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瓶子

[视频] 永恒的日记---------------每一天的音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4 02: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无限 快乐无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1: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24日

1453年
显赫的作曲家,占星家和数学家约翰。顿斯塔布去世。他被葬在伦敦沃尔布鲁克区圣斯蒂芬教堂。这些是有关他生平的仅有记载。

1818年
  助理牧师约瑟夫。莫尔发现奥贝多夫的圣尼古拉教堂的管风琴发生了故障,只好要求弗莱茨,埃克萨维。格鲁贝尔为声乐和吉他创作一个手《圣诞歌》结果便是《平安夜》在午夜的弥撒时唱响。

1837年
  下午2点,玛丽。德阿格尔特伯爵夫人和弗兰茨。李斯特在克莫的一间宾馆里生下了私生女弗兰切斯卡。盖塔那。科西玛。李斯特。她通常在圣诞节过生日。

1871年

  《阿依达》在开罗的歌剧院上演。两个星期前,威尔第“非常厌烦,非常不安,非常焦躁,以至于想把乐谱烧毁一千次,也不会有一丝哀叹!我到底要不要做呢?”

1935年
  喊了一声“弱拍!”阿尔班。贝尔格去世,享年5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萨尔茨堡城中的梅尔贝花园,我们驱车沿萨尔扎赫河一路北上。花
园外面兜售“《音乐之声》之旅”车票的男子无论如何也搞不懂:几个
显然是来旅游的东方人,为什么不参加他的旅游路线,却居然要到奥本
多夫那个小镇去。但他还是一再好心地叮嘱我们:要走的一五六号路可
不是高速路,而是联邦公路噢。天晓得它们有什么区别!再说,即便有
区别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寻访一首歌子的源头,一首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圣
诞歌曲《平安夜》的源头。

5?6 5 3 0│5?6 5 3 0
平 安 的 夜,  神 圣 的 夜;

2?#1 2 7 0│1?7 1 5 0
万 籁  俱 寂,  唯 有 圣 亲。

它既是一首圣诞的祝福,又象是一首柔和的歌谣。淡淡的旋律,轻轻的
节拍,使人安宁,使人遐想。

从问世的一百八十多年间,它已经被翻译成二百三十几种文字,光是在
南非的一个网站上就发现有七十多种译本,在好几个中文网站上可以听
到不同演奏风格的《平安夜》。事实上,时到如今,无论是王公显贵的
豪宅,还是部落流民的茅棚,到处都可以听到它的旋律。

这首歌曾经被认为是出自大作曲家海顿的弟弟的手笔,还有人认为就是
海顿自己的作品。也有人认为作者是莫扎特,亦或贝多芬?当年因为普
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非常喜爱这支歌,于是成了宫廷圣诞夜
的保留曲目。柏林皇家合唱团的指导是个锲而不舍,寻根问底的人,一
路追访到了萨尔茨堡。直到一八五四年才终于找到了歌子的词作者约瑟
夫?莫尔和曲作者弗兰茨?格鲁伯。

追根溯源,其间的故事还颇为曲折而耐人寻味。

一八一八年,当年二十六岁的约瑟夫?莫尔是奥本多夫镇上圣?尼古拉
教堂的牧师助理。教堂的管风琴总是出毛病,这一次又要到下一年的春
天才能修好。眼看圣诞节就要到了,离音乐之城萨尔茨堡只有十几里路
的奥本多夫在圣诞之夜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他记起自己在两年前曾
写过一首赞美圣诞的小诗,于是就找到邻乡的安斯多夫镇上的朋友弗兰
茨?格鲁伯。弗兰茨既是学校教师,又弹的一手好管风琴,是圣?尼古
拉教堂的管风琴手。约瑟夫请弗兰茨把他自己的小诗谱上旋律,以便在
圣诞夜用吉他伴奏演唱。

一八一八年的圣诞夜,这支如今在世界各地口口传唱的《平安夜》就在
奥本多夫小镇上的圣?尼古拉教堂首次演唱。管风琴还没有修好,可以
推想得到,当时一定是用吉他伴奏的。

《平安夜》的首次演唱只是为了应景,事后很快也就被人淡忘了。几年
之后,词作者莫尔又被指派到外地,他与格鲁伯的过从也就从此中断。
但是莫尔是个有心人,他在一八二零年把这支歌的词曲重新誊录了一份,
收存了起来。

