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7|回复: 12

文献纪录片___程砚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 17: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文献纪录片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7: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文献纪录片气势恢宏!立意高远....
片子全面的概略了程砚秋先生的一生
程先生的爱国情操...
程先生人品人格的高尚....
程先生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勤于思考和探索....
程派艺术特点...凡此等等
这个片子,对我们了解程派的起源也有相当的益处...
使我们明白,在当今的京剧界,青衣几乎为程派占天下的缘由
______要唱好戏,先要做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4 08: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格的魅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4 08: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伶人往事》:程砚秋一曲清歌动九城            作者:章诒和

   程砚秋有几个嗜好。

    他喜欢酒,也爱抽烟。前面说,他是酒嗓,所以他不忌酒。就是呆在家里,也常独饮自酌。酒 席之前,更是当仁不让。且其量之大,无人可及。1926年7月,程砚秋赴香港演出,一曲清歌,万人倾倒。英人总督特赠他一百二十年陈白兰地两瓶。

    说到酒,我还想起了吴祖光的描述。上个世纪50年代,文化部决定把他的《荒山泪》拍成电影。导演是吴祖光。吴在回忆该片摄制工作的文章里说:“我们经常一起挤公共汽车,一起吃饭。唱了一辈子旦角的程砚秋却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这也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譬如他抽烟抽的是粗大的烈性雪茄烟,有一次我吸了一口,呛得我半晌说不出话来;喝酒也喝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我劝他,抽这样的烟,喝这样的酒会坏嗓子,应当戒掉。他淡然一笑,说:‘嗓子不好的,不抽烟不喝酒也好不了;嗓子好的,抽烟喝酒也坏不了。’”

    程砚秋最喜欢看电影,凡有名片上演,他是从不错过。在老北京的真光电影院或平安电影院,常能看到他的踪迹。他外出喜欢穿中国长袍,这与经常西服笔挺的梅兰芳,大不相同。所以,人们看见他是长袍一袭,手提一只公文包进电影院。程砚秋多半是坐在楼上后排,有人怀疑他是远视,也有人认为他是怕别人认出自己。

    程砚秋的另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每日清晨,他一定在自家庭院打一套太极拳。他不但打得好,功夫了得,且极有研究。看过《春闺梦》的观众,就能从那段表现梦中情景的动作里,领略他的太极功夫。举手投足之妙,与今天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无二。再加上且歌且舞,居然能唱完这一段[南梆子]之后,神色自如,不喘气,不出汗。这凭什么呀?就是凭他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了。

    说到程砚秋的男子汉血性,就一定要讲他和日本人的斗争。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戏也没法唱了,平汉路也不通,程砚秋闻讯后,想方设法从太原赶回北京东城什锦花园的住所。20日,日军猛烈轰击宛平城和长辛店。29日,日军进城,北平沦陷。紫禁城下空荡荡,人们躲避在家,传到每一个人耳朵里的,只是日本军人整齐的皮靴声和杂乱的马蹄声。他与夫人相对无言,因为就在三个月前,自己和尚小云还为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表演了《弓砚缘》和《青城十九侠》,座中还有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而三个月后,将军却已倒卧在沙场。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戏。程砚秋说:“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1938),梅兰芳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

    1942年的9月初,程砚秋自上海经天津返回北京,在前门火车站受到日伪铁路警宪便衣的盘查搜身。他忍无可忍,厉声呵斥:“士可杀不可辱,你们要干什么?”说着便走近一根柱子,立在柱前,以防后面遭袭。为首的一个上去就动武,他挥拳还击。后面的几个狗腿子,遂一拥而上。程砚秋是来一个,接一个,把几个警特打得轮流倒地,狼狈不堪。程砚秋也就停了手,从地上拾起帽子。

    狗腿子对程砚秋说:“以后碰见再说。”

    “好,后会有期。”程砚秋说罢,整整衣冠出了车站。

    回到家中,他才发现手腕上的金表没了,耳朵也被打坏了。事情说起来像侠客大片一样生动,又像一场程派太极拳表演。从此,一座北平城,传遍了程砚秋的身手如何如何。这事在当时、在今日,也决非哪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此后,日本宪兵和特务一直盯着程砚秋,还闯入其寓所搜捕他。1943年的8月,当得知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不远了。”

