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引用第5楼霜音于2010-10-21 22:42发表的  :也许是习惯问题吧,我总觉得程派唱这折庄重有余贵气不足~
 
 就像我一直也不习惯程派的《挂帅》一样......
 
 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一直以来对程派的痴迷  ~
   症结在就是京剧的程式化特点,京剧的程式化特点对本身发展很大局限...
 ___于此,板式/声腔/流派....都有问题了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麦当娜和光头MM唱的同样精彩..但搁在京剧就很少见例子
 <龙凤>此一折,如换原板唱唱看看~~~~肯定不一样,程式化特点限了~~~
 程式化也规定流派的路数
 唱游丝腔的程派唱如此慢板,细ZHEN慢酌,有这个气氛嘛~~~~~
 其时戏主心中五味陈杂,梅派的华丽,也不被人认同
 ____这皆和京剧的程式化特点有关..规定了的和流派特点的
 这事因该是几位大掌勺在世就要解决的,他们知道弊端呀,可偏偏就没解决
 事卡在梅,50年代戏改连着也改艺术(表现形式),不特是改思想.
 是委托梅/程负责京剧这一口的,程富创新,巴不得改成"京剧变歌剧"最好
 梅先是同意改程式化,后来反悔了~还登了报说明程式化的合理性~~
 (在这里补说一下:我们不要拿锁麟囊之纠结,来论证程砚秋的主要思想,
 他的思想是站在大多数人一边,顺应潮流,否则他就不是立宗成派,流传至今的开山大家了)
 
 另:我一直认为50年代的戏改有很大的正面意义
 不说那些主持戏改的都是行家(尽管有些留洋学西洋话剧歌剧的,但戏的原理一样)
 就说京剧那些旧社会留的污泥浊水不应改掉嘛~~~~
 压根就不是乱改...
 
 晨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