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4|回复: 7

中国文化患上“大师饥渴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5 2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3日刊出署名文章说,中国文化患上“大师饥渴症”。年近百岁的季羡林辞世,在“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耀眼的光环映衬下,各界的追思活动异常隆重,证明季先生在当今中国文化界具有高山仰止的地位。记得书法家启功离世后,很多人曾怅然于中国进入“无大师时代”。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的“文化大师”却如雨后春笋,“大师”称谓几乎成了负面流行语。文章摘录如下:

年近百岁的季羡林先生辞世,在“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耀眼的光环映衬下,各界的追思活动异常隆重,证明季先生在当今中国文化界具有高山仰止的地位。

中国有“死者为大”的传统,在盖棺定论时饱受溢美也不稀奇,即使把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等等称谓都加在季先生头上,人们也不会提出异议。只是如“思想家”那样的头衔过于离谱,不但没有产生庄严感,反而徒增滑稽色彩。就像迈克尔?杰克逊死后,人们冠之以“世界天王”名号,这种吹捧似乎不是在怀念逝者,更像一种嘲笑。

记得书法家启功先生离世后,很多人曾怅然于中国进入了“无大师时代”,他们例数中国的戏剧、教育、曲艺、美术、文学、书法等人文学科,对中国文化的创新能力表达了强烈质疑。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的“文化大师”却如雨后春笋,余秋雨、于丹等“大师”做派不足一论,单说近年走红的导演、作家、书画家、经济学者一概皆作“大师”状,以致“大师”称谓几乎成了负面流行语,与“专家”、“博导”一样饱受舆论诟病。

出现这样的文化现象也不全是当事人的错,更主要的是有些人需要以“大师门徒”包装自己,利用大师的旗帜为商业利益服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似乎患上了“大师饥渴症”,加上有些人亟须炮制文化权威,借以彰显自己的政治成就,由此导致了“假大师”泛滥成灾。

不幸的是,与世无争的季先生在有生之年沦为了这种世俗的牺牲品,他在《生命沉思录》中写道:“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轮回转生。现在,如果让我信一回的话,我就恭肃虔诚祷祝造化小儿,下一辈子无论如何也别播弄我,千万别再把我播弄成知识分子。”这难说不是他对残酷现实的莫大失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5 22: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要耐的住寂寞,做学问,要耐的住清贫与孤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5 22: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有多少人耐的住清贫和寂寞?!都是一些浮躁的“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07: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在中国后继无人吗?想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9: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社会似乎患上了“大师饥渴症”,加上有些人亟须炮制文化权威,借以彰显自己的政治成就,由此导致了“假大师”泛滥成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9: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龙笔山人于2009-07-16 07:03发表的  :
难道在中国后继无人吗?想不通。



再有正宗的国学大师,可能出自台湾岛。抛开政治情况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8 15: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速成班出来的不少呀?咋会没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08: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21 21:04 , Processed in 0.0844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