    梅兰芳是有民族气节的,抗日时期“蓄须明志”。其实,程砚秋也一样有民族气节。

    程砚秋聪颖过人,也坚毅过人。自那次前门火车站遭铁路警宪盘查群殴后,他决定息影务农。第二年(1943年)3月,程砚秋先后在北京海淀青龙桥物色乡居房屋,又在红山口、黑山扈一带洽购旱地六十亩,准备弃艺务农。熙攘人世,若能与自然机趣相契,便倍加珍视。他在日记里写道:“早思在海淀买房,思做农夫,不知能否达到此目的。并将大兄二嫂和三兄嫂等安置海淀,亦备自作归计,大家也可减少开支。理想如此,不知白住者愿不愿意出城来住?”又说:“因我极喜园艺生活,与世无害。演戏生活暂停不能不另做生活,以免落得白食饭无可对天。我常感做官之无味,尤其做现代官,也极想子弟们务农,儿孙们的心理恐怕与我不同。”

    一条溪水,几片白云,柳梢月色,板桥残霜,都令程砚秋感怀不尽。他自己做饭,从早忙到晚。有朋友来探望,也是自己做饭,请吃窝窝头。夫人来青龙桥代洗衣服,程砚秋将初学乍练的贴饼子奉上,还一个劲儿地问:“好吃吗?”他学着耕地,耕了一亩,铧破了一块,又耕一亩,又破一块。损失虽大心情颇佳。人家说,他的样子“有冯玉祥之势”,他说:“冯玉祥焉有我精神!”种地需要浇水,他请人装辘轳。安装好了,程砚秋兴致勃勃地一边浇水,一边唱歌,还与安装工人一起,喝酒吃肉。

    紧张耕作,闲来读史临帖??这是程砚秋务农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但“人生是大苦事,一切如梦幻”??却又是他在日记里反复咏叹的话语。应该说归隐西山,在程砚秋是蓄志已久的。早年他在上海演戏的时候,就曾请老画师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四首。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一曲清歌动九城,红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在他心里,息影舞台、安于农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归宿。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何况是快落之花呢。”但人又是复杂的,在以耕读为业的同时,他并未忘怀舞台。“不唱可惜呀!”这话传到程砚秋耳朵里,又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自己多年苦练习。他时常对梨园界朋友折简相召,大家吃着棒子面的窝窝头,腌萝卜条,喝着小米粥,天南地北地纵谈艺术,其乐陶陶。剧作家翁偶虹是他乡村居所的常客。面对粗茶淡饭、土屋绳床,程砚秋不止一次地提醒翁先生请多留心,遇到适合于自己演唱的材料,希望仍能编写为剧。为此,他解释道:“我现在虽然不登舞台,但是仓库里的后备物资,不能漠然视之。有朝一日,阴云消尽,我还是要为京剧服务。”

    程砚秋归隐西山时,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好友,一年后,一只鸽子忽然飞回程家,这令他惊喜又感慨。有朋友说:鸽子归巢,说明他谢绝舞台的日子快结束了。果然,日本投降后他搬回城里,立刻着手恢复演出的事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11: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霜音 贴的章诒和这一篇<一曲清歌动九城>
细细的看了
程先生的思想和情操是第一位的,有了这个,才会有艺术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一个人的思想内容才是高度,形式是外在,是可以学到的.
这也是今天学程者所要注意的............
程先生从欧洲回来后,提出"戏剧和音乐救国",这需要多大的胸怀呀!
正是有了这个思想,他才可能在没有戏剧世家的背景下,出道几年就赶上了梅兰芳......

另:____这个文献纪录片有一个戏曲人瑞新艳秋老人的回忆镜头(新此时可能有95~96高寿了吧)
这个回忆镜头是说1946年程砚秋和吴一起来看她演戏之事,程和新艳秋有说话.
新艳秋说(大意)"......私淑程多年,这以前从来还没和程先生说过一句话..."
新艳秋摘下眼睛拭泪的镜头.

