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秋月

旁听-秋月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8: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91-105
【F-091】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1、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衿(今jīn):衣领。或读为“紟(今jīn)”,即系佩玉的带子。《颜氏家训?书证》:“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
2、悠悠:忧思貌。《集传》:“悠悠,思之长也。”
3、宁不:犹“何不”。嗣(似sì):《释文》引《韩诗》作“诒(贻yí)”,就是寄。音:谓信息。这两句是说,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
4、佩:指佩玉的绶带。
5、挑达:往来貌。
6、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闻一多《风诗类钞》:“城阙,是青年们常幽会的地方。”
【余冠英今译】
青青的是你的长领襟,悠悠的是想念你的心。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从此断音信?
青黝黝是你的佩玉带,心悠悠是我把相思害。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自己来?
走去走来多少趟啊,在这高城望楼上啊。一天不见哥的面,好像三个月儿那么长啊!

92、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注释
  ①扬:激扬。一说悠扬。
  ②楚:荆条。
  ③鲜(xiǎn 显):缺少。
  ④言:流言。
  ⑤诳(kuáng):欺骗。
  ⑥信:诚信、可靠。
译文
  激扬的流水哟,不能漂走成捆的荆条。我娘家缺少兄弟来撑腰,只有我和你相依相靠。不要信别人的闲话,别人骗你总有花招。
  激扬的流水哟,不能漂走成捆的木柴。我娘家缺少兄弟来关怀,只有我二人相依相爱。不要信别人的闲话,别人实在不可信赖。

【F-093】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注释】
1、《集疏》:“郑城西南门为溱洧二水所经,故以东门为游人所集。”
2、如云:言众多。
3、存:思念。匪我思存:言非我所思念。
4、缟(搞gǎo):未经染色的绢。缟衣:是较粗贱的衣服。綦(其qí):暗绿色。巾:佩巾,就是蔽膝。参看《召南?野有死麕》篇“帨(shuì)”字注。綦巾:是未嫁女子所服用的。
5、聊:且。员(云yún):一作“云”。语助词。以上二句是说那一位穿缟衣,佩綦巾,服饰贫陋的姑娘才是令我喜爱的。
6、闉(因yīn):曲城,又叫做“瓮城”,就是城门外的护门小城。阇(督dū):是闉的门。上章出门是出内城的门,本章出闉阇是出瓮城的门。
7、荼(徒tú):茅草的白花。如荼:亦言众多。
8、且:读为“著”,犹“存”。“思存”、“思著”和《周南?关雎》篇的“思服”同例。
9、茹藘(如绿rú lǜ):茜草,可以做绛色染料。在这里是绛色佩巾的代称。“綦巾”变为“茹藘”是因为分章换韵而改字,所指还是同一个人。
10、娱:乐。这句和上章末句意思相同。
【余冠英今译】
出东门啊出东门,东门姑娘好像一片彩云屯。好像一片彩云屯,都不是我的心上人。只有那淡绿巾子素衣裳,见着她啊心上热腾腾。
来到东门瓮城外,姑娘们好像白茅遍地开。好像白茅遍地开,我的心里都不爱。只有那缟素衣裳绛红巾,和她一块喜从心上来。

【F-094】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注释】
1、蔓草:蔓生的草。零:落。漙(团tuán):凝聚成水珠。
2、扬:明。“清”、“扬”都是形容目的美。婉:读为“睕(晚wǎn)”,目大貌。《毛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
3、邂逅(谢后xiì hòu):爱悦。亦作“不期而遇”解。遇:相逢或配合。适我愿:就是称心满意,也就是“邂逅”的意思。
4、瀼瀼(攘ráng):露珠肥大貌。
5、如:犹“而”。
6、偕臧(藏zàng):一同藏匿。《集传》:“偕臧,言各得其所欲也。”

【题解及原文】
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

【余冠英今译】
野地里有草蔓延,露水珠颗颗滚圆。有一个漂亮人儿,水汪汪一双大眼。欢乐地碰在一块,可真是合我心愿。
野地里有草蔓长,露水珠肥肥胖胖。有一个漂亮人儿,大眼睛清水汪汪。欢乐地碰在一块,我和你一起躲藏。

