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7|回复: 5

从《聊斋志异》中的《寄生》到评剧《花为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6 2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凤霞是周恩来眼中的美女,他曾幽默地说:“宁可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他的案前始终压着一张新凤霞的剧照。而新凤霞的丈夫吴祖光则是周恩来的好友。  新凤霞是家喻户晓的评剧演员,而知道吴祖光的人却不是很多。其实吴祖光是中国现代文化界中响当当的人物,是著名的戏剧家、导演,对新中国的电影事业有着突出贡献,其成就和名气远非新凤霞所能及。他们共同改编的评剧 《花为媒》几十年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人们之所以能够记住新凤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评剧 《花为媒》。
     《聊斋志异》是明清时期的优秀小说之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评剧《花为媒》就取材于此,其中有一则故事,名为《寄生》。寄生便是故事的主人公,当地名士,姓王名寄生,字孙。王孙聪颖英俊,从小与瑞庄美丽的姑表姐郑闺秀相爱。姑夫郑恚不但以“中表之嫌”拒绝了这门亲事,还以恶语辱骂王孙及郑闺秀母女。王孙因此得了一场相思而病卧床不起,并日加严重。 ­
       同郡有一大户之女张五可,美貌刚烈,任性娇惯。一日路遇王孙,因久慕其名,便自车中掀起车帘偷偷窥看。风流倜傥的王孙使五可一见衷情,从此暗恋王孙并回绝一切说亲。这可急坏了五可的父母,后来在母亲的一再追问下,五可终于说出:“此生非王孙不嫁。”于是张家遣于媒婆到王家说亲。这人世间最巧一张媒婆的口,于媒婆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地对王孙夸赞五可的美貌和婀娜身姿。可是王孙不为所动,却以“闺秀美貌,非彼不娶”拒绝了求亲,这给了高傲的五可以沉重的打击。       ­
       一日王孙病势沉重,恍惚间见一丽人从外而入,宛若神仙。王孙疑是闺秀,急忙出院相迎,却是一个陌生的女子。王孙说:“你不是表姐郑闺秀又是哪个?这世间除了表姐闺秀,谁还能有如此美色呢?”女子回答说:“小女子是张家之女名五可,久慕公子之名,今日特来探望。”王孙见五可美貌不逊于闺秀,不由心生爱慕之情。五可报怨说:“你为何唯独心里眼里只有郑闺秀,难道世上就再没有比她美貌的女子吗?这让我张五可心中很不服气啊!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我张五可哪里不如郑闺秀?”王孙惭愧地说:“那是因为我没有见过您的芳容,才心中只有闺秀啊!今天有幸相见,小生知罪了。”两人正在缠绵之中,王孙被前来看视的母亲惊醒了。 ­
      梦境中张五可的美貌让王孙魂牵梦萦,朝思暮想。 为了证明梦境的真实性,王孙便委托一个邻居婆子以别事为由到张家一看究竟。此时的五可正在因为婚事与父母怄气,甚至闹起了绝食。婆子借故问原由,张母叹息说:“诸家求亲皆不愿,必如王家寄生者方嫁。”婆子说:“这五可配王郎,那可真是玉人成双,天做之美啊!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婆子回到王家向王孙复命,所言与于媒婆相同,王孙又详细问了五可的相貌衣着,又都与梦中相附,心中大为惊异。 ­
       过了几日,王孙渐愈。就秘密招来于媒婆,央求她设法帮助自己与五可相会。在媒婆的精心按排下,王孙终于如愿以偿,与五可幽会,二人一见衷情,相见恨晚。(后来在吴祖光的笔下,改为王孙的姨表弟贾俊英代表兄与五可相会。成为新《花为媒》中最经典唱段之一。)王孙见五可果真与梦中一样绝色,心中大喜,早将与表姐郑闺秀的海誓山盟忘得一干二净了。他让父母请媒婆到张家盟亲,可是张家却答复说五可已许亲他人拒绝了他。王孙再次遭受情感的打击,痛不欲生,相思病即刻复发,比先前更重了。 ­
       又过了几日,于媒婆来到王家,见王孙憔悴不堪,日益消瘦,取笑道;“痴公子,先前人家向你求亲,你却拒绝了,而今你又反向人家求亲,人家怎么就可能马上答应呢?这事肯定没问题,就看我的吧!就算那张五可许嫁了王子皇孙,我也要为你夺回来!”其实正如于媒婆所言,五可并未许嫁他人,只是因为先前王孙赞美闺秀美貌,并因为思慕闺秀而害相思病,才假言自己已与他人订亲,以此来试探王孙。后来见王孙为自己用情之深也得了一场相思病,并再一次让于媒婆来提亲,就让父母允诺了亲事。
       再说闺秀,听说王孙与五可即将成婚,痛不欲生,因此大病了一场。父亲郑恚认为女儿的表现很丢人,就拒绝为女儿求医问药,并怒骂妻女不知廉耻,为此夫妻反目。郑母爱女心切,瞒住了郑恚暗地里为女儿策划了一出夺亲的闹剧。 ­
       到了王孙与五可成婚这一日,郑母使人请求兄长王桂庵遣车马仆人接自己归家参加侄儿婚礼。王桂庵一向痛爱妹妹,就用准备迎亲的车马仆人先接妹妹回家,然后再到张家迎接五可成亲。郑母于是将计就计,让女儿装扮成新娘的模样藏入车内,等到了王府门前,便鼓乐齐奏红毡铺地。郑家众婆子扶着蒙着红盖头的新娘款款而出。王孙不明就理,心里纳闷儿:“还不到拜堂的时间,这五可怎么这样性急?”糊里糊涂地跑来看热闹,却被郑家两个婆子逮个正着,便挟持着与新娘拜完了天地。等入了洞房,王孙才知道新娘原来是闺秀。这可傻了眼,还那里敢再去迎娶五可? ­