后来,有位名叫卡尔?茅拉赫的人在一八二五年受聘重新建造圣?尼古
拉教堂的管风琴。他在管风琴室里发现了莫尔的手稿,便把它带到了他
的家乡─提罗尔山区的采尔。

如果不是如此,这支歌今天或许早已湮没无闻,也没有人会知道约瑟夫
?莫尔和弗兰茨?格鲁伯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可是恰恰卡尔的家
乡采尔保持着非常喜爱音乐的传统,这里曾经是斯特拉斯和瑞纳等民歌
世家的故乡。这些提罗尔的歌手经常在欧洲走南闯北,到处演出。就是
他们把《平安夜》带到了欧洲各地,继而又传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人
们当初还以为《平安夜》是提罗尔的民歌呢。

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找到了《平安夜》的词曲作者,但并非人人都坚信
不疑,仍然有众说纷纭的各种说法。一九九七年,就在萨尔茨堡我们刚
刚参观过的卡洛林诺?奥古斯丁博物馆,偶然发现了《平安夜》的一份
手稿原件。当时认为只是一份年代最早的《平安夜》手抄本,后来经过
手迹专家的鉴定才得知,这就是莫尔在一八二零年左右离开奥本多夫镇
之后写定的格鲁伯《平安夜》的旋律。他在手稿的右上角还写下了“弗
兰茨?沙勿略?格鲁伯作曲”的字样。直到这时,以前的种种臆测才被
打消,歌曲的作者终成定论。据说最近这份手稿正在维也纳的哈拉赫宫
展出。

出发前搜集到了有关《平安夜》的种种轶事,不免也就回想起自己亲身
经历过的一些往事,这就更增加了我们寻访《平安夜》发源地的兴致。

生平第一次听说到《平安夜》这支歌,却是在根本没有平安夜的年月,
那就是中国大陆上“文化大革命”的时代。

也是这样一个艳阳高照的八月,可却是一九六六年的八月。到处都在抄
家、抓人。自从作家老舍跳了太平湖,太平湖就没有一天太平了。就在
我们学校附近的天主教北堂,红卫兵也冲了进去,赶走了修女,强迫神
父们戴起尖纸帽,举着咒骂神祗的标语牌。已经闹了好些天,过路的人
没有敢靠近的,只能偷眼看见里面的乌烟瘴气。

我正在等十四路公共汽车回家,从教堂大院里扫出来一大堆“造反”之
后的垃圾,就在满地的碎纸片中发现了几张歌篇,印得还很精美。见周
围没有什么好事之徒,我就连忙揣进书包里几张,拿回到家中。那时家
里人都很谨慎,惟恐有什么只字片语的纸头引出飞来横祸。一检查我的
书包,立刻就发现了捡来的歌篇。父母指着其中的一张说,这不是咱们
小时候常唱的《平安夜》么?然后叹了口气说,赶紧烧了吧,免得惹麻
烦。我立即照办,心中感到《平安夜》也不免荒唐,一旦“革命”了,
那里还会有什么平安夜呢?

又记起我第一次听到众人合唱这支脍炙人口的歌子。那是在十几年后,
八四年那个严寒的圣诞冬夜。宣武门的南堂终于作为改革的门面率先对
外开放。听说进门很难,尤其对不是教徒的人更有限制。《圣经》上说,
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我们不富有,可是进教堂的确比富人和
骆驼都难。于是听到风声就提前动手,早早备好了宗教局的介绍信,想
来试试自己的运气。

那真是一个介绍信的时代。多少人只是在回答看门的便衣问话时稍有迟
疑,便被鉴定为“非教徒”,至少认为是来凑趣的,被搡到一边不准入
内。记得推到边上的一位老年妇人,说她是星夜从河北口外赶来作礼拜,
话音未落就忍不住泪流满面:“都十多年了没进教堂,乍一问,哪儿说
得出来我的教名呢?”我们凭了那张纸,倒是所向披靡,一路放行。冗
长的弥撒已经作了好几个钟头,教堂外面仍是万头攒动。这时已近午夜,
不知人群中是哪一个开了头,唱起了《平安夜》。顿时,大家都跟着吟
唱,低沉着腔,没有原作的四部和声,但仍是那么动听。从教堂大门里
面散射出来的灯光中,分明可见众人眼里的泪花。

今天我们就要去寻访创作这首《平安夜》的故地,能不叫人百感交集么?

