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0|回复: 5

心静平和;远离烦恼;是养生的基础和起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07: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中医讲的治病就是让“精、气、血”平和。场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生物场是相互沟通影响的。佛法并不深奥,从养生的角度,懂得心静平和,远离烦恼,打牢养生的基础,这是养生的起步。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个人内心的矛盾。都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失去自我,沦为物的奴隶,有时以“我”为中心,强调什么自我凸现,自我中心,自我张扬,等等,然而这些恰恰说明了“自我”的失落。从佛学角度来说就是“贪、嗔、痴”三毒无限膨胀的结果。

  除实欲外,人还有虚欲,只能随缘而得,不可强求。人生如戏,知足常乐,同样不能执着,否则有害健康。道家讲“有即无,无即有”,佛家讲“色即空,空即色”。如果欲望过重,其结果只能是可怜、可悲、可叹。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佛教导我们说,世间本无烦恼,一切烦恼全是自己招来的。

  天地下和,无焦无虑,无忧无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而能长久。一切成败毁誉都不影响平和宁静,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八风吹不动”。

  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静之道。人只有心静,才能去燥,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水面静,才能映出完整的月亮,心静才能接受宇宙良好的信息和能量。烦恼生于不悟。

  静守心房,顺乎自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场”, 场静,周围乱也变静:场乱,周围静也乱。所以佛家讲“境随心转”,“心净则一切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08: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1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作到心静平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16: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6 1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禅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19: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欲则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8-12 09:54 , Processed in 0.0801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