【F-095】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
1、溱、洧:水名,又见《褰裳》篇。涣涣:水弥漫之貌。《集传》“涣涣,春水盛貌。”
2、士与女:泛指众游春男女。“女曰”、“士曰”的士女则有所专指。以下仿此。
3、蕳(间jiān):兰。古字同。《毛传》:“蕳,兰也。”古人所谓兰是一种香草,属菊科,和今之兰花不同。郑国风俗,每年三月上巳日男女聚在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执兰草,祓(扶fú)除不祥。
4、观:言游观。这句是说一个女子约她的爱人道:看看热闹去吧?(“观”亦可读为“灌”,灌为洗濯,洗濯所以除不祥。)
5、既:已也。《郑笺》:“既,已也。士曰已观矣。”且:读为“徂(cú)”,往。这句是男答女:我已经去过了。
6、且往观乎:是女劝男再往之辞,“且”训“复”。
7、訏(吁xū):大。这句是说洧水之外确是宽旷而可乐。
8、伊:犹“维”,语助词。谑:调笑。
9、勺药:香草名。男女以勺药相赠是结恩情的表示。《集传》:“勺药,亦香草也。三月开花,芳色可爱。”
10、浏:清貌。《说文?水部》:“浏,流清貌。”
11、殷:众。《毛传》:“殷,众也。”
12、将:相将。《集传》:“将当作相,声之误也。”
【白话翻译】
溱水洧水向东方,三月春水正上涨。小伙姑娘来春游,手握兰草求吉祥。姑娘说道看看去,小伙回说已经逛。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溱水洧水向东方,三月春水多清凉。小伙姑娘来春游,熙熙攘攘满河傍。姑娘说道看看去,小伙回说已经逛。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8: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F-096】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
1、朝:朝堂,君臣聚会的地方。既盈:言人已满。以上二句妻催促丈夫起身赴朝会,告诉他时已不早。
2、则:犹“之”。这两句是夫答妻之辞。
3、昌:盛。言人多。以上二句妻告夫。
4、此二句夫答妻。言时候还早。
5、薨薨(哄hōng):飞虫声,似即指“苍蝇之声”。
6、甘:乐。同梦:犹言“共寝”。
7、会:指朝会。且归:是说参加朝会者将散朝回家。这和“既盈”、“既昌”都是故甚其词以引起对方的紧张。
8、庶:庶几。无庶:是“庶无”的倒文。予:与。憎:言见憎于人。末章四句是妻对夫说:在这催眠的虫声中,我也愿意你和我再睡一会儿,不过人家都要散朝了,还是早些去吧,别惹得人家对你憎恶。(或以上二句属夫,下二句属妻,亦通。)
【余冠英今译】
“听见鸡叫唤啦,朝里人该满啦。”“不是鸡儿叫,那是苍蝇闹。”
“瞅见东方亮啦,人儿该满堂啦。”“不是东方亮,那是明月光。”
“苍蝇嗡嗡招瞌睡儿,我愿和你多躺会儿。可是会都要散啦,别叫人骂你懒汉啦!”

【F-097】还

【题解及原文】两位猎人在山间相遇,互相赞美。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1、还(旋xuán):旋。便捷。
2、遭:相遇。峱(挠náo):山名,在今山东临缁县南。
3、从、肩:《毛传》:“从,逐也。兽三岁曰肩。”
4、揖:作揖。儇(旋xuán):灵巧。《毛传》:“儇,利也。”《传疏》:“利犹闲也,闲于驰逐也。”
5、茂:美好。《毛传》:“茂,美也。”
6、牡:雄兽。
7、昌:《郑笺》:“昌,佼好貌。”
8、阳:《集传》:“山南曰阳。”
9、《后笺》:“《陆疏》云,狼猛捷,自是难获之兽。此所以互相夸耀,以为戏乐。”
10、臧(脏zāng):善,好。

【白话翻译】
你真敏捷技艺娴,与我相遇峱山间。并驾追赶两大兽,拱手夸我多灵便。
你的身材真美好,与我相遇峱山道。并驾追赶两雄兽,拱手夸我技艺高。
你的身材真健壮,与我相遇峱山阳。并驾追赶两条狼,拱手夸我技艺强。

【F-098】著

【题解及原文】亲迎时新娘看到盛装的新郎。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注释】
1、俟(寺sì):等。著(注zhù):古代正门内两侧屋之间。《毛传》:“俟,待也。门屏之间曰著。”
2、乎而:语气词连用。
3、充耳:古代贵族冠冕两旁悬挂的玉,下垂至耳,塞耳蔽听。
4、素:与下文“青”、“黄”皆指美玉之色。
5、尚:加在上面。《集传》:“尚,加也。”
6、琼华、琼莹、琼英:皆为美玉之名。姚际恒《诗经通论》:“琼,赤玉,贵者用之。华、莹、英,取协韵,以赞其玉之色泽也。”

【白话翻译】
新郎等我门屏间,充耳白丝垂帽边。帽上宝石光闪闪。
新郎等我在院庭,帽旁充耳丝线青。帽上宝石亮晶晶。
新郎等我在堂上,充耳黄丝垂帽旁。帽上宝石真漂亮。

【F-099】东方之日

【题解及原文】一位女子追求一位男子,和他形影不离。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注释】
1、东方之日:《通释》:“古人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
2、《郑笺》:“有姝姝美好之子,来在我室。”
3、履(吕lǚ):蹑,放轻(脚步)。
4、即:通“膝”。亲近。杨树达《小学述林》卷六:“古人席地而坐,安坐则膝在身前,故行者得践坐者之膝也。”
5、闼(踏tà):内室。《毛传》:“闼,门内也。”
6、发:足,脚。

