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94|回复: 6

[评论] 与诗昆仑诗友谈诗(论坛交流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3 21: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再提起来。
   我觉得这里面涉及到了不少我们写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所以还是希望大家仔细看看,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即使不说,也想请大家琢磨一下我的想法,不见得都正确,不足之处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别走我的弯路就是了。
   论坛交流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现在中国文坛的一个负面趋势似乎真的如众多网友所说:写诗的比看诗的多。
   但是只是自己闭门造车,很少与文友们交流是不可取的。


与诗昆仑诗友谈诗

   文/闲云不语

====================================================================================

前言
   诗昆仑论坛是我较早入驻的文学论坛之一。2004年2月份建坛伊始,我作为第一批管理人员加入论坛,时任版主,后因某些原因论坛关闭两年。今年7月初欣闻论坛重新开放,在站长一败兄弟的邀请下回到论坛任职。重新开坛的第一期《诗人访谈》栏目选择我来做被访谈人,实是兄弟们对我极大的鼓励与关爱!尽我所知,回答文友的提问,期待与各位兄弟姐妹进行深入交流
长弓:先就基本情况给诗友们坦白坦白吧!

闲云:
   本名迟海波,性别男,民族汉,1969年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写“诗”,开始于不入流的所谓古韵(打油)。86年就读于长春建筑专科学校,开始尝试较多的自由体新诗写作。那年代的文字内容主要以励志为主,偶尔也有爱情诗。14岁至16岁大概三年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因此而偏科,学业受到影响,只能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进入社会。
    写现代诗歌所受到的主要影响来自于外国抒情诗,普希金,席勒,雪莱,歌德等。受中国诗人影响较多的是胡也频,丁玲,戴望舒,徐志摩等人,后期的朦胧诗代表人舒婷和食指、北岛也对我影响较大。
    写诗至94年有了孩子后就几乎停了。大约10年后(03年)接触网络文学,在各论坛重拾文字,以玩儿开心文学为主旨。诗昆仑是我最早加入的文学论坛之一,建坛伊始便在此(从顶点诗歌转移阵地过来的)。
    其实写诗时间不短,成熟作品却不多。07年加入《岁月》文学论坛,在荒原狼等兄弟的帮助下开始投稿,陆续在各媒体发表诗歌及诗歌评论作品,边写边学边发表。没什么代表作,大都是心情文字,偶尔“革命”一点的基本都是约稿。
提问一、长弓:写诗的过程中,是诗找你,还是你找诗?
闲云:
  
应该是相互感应的吧,诗歌应该是有灵性的,不能说谁找谁。我的文字大多数属于纯感性的,一般来说都是某件事或者某些文字触发后产生写的欲望,然后基本一气呵成,后作改动的时候不多。

提问二、长弓:写诗的动力是什么?
闲云:
  
情感触碰,灵魂触摸。我的情绪都在诗歌里,自我意识比较多。

提问三、长弓:家庭环境对你创作有没有影响?
闲云:
   
家庭环境对我的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一般时候家人都比较支持,偶尔有影响工作的时候就成了不务正业,会被老婆唠叨。记得前几年与永远的诗歌和古剑在各个坛子里玩儿的时候我一向持有“开心文学”的态度,那两年几乎每天都在坛子里泡到后半夜,写图,写情感,严重影响睡眠了,家人肯定是反对的,包括我父母也都不赞成我因为自己的文学爱好去熬夜,在他们心里,为了工作熬夜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仅仅为了一个业余爱好就坚决反对。


提问四、鸣砂火:
   问好闲云不语,刚才在选你的稿时,发现你的诗大多数如一阵大风扑面而来,给人豪放。我觉得你的诗都有比较强的即兴性,语速飞快,然而,我又发觉你对诗的细节部分的处理似乎不大关注似的。你如何看待这点的,又如何处理诗中的细节?