       泼辣胆大的张五可闻听婚事有变,怎肯善罢甘休?就自乘车马气冲冲地赶到王府兴师问罪,也另室设帐做起了新娘。此时的王府,上上下下一片混乱,闺秀和五可互不相让,王家父母不知所措,郑张两家吵做一团。最后经王孙的两间周旋,亲友的百般调停,闺秀与五可两人终于达成和解,彼此以年齿先后论长序同为正妻,闺秀年长为姊,五可年幼为妹。起初五可不免心中委屈,等到二人相见后,才彼此倾慕宜人的风姿,相互赞叹如花似玉的美貌。于是二人情好日密,亲如姐妹。从此二女侍一夫,三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
       以上是蒲松龄所描写的关于王孙、闺秀和五可为争取婚姻自主的爱情故事。对于那个时代而言,违背了封建礼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是离经叛道了。而故事的男主人公王孙却不像两个女主人公那样忠贞于爱情,似乎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主。但这些都与封建的道德观念下的男权思想相附合。虽然蒲松龄对三人大胆追求美好爱情的行为进行了讴歌,但终究也没有逃脱封建婚姻制度下一夫多妻的局限性。
       根据这一则故事而改编的传统剧目的戏词也颇有些低劣粗俗。吴祖光和新凤霞夫妻二人在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根据新中国“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着力倡导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新风尚,将它做了精心改编(将王孙改为王俊卿,将郑闺秀改为李月娥)。本着这一创作思想的需要,剧中增添了一个新的人物——王俊卿的姨表弟风流潇洒的书生贾俊英。他假冒表兄之名,与五可在花园相会,二人一见钟情,以花为媒私定终身。到后来张五可和李月娥在王家争婚,互不相让而又相互赞美,这都与蒲松龄的原作相同,并且这一情节也成为新《花为媒》中又一经典唱段。不同的是它的结局:王俊卿、李月娥、贾俊英、张五可两对恋人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各自理想的婚姻,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改编后的《花为媒》不仅唱词高雅流畅、曲调优美动听而且给这一传统剧目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后来新版评剧《花为媒》由吴祖光编剧,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成为吴祖光、新风霞夫妇二人留给后人的不朽之作,也是《聊斋志异》故事改编影视作品的经典之作,让人百看不厌。­
                                                                                                         写于 2009年2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2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剧《花为媒》就是一个从大俗到大雅的蜕变。我们应该感谢新吴两夫妻为我们留下的经典。这是当年我在家养病无所事事时答网友的文字,后经整理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7 1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若琳!要不是你的详细介绍,很多人不知道这段故事的渊源。正如你说的,《花为媒》已经家喻户晓,经典的唱腔和唱词,堪称中国评剧的瑰宝。谢谢你给大家带来的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11: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若琳老师!
欣赏您洋洋洒洒的文字!没想到,您能研究领悟得如此深和透,从中不仅能看出您对《聊斋》的深刻解读,更能从您对评剧《花为媒》的历史性和语言习俗等的分析中,感受到您的博学与严谨,向您学习的不仅仅是这篇文字带给我们的启事,更有您的善学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9 21: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从小就一直喜欢《花为媒》不但爱听,还买来年画贴在墙上看了又看。喜欢新凤霞和她的唱段。《聊斋志异》也是家喻户晓,但却不知两者还有如此渊源,真的感谢若琳老师,让我们又获得了新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2-21 11: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赏若琳老师有深厚内涵的美文!并祝春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2 20:07 , Processed in 0.1097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