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2|回复: 2

雪碧连发“汞中毒”事件 可口可乐表示遭恶意陷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 0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2月02日07:46  来源:《北京商报》王晓然


临近春节消费旺季,可口可乐旗下雪碧产品在北京市场却陷入到了“汞中毒”危机中,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可口可乐方面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生产环节设备不存在汞进入的可能性,疑为被恶意陷害。

  2009年11月及今年1月,北京先后有两名消费者疑似饮雪碧饮料后出现汞中毒症状。对此,北京可口可乐公司发布了一份声明称,生产环节绝对不可能有汞进入。“此个别事件,基本可以判断为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环节后人为恶意添加。”

  记者致电可口可乐方面被告知,公司正配合警方调查,已将同批次产品送朝阳区质监局检查,并未发现产品含有汞成分。对方还表示,警方曾到北京可口可乐的生产车间进行调查取证,而工厂内生产饮料的任何机器设备都不含汞,更加没有泄漏导致饮料中毒的可能性。“公司有规定,不允许使用任何含有汞的设备,包括温度计,都要使用电子或是酒精的。”

  可口可乐公司方面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临近春节,是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敏感时期,发生汞中毒事件将对可口可乐旗下饮料产品伤害很大,不排除有人陷害公司产品的可能性。希望警方的调查结果能越早公布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8: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口可乐称中毒雪碧是人为恶意添加 已送至工商检测

2010年02月02日07:47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1月17日中午,小勇喝下超市购买的罐装雪碧后不适,当天下午确认为汞中毒。昨天,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称,此水银应为人为恶意添加。

  北京可口可乐公司公共事务部主任陈翊表示,公司在生产中并无任何环节含有汞,就连温度计都是酒精温度计。公司发表声明称,生产产品均符合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环节绝对不可能有汞进入。此个别事件,基本可以判断为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环节后人为恶意添加,目前公司正积极配合调查取证,以期尽早水落石出。

  陈翊称,公司将给小勇垫付部分费用,“但这并不表示可口可乐公司有责任,只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和帮助消费者康复”。

  据了解,事发后,多名民警来到小勇家中勘查,发现男孩家中有一支被打碎的体温计。该瓶饮料现已被警方送至工商部门进行检测。

  小勇的父亲王先生称,事发前几天,小勇的学校给每个孩子发放了一支温度计。孩子不小心将其打破,而自己并不知情。“孩子体内水银和雪碧内所剩水银,远远超过一支温度计所含水银量。”王先生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8: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碧“汞毒门”将验罐 可口可乐称是人为恶意添加

2010年02月02日07:42  刘丹

昨日(2月1日),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京可口可乐)给《每日经济新闻》发来一份声明,对近来不到3个月内北京出现两例消费者饮用雪碧汞中毒事件作出回应,表示是这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环节后人为恶意添加的。

  2月1日记者获悉,第一例汞中毒的消费者马赛的家人当日已到北京有关部门反映此事,目前当事双方都在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

  消费者:不排除法律手段维权

  2009年11月7日,北京市民马赛在西单大悦城某餐厅就餐时,饮用雪碧饮料发生汞中毒。2月1日马赛的家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已向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反映此事,“我希望能够引起其他消费者的注意,不再发生此类事情。”

  据悉,马赛的家人表示,患者目前仍需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汞成分仍在血液和肌肉组织中残留。马赛的家人表示,如果最后调查结果并不能令其信服,他们将不排除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无独有偶。

  1月17日,正值通县二中期末考试,中午12时左右,学生王晨在家吃完午饭,打开一罐听装雪碧,喝了起来。

  “孩子喝的时候就说味道不对,感觉舌头压得慌,好像在喝果冻。”2月1日,在医院里的第二例汞中毒患者王晨的父亲王义军向《每日经济新闻》介绍了当时的情况。据王义军回忆,孩子说饮料味不对引起了注意,他们把喝剩下的1/3雪碧倒进杯子里,“看到饮料里有黄豆粒大小的(水银珠)”。

  随后王晨坚持参加考试,15时40分,王晨因为头疼、眩晕症状不断加剧,被送到医院急救,经检查,医院确认王晨为水银中毒。X光片显示,他的胃内出现一道长约6厘米,宽度在三四毫米至一厘米不等的不规则“光条”。

