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2|回复: 0

[原创] 长安叶落秋风健,来拜前朝劫罅人——吟边杂记之蔡淑萍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2 20: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蔡淑萍老师费了番周折。先是问了些诗友,都未得到她的联系方式。后来热心的李勇兄发来了其微信号,乃加之,略陈自己的情况,她听说我是魏新河师弟,不由赞誉满口,道:“……你是他的师弟,一定也是才华横溢,英雄少年。”又说:“我读书很少,诗词水平很差,新河全了解,所以恐怕要让你失望了。……谢谢你加我好友,发给我你的大作,当认真拜读学习!”并附上电话。我看完这则过百字的回复,心中暖流油然而生。予生也晚,和前辈高人交流不多,从有限的交往来看,前辈们大都很忙,回复从数字到一二十字,鲜少有蔡老师这样热情、坦诚的。
我立即给蔡老师打电话。电话的那头是个非常清晰并且爽朗的声音,简单介绍后,我奇怪她声音不大像南方人。她操着她自称是“川普”的嗓音解释说:她当过老师,在新疆又待过十几年,天南地北,跑过很多地方。顿时了然,益觉亲切。微信里她提到过对陕西很熟,随口便问个中缘由。才知她曾因种种事来陕不下十趟,其中陕博就看了几次,我问感觉如何?她说:每次都看了一会,就受不了出去了。陕博是我去过的,内中文化气息颇厚,何以会叫她受不了呢?问其缘由,她笑着解释说:一进馆,就看到古人的镰刀和犁,形制都和现在差不多,可是看武器呢,那时是箭镞,而现在呢?你是军人,应该比我熟悉。几千年过去了,农业工具并没多大变化,杀人工具却先进了那么多,可见历代统治者心思都在哪里。此语一出,我不禁惭愧不已,自认对历史文化也算略有了解,但从没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其后又聊了会诗与文革运动的事,她叮嘱说:我们这一辈人因为历史的原因,所以常常语如愤青,你既是军人,对于我们的话不必全听(当然不同意也不必当面反驳),不过你既写诗,对于建国后我们国家发生的种种事也应该有所了解才是,只是心里知道,不要在公开场合过多地谈。我听着感觉温暖无比,但点头称是而已。
挂完电话,坐在电脑前,给蔡老师又发了些诗集,又想起她方才那番高谈,诗兴油然,琢磨一阵,便写了首五古:
听蔡淑萍老师言游陕博观感闻之愧恧不已因写此首9.11
犁与犁相似,镰与镰相似,惟有杀人兵,千年不相似。昔为箭镞头,今为飞弹技。千里杀万人,县官喻尔事!
其后便去网上查她的诗词,一查才知道,她学诗的经历着实不易。因为父亲“成分”的缘故,她上完高中就被迫辍学了。后来远赴新疆谋生,却连一个“农工”的身份也得不到,干的是“家属队”,过的是“羊儿扒雪觅衰草,我拾枯枝烤冻馕”、“风雪牧归唯犬伴,荒原圃作畏狼来”的日子(张结先生《萍影词·序·彩毫偏与庶黎亲》)。直到1979年她才被批准为农工并“以工代教”当上中学教师。后来赴新疆兵团教师进修学院进修,学业即将结束时,青年教师王亚平君首倡成立“边风词社”,蔡老师加入词社,在1982年冬天挥笔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词,其时她已经36岁:
少年游
少年心气,云轻风疾,巴峡咏飞舟。孰料流年,霜风欺鬓,边雁一声秋。  
​持觞却话家山事,听雪觉梅幽。今夜峨眉,月应无恙,何处照乡愁?
第一首词就写得这样含蓄流畅,不能不说蔡老师确有词心。其后又翻看她的其他作品,感觉整体颇清新壮阔,多有佳制,才知道她微信里说“诗词水平很差”完全只是谦语,心下不免更添一缕敬佩与感动。就目力所及,试摘几首:
小乔墓
题注:1996年作
寂寂埋香地,斜阳照古丘。西风秋草老,南浦雁声愁。
烟水亭谁在?天花宫尚留。“小乔初嫁了,”一语绮千秋。
残荷按:此首妙在结语,巧用东坡词,令人觉岁寿虽然有限,而佳人风度确有万古不能灭者。
​
06年1月10至11日,余离京返乡途中,多位诗友手机发诗相送,感何如之,步世广韵以答
题注:2006年作
终辞帝京去,故蜀置新家。归路一何远,劳生自可嗟。
良朋千里意,初日万山霞。秦岭看将过,前头几树花。
残荷按:蔡师虽忧劳一生,瞩目者仍是山头之霞,树头之花,可见老辈心胸。
​登雁门关
题注:2005年作
雉堞叹嶙峋,苍凉古雁门。飞旌曾猎猎,杀气久沉沉。
不忍说青史,何堪吊旧痕。将军祠下嶰,新有脱贫村。
注:关下有李牧祠。
残荷按:结忽然一转,令人魂销。乃忆其电话中自称是“反战主义者”。予有《过辽沈战役纪念馆》诗:夕夕孤魂此望乡,刀兵当日裂萧墙。扪摸尽是销魂地,无论刘王与项王。慷慨过之,冷隽则有所不及。
开远云窝寺相思树
三百年前谁植此,风霜雷电不能死。良人征战几时回,看取殷殷红豆子。
残荷按:蔡师七绝颇好仄韵,此作明写植物,暗有寄托,笔势颇健。题旨仍持其一贯之反战立场,电话中她曾说:除了制止杀戮的战争,有多少战争把一批批大好青年送上战场,血洒疆场,美其名曰“爱国军人”,思来实在痛心。
满江红·七十初度并谢诸诗友赠诗
蓦地稀龄,惊回首、似朝忽夕。何处是、雪侵霜压,旧时踪迹。故国炊烟伤梦魇,穷边沙棘知酸涩。恨平生、万事了无成,空追忆。
一己误,悲可释。天下误,真堪惜。愿从今稍去,杞忧丛集。九曲黄河归大海,千寻岱岳开胸臆。问今宵、明月或随人,层霄碧?
残荷按:愈抟愈高,愈行愈健。下片尤慷慨健拔。
阅读至此,对老辈的心关国事,坚韧不磨之气度愈发景慕钦佩了。沉思半晌,遂写二绝句赠之,以表后生心意:
听蔡淑萍老师谈旧事赋此二首以赠
苦与霜华夺此身,尚余铁笔未成尘。长安叶落秋风健,来拜前朝劫罅人。
诗如人命各穷通,绝塞犹能咏大风。我自恃心横后浪,回眸老翅掠冥鸿。
蔡师《赠志军云轩》:慧心研绝学,后浪欲横天。
补记
又,此文刚刚写完时,便受到蔡师回信,谨录于此,以见前辈风范。
小刘你好!
      来信读到,很高兴。昨天电话中曾言及,我读书甚少,对高学历有学问的年轻人很羡慕也很看重,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也是诗词国中的重镇。看到你和新河的照片,很亲切。大作、大编当认真阅读学习。我到老难改率真之本性,说话皆出自内心,有时或有一句半句出格之处,你自己加以甄别,可听则听,不可听处,就当作是老年人糊涂妄言一笑置之,呵呵。祝
工作、学习日日进步!
                                                                                                                               蔡淑萍谨复    2015.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29 07:42 , Processed in 0.0849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