闲云:
   的确我写诗歌的时候很少考虑细节,也许是习惯了一气呵成的写作方式。每首诗歌最后的修改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对诗歌语言的斟酌或许要稍费一些时间,即使是一气呵成,也免不了写作过程中对个别关键性词语的一再推敲。
   读过我诗歌的朋友也应该能够看出来,我的文字基本都是一个粗线条,这是一种习惯吧。在有了基本立意的基础上,我不会考虑太多的细节加工,先把自己所需要表述的大致轮廓勾画出来,其实也就形成了我诗歌的主体框架。很久以前,也许是在我的青年时代我就对于文言的基础修饰很感兴趣,那时候阅读的关于写作的书籍就包括了《逻辑学》与《修辞学》,我觉得这两门学科对于每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都是必须熟读并且要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的。所以后来我也在一些场合说了自己的这一观点,并且写在我的《新诗散谈》里。
   鸣砂火兄弟提及的“细节处理”,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个难题,或者对我的文字来说,更多的表面化细节处理就在于“关键性”抑或“非关键性”的语言修饰吧。我们的汉语言如此丰富,每一个意思都有很多不同的修饰词汇,如何更加贴切地进行选择才是最主要的,比如:“战争”、“战役”和“战斗”,“拉”、“拽”和“扯”的关系……


提问五、长弓:你平常读哪些诗刊?
闲云:
   这十几年,业余时间我很少看书,纯诗歌类刊物更是很少看。这两年订阅一些刊物后,偶尔看《岁月》、《辽河》、《诗文杂志》等。大多数时候都是厕所文学,读综合类刊物,如《知音》、《读者》、《青年文摘》什么的。

提问六、长弓:自己花钱订阅吗?

闲云:
   前两年订阅的《诗刊》,后来觉得“水”太多,没意思,就停了。08至09年度订阅的官刊和民刊比较多,有《岁月》、《辽河》、《诗文杂志》、《诗选刊》,现在只订阅了《岁月》和《诗文杂志》。

提问七、长弓:是否给刊物投稿?
闲云:
   现在很多媒体论坛,常去的几个论坛每次发表作品都算是投稿了吧。主动投稿的时候不多,除非有诗赛或者是征稿的,碰上了就发过去,都是发在论坛或者邮箱。


提问八、一败:
   1、在新诗诞生之时,当年的学衡派曾提出“无律不成诗”的观点,而茅盾等人给予了反驳,你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闲云
   
其实对于这个学衡派我还真不知道,刚刚搜索了一下,似乎他们带有一定的复古色彩(绝不是贬义),他们对于现代新诗乃至白话替代文言都是极力排斥的。所以我认为学衡派所谓的“无律不成诗”应该是指的只有带有严格韵律的古体诗歌才可以称为诗歌,而自由体的现代新诗他们是排斥的。对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学衡派在这一点上未免过于守旧。我们知道,所有事物都是在尝试、摔打之中演化、进步的,对于诗歌来说也是一样。不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证而妄下结论,我个人肯定是不赞成。其实现代新诗也包括了“格律体新诗”,学衡派的几位代表人物也都是学贯中西的学者,我想他们自然也不会排斥欧洲十四行诗(这个没有考证),而十四行诗的格律体式相对于中国古典诗歌肯定是要自由得多。无论是中国古典诗歌还是欧洲十四行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于诗歌格律的要求。我个人觉得,如果宽泛一些的看,对于诗歌“格律”的要求并不过分。无论是闻一多提倡的“建筑美”,还是何其芳崇尚的“视听美”,都是在强调诗歌语言的节律。而对于现代新诗来说,我认为:缺乏了节律的诗歌绝对不会是好的诗歌。很多搞现代新诗创作的朋友(也包括我自己)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时常会出现诗歌散漫化的问题,一是行文罗嗦,二就是节律过平或者过抑,阅读起来的口感极其不好。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诗歌的内外声律而造成的。乱了节律的句子是很难让人记住的,这不能不说是丢弃了诗歌节律而过于随意堆砌辞藻进行所谓“创作”的“排斥格律主义者”的悲哀


提问九、一败:
   2、你认为目前现代诗歌面临着怎么的困境?它的出路又在哪里?