【白话翻译】
太阳升起在东方。有位姑娘真漂亮,进我家门在我房。进我家门在我房,踩在我的膝头上。
月亮升在东方天。有位姑娘真娇艳,来到我家门里边。来到我家门里边,踩在我的脚跟前。

【F-100】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注释】
1、晞(曦xī):“昕”的借字,就是明。《毛传》:“晞,明之始升。”
2、樊:即藩,篱笆。这句说折柳枝做园圃的藩篱。
3、狂夫:指监工的人。瞿瞿:瞪视貌。
4、辰:时。守时不失叫做时,犹“伺”。不能辰夜:言不能按正时在家过夜。
5、夙:早。《毛传》:“夙,早;莫,晚也。”


【余冠英今译】
东方无光一片暗,颠颠倒倒把衣穿。忙里那晓颠和倒,公爷派人来喊叫。
东方不见半点光,颠颠倒倒穿衣裳。颠来倒去忙不办,公爷派人来叫喊。
编篱砍下柳树条,疯汉瞪着眼儿瞧。哪能好好过一宵?不是早起就是晚睡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F-101】南山

【题解及原文】揭露齐襄公和文姜兄妹通奸的丑行,也指责鲁桓公不敢约束妻子的无能。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1、崔崔:崔嵬。《毛传》:“南山,齐南山也。崔崔,高大也。”
2、绥绥:行走缓慢,求匹之貌。《集传》:“狐,邪媚之首。绥绥,求匹之貌。”此以南山之狐喻齐襄公之荒淫。文姜与其兄齐襄王四通,嫁给鲁桓公后与襄公关系不断。后来,鲁桓公与文姜同到齐国,遭杀身之祸。文姜与襄公更加淫乱。
3、齐子:《毛传》:“齐子,文姜也。” 《郑笺》:“妇人谓嫁曰归。”
4、怀:怀念。止:之。《毛传》:“怀,思也。”
5、屦(聚jù):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两:双。
6、五:王夫之《稗(败bài)疏》:“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两为一列也。” 《集传》:“两,二履也。”
7、冠緌(ruí):帽穗。《通释》引《内则?正义》:“结缨颔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8、庸:由。《集传》:“庸,用也,用此道以嫁于鲁也。”
9、从:由,谓襄公追求文姜。《集传》:“从,相从也。”
10、蓺(意yì):种植。
11、衡从:即横纵。亩:田垄。《集传》:“欲种地者,必先纵横耕治其田亩。”
12、鞠:放纵。《毛传》:“鞠,穷也。” 《集传》:“又曷为使之得穷其欲而至此哉?”
13、极:放纵无束。方玉润《诗经原始》:“(鲁桓公)又曷从其入齐,至今得穷其所欲而无止极,自取杀身祸乎?”

【白话翻译】
【白话翻译】
高大险峻齐南山,雄狐徘徊山坡前。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出嫁经此间。既然已经出嫁了,为啥你又把她念?
葛鞋成对并排放,帽上带子结成双。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出嫁由此往。既然已经出嫁了,为啥又要勾搭上?
要问大麻怎么种?或横或直开成垄。要问娶妻怎么办?禀告父母要谦恭。既然已经告父母,为啥随他太放纵?
要问怎样砍柴薪?没有斧头就不能。要问娶妻怎么办?没有媒人娶不成。既然已经娶到了,为啥让她胡乱行?

【F-102】甫田

【题解及原文】想念远方的人,十分苦恼,几时不见,那个小孩当已长大成人。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注释】
1、甫:大。第一个“田”为动词,意为种田。此诗劝时人勿厌小而务大,勿近而图远。《毛传》:“甫,大也。” 《正义》:“上田谓垦耕,下田谓土地。”
2、莠(有yǒu):杂草。骄骄:借为“乔乔”,草盛貌。《集传》:“莠,害苗之草也。”
3、忉忉(刀dāo):忧思状。《毛传》:“忉忉,忧劳也。”
4、桀桀:茂盛貌。
5、怛怛(达dá):忧劳貌。
6、婉、娈:年少而貌美。
7、丱(灌guàn):旧时儿童束发如两角之貌。
8、弁(变biàn):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加冠称弁,以示成年。

【白话翻译】
千万不要耕大田,杂草丛生高又密。不要想念远方人,心里忧伤太压抑。
千万不要耕大田,杂草丛丛密又深。不要想念远方人,心里忧伤太烦闷。
这人美丽又温顺,发结两角多天真。没过好久再相见,突然戴冠成大人。
【F-103】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注释】
1、卢:黑毛猎犬。令令(铃líng):环声。《毛传》:“卢,田犬。令令,缨环声。”
2、鬈:读为“拳”,勇壮貌。《巧言》篇写作“拳”。《郑笺》:“鬈,读当为权。权,勇壮也。”
3、重环:《毛传》:“重环,子母环也。”
4、鋂(枚méi):大环。一说一环贯二为鋂。

