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61|回复: 2

《漫天雪对联学堂》第一讲:平仄入门   (可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21: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讲:平仄入门


各位联友:

很高兴能与大家一道学习对联平仄知识。

  对联与律诗一样,是讲究格律的,对联的平仄就是格律的一部分。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就是对联在内容、词性和声律三个方面的规则,从广义上来说,实质上涵盖了对联的所有六个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意境相容,也叫“六相”(^-^)。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讲的是对仗方面的问题。“内容相关,意境相容”实质上是立意、意境方面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内容,将在后面的各讲中由学堂其他老师逐一介绍。而平仄相谐,则是我们第一次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从声律、音韵方面对联句提出要求,目的是使对联更具音韵美与和谐美。补充说明一下:本讲内容是在梅苑仙踪老师讲义的基础上参考其它资料修改补充而成的,不足之处,请不吝指正。:)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平仄理论加以介绍:一、什么是平仄?怎样辨别平、仄声?古、今音平仄有何异同?二、对联联句中平仄声的分布规律或规则是什么?或者说,如何排列平仄声,才能使联句具有琅琅上口、抑扬顿挫的美感?

一、  什么是平仄?怎样辨别平仄声?

   要了解什么是平仄,首先要了解新旧四声。新四声也就是现代普通话所分的四个声调,即阴平(比如:央)、阳平(比如:羊),上声(比如:养)、去声(比如:样)。而古汉语则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里已经不存在,但却常见于南北方部分方言中,比如山西、江浙、闽南、潮州、广东话、湖南话等等。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分布在新四声的各个声调里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联友经常问到的,一些联句中明明某个地方本来应该用仄声的,句中却用了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属阴平或阳平的字,因为这个联句用的是古韵,那个平声字在古汉语里往往读入声。比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拍”在现代汉语中读一声,也就是阴平,但在古汉语则是入声字,属仄声。至于现代汉语中哪些字属古汉语的入声,大家可以参考《平水韵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以及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其次闭克朗先生的《入声》、周秉均先生的《古汉语纲要》等著作,这里就不赘述了。

   那么,什么是平仄呢?平仄本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所谓平声,在音韵上表示没有升降的字音,而仄,按字典释义,就是不平的意思,也就是表示有升降的字音。当前对联的格律应用上,并存着两套平仄系统:一是今音,即以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新四声作为划分平仄的依据。在以今音为基础的诗歌和对联的格律应用中,把新四声的阴平和阳平(第一、二声)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第三、第四声)称为仄声。二是古音。古汉语中的平声字包括现代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中的大多数(现代汉语中其他的阴平、阳平字多由古汉语中的入声字演变过来的);仄声,包括上、去、入声。这里多说一句,对于联句平仄应从今音还是从古音,目前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倡新者认为,对联的格律理论应当顺应历史潮流和语言的发展规律,要破旧革新,提倡用今音。崇古者认为,传统的东西不能丢,而且对联本来与古诗词就密不可分,自然应当用古音。不过有一点是有共识的,那就是,在同一幅对联中,要么单用今音,要么单用古音,古今音混用是一大忌。那么,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和对联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仍以《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为例: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有关平仄交替的规则,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资料来源:http://post.baidu.com/f?kz=116445475

参考资料:

1、入声字表: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 ... 1186&page=1

2、何为平仄: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 ... 1253&page=6

3、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 ... 2623&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联句中平仄声的分布规律或规则是什么? 在讲解平仄声律之前,我想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种格律分类的观点。这种观点把对联的格律分为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三种格律形式。所谓正格联,即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在正格联中,又分为律联、组合律、宽律三种形式(限于篇幅,恕不赘述,有兴趣的联友可以按段末地址参阅)。变格联的定义很简单,就是与传统的正格联不同,上联可以平收,下联可以仄收。变格联如是五字和七字的,也可遵诗联。所谓无格,也就是对联时根本不讲究平仄,随心所欲,只讲究词与意思的对仗,而不考虑平仄,这种联多见于技巧联。(资料来源:雨中论坛:http://www.yzbbs.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6&ID=5200) 这种分类方法是否科学,大家尽可以见仁见智。不过,俺个人倾向于接受之。理由:从古到今,虽然绝大多数对联是仄起平收,但是也有不少的联作并不遵循这种规则而我们仍然能够接受甚至欣赏。这种分类法可以比较合理的解释这种现象。     从前几期学员的作业来看,很多联友的对联功底都很不错。但是既然要上这一课,我就只好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了,已经掌握平仄规律的联友就权当复习一下。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当然是正格联的联律了。为了不至于误导,这里将严格按照正格联的声律规则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尾字平仄规则、句中平仄规则、句脚平仄规则。 1、尾字平仄规则     一副对联,上下联收尾的各一个尾字,合共两个尾字,必须是一平一仄。在正格联中,这个原则是铁定的,不能更改.一般要求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当然,正如前面所讲,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2、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内)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例如 虎    雨   画   墨              
      龙    风   诗   泉