这个回忆镜头,让人看得心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4 23: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晨峰早点休息哈 ~

我先下了  晚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0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晚安..
我想听下你贴的叶少兰的<罗成叫关>..
(另__我也把本贴有关的论说都DEL了,总之,切磋有益,这种气氛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5 08: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晨风于2010-03-05 00:01发表的  :
恩...晚安..
我想听下你贴的叶少兰的<罗成叫关>..
(另__我也把本贴有关的论说都DEL了,总之,切磋有益,这种气氛很好.)

喜欢  就想了解的更多 .....所以会找些资料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5 08: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新艳秋在京剧程派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  王希宝   


1、全面继承程派艺术

新艳秋与程先生基本是同时代的人,因此她看到了程派的早期风貌,学演了程先生早期的大部分剧目,如:《红拂传》、《青霜剑》、《贺后骂殿》、《鸳鸯冢》、《金锁记》、《碧玉簪》、《朱痕记》等,这些剧目的演出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程派风韵。新艳秋的演唱讲究声、字、情的统一,突出表现了程派若断若续、低回婉转的演唱风格,她的立音松弛、有力,胸腔、脑后音共鸣及好,同时结合了自己的清新雅丽的嗓音来演绎程派唱腔,她的表演身段大气、脱俗,舞蹈身段象风摆荷叶那样飘曳和隽永,讲究“三节六合”,舞台上的形象宛若一个扇面的古代绢人具有古典女性风韵。舞台上无一丝喧闹,文静中透着灵秀和端庄。现以1928年所灌唱片《红拂传》(西皮二六)和1957年的演唱录音为例,说明她的演唱特点。《红拂传》是1923年编演的一出戏,取材于唐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描述了歌姬红拂(原名张凌华)在杨素府中偶然遇到了李靖,对其爱慕有加,毅然逃离杨府,与李私奔结合,在当时是这很不光彩的,但李靖的好友虬髯公张仲坚支持他们,并且把自己的家产送给红拂作嫁奁,三人成为风尘中的知己,因此这个戏还叫《风尘三侠》。这段唱是红拂见李靖前唱的,边唱边舞(云帚舞),红拂对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深恶痛绝,可是自己是歌女没有办法,只好奉命应付歌舞为人,但内心不甘心做寄人篱下的奴隶。新艳秋以一副程派特有的歌喉很好的表达了红拂这种痛苦,又强装笑脸的矛盾心情,唱的婉约、哀怨、凄楚。第一句“见春光三月里百花开遍,撩人春色是今年(57年改成宜人)”唱的清脆,高昂略带深沉,触景生情地表现了红拂看到百花开放的春天是如此美丽,可是自己的内心却是及其痛苦,不得不强作欢笑给客人们表演歌舞,“年”字出口前加了个休止符,这小小的停顿,恰当的表现了红拂这种矛盾心情;“随风若柳垂金线,灵和殿里学三眠”,这句的“三眠”两个字唱的妙极了,“三”字拖了一板,然后唱“眠”,准确表达了红拂在杨素府中深宫索闭,久居生厌的情绪;“红襟紫领衔泥燕,飞来飞去把花穿;纷飞慢地桃花片,一双双蝴蝶舞街前”这几句是写景抒情,“紫”、“满”、“蝴”字同样演唱的时候出口即逝,增加了休止符,然后再接着唱,很好的突出了她的程派若隐若现的演唱风格,红拂的音乐形象显得很生动;最后的“半空中又只见游丝百转,(散板)混不觉迤逗坠花钿”一句的“游丝百转”开始叫散,新艳秋演唱的象游丝一样,藕断丝连,声断意不断,显示出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另外与其兄王子祥的伴奏的配合也达到了水井交融的境界。这段(西皮二六)是红拂手持云帚,载歌载舞,很吃功夫,舞蹈动作的手、眼、身、步法必须达到与唱腔丝丝入扣的程度。遗憾的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我们后人无法看到载歌载舞的场面了,但通过这段的老唱片(1928年胜利公司)和录音(1957年)我们依然能够领略到新艳秋的韵味醇厚的程派演唱风格。

2、  编演程派新戏

新艳秋在继承程派剧目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条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按照程派的风格,创编了很多新戏,1933年演出了《娄妃》、《琵琶行》、《玉京道人》、《霸王遇虞姬》,1935年编演了《涪江缘》;另外还有《春闺选婿》、《骊珠梦》、《红拂传》(二本)。