我们一路驱车急驰,左手边一直沿着湍流的萨尔扎赫河,道路两边的景
物并不十分别致,只是依然十分的洁净。德语区的人就有这个本事,可
以彻底收拾到每一个角落都一尘不染,就象德语的句子那么严格。

出城十四、五里路,开车半个多钟点,前面的路标就已经是奥本多夫镇
了。几经问路,人们总是朝前指。开到一个大教堂旁,心想这总差得不
太多了,可是一问,还要向前,心中不免烦躁起来,便跑进街心对面的
熟食铺里想问个究竟。

熟食铺的女店员大约是极少见到东方人的面孔,而且又是来打听他们当
地的“名胜”,看来有些羞涩,又有些紧张,但还是极其认真地彼此交
换了一下各自的见解,然后指点给我们方向。当地的口音真不好懂,但
听得出,果然还要向前走。问她们教堂的名字,她们居然说不上来,最
后说是教堂大概没有名字。这可真是奇怪,还没有见过无名的教堂呢。

等我们总算看到《平安夜》小教堂的停车处,才发觉差不多已经快出了
奥本多夫镇。

原来《平安夜》首次演唱的圣?尼古拉教堂在本世纪初已经坍毁。目前
在其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小巧玲珑的小教堂,里面当然也是收拾得窗明几
净。其实这正是德文中所说的 KAPELLE,只有三、四排座椅和一座小神
龛。在这里大约是做不得弥撒,也无法演唱圣曲的,只能供人祈祷和凭
吊。墙壁上有《平安夜》作曲者弗兰茨?格鲁伯的画像和手稿。这就难
怪当我询问教堂的名称时,女店员们竟说教堂没有名称。在小教堂的路
口我才发现,它的正式名称竟然就叫作“《平安夜》小教堂”!

中午,镇上还有午休的习惯,问询处居然也关了门,要等两个小时以后
才有导游来接客。我们只好迳自游览了。

红日当头,绿草如茵,衬出岗子上白色的小教堂格外漂亮。有几位老人
在周围的草地上闲坐,看着我们几个外乡人跑上跑下,便不时低声地品
评几句。周围却是静悄悄的,安谧得象是在夜晚。

看着这番图画般的景致,便不由得生出感慨来。中国有句老话说,“一
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样的环境怎么会不生出创作《平安夜》的人呢?

说与众人听,便都笑了。怎么,你要再做一支“拿起笔,作刀枪”这样
的歌子么?

前后勾留了一个多时辰,我们还要继续赶路,于是只好恋恋离去。

实际上,如果有时间,又有兴趣,就在萨尔茨堡左近周围,还可寻访到
另外几处与此有关的去处。

从一九九六年起,在萨尔茨堡城中的石头巷九号,开放了约瑟夫?莫尔
出生地的展览。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五点,如果碰巧正好周游至
此,那就不妨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一场特别的弥撒。其中最后的一个节目
必定是演唱原汁原味的《平安夜》。

在离奥本多夫四、五里路的小镇安斯多夫,有弗兰茨?格鲁伯一家人居
住过的学校宿舍和他演奏过管风琴的教堂。他还是那里合唱班的指导呢。
他的坟茔就在街对面的教堂墓地里。

在萨尔茨堡城南有个小镇叫阿兰,那里有弗兰茨?格鲁伯博物馆,那里
曾是他的故居。

在滑雪地瓦格兰,还可以在莫尔先生曾经布道过的教堂中参加弥撒。

遗憾的是,凡此种种我们都没有时间幸会其中,只能等待来日的机会了。

我们离开了奥本多夫镇上的《平安夜》小教堂,驱车走上通往维也纳的
高速公路。这次并不是去维也纳,那是来年的事了,现在要转道到月亮
湖那边。

渐渐地,湖区清凉的山风钻进了车厢里。放眼望去,远处茵茵袅袅的山
色湖光使人不禁心旷神怡。

唱一支好歌是一种享受,探求一支好歌传播开来的脉络也是一种享受。
如今寻访到了好歌的源头,就更是一种享受。

我们乘兴而来,我们乘兴而去。离开小镇奥本多夫,离开《平安夜》小
教堂,过几天还要到提罗尔山区去。我们要亲眼看看《平安夜》传向世
界的那块地方,那儿还有如画的景致在等着我们呐!





吉光片羽斋,二零零零年九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4 17: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7-10 06:42 , Processed in 0.09951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