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8|回复: 6

佛教中的虹化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6 13: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得道高僧在圆寂时出现的一种神秘现象。据说,修炼到很高境界的高僧在圆寂时,其肉身会化作一道彩虹而去,进入佛教所说的空行净土的无量宫中。
  一种更为稀少而殊胜的死亡现象:虹化。其基本特征是:人死后的肉体,或在瞬间或在数天时间里不断缩小以至最后全部消失,真的就象彩虹和空气那样在虚空中“化”掉了----所以,也有人将虹化者称为证得“光身”,其意与此无别。肉身全部虹化之后,或什么都没留下,或只留下一点点未“化”尽的头发与指甲。
  据史籍记载、耳语相传及今日所见实例,能以“虹化”方式离世者,大多属于按宁玛派“大圆满”法修行成就者,这也许跟“大圆满”修持方式的某些独特性有一定联系。当然不是绝对的,其它密法修行者也有虹化而去的。拿死后“虹化”者跟前述肉身不腐或火化得舍利、心舌不坏、骨现佛像咒语等相比,同样也不能绝对地说,修行的次第一定超过前者,但可以说的是,死后“虹化”者,其修行次第肯定已达相当高的层次。
  也有“虹化”者,肉体缩小到一定阶段,就停止不缩了,变成硬邦邦的真身像,敲上去嘣嘣有声。未全部“化”光,也许火候还欠缺一些吧,但一个五尺高的汉子,死后能自然缩成一二尺乃至不到一尺高的硬身像,也够奇妙的了。
  还有修行得道的高僧,死后火化,遗体全部烧光,连一点骨灰也不留下,这种十分特殊的现象,也可归入虹化一类。
  自莲花生大师将佛教密宗从佛陀的故乡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带到雪域藏地,一千多年来,藏地成就虹身者不计其数。据印度南方高级显密佛学院编撰的《前译光明史》统计:“莲花生大师在桑耶期间有多吉登炯等具各种神变之二十五大成就者,同时耶巴密乘寺成就光身者有一百零八人。在华庆曲沃日成光身者一百余人。又在朵康续莫果华密乘寺,一百一十三名女持明者成为光身,此外还有二十五位空行母成就光身,前宏时期有如是甚多大成就者。”据宁玛派三大派系之一的噶托派《噶托大史》所叙,从噶丹巴德协(1122-1192)最初修建白玉噶托寺,至公元1883年新龙喇嘛班玛登德成就光身为止,七百年间获得大圆满光身成就者不可计数。另据今还健在的德巴堪布著的《多芒寺志》记载,四川甘孜州炉霍县多芒寺自公元1653年建寺以来,寺中成就虹身者共十六人,其中三位肉身全部化光,有的稍留下一点点头发和指甲。
  不过,全部化成虹光而去者,不象舍利子或不坏的心舌,多少还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留下来,什么都没了,这就不能不感谢弟子的口述相传、教内记载及史学家的秉笔直录,使后人多少还可想见当年大成就者谢世时那种震撼人心的壮观场面。比较起来,虽未全部化光,但缩成一尺左右的坚硬真身,被后世弟子当宝贝一代代保存流传下来的,倒也不算太少呢。
  在这近百年间,藏密大圆满的流传,可谓风起云涌,贡嗄上师等藏族高僧,先后在汉地传法,而根造上师等汉人,也不断到藏地学习大圆满法。尤其是台港等地,也有不少大德在弘传大圆满法,使这一佛法之瑰宝,得以为更多的汉人所知晓。
  而在大圆满法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也许就要算得上虹化了。
  只是一直以来,对于虹化现象,大都视为修习大圆满法,尤其是心髓后的奇迹,而对于虹化之由来,则缺乏相应的讨论。
  而事实上,只要我们对佛教史作一系统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与虹化现象极其类似的火光三昧,实际上早存在佛法之中,并曾成为禅宗西土诸祖的主要修法。
  所以,将二者作一个对比,就更有助于能够了解虹化现象的实质了。
  在此,先来看看虹化现象的主要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3: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虹化释义
无垢光尊者曾在《句义宝藏论》中,指出过学密宗的上等瑜伽士,应有的四种成就相,即:
  (1):无余微尘而成就。
  (2):为度化他众以满天彩虹之光身而成就。
  (3):光身消于虚空而成就。
  (4):肉身直接消于虚空而成就。
  而这几种成就,实际上就是虹化了。在《金刚萨?意镜续》中,也曾说道:「修密法者所得涅盘有二种,一为正等觉,二为现前觉。所谓正等觉,即是以无余肉身而成佛;所谓现前觉分有数种,即修密者圆寂时出现彩光、妙音、坚固舍利、大地震动等瑞相。彩光有二种:光环如虹幕相、光线如梯形相。若现光环相者,五日后安稳得现前成佛;若现光线如梯形相者,七日后现前成佛。妙音有二种:若轰然作响,七日后现前成佛;若有物体相碰声者,十四日后即现前成佛。」
  综上所述,虹化成就实际上可以归纳为如下二大类:
   (1):正等虹化。
  即在圆寂虹化时,肉身直接成就虹身,飞入清净刹土。
   (2):现前虹化。
  即在圆寂虹化时,以智能火焚烧异熟肉身,成就光蕴虹身。并出现了虹光、地动,彩云等等瑞相,身体缩小,或仅剩下头发、指甲,甚至完全也没有剩下。
  在西藏历史上,虹身成就的事例非常之多,其中最惊人的记载,出自于《前译光明史》中,据说从噶丹巴德协修建白玉噶托寺,而形成宁玛派中噶托法系后的七百年间,竟然共有十万人获大圆满虹化光明身成就。
  而即使到现代,西藏本土上虹化的事例,仍屡次出现。足可以证明虹化成就确实存在,决非虚妄之言。
  那么,在大圆满法,尤其是密宗之外,佛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虹化的成就呢?
  这对于了解虹化成就的由来,和了解其实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大圆满法出现之前,印度本土上也曾出现过一种类似的成就法,足可以证明大圆满法的虹化成就,在佛法中确有源流可以追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3: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火光三味与虹化
在佛教中,类似于虹化这种身体发光与自然焚烧的成就,并非只有大圆满法所独有。早在佛祖当年圆寂时,就已经出现。在《五灯会元》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
  「尔时全棺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往返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
  而在后分涅盘经中,就更详细的记载,即:「尔时如来,以大悲力,从心胸中,火涌棺外,渐渐荼毗。」
  可见这种火光三昧的成就,是从心胸中,自放火光,而火焰也非常猛烈,甚至可以涌出棺外。这一点也与后世的虹化,非常相似。
  而这种火光三昧的成就,并非佛祖所独有,也流传禅门之中,成为了一门历经数十代传承的法要。例如西土禅门的二祖??阿难尊者在圆寂时,也显示出相似的火光定成就。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即升虚空,入火光定,身出烟焰,而入寂灭。」
  从那以后,禅门的西土祖师身上,屡次出现这种火光三昧的成就。在此,就可以根据《五灯会元》中的记载,先作一个资料上的列举。
。。。。。。。。