新艳秋的《霸王遇虞姬》,有别于梅兰芳的《霸王别姬》。《霸王遇虞姬》,一名《玉麟符》。取材于《西汉演义》第十一至十五回。秦末,会稽太守殷通约项羽反秦,项羽杀殷通而取会稽,收殷将季布、钟离昧,逐起事。在涂山,项羽举鼎以服桓楚、于英,因得八千子弟兵;又降龙马,众惊服。隐士虞宣,人称一公,有女五凤,能剑法,与堂弟子期及嫂采桑,因争鹿遇项羽。虞宣主持,五凤与项羽比剑联姻。季布反,五凤劝项羽出站,勿恋新婚,项羽再收季布。五凤荐范增为谋士,项羽乃称霸西楚。这个戏由清逸居士(庄绪)编写。新艳秋演虞五凤,周信芳、孙毓坤曾演项羽。唱做并重,有五言(二簧慢板)十言(西皮原板转二六)等新腔,并有比剑等武技。(二簧慢板)始皇施疟政,英雄动刀兵;剑法承天授,保身祈太平;(西皮原板)移莲步入茶林(二六)四面观看,茶叶青味芬芳秀色可餐;这一枝碧螺春颜色娇艳,这一枝初发芽雨前毛尖。用手儿[快板]轻摘取粉蝶旋转,香透袖轻移步踏遍翠岩,春风动琼枝舞香风迎面,旭日升山光好紫万红千。一霎时只觉得(散)精神渐倦,[摇板]又只见我堂嫂来到面前。这两段唱腔有老唱片传世,这出戏的唱腔由王瑶卿先生设计,新颖别致。五言(二簧慢板)突破了传统的唱词格律,依字行腔,处理得很巧妙;十言(西皮原板转二六)一段,虽然很短,但板式很丰富灵活,刚唱完移莲步入茶林(西皮原板)马上就转入了(二六)四面观看,在一句中突然转换板式在那个年代实属罕见,很新颖别致,很动听。这两段唱腔基本保持着程派的早期风貌,保留着老派青衣“调门高、声音窄、收音硬”和发声时声带比较紧的某些演唱特点,不过,最为历史资料还是具有珍贵价值的。

《娄妃》,一名《玉洁贞妃》,根据清代蒋士铨所编写《一片石》杂剧改变。描写的是:明武宗时,宗室朱宸濠袭封宁王,居南昌,其妃为娄谅女,有贤名。宸濠蓄意谋反,修建离宫,招军屯粮,准备起事。娄妃泣血进谏,不听。宸濠?号(宁武),兴兵夺九江,攻安庆。娄妃再劝,仍不听。江西巡抚王守仁率大军评判,攻占南昌。宸濠回兵,于鄱阳湖战败被擒。娄妃投湖而死。天帝悯之,封水部正神,与宸濠托梦世警。剧中梳妆自叹、清泉沐浴、封神托兆等场或歌或舞。从剧情来看,与程先生1931年的《亡蜀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有劝鉴愤而自杀的情节,所不同的是后面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以托梦结束全剧。程派的“托梦”《梅妃》(1925年)里面就有,很显然是借鉴了它的表现手法。这说明新艳秋的新戏还是程派的风格,在她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受到了程砚秋的影响。



3、  悉心程派教学和示范

虽然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新艳秋红极一时,但后来艺术和生活都经历了很多坎坷和不幸,曾先后两次含冤入狱坐牢,很难摆脱旧社会恶势力的欺凌和包围。所幸的是,解放后,历经磨难的新艳秋得到周总理的热心关怀,于1956年开始定居在江苏南京,专门从事程派教学,为传播程派艺术辛勤耕耘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程派传人。新艳秋的培养的学生很多,有号称“南钟北李”的钟荣(江苏省京剧院)、陈吟秋(镇江京剧团)、杨启璜、王胜儿、张丽丽(原来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教师,新晚年的学生,现移居加拿大)等。在众多学生中,对钟荣的培养教育付出的心血最多,1956年开始教钟荣,第一出戏便是《柳迎春》,新艳秋几乎把程派的早中期剧目都传给了钟荣,如《红拂传》、《鸳鸯冢》、《青霜剑》、《碧玉簪》、《柳迎春》、《朱痕记》、《文姬归汉》、《金锁记》、《荒山泪》等。果然,钟荣也不负众望,在京剧界占有一席之地,先后获得省市大奖及梅兰芳金奖大赛提名奖(1992),最近又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了13期名段欣赏(26出戏的经典片断),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些戏绝大部分学自新艳秋,这里面凝聚着多少新老的心血可想而知。现在钟荣又按照当年老师的样子,遵循新老师的精神,继续传程,教授着下一代程派新人,先后在北京戏曲学校和上海戏曲学校任教,丁婉娇、隋晓庆等都已崭露头角。新艳秋不但教自己的学生,而且没有门户之见,其他程门第子的学生,她都有问必应,象赵荣琛的学生张曼玲、张火丁和王吟秋的学生迟小秋等都曾向她问艺讨教。