闲云
   我个人觉得现代诗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有两点:
   其一:过于散文化的陈述性诗歌大肆泛滥。这尤其体现在一些较大的主流媒体刊物上。其表征为:似乎只有歌颂与赞美社会,极力表述爱国激情这样的诗歌才可以受到主流媒体的青睐。而这种题材的诗歌往往就是被大量的大口号、小自白堆砌而成。说实在的,我个人不认为这类诗歌能够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就必然导致诗歌创作的受众性被大打折扣。缺乏了阅读者的文字是没有生命的。
   其二:“诗人”泛滥。纸刊上发表了几首诗歌或者进入了某个文学社团就自诩或被推崇为“诗人”,这简直就是对诗歌的猥琐,更是对“诗人”这个高贵称号的亵渎。包括对于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这个“诗人访谈”,看见“诗人”这个字眼被安在我头上真的有如芒在背的感觉。我个人觉得,“诗人”应该是高贵的、高雅的。作为一个“诗人”,他应该具备以下两种基础责任:首先应该具备个体情感责任,其次应该是社会责任。如果连自己的真实情感都不能够率真表达出来的人,又如何能够担负起社会赋予他(她)的文字代言人的使命?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诗人”也是一样,如果发表了几首诗歌就想当然地做起了“诗人”,那岂不是天下尽“李杜”了?若然人人头顶有光环,“诗人”的尊贵与高雅又体现在哪里

   说到诗歌的出路,我不敢妄言,毕竟我只是个业余诗歌爱好者,我的目光仅存于自我情感里、眼前这片自由的诗歌天空下。如果说我个人的一点建议,我觉得我们这些诗歌爱好者最好还是先从自我做起,无论写什么,首要的是内心实在,让心自由,诗歌才能自由。

提问十、一败:
   3、很多诗人是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你如何看待?(去年珠海诗人吾同树自杀,他是我的一位诗友)

闲云:
   这个问题我也思索了好久,我不知道这是宿命的安排还是作为一个文人的悲哀。但是对于海子也好,吾同树也罢,我们无权对他们指责什么,每个人的行为都不会无缘无故,也许同样的苦衷,同样的一道坎儿,有的人能过去,有的人永远过不去。存在与消亡,都是有道理的。

提问十一、一败:
   4、在你的诗歌中,贯注了太多的乡土元素,其中有东北汉子的粗犷也有草原人的侠骨柔情,但我总觉得从2003年认识你的现在,你一直处于一种起伏不定的状态,似乎一直在探索中,为什么?或者说你到底为什么而写诗?

闲云
   
其实我自己也很郁闷的。写了这么多年诗歌,让我真正觉得能够满意一点的还真的就是那些后来被我自认为的“黑色非主流诗歌”。我觉得,那才是真实的自我内心写照。或许也算是一些尝试吧,我觉得只有在完全自我的旷野里,我才真正变得透明,变得强壮。我是个惰性很强的人,从来不会强迫自己去写什么,所以说这些年来我的诗歌创作数量不是很多。但是惰性归惰性,我写的诗歌大都是具有主动意愿的,当然被动的东西也写过,基本都是约稿,很少

    我为什么写诗?只是想要表达内心的情感。其实诗歌就是我的日记,点滴情感都会在我的诗歌里真切表达出来,是一种宣泄方式,也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刻下的一笔又一笔铭文