由于禅门西土初祖摩诃迦叶尊者是隐修于鸡足山中,所以,在其余的二十六位祖师身上,竟然有至少十二位祖师是证得火光三昧成就的。
  从这么多的事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印度禅门的流传中,肯定有类似于大圆满心髓法的修炼功夫注1,只是到了东士之后,或因传承之断绝,或由机缘之不合,使这一成就法门,渐渐不为人所知注2,而只能够隐秘于极少数禅师之手。而相反,却在大圆满法中获得重现,并结合密法之修行,终成一大要法。
  所以,虹化之成就,实际上是从火光三昧所渐渐发展而来,见下表:
  佛祖------火光三昧-------虹化
  而从火光三昧的成就中,我们就更能够深入了解虹化之实质,并为禅法与大圆满法之间,寻找到一条共通之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3: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禅法在印度与中国的流传历史,肯定要比大圆满法要早,而且,大圆满法的早期流传中,也曾出现过来自中原的汉人。所以,大圆满法的某些主要方法,很可能是来自于禅法,只不过关于这段历史的相关资料十分缺乏,再加上西藏曾经禁绝中华禅法的流传,现在已经很难弄得清楚了。

在中华禅门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少数禅师在圆寂时,显现出这种火光三昧的成就。例如奖山元模禅师等人。即使在现代的民国十三年间,也曾有具行禅师证得火光三昧而自焚的例子,可见这种成就仍然可以透过禅法而获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3: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圆满中,虹身成就被认为是已转化、或消融了“业力之身”的证量体现,一般有三种方式:
  1:虹光身
  这种成就仅依大圆满心髓部本净修持,即能成就;行者圆寂时,身体逐渐缩小,大多缩成本人一肘量高,更优秀的行者,数日后仅留头发与指甲,在这过程中,身体周围或上空多会出现圆形或盘形光彩。在康藏,无论过去与现在,或得此等成就者最多。
  2:光蕴身
  这种成就是心髓部顿超修持的成就,即圆寂时连指甲头发也不留,业身全部融入光蕴,无遗任何。历史上,如是成就的如噶饶多杰、西日森哈等。
  3:大迁转虹光身
  最稀有的成就,由修大圆满顿超所成,住世无死之虹光身,又称真实金刚身,获得如是成就的有:布玛拉牟扎(无垢友)、莲华生大师及极尊狮子自在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6 20: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奇怪的现象呀,都没听说过,只听说过有舍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6 20: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疏影淡然于2009-09-26 20:37发表的  :
好奇怪的现象呀,都没听说过,只听说过有舍利子
也是第一次听说,长见识了.
舍利子倒是听说过,也在西山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20 03:07 , Processed in 0.1385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