5、偲(猜cāi):有才智。
【题解及原文】
这首诗赞美一个英武的猎人。

【余冠英今译】
狗儿来了环儿响叮当,人儿漂亮人儿好心肠。
狗儿叮当狗儿带双环,人儿漂亮人儿英雄汉。
狗儿叮当狗儿双环带,人儿漂亮人儿好能耐。

【F-104】敝笱

【题解及原文】讽刺鲁桓公纵任文姜和齐襄公通奸,让她带着大批侍从回齐国去。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注释】
1、敝:破旧。笱(狗gǒu):捕鱼的网。梁:捕鱼所筑的矮坝,又称鱼梁。
2、齐子:指文姜。止:语气词。方玉润《诗经原始》:“非叹仆从之盛,正以笑公从妇归宁,故仆从加盛,如此其极也。”
3、鱮(续xù):鲢鱼。
4、唯唯:鱼相随而行貌。《郑笺》:“唯唯,行相随顺之貌。”

【白话翻译】
破鱼篓儿在鱼梁,鳊鱼草鱼出又进。齐国女子回齐国,她的随从多如云。
破鱼篓儿在鱼梁,鳊鱼鲢鱼来又去。齐国女子回齐国,她的随从多如雨。
破鱼篓儿搁鱼梁,鱼儿出入摆摆尾。齐国女子回齐国,她的随从多如水。

【F-105】载驱

【题解及原文】讽刺文姜与齐襄公淫乱,招摇过市,肆无忌惮。
载驱薄薄,蕈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了游敖。

【注释】
1、薄薄:马蹄声。《毛传》:“薄薄,疾驱声也。”此诗讽刺文姜返齐与襄公乱伦之事。
2、蕈茀(店扶diàn fú):竹席。《毛传》:“蕈,方文席也。车之蔽曰茀。”
3、鞹(阔kuò):去毛的兽皮。《集传》:“鞹,兽皮之去毛者,盖车革质而朱漆也。”
4、发夕:朝发夕宿。于省吾《诗经新证》:“齐子发夕,言齐子旦夕于鲁道之上,意谓显而易见也。”
5、骊:黑色马。济济:整齐貌。
6、沵沵(米mǐ):轻柔貌。
7、岂弟:同“恺悌(kǎi tì)”,和易近人。此处意为恬然无羞耻之色。《集传》:“岂弟,乐易也。言无忌惮羞愧之意也。”
8、汶水:源出山东莱芜县,经泰安,汶上入济水(今入运河)。
9、汤汤(商shāng):水大貌。
10、行人:文姜的侍从。彭彭:盛多貌。
11、翱翔:鸟回旋地飞,比喻人自由自在地走。
12、儦儦(标biāo):众多貌。
【白话翻译】
车子奔驰响不断,红革饰车花竹帘。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启程天明前。
四匹黑马多健壮,缰绳垂下软又光。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启程喜洋洋。
汶水奔流浩荡荡,行人熙熙往来忙。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一路好游逛。
汶水奔流浪滔滔,行人熙熙多如潮。鲁国道路多平坦,齐女一路好逍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05-120
【F-106】猗嗟

【题解及原文】赞美少年鲁庄公,外貌英俊,技射高潮。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注释】
1、猗(伊yī)嗟:赞叹声。昌:美好的样子。
2、抑(意yì):同“懿”,美好。扬:借为“阳”。明亮。
3、趋:急走。跄(枪qiāng):步有节奏,摇曳生姿。
4、名:借为“明”,面色明净。
5、仪既成:《集传》:“仪既成,言终其事而礼无违也。”
6、射侯:射靶。
7、正:靶心。
8、展:诚然,真是。甥:古代女子也称丈夫为甥。
9、娈(峦luán):美好。
10、选:才华出众。
11、贯:穿透。
12、反:箭皆射中一个点。《集传》:“四矢,射礼每发四矢。反,复也,中皆得其故处也。”
13、御乱:防御战乱。

【白话翻译】
哎哟这人真健壮,身材高大又颀长。前额方正容颜好,双目有神多漂亮。进退奔走动作巧,射技实在太精良。
哎哟这人真精神,眼睛美丽又清明。一切仪式已完成,终日射靶不曾停。箭无虚发中靶心,真是我的好丈夫。
哎哟这人真英俊,眼睛清澈又明亮。舞姿端正节奏强,箭出穿靶不空放。四矢同中靶中央,抵御外患有力量。