新艳秋在培养新一代程派传人的同时,晚年的时候不顾年老体弱,依然身体力行的登台献艺作示范演出,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资料。我们知道,程先生英年早逝,只有一部电影《荒山泪》的影像资料,因此作为与程先生同时代的新老影像演出资料就显得尤为珍贵。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夏天在上海,新老演出了《春闺梦》(黄正勤配演)、《六月雪》;1983年3月在北京,参加了程砚秋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演出,与王吟秋、赵荣琛、李世济、李蔷华共同演出了《锁麟囊》(她演了”团圆”)、单独演出了《六月雪》(坐监);1984年在南京,率弟子钟荣、陈吟秋、张丽丽、王胜儿、杨启璜参加了新艳秋舞台生活六十周年纪念演出,再次演出了《锁麟囊》;1988年在南京演出了《红拂传》;1989年夏天在天津,演出了《锁麟囊》(春秋亭)、《春闺梦》和《荒山泪》(夜织);80年代末90年代初演出了《玉堂春》(监会)(天津中国大戏院)、《贺后骂殿》(北京人民剧场)、《六月雪》(坐监)(天津中国大戏院)等。以80多高龄粉墨登场的老艺术家,恐怕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足以证明新艳秋在京剧程派艺术中的地位,是京剧舞台上的常青树,艺术功力绝对非凡!另外,1984年中国唱片公司出版了新艳秋唱腔专辑音带一盒,里面有73高龄的新老重新录制的《六月雪》、《荒山泪》、《武家坡》选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新尽管有二次会面
但程砚秋于新艳秋来说,其实还是有些些疙瘩的
二人1954年在上海也见过一面,算程砚秋和李丹林,吴富林一起去看新艳秋的戏那次,二人总共才见了二次面.
新艳秋说,见第二面时,程砚秋答应教她戏,后来因为没时间而作罢了.....
可1954年离程砚秋故去还有好几年,这好几年时间呀,真要想教,还抽不出时间来嘛....
新艳秋"和解说"和"被承认说",之很大缘由是新艳秋心中奉偶程砚秋像缘故也.
新艳秋一生坎坷,内心是很硬的,我们看她的<贺后骂殿>,演的好!那是她有不平,发自肺腑也!
这一点,倒是和程砚秋一生抗争的精神一样,程收徒,第一是要徒弟唱好练好<贺后骂殿>,
程砚秋最后排的一出戏是<英台抗婚>.
其实,他们二人之间的疙瘩,程门和梨园界很多人是看得开这个事
如有次年节新艳秋到梅兰芳家,程砚秋就不去,梅和梅党齐如山打哈哈"这新老板来了,旧老板怎么还没来...."
程门弟子也尊重新艳秋,和新艳秋学戏的也有好多,如张火丁.

新艳秋在南京培养了钟荣,张丽丽,陈吟秋...是她对程派的贡献.
特别是钟荣,钟荣的戏耐看,不燥不急,也很大气,不失程派风范,我特喜欢.........  
以下贴上钟荣的程门镇山之宝<锁麟囊-春秋亭>二六转流水那段..
"明白了"那句转流水,转的多好,天衣无缝....炉火纯青!   
钟荣___<锁麟囊-春秋亭>二六转流水_____

http://www.tudou.com/v/8SGpK5xwgt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1 01:58 , Processed in 0.1287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