提问十二、长弓:
   “第一个问题:简单地分,新诗有白话和哲思两类语言(其实是风格),风格上泾渭分明。白话是通过浅显的语言,来叙述生活的本象;哲思是通过个人的思辨,来解析生活的内核。首先,请先选择出你更热爱哪一种诗歌语言?”
    这是路上发在《昆仑焦点》文章中的一个问题,说新诗有白话和哲思两类语言,或两类风格,这个问题成立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闲云:
   这两个问题我一并说说我的观点吧。其实我觉得不该这么分的,白话的叙述与个体的思辨应该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我个人以为,所谓的白话诗歌应该是这样的:在它直白的语言后面蕴含着一定的自我观点,并用有效的逻辑推论与言词修饰把这些观点进行深入阐述与扩张,最终目的就是达到沁入读者内心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这样“白话”与“哲思”相结合的诗歌自然也就直而不白了。也许诗歌的“种类”要加细分真的不少,所谓“哲思”的风格应该就是我们平常认为的“哲理诗歌”吧,或许叫做“哲理诗”更为妥当。哲理诗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格言化与警句化,我个人以为的确有不少这样的好诗,它的优势就在于“简练”“易记”。如果要做一个选择,作为我个人来说还是比较倾向于前者,这又涉及到前面问题里的受众面问题了。

   我在《新诗散谈》里有些观点,转录过来:有些约定俗成的口语在汉语文化的海洋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若要把你的诗歌语言全部要求到“力度”、“厚度”上面来,采用过多过重的“理性句式”来压制口语的自由,那么恐怕这样的作品也只能称其为僵硬的文字。不要忘了“诗歌”这个词的内涵,它是凝练的文字与悠扬的声韵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口语诗歌自然也不是纯粹的大白话,在那些朴实的句子后面隐含的更深层的意蕴才应该是我们诗歌生命最重要的载体


提问十三、鸣砂火:
   我注意到你在坛上发的一些“献诗”,我比较喜欢。清亮的诗风,不羁的语势,简洁的结构,为此,在古剑那个选稿处我选了两首。我想知道你为何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现在你是否还在持续这样写?

闲云:
   那些献诗是我准备写的一个爱情诗系列,是有针对性的,原本准备今年完成100首,无奈今年工作突然多了起来,只写了20来首。还有一些原因,这个系列也许不会继续写下去了。那一组献诗基本都是我倾心之作,简单如水,清净如水,其中有几首也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

提问十四、青桉
   1、你认为诗歌是一种情绪吗?或者你认同这种情绪也是一种生活吗

闲云
   
诗歌当然是一种情绪,或者也可以说是多种情绪的产物。每个人宣泄情感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我似乎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喝酒,二是诗歌。不论是大情绪还是小情绪,只要到了一个临界点,那就是宣泄,也就诞生了我的诗歌。既然我认为诗歌是一种情绪,所以这种情绪也必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提问十五、青桉:
   2、你的诗歌受现实中的情感的影响有多大?

闲云
   
我的诗歌几乎全部来自于现实中的情感。我说我的诗歌是心情日记,没错,我的诗歌是来自于我个人情感的根本。善的、恶的、高尚的、龌龊的,只要是我的真实感受,基本都会体现在我的文字里。也就是说,我的诗歌受现实中情感的影响接近于百分之百


提问十六、青桉:
   3、对于诗歌的简单你怎么看,发现你也一直回避复杂的意象,甚至是刻意的回避一个复杂的词汇。

闲云
   
我不是因为害怕某些意象表达而去规避一个复杂的词汇,而是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去充分驾驭一些复杂词汇完成所需意象的深入表现。我觉得,诗歌是不需要太过复杂化的文体,我们写的东西,除了自己能够清楚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更需要大众读者能够基本明了你的个体思想所在,从而跟随或者延展你的内在思想,更加贴近,更加深入你的内心,这是每个诗歌创作者都梦寐以求的。所谓诗歌的“简单”在我来说求之不得,只要能够合理并准确地表达了我想说的,这就是最根本的要求了,其他的一些语句修饰当然也与一首诗歌的成功密不可分,那一部分就是题外话了。意蕴的合理表述才是我们首要注重的细节


提问十七、长弓:你是如何从名家诗歌中吸取精华的?