【F-107】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注释】
1、屦(句jù):鞋。纠纠:犹“缭缭”,绳索缠结缭绕之状。形容屦上的絇(音渠qú,屦头上的装饰)或綦(音棋qí,系屦的绳)。絇是一条丝线打的带子,从屦头弯上来,成一个小纽,超出屦头三寸。絇上有孔,从后跟牵过来的綦便由这孔中通过,又绕回去,交互地系在脚上。
2、履:践踏。葛屦是夏季所用(冬用皮屦),“可以履霜”是说它不透寒气,也就是形容它的工细精致。
3、掺掺(纤xiān):一作“扦扦(千qiān)”,形容女人手指纤细。这里的“女手”有所指,就是制葛屦的手,也就是缝裳的手。
4、裳:即下裙。这里以“裳”与“霜”叶韵,举裳也包括衣。
5、要:就是衣裳的腰。襋(即jí):衣领。两字都用作动词,言一手提领一手提腰。
6、好人:犹“美人”。在这首诗里似属讥讽之词。以上二句是说缝裳之女将缝成的衣裳拿给“好人”去穿。
7、提提:《尔雅》注引作“媞媞(题tí)”,细腰貌。
8、宛然:迥转貌。辟:即“避”。“左避”犹“回避”。
9、象揥(替tì):象牙所制的发饰。女子用揥搔头,同时用来做装饰。
10、褊心:心地狭隘。
11、刺:讥刺。末二句诗人自道其作诗的用意。
【余冠英今译】
葛布鞋儿丝绳绑,葛鞋穿来不怕霜。巧女十指根根细,细手缝出好衣裳。一手提腰一手捏在领儿上,请那美人儿试新装。
只见美人儿腰肢细,一扭腰儿转向里,戴她的象牙发针不把人搭理。好个小心眼儿大脾气,待我编只歌儿刺刺伊。

F-108】汾沮洳

【题解及原文】赞美一个自食其力的贤者美好无比,远远超过贵族子弟。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注释】
1、汾(焚fén):汾水。在今山西省,西南流入黄河。沮洳(居茹jū rú):低湿之地。《集传》:“沮洳,水浸处下湿之地。”
2、莫(木mù):野菜名,其味酸。《正义》引陆玑疏:“莫……五方通谓之酸迷,冀州人谓之干绛,河汾之间谓之莫。”
3、之子:《集疏》:“之子,指采菜之贤者。”
4、殊异:《传疏》:“殊亦异也,乎犹于也。”
5、公路:掌管王公车驾的官吏。
6、英:花。此处意为“英华”,指神采之美。
7、公行:掌管王公军队的官吏。
8、曲:河湾。
9、藚(续xù):泽泻草,亦名水沓菜。
9、藚(续xù):泽泻草,亦名水沓菜。
10、公族:掌管王公宗族事务的官吏。

【白话翻译】
在那汾河低湿地,采来酸迷装筐里。我瞧那个采菜人,潇洒漂亮没法比。潇洒漂亮没法比,他跟公路很不一。
在那汾河另一方,采来桑叶装进筐。我瞧那个采桑人,漂亮更比花儿强。漂亮更比花儿强,他跟公行不一样。
在那汾河水湾边,采来泽泻多新鲜。我瞧那个采菜人,美如琼玉光艳艳。美如琼玉光艳艳,他跟公族不一般。

【F-109】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
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我知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
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注释】
1、之:犹“是”。《集传》:“肴,食也。” 食桃和下章的食棘似是安于田园,不慕富贵的表示。
2、我:是诗人自称。谣:行歌。《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3、不我知者:唐石经作“不我知”,一本作“不知我者”。下章同。
4、士:旁人谓歌者。《通释》:“我士,即诗人自谓也。”
5、彼人:指“不我知者”。《郑笺》:“彼人,谓君也。”
6、子:歌者自谓。其(姬jī):语助词。《集传》:“其,语词。”
7、“彼人”二句诗人自问道:那人说得对么,你自己以为怎样呢?
8、盖:同“盍(河hé)”,就是何不。亦:语助词。这句是诗人自解之词,言不如丢开别想。
9、棘:酸枣。
10、行国:周行国中。这二句言心忧无法排遣,只得出门浪游。
11、罔极:无常。《集传》:“极,至也。罔极,言其心纵恣无所至极。”已见《卫风·氓》篇。
【余冠英今译】
园里长着桃树,我拿桃子当饱。心里塞着烦恼,嘴里哼着歌谣。不相识的人说我狂傲,他说的是吗?你自问对不对号?我心里的烦恼,有谁知道!有谁知道!别想它岂不更好!
园里长着酸枣,酸枣饱我饥肠。心里满是忧伤,我在国里游荡。不相识的人说我失常,他说的是吗?你自家说是怎样?我心里的忧伤,有谁知道!有谁知道!何不丢开别想!

