱榆。

落叶乔木。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cm,两面均无毛,间或脉腋有簇生毛,侧脉9-16对,边缘多具单锯齿;叶柄长2-lOmm。花先于叶开放,多数成簇状聚伞花序,生于去年枝的叶腋。翅果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1.2-1.5cm,无毛;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或近上部;柄长约2mm。花期3-4月,果期4-5月。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产于湖北荆门、十堪、襄阳、黄陕、武汉。长江以南多为栽培。




【食用部分】嫩叶、幼果(俗称榆钱、榆荚)花。

【营养与保健】以榆为例,每百克鲜叶含蛋白质6g,脂肪0.6g,糖类9g,萝卜素6.74mg,黄素0.38mg,抗坏血酸43mg;每百克幼果含蛋白质5.1g,肪1g,类7g,黄素0.1mg,280mg,l00mg 铁22mg。

【采摘处理】生长季内及时采摘嫩叶、幼果,轻放竹筐内,勿挤压沤闷;随采随用,勿积压。采摘后也可经干制处理后再出售。干制方法是先将叶、果摘洗干净,分次悼过,捞出沥水,倒入竹席上滩开晒干,或入烘房烘干。用塑料袋分袋、密封后,存放于干燥处。

【食用方法】榆叶、榆钱、榆花可炒食、蒸榆食、煮汤或做馅。榆钱还可以做酱、制粉、酿酒。

【综合利用】

1.药用(以榆为例)

(1)榆荚仁(果实或种子清湿热,杀虫。治妇女白带、小儿疳热赢瘦。
(2)榆白皮(茎枝或根的韧皮部利水,通淋,消肿。治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
(3)榆叶:利小便,消水肿。
(4)榆花:治小儿痛、小便不利、伤热。
2.纤维用茎皮纤维强韧,可代麻制绳、麻袋或作人造棉和造纸原料。
3.材用木材坚硬,弹性强,耐腐性好,可作建筑、车辆、农具及家具等用材。
4.绿化用是重要的防护林树种,一般可栽植为行道树、绿墙、绿篱等。
5.油用榆的种子可榨油。

【繁殖与栽培】种子繁殖。采种后随即播种育苗,行条播。行距20-25cm,每亩播种量2.5-3kg,种子轻而有翅,易飘散,可适当喷温后播种。覆士厚约0.5cm,盖草。一般5-7天即可发芽出士,初期应保持土壤温润。种后30-40 天后间苗,秋后出圃移栽。

【其他】中国人有栽培、食用榆的历史。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唐?李贺
我行汴堤上,厌见榆阴绿 宋?苏轼,可见榆树数目之多。
生钱闻可食,贫者当果蔬 明?吴宽榆
啖榆则眠不欲觉 《博物志》,可见食榆之广。
《齐民要术》中收录有种植榆树的方法《本草纲目》中载有榆叶、榆钱的食法和榆的其他用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4 08: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垂柳 Salix babylunica L 杨柳科

【地方名】杨柳、青丝柳、线柳、吊柳、水柳、清明柳、垂杨柳、倒枝柳、柳树、倒柳、吊杨柳、青龙须。

落叶乔木;小枝细长,下垂,无毛,有光泽,褐色或带紫色。叶矩圆形,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9-16cm,宽5-15m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有时歪斜,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mm,有短柔毛。花序轴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cm;雄蕊2,离生,基部有长柔毛,有2腺体;雌花序长达5cm;子房无毛,柱头2裂。蒴果长3-4mm。花期3-4月,果期4-5月。

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产于湖北省各县市。生长于海拔800m以下河边、路边、湿地。普遍栽培。





  2.旱柳 Salix matsudana koidz.杨柳科

【地方名】河柳、柳树、言叶柳、小叶柳。

乔木: 小枝直立或开展,黄色,后变褐色,微有柔毛或无毛。叶披针形,长5-8(-10) cm,边缘有明显锯齿,上面有光泽,沿中脉生绒毛,下面苍白,有伏生绢状毛;叶柄长2-8mm,被短绢状毛;托叶披针形,边缘有具腺锯齿。总花梗、花序轴和其附着的叶均有白色绒毛;苞片卵形,外面中下部有白色短柔毛;腺体2;雄花序长1-1.5cm雄蕊2,花丝基部有疏柔毛;雌花序长12mm;子房长椭圆形,无毛;无花柱或很短。葫果2瓣裂开。花期4月。

分布于四川、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及东北各地。湖北省全省广布,产于鹤峰、恩施、宜昌、神农架、荆门、罗田、武汉。生长于海拔1100m以下山地、丘陵、平原。多为栽培。






【食用部分】嫩叶、嫩芽、嫩花序(俗称:柳穗、柳絮)。

【营养与保健】 每百克垂柳鲜叶含腆1mg,高于一般食物数千倍。中医学认为柳叶人心、脾二经,可防治高血压病、传染性肝炎和甲状腺肿;柳花可调治妇科疾患。

【采摘处理】初春采食嫩叶、嫩芽。垂柳的柔黄花序花先于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此时可采嫩花序供食用。

【食用方法】柳叶、柳芽作菜,以鲜食为佳;柳穗可鲜食亦可干食。柳穗鲜食须先择洗干净,入开水锅内悼透,再入凉水浸泡约8小时,其间换水3、4次,以除去其苦味,捞出后挤干水分,方可烹调食用。干制者也须先悼水、浸泡,而后摊在筐、席上晒干(或入烘房烘干),用塑料袋盛装密封,食用时用开水泡开,再作烹调用。中原人有以柳絮(柳穗)、柳叶入菜的习俗,创造了多种食法。




【综合利用】

1.药用

(1)垂柳:柳叶可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治痧疹透发不畅。柳花可祛风,利湿,止血,散淤。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柳絮(具毛的种子)可止风,祛湿,溃痈,治吐血、湿痹四肢孪急、膝痛、痈疸浓成胀痛不溃、创伤出血。此外,柳根、柳枝、柳白皮均可供药用。

(2)旱柳:旱柳叶可散风,桂湿,请湿热。治黄疸型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湿疹。

2.材用垂柳木材柔软洁白,为一般器具用材;旱柳材质轻软、柔韧,耐温性好,可用于房屋建筑、矿柱、胶合板、家具、农具等。

3.纤维用枝条可编筐,纤维可造纸或代麻用。

4.制拷胶树皮含辑质可提取拷胶。

5.作蜜源花期长,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6.叶和嫩枝可作饲料和肥料。

7.树姿优美,为护堤、行道树及园林绿化树种。

【繁殖与栽培】扦插繁殖、种子繁殖。

【其他】李时珍曰 (柳)春初生柔夷,即开黄蕊花。至春晚叶长成后,花中结细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绒,因风而飞。"民间作菜用的柳穗,实际上指的是柳的嫩花序,待种子生成,柳絮显出时,花序己老而不可食了。中原人习惯称以"柳絮"入菜,实际上指的是以柳的嫩花序入菜,而并非以柳絮,柳的具毛的种子-入菜。

垂柳、旱柳现以栽培者居多,但并非栽培用作蔬菜,而是为了绿化、材用或其他目的而栽培的。以柳穗、柳叶入菜并不普遍,在此仍遵循民间习俗将其归于野菜范畴。
整株旱柳

旱柳叶子

旱柳枝

垂柳嫩芽

整珠垂柳

柳絮

柳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10: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4 11: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12 12:05 , Processed in 0.10127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