闲云:
   所谓精华,其中一点应该就是诗歌内蕴的合理化体现。诗歌的合理化表现在很多层面上,从基础立意到语句修饰,要完成一首绝对完美的诗歌是很难的,但是态度得端正,再短的诗歌在我们的笔下也都该是一项大工程,如何避免过多纰漏与硬伤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名家之所以出名篇,不见得他们的诗歌每一首都是完美无缺的,我觉得他们是真正拥有了深厚的生活与文化底蕴,才自然而然地成就了那些流传恒久的文字。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我首要感受的不是主题的抢眼,也不是立意的高深,而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感应。能够冲击到我内心的,哪怕是一个句子,我都认为那是精髓,是精髓就要保留它,消化它。我不觉得吸取精华是一件刻意的事,那些东西走进内心的同时就已经是渗入到血液里了。


提问十八、鸣砂火:
   见你的简介,你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而在你的诗中(主要是发在这坛上的),比较少读到你出生地相关的物象“元素”,读到更多是一种普遍性的东西,那么,你是如何看到地域性文化与个人创作关系的?

闲云:
   确如兄弟所说,在我的诗歌作品中,纯乡土类诗歌所占比例不大。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基于我自身对于养育我的这片草原深厚民族文化的浅薄认识。在我内心里,这片草原就如同我的生命,我只可以感知她,爱恋她,却终究无力揭示她存在于我血液的所以。她是立体的,多维的,博大而深邃,总是让我怀着敬畏的情感去感受她,却不可以深入。其实作为草原的子民,我明了她的历史,知晓她的故事,但是正因为她具有博大而深厚的民族内蕴,让我知道自己终究无法用文字来把她完整地诠释出来。在前面的提问中我已经说过,我的诗歌几乎都是来自于自己内心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而对于草原,在我的文字里也仅限于这个层面上的体现。涉及到草原的诗歌不少,直接面对草原、深入讴歌草原的却不多。我想,一定能有那么一天我会让我的诗歌里充满了草香,自身的学习与努力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
   关于地域性文化与个人创作的关系,我觉得那不仅仅是密不可分,可以用血肉相连来作注释。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我所感知的是一种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野性与理性并存的民族文化。在这样一片张扬个性的土地上,你如何肯让自己囚于渊,荒于野?又如何能让自己不与她的秉性一脉相承……?


提问十九、宁静
   请问闲云诗友:初学新诗该注意什么?能谈谈你初学时的经历吗
闲云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不大好回答,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吧。我的看法还是老生常谈,首先要把文学素养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是说只有文学理论就可以的,它应该包含了生活素养。我个人觉得阅历对于我们尝试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记得多年前与一位诗友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说过,没有经历的东西我是不会轻易去尝试的。我可以想象我60岁的生活也许如何如何,却不能写出若干年后抱孙子的感受,即使写了,也是空的,没有经历之前,我们对于未来都只是臆测
   初学写诗的时候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早中期吧,受我母亲影响,喜欢读古诗与古文,偶尔也尝试着写一些打油诗什么的,还有类似歌词的东西。那年代流行的基本都是非常抒情的诗歌,后来接触到北岛、舒婷他们诗歌的时候有一阵子是看不懂的,只是觉得有一种激荡,却说不出所以然。84年的时候偶然接触了《诗刊》,于是让娘帮我报名参加了第一届诗歌刊授学院的学习。一年时间没感觉有什么进步,还因此而耽误了不少学业,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关系吧,过早地接触相对于年龄来说比较深奥的事物不见得是好事。不过我现在也从没后悔过,诗歌已经渗入到骨髓。86至90在长春上学的那几年,写了不少现代诗歌,同时也阅读了更多的课外书,除了言情小说,我好像什么都读。包括儒释道、各种宗教类的,武侠科幻,手抄本什么的,那几年我觉得所读的东西都没有白读,很多内容都成为了我后来进行诗歌创作的根本。其实我真正开始写诗歌应该是从接触网络文学开始的,从前的文字都没有了,现在一点都想不起来当年到底写了什么,也许就是一些简单的个人小心情吧。网络让我开阔了视野,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朋友,各种各样的写作风格,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诗歌写作。弯路不少,直到现在也有迷茫。自己的很多道坎儿总得一道一道过,离不开朋友的指正与帮助,多交流多讨论,这点太重要了。