【F-110】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注释】
1、陟(致zhì):登高。
2、岵(户hù):有草木的山。《毛传》:“山无草木曰岵。”《孔颖达疏》:“《释山》云:‘多草木,岵;无草木,屺。’传言‘无草木曰岵’,下云‘有草木曰屺’,与《尔雅》正反,当转写误也。”
3、瞻:视。以上二句叙行役者登高,遥望家人所在的方向。第二、三章仿此。
4、上:“尚”的借字。“尚”犹“庶几”。旃(毡zhān):犹“之”。
5、犹来:言还能够回家来。无止:言别永留外乡。《集传》:“犹可以来归,无止于彼而不来也。”以上四句是行役者想象他的父亲在说。下二章仿此。
6、屺(起qǐ):无草木的山。
7、季:少子。
8、弃:谓弃家不归。姚际恒《诗经通论》:“无弃,谓无弃我而不归也。”
9、偕(古读如几):犹“俱”。夙夜必偕:是说兼早与晚。《集传》:“必偕,言与侪(柴chái,同辈)同作同止,不得自如也。”

【题解及原文】
这是征人望乡的诗。当他望乡的时候想象家里的人正在惦着他,道着他,同情他的辛苦,希望他保重,盼望他回家。

【余冠英今译】
登上草木青青的山啊,登高要把爹来看啊。爹说:“咳!我儿当差啊出门远行,早沾露水晚披星。多保重啊多保重!树叶儿归根记在心。”
登上那光秃秃的山顶啊,想娘要望娘的影啊。娘说:“咳!小子当差啊奔走他乡,朝朝夜夜不挨床。多保重啊多保重!千万别丢了你的娘。”
登上那高高的山冈啊,要望我哥在哪方啊。哥说:“咳!我弟当差啊东奔西走,日日夜夜不能休。多保重啊多保重!别落得他乡埋骨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1: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F-111】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释】
1、十亩:《通释》:“古者民各受公田十亩,又庐舍二亩半,环庐舍种桑麻杂菜。……凡田十二亩半,诗但言十亩者,举成数耳。”
2、桑者:采桑者。采桑的劳动通常由女子担任。
3、闲闲:犹“宽闲”,紧张忙碌的反面。《集传》:“闲闲,往来者自得之貌。”
4、行:且。《集传》:“行,犹将也。还,犹归也。”或在“行”字读断,作为动词,也可通。以上三句是说这个区域里采桑的人已经不紧张工作(将收工)了,我和你回去吧。
5、泄泄(异yì):迟缓、疏散之貌。《毛传》:“泄泄,多人之貌。”
6、逝:去。《集传》:“逝,往也。”这一章是说这区域以外的采桑者也都不再紧张。准备息了,咱们走吧。
【白话翻译】
十亩青青桑树间,采桑女儿多悠闲,行吧咱们回家园。
十亩青青桑林坡,采桑女儿人数多,行吧咱们回村落。

【F-112】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释】
1、坎坎:伐木声。
2、寘(至zhì):即“置”,搁。见《周南?卷耳》篇。干:岸。
3、涟:即“澜”,大波。猗(医yī):托声字,犹“兮”。
4、稼穑(价瑟jià sè):稼,耕种。穑,收获。
5、廛(蝉chén):古代一家之居,即二亩半。三百:言其很多,不一定是确数。下二章仿此。《毛传》:“一家之居曰廛。”《正义》:“谓一夫之田百亩也。”
6、狩:冬猎。
7、尔:指“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人,也就是下文的“君子”。
8、貆(环huán):兽名,就是貒(湍tuān),今名猪獾。
9、素餐:言不劳而食。素就是白,就是空,就是有其名无其实。上文“不稼不穑”四句正是说那“君子” 不劳而食,这里“不素餐”是以反语为讥讽。
10、辐:车轮中的直木。伐辐:是说伐取制辐的木材,承上伐檀而言。下章“伐轮” 仿此。
11、直:方玉润《诗经原始》:“苏氏辙曰:水平则流直。”
12、亿:“繶”的假借,犹“缠”。
13、特:三岁之兽。一说兽四岁为特。
14、漘(唇chún):水边。
15、沦:水纹有伦理。即小波浪。
16、囷(群阴qūn):“稇(捆kǔn)” 的假借,捆。稇:用绳索捆束。《正义》“方者为仓,故圆者为囷。”
17、鹑:鸟名,俗名鹌鹑。
18、飧(孙sūn):熟食。

【题解及原文】
这诗反映被剥削者对于剥削者的不满。每章一、二两句写劳动者伐木。第四句以下写伐木者对于不劳而食的君子的冷嘲热骂。

【余冠英今译】
丁丁冬冬来把檀树砍,砍下檀树放河边,河水清清水上起波澜。栽秧割稻你不管,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上山打猎你不沾,凭什么你家满院挂猪獾?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吃闲饭!
做车幅丁冬砍木头,砍来放在河埠头,河水清清河水直溜溜。栽秧割稻你闲瞅,凭什么千捆万捆你来收?别人打猎你抄手,凭什么满院挂野兽?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无功把禄受!
做车轮儿砍树丁冬响,砍来放在大河旁,河水清清圈儿连得长。下种收割你不忙,凭什么千捆万捆下了仓?上山打猎你不帮,凭什么你家鹌鹑挂成行?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受供养!