(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

例如 上海    彩凤    绿叶   好友           
      宁波    金龙    红花   良朋         

(3)三言联格律。三言联格律有两种: A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B 上联: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

例如:    三尺剑       桃叶渡       空中月           
          六钧弓       琼花台       水底天

(4)四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例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 (夕字古仄)

B 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杰字古仄)            

(5)五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 残灯明市井==晓月辨楼台      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B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6)六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    (下联平仄为“仄平平仄平平”,是一种变格)                  
(7)七言联格律。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      
名传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压字古仄)

B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 地到无边天作界===山臻绝顶我为峰。   (绝字古仄)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8)八言联联格律。 A 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   社会和谐,国强民富===神州壮丽,水秀山青 (“国强民富:仄平平仄,为平平仄仄的变体)
B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左图右史书香永代===绿水青山宇宙长春    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其余照此类推。一般八言以上(含八言)联的平仄可视节奏而定。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几点说明: 1.在联句格律上,目前联界并存着三种规则。允许在应对和撰联时只顾其一。(1)“诗词格律”,五七言对联遵从诗词长短句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不过不可滥用这条宽大政策,也就是说,放宽一.三.五位置上的字的平仄要求,一不能包括尾字,二不能因此而出现孤平,三平尾等犯忌的现象.(2)"马蹄韵"规则,即如上面叙述的一些规则。(3)“意节说”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比如联句中使用了3个字或四个字或者更多字的专名、成句,(如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因特纳雄耐尔)这时可遵循“节奏点交替”规则灵活处理.如:“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 2.字越少的联,如三字、四字的联,越要讲究平仄分明。 3.古声、今声不能在一幅对联中混用. 3、句脚平仄规则     当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有若干句时,每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简称为句脚)的平仄安排也要讲究,一般是按照马蹄韵为准的(也有例外,叫变形格)。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就是马蹄韵)如下:(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句脚没有列出,公式与上联正好相反.)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例如:堂堂正正做人,纵使清贫亦富贵;(平仄)   认认真真干事,虽无壮举也英雄。(仄平)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说明:句脚平仄规则其实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联杂志文章《评长联句脚平仄安排的几种思路》(陈学易)一文中指出,长联句脚平仄如何安排,是对联声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不仅直接关系到对联学的理论建设,而且将深刻地影响到对联文学的创作。关于这个问题,当代论者主要有三种解决的方法和思路。一、平仄颠倒组合法,就是将句脚平仄、颠来倒去的任意组合。包括全平全仄的组合。二、马蹄韵模式法(上面介绍的就是此种方法)马蹄韵就是“平顶平、仄顶仄”,“马蹄韵的句脚规则,就是句脚的平仄交替规则”(余德泉编著《对联格律?对联谱》第三十三页)。汪涛先生说:“马蹄韵的涵义实际也就是两平两仄交替的法则” 三、三原则指导法,即①摒除单调。②疏散同声。③平衡平仄。长联驾御不易,初学者对长联句脚平仄了解一下联界流行的思路,并弄清楚一下马蹄韵模式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配套作业(每题20分)

第一题:下列是一些常用的按今音平而按古音仄的字,请熟记它们,并用其中的字(用几个随意)按古音出一联句,限定出上联,7言。

石叔竹发足敌俗觉屋八得哲积实托压合夹国答局学菊急杰湿白摘笛读薄踏拍阁昨

第二题:请分别标明下列句子的古、今韵 (标出平仄即可)

1、

好书千卷少;

明月一窗足。

2、

读罢奇书深见道;

吟成佳句好观光。

3、

胸中有墨文章好;

心底无私眼界宽。

4、

云路天梯,无垠学海苦存乐

霞光朝日,有限人生短却长

5、

高考出联,普及有望联家喜

中学习对,推广无忧对课兴


第三题:请说出下列句子失律的地方(古今韵择其一即可)

1、

幽径疏梅瘦

旷庭冷月明

2、

万顷新荷微雨里

千枝娇柳清风中

3、

松映烟霞流画影

雨弹夏荷惹情思

4、

峭壁鸣泉,常有骚人留妙墨  

寒潭漱石,岂无迁客寻华章?

5、

清风入座吟新诗

明月敲窗叙旧情


第四题:请按格律填写句子(新旧声均可,但要标明清楚;自创联或者成联均可)

1、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2、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五题:说说最常见的五言、七言联的句中平仄规则,并应对下列两个出句。

1、踏山云湿袖

2、回眸顿觉人非昨


跟帖完成作业,请设定威望5,确定完成可以交作业时,在作业后标注OK,便于提前批改。作业截止时间:11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5 20:54 , Processed in 0.0959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