提问二十、宁静:
   谢谢闲云君的解答!还有个问题想请教闲云君:初学写诗的人怎样过语言关?为什么有些新诗很难看懂?(我指的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是因为不懂新诗的语言吗?你写新诗的时候怎样选择意向?我问了一些很幼稚的问题,闲云君不要见笑啊!

闲云:
   
宁静客气了!前面我已经说过自己的看法,要过语言关,首先就要过了基础的《逻辑学》和《修辞学》,当然这两门学科是建立在最基础的文化关之上的。有些新诗难以看懂,我个人觉得就是每个个体创作者对于主题意象的表述方式有所不同,在“正常”的思维状态下写出来的文字,我们若有相近的经历,一定能懂的。当然也有少数作品是这样的:作者刻意运用大量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语言,来堆砌、罗列成自己所需要的一种文字“气场”,而其目的不在于意象表述是否合理,内蕴拓展是否适度,只是追求一种简单的“感官”轰炸,我觉得这样的文字不能归纳为“诗歌”的范畴,充其量也就是空泛的文字游戏而已
   所谓新诗语言,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诗化语言,也就是让你的诗句不要太过随意,遣词造句尽量简练、诗意一些。但是我个人认为,“过于”诗歌化的语言往往缺乏亲和力,也许凝练,却也呆板,也许唯美,却又飘渺……如何平衡,那就是个人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与探索了,没有一定之规。我写诗歌的时候从不刻意选择意象,我觉得意象不是选择来的,更多时候我的文字是跟着心绪走,也许先有所触,但不是刻意立意。也许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创作方式和程序也不尽相同吧


提问二十一、木行之:
   我问问:有句话叫做“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请问不语兄诗外的功课做了哪些,你觉得哪些是对写诗帮助比较大的。

闲云:
   
问候行之!我想,阅历与经历对于我的诗歌创作都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一些经历从根本上左右了我的诗歌。经历多了阅历自然就多,我不主张为了什么而去刻意经历,那是自然法则,有直路有弯路,有高坡有低洼,随心而行就是了


提问二十二、鸣砂火:
   1、上个世纪80年代的社会似乎笼罩着很浓烈的诗歌激情,诗风喜向着一个比较虚幻、哲思“大我”的方向吹。我见到一些资料,说当时有大量的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介绍入来,一下子从精神上武装了当时创作者的头脑,有点架空了当时个人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经验,如你在回答宁静所说的“过早地接触相对于年龄来说比较深奥的事物不见得是好事。”,我非常赞同此点。我想问下,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开始写诗,并写了不少时间,在你的诗歌上是否遗留那个时代的诗风?

闲云:
   上世纪80年代早、中期的中国国内文化环境其实对于边远地区的一个北方小镇上生活的我来说,基本处于一无所知的境地。我所阅读的诗歌,也仅仅是来源于书本上以及报刊上。在那些青葱年少的岁月里,关于中国文化的走向以及现代诗歌的门派之间风风火火的辩论,于我来说是那么遥远,我只走在自己的那一方小天地,独自涂抹着青涩的少年青春。
   其实那时候我所接触的大部分诗歌作品都是来自于八十年代以前出版的国外诗歌译本,以及三十年代中国新诗已经成形的那些诗歌书籍,几乎都是家藏的。我倒是没觉得那些外国诗歌“架空了当时个人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经验”,我个人非常喜欢普希金个人情绪极浓的一往无前的抒情方式,也喜欢雪莱的细腻而不拘谨的浪漫诗风。我的诗歌大部分都是韵律诗歌,应该是留有国外诗歌和中国早期新诗的更多痕迹。