【F-113】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1、硕鼠:就是《尔雅》的鼫(食shí)鼠,又名田鼠,啮(涅niè)齿类动物,穴居河川沿岸,吃豆粟等物。今北方俗称地耗子。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硕鼠”解作“肥大的鼠”亦可。《郑笺》:“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
2、贯:侍奉。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汝,指统治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三岁,言其久也。”
3、逝:读为“誓(《公羊传》徐彦疏引作誓)”。去女(汝):言离汝而去。杨树达《小学述林》卷一:“此诗本表示决绝之辞。三家作誓,用本字也。《毛诗》作逝,用假字也。”
4、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5、德:恩惠。
6、直:即“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7、劳:慰问。
8、之:犹“其”。永号:犹“长叹”。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叹呢?
【白话翻译】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万莫吃我黄黍!三年小心服侍你,无人肯把我照顾。发誓就要离开你,去那遥远新乐土。新乐土啊新乐土,那儿有我好住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万莫吃我麦子!三年小心服侍你,我的恩德谁记起?发誓就要离开你,去那遥远新乐地。新乐地啊新乐地,我的位置在哪里?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万莫吃我禾苗!三年小心服侍你,无人肯把我慰劳。发誓就要离开你,去那遥远新乐郊。新乐郊啊新乐郊,谁人还会长哀号?

【F-114】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
1、蟋蟀在堂:古人以候虫纪时。《豳风?七月》篇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宇、在户、入床下就是本篇所谓“在堂”。“在堂”是对“在野”而言。蟋蟀本在野地,由野而堂是为了避寒,所以诗人用此句表示岁将暮的光景。
2、聿(玉yù):同“曰”,语助词。莫:是“暮”的古写。“其暮”,言将尽。
3、除:过去。以上两句是说这时候如再不寻乐,可乐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4、已:过甚。大:读“泰”。“泰康”,安乐。
5、职:当。居:谓所处的地位。以上两句是预先警戒之辞,言享乐别过分了,得想到自己的职务。
6、荒:废弛。
7、瞿瞿:惊顾貌。这里用来表示警惕之意。以上两句言良士时时警惕,所以为乐而不致荒废业务。“好乐无荒”承“无已大康”,“良士瞿瞿” 承“职思其居”。
8、迈:行。
9、外:本位以外的工作。苏辙《诗集传》:“既思其职,又思其职之外。”
10、蹶蹶:动作勤勉之貌。
11、役车:车名,方箱驾牛,农家收获时用来装载谷物。役车其休:言农事已毕。
12、忧:《郑笺》:“忧者,谓邻国侵伐之忧。”
13、慆:“滔”的借字。滔滔是行貌,这里单用一个字,词义相同。
14、休休:宽容。这句和“职思其忧”相应。惟其“思忧”,所以能心宽无忧。
【余冠英今译】
蟋蟀搬进屋里,一年快要到底。如今再不行乐,时光所剩无几。可别过分安逸,本分不要忘记!寻乐不荒正业,良士都能警惕。
蟋蟀搬进屋里,一年还剩几分。如今再不行乐,时光不肯等人。可别过分安逸,别忘其他责任!寻乐不荒正业,良士个个勤奋。
蟋蟀搬进屋里,往来牛车都停。如今再不行乐,时光都要溜尽。可别过分安逸,还该想着苦境!寻乐不荒正业,良士所以宽心。

【F-115】山有枢
【题解及原文】讽刺贵族不能及时行乐,死后一切化为乌有。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释】
1、枢(舒shū)、榆(余yú)、栲(考kǎo)、杻(扭niǔ):皆为树木名。
2、《集传》:“枢,荎(池chí),今刺榆也。”陈藏器《本草拾遗》:“《诗》之枢,即刺榆;《诗》之榆,即大榆,白榆。”
3、曳(叶yè):拖。娄:即“搂”,用手把衣服拢着提起来。《正义》:“曳娄俱是着衣之事。”
4、宛:通“菀”,萎死貌。
5、《毛传》:“栲,山樗(初chū,臭椿)。杻,檍(亿yì)也。”《传疏》:“山樗与樗不同。……叶如栎木,皮厚数寸,可为车幅,或谓之栲栎。”
6、廷:指宫室。
7、埽(扫sào):通“扫”。
8、考:敲。
9、保:占有。
10、永:《集传》:“永,长也。……饮食作乐,可以永长此日也。”
【白话翻译】
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F-16】扬之水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的白石更显鲜明。想起了白衣衫红衣领,跟从你到那沃城一行。既然见了桓叔这贤者,怎不从心底感到高兴。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冲得石块更洁白清幽。想起白内衣和红绣领,跟从你到那鹄城一游。既然见了桓叔这贵人,还有什么值得去忧愁。  激扬的河水不断流淌,水底...