  经连续半月的排毒治疗,王晨身体逐渐恢复。在最近一次血检中,血液中的汞含量为3.6%ng/ml,仍高于正常标准的2.5%ng/ml。

  王义军转述医护人员的说法称,因为患者年龄较小,身体各个器官尚在发育阶段,不能排除中毒对肾脏等器官产生影响,也不排除影响到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问题雪碧两批号检测均正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北京可口可乐了解到:就汞中毒事件,其分别在2009年11月17日和2010年1月18日将200908210201BJ02,200909250809BJ02两个批号的“问题”雪碧产品的样品送检。

  “这次检验只要是针对汞中毒事件,对食物中的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结果是我们的产品均符合要求,甚至比标准值要低很多。”北京可口可乐公共事务部主任陈翊告诉记者。

  记者手中的两份北京市朝阳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报告显示,330ml/听的雪碧,两份报告中汞的实测值均为<0.00015(Hg)mg/L,符合标准要求。

  北京可口可乐表示,每几秒内,流水线生出产的产品就有几百罐,如果生产环节出现问题,不可能是一两罐的问题。

  如果不是生产环节出现问题,那么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可口可乐:流通环节有人为破坏

  陈翊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所有饮料产品的生产线和设备,均不含有汞成分,生产流程基本为全自动,没有人工手工操作,各个生产环节均符合国际标准。

  2月1日,北京可口可乐在发给记者的在声明中表示,近日,公司得知消费者在饮用公司产品后出现身体不适,后经医院检查身体内出现汞一事。北京可口可乐认为,此为个别事件,基本可以认定为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环节后人为恶意添加,目前北京警方正在调查此事,其正积极配合调查取证,以期尽早水落石出。

  记者从北京可口可乐方面了解到,对于两名受害者,公司给予先期垫付2万元治疗费,首例消费者已经垫付了2万元,而第二位消费者的费用申请已向总部递交。

  记者随后联系了可口可乐 (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个例,由于总部并不负责各地产品的生产销售,此事由北京可口可乐处理。

  超市正常营业 仍有雪碧销售

  据了解,王晨喝的雪碧是在学校附近的“秋收满”超市购买的,生产日期为2009年8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超市了解到,该超市属于社区超市,规模在600平方米左右。老板来自东北,超市经营了8年左右。2月1日当天营业情况正常,超市内顾客不断进出。截至记者发稿,超市内的雪碧饮料仍在销售,并未撤下,旁边还有7箱~8箱整箱存货,但销售的产品不是引起事发的同批次产品。

  超市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称,17日当晚,涉案商品(店内剩下的同批次两箱雪碧)被警察拿走,并调取了当时的监控录像。超市进货渠道一向正规,因为周边紧邻学校,比较谨慎。

  记者获悉,超市老板已经与可口可乐方、经销商交涉过,希望厂家能给予解释,目前,超市还在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

  记者采访几名消费者,大部分人在得知雪碧汞毒事件非常震惊,认为不可思议,并表示以后选择饮料将会更加小心。

  本周天津验罐

  除了流通环节,警方还对包装环节进行排查。

  据北京可口可乐及马赛亲属证实,双方代表及警方将于本周前往位于天津的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对问题饮料的罐密封性进行测试。该中心将就该项测试,出具该饮料罐中的汞成分“是否由罐外注入”的测试报告。

  艾格农业分析师陈静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饮料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环节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比如原料、生产和保存等方面。此次雪碧出现汞中毒事件,应该是个例,没有大规模发现这些问题,原料方面可以排除;疑点将在是否是人为掺入有害物质和生产过程或者包装环节上。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表示,目前饮料行业恶意竞争事件层出不穷,如果最后调查结果是人为掺入的话,对可口可乐,尤其是雪碧的销量和美誉度将造成的打击。以“砒霜门”为例,农夫山泉等只是在当时“监测”出含有少量的“有害物质”,但是市场反应立马造成产品下滑,虽然事后获得清白,但是造成的损失已不可挽回。

  “而这次不仅有人中毒,并且发现里面确实含有水银,这将对雪碧的市场销售造成很大的影响”陈晨说。

  另外,北京雷曼律师事务所律师郝俊波认为,如果调查发现时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等方面出现问题,相应的企业,经销商就要承担责任;如果警方查明属于人为外界注入,则属于刑事案件。但只要产品出现问题不论何种原因,销售方都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6 19:06 , Processed in 0.08827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