提问二十三、鸣砂火:
   2、当进入90年代,诗风开始吹入了个人的生活空间,注重了个人情感表现,尤其是语言的叙述方式大量出现,而你刚好在1994年中断写作,在2003年再续上。这里面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空缺,当你再握起笔来时是否感到不适?在新环境下,你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哪些压力?而这10年时间,正是诗歌叙述流行和泛滥的时间,造成了文本上“过于散文化的陈述性诗歌大肆泛滥”。而在你的诗歌中,你是否有意规避它?如果没有,你如何利用它来表现你的情感?


闲云:
   的确是有很多的不适。也正是间断了10年的诗歌写作,重新接触诗歌的时候几乎完全是从头开始的。那时候看到一些诗歌,很多意象化的处理都会让我感觉一头雾水,自信心大打折扣。因为心里没底,所以玩儿了大量的临屏写图,与朋友们在论坛一起玩儿是件开心的事儿,只是我没忘了要自己从头学起,学会借鉴,学会提高。大概玩儿了3、4年的时间,应该是有了一点心得吧,但是更多时候还是感觉到压力。在我的论坛朋友当中,诗歌创作水平高的人太多了,跟在他们后面能够学习到很多自己没有或者缺少的东西,但是一些自己还算认可的表达方式我还是要保留,要改变自己总得有个理由。

   至于过于散文化的陈述,的确是有不少这类诗歌,我个人不大赞成把现代新诗写成这样,有些过于堆砌的分行文字还真不如一些优美的散文耐读。我个人一向有个观点,就是情感诗歌可以采用一些直接的抒情式语言来增加句子的感染力,但一定要有个限度,不能散起来没完,诗歌毕竟还是需要更多合理化的凝练句式。我个人在写一些情感诗歌的时候,基本还是比较回避过于叙述的句子的,偶尔也有一些长句子,我把它们自命为“散句”,至于到底算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只要自己有感觉,相信也一定会有读者与我一样的。

提问二十四、鸣砂火:
   “我的诗歌大部分都是韵律诗歌,”当读到这话时,我立即想起了你的“献诗14”,这首诗的韵律非常明显了。你说献诗系列是准备写一个爱情系列的,出于某种原因中断了。作为创作者,我真的希望献诗系列一些创作结构继续在你的诗延伸。我就读了你近几日发的一些诗,从语气来感受,似乎你写得比较急速,我觉得这对创作有不利的影响,你如何看待?你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试过有意让自己的思绪停缓下来,细细把玩?

闲云:
   感谢鸣砂火兄弟对我诗歌创作的关注与期待!过于急速的写作也许会对创作有些不利的影响吧,在细腻程度上肯定是有不利的。只是我习惯了这样的写作方式,也试过让自己慢下来,但是很多时候思路就因此而断了,应该是自己的修为不够造成的。也许以后会有更多的尝试吧,希望与大家多作交流,共同提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月上湄梢 + 10 精华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7: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也提起来,希望大家多交流,多说想法~
说是访谈,其实也就是匆匆的版面交流,有漏洞或者不足,大家来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17: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明明回过的咋不见了?阅读,领会,沉思,获益。闲云大哥辛苦了看见你回来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2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仔细看过,很有帮助:)
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0: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提起来。
我觉得这里面涉及到了不少我们写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所以还是希望大家仔细看看,也说说自己的想法。即使不说,也想请大家琢磨一下我的想法,不见得都正确,不足之处也算是给大家提个醒,别走我的弯路就是了。
论坛交流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现在中国文坛的一个负面趋势似乎真的如众多网友所说:写诗的比看诗的多。
但是只是自己闭门造车,很少与文友们交流是不可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23: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交流,谢谢顾问带给我们,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3: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月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5-29 08:09 , Processed in 0.1174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