【F-117】椒聊
【题解及原文】赞美女子身高体壮,能多生孩子。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

【注释】
1、椒:花椒。古人用椒比喻妇人多子女。聊:助词。一说“聚”。《毛传》:“椒聊,椒也。”
2、蕃衍:即繁衍。《集传》:“椒之蕃盛,则采之盈升矣。”
3、硕:《郑笺》:“硕,谓状貌佼好也。”
4、朋:比。
5、远条:长枝条。《毛传》:“条,长也。” 《郑笺》:“椒之气日益远长。”
6、且(居jū):语气词。
7、匊(居jū):两手合捧。《毛传》:“两手曰匊。”
8、笃:忠厚诚实。《毛传》:“笃,厚也。”

【白话翻译】
花椒子儿生树上,子儿繁盛满升装。那个女子福气好,身材高大世无双。花椒子儿一串串,香气阵阵向上扬。
花椒子儿生树巅,盛满一把真繁衍。那个女子福气好,身材高大又壮健。花椒子儿一串串,香气阵阵散满天。

【F-118】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注释】
1、绸缪(绸谋chóu móu):犹“缠绵”,紧紧捆缚的意思。诗人似以束薪缠绵比喻婚姻。
2、三星:指参星。天:古音tīn。
3、今夕何夕:是惊喜庆幸之辞,言今晚是不同寻常的夜晚。
4、良人:犹言“好人”,这里是男称女。
5、子兮子兮:诗人感动自呼之辞。
6、如:犹“奈”。如此良人何:是喜不自禁之辞,言爱这“良人”爱得无可奈何。
7、刍:草。
8、隅:房角。三星在隅:言三星稍偏斜,对着房角。《集传》:“昏现之星至此,则夜久矣。”
9、邂逅:喜悦。这里为名词,谓可悦之人。
10、在户:言当面而见。《集传》:“户必南出,昏现之星至此,则夜分矣。”
11、粲:鲜明。粲者:犹言“漂亮人儿”。《通释》:“见此粲者,见其女也。”
【余冠英今译】
柴枝捆得紧紧,抬头正见三星。今晚是啥夜晚?见着我的好人。你看,你看啊!把这好人儿怎么办啊!
紧紧一把刍草,三星正对房角。今晚是啥夜晚?心爱人儿见着。你看,你看啊!把这心爱的怎么办啊!
荆树条儿紧缠,三星照在门前。今晚是啥夜晚?和这美人相见。你看,你看啊!把这美人儿怎么办啊!

【F-119】杕杜
【题解及原文】一个孤独的流浪者得不到帮助,十分伤感。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注释】
1、有:语助词,无实义。杕(地dì):独立。杜:赤棠树。
2、湑湑(许xǔ):草木茂盛貌。
3、踽踽(举jǔ):孤独貌。《毛传》:“踽踽,无所亲也。”
4、同父:同父兄弟。《集传》:“同父,兄弟也。”
5、比:辅助,亲近。胡不比:俞樾《群经平议》:“盖言彼在涂之人,胡亲比之有。”
6、佽(次cì):助。
7、菁菁:《毛传》:“菁菁,叶盛也。”
8、睘睘(琼qióng):孤单,无所依靠。《毛传》:“睘睘,无所依也。”
9、同姓:同母兄弟。《通释》:“女生曰姓……同姓,盖谓同母生者。”
【白话翻译】
高高一棵棠梨树,树上叶儿密密布。只身行走多孤苦,岂是路上没别人?不如同胞亲手足。可叹路上来往客,为啥不肯近我处?人家无兄又无弟,为啥不肯相帮助?
一棵棠树枝干长,叶儿青青生长旺。只身行走多凄凉,岂是路上没别人?不如骨肉亲兄长。可叹路上来往客,为啥不肯近我旁?人家无兄又无弟,为啥不肯来相帮?

【F-120】羔裘
【题解及原文】讽刺统治者不爱护体恤人民。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注释】
1、羔裘:《集传》:“羔裘,君纯羔,大夫以羔饰。”
2、祛(区qū):衣袖。《集传》:“祛,袂(妹mèi)也。”
3、居居:即“倨倨”,傲慢貌。《毛传》:“自,用也。居居,怀恶不相亲比之貌。”
4、褎(袖xiù):古体袖字。
5、究究(求qiú):借为“仇仇”,傲慢状。
6、《尔雅?释训》:“居居、究究,恶也。”郝懿行《义疏》:“此居居犹倨倨,不逊之意。……究、居声转为义。”

【白话翻译】
豹皮袖口羔皮裘,骄横待我几时休。难道就没别的人,只有你我是故旧?
羔裘袖口饰豹毛,待我恶劣气难消。难道就没别的人,非要同你相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9 04:03 , Processed in 0.09116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