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泽润 《埋 葬》〔外三〕 整理中 阅读及点评:
 一个昏黄的灯光下,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这些文字,布满在水意充盈的诗意之中,不停的游动.诗人的感触深情而富有哲理.技巧拙藏在文字本身,思想坚硬而柔软.
 第一首,一个前行者走在莫名的路上,目的地是秃鹫啄食尸体.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景正是现实结果.光明的目的地就是黑暗.看到这里,我不由在想,我们的坚持我们的执守,是不是有问题----目的地的错愕影像,说明什么呢,只能是我们一出发就错了.
 多年前顾城说,为了回避结束,我们回避了开始.
 北岛更是大声疾呼:明天不在夜的那一边.
 然而现实的结果依旧,尸体被秃鹫争夺.这首诗很有一些象征性.
 现在因为有事,下几首,以后细阅评点.
 从诗本身的角度来说,表达从容,叙述有力.将思想不断的拉到更深的境界之中.但我不得不说的是,短短的诗句,你让它承载得太多的思想之后,诗的味道少了些.这是应该注意的地方.当然我这种说法只是囿于我对诗的看法及认识,不见得全对.说得不确的地方,姑妄听之,如风一般耳边过之.
 
 埋  葬〔外三〕
 续评乱七八糟:
 如上文所说,自己喜欢诗歌有些年头,曾经对那些体现哲理的诗句爱不释手,反复赏读.赞叹诗句每一行瘦瘦的只有几个字,十几个字或二十多字,然后拐弯,把藏在肉体之中的思想一一表现出来,而且诗的形貌是如此的美丽,在简洁之中绽现思想的绵长.
 可是我们发现没有,如果看古本的诗集,没有标点更没有分行,依然让那些从诗经到现在的喜欢古诗体的人们手不释卷.这说明形式过于注重也是很危险的事情,那样就会把诗的内涵,肉体中的心灵丢失了.所以有些诗友对我写的东西,关于形式上的批评,我是很感谢的,虽然我这样说,绝不是否认形式上的美字意义.形式上的美学探索也是应该继续的.
 反过说,我们太轻视诗的形式美和对思想的传达,那么诗如何才是诗,与其它文学样式的区别在哪儿,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现代诗歌,从目前的探索之中感觉过于思想了.这是浅见认为的很大的一个问题.
 尼采说:上帝已死,这是不是说思想死了呢.至他宣布之后整个世界再没有产生过什么经典性的哲学家,百科全书的思想了.思想已经结束.泽润在诗中也表达了思想行走在尽头看到的秃鹫啄食尸体这个现实状态.就自己欣赏的水平来说,这首诗是四首诗写得最好的一首,有着诗的象征意味,第二首也不错,通过水流无痕而堤岸裂口的喻指,对人与人之间,即心灵与心灵之间,肉体与肉体之间进行了很深的一种思考,诗人在诗中叹息道:各抱着目的,谁能证明肉体与心灵的真正依靠.现实呵现实,裂开的痕迹说明了开始就是带着痕迹走到一起,各自分开终究成为自然的事情.
 诗人以第四首作为整体组诗的诗名,可见诗人对最后一首的喜爱.但作为一个不是很会评诗读诗的我来说,不得不说的是,我喜欢的是前面两首,毕竟文字散发的象征意味是不错的,营造的诗境能让我的眼看到耳听到心想到,但后两首就差强人意啦,心可以想到,而眼见不到耳听不到.有些就思想而思想了,就深度而深度了.诗境的缺失,使思想过于干枯,我看到的只是思想的架子,看不到思想通过诗意表现出的丰富色彩.当然这里面,我欣赏的作为组诗来说,你的四首诗歌的名字,表明你思考的逐步深入,体现出思考的一体性.对行进的思考,接着对行进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上升对人类的整体怀疑,最后落到极为震撼力的埋藏两字,这点是我很喜欢的地方,组诗,形式上的连贯性保证了思考的持续性.值得我学习.
 回到我这个杂七杂八的续文前面所说的话啦,如果只有思想,没有形式,就诗意如何产生.诗本身如何展示出来.真的只要分分行,然后拐弯就行吗.
 写到最后,我没有很多的对这首组诗的赞美,不象其它朋友那样,我不说别人那样评法好不好,但我知道自己是真诚的,我也很欣赏诗人的思想深度,对灵魂深处的质问.
 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点评---大家认可的点评,至少我不这样认为.
 我这种写法,只是想与诗人及其它诗友进行沟通,很坦诚的交流.说话可能有些尖刻,那是因为我把诗人及诗友天生认为是朋友,所以口不择言,这样说啦.
 也希望诗人及各位诗友与我一起,就各自的作品进行交流沟通,这是一件我向往的事情.
 再次谢谢大家,能耐心读到这里.
 
 埋  葬〔外三〕
 
 【泽 润】
 
 (一) 光明之地
 孤独地穿行在
 阴森的山道上
 林木掩盖了脚印和身影
 兽类和鸟雀尽情的欢呼
 行者只听到自己的喘息
 陷入无尽的山道
 前路茫茫 没有归途
 山下模糊的城郭
 肉香朴鼻
 而行者却无法驻足
 每当进入到光亮的地带
 前头却总是漆黑的山峦
 偶尔有亮光闪烁
 接近后却发现
 那只是一种
 可望而不可及的诱惑
 最后一个黄昏
 在确实的光明之地
 只见无数只秃鹫
 在争夺着一具尸体
 
 (二) 裂   痕
 这一天 必然要到来
 江水汹涌而至 堤岸断裂
 过去的轻吻 相拥
 对于相互 都只是一种
 假象和欺骗
 因为 各自的存在
 本身就是为着不同的目的
 即或是江水平静下来
 堤岸上的裂痕
 始终都难以消失
 
 (三) 对生命的怀疑
 生命在时间上,是可以忽略的
 过去的很多时光,早已模糊或丢失
 别人无法证明,自己说不清楚
 滞留在时光的深处,被自己
 以他者的目光重新审视。谁能说
 它是属于自己呢
 而未来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
 在不知不觉中,它又变成了现实
 现实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悬浮在别人的时空,只感觉自己
 不在自己的状态里,而转瞬
 现实又变成了过去
 
 (四) 埋   葬
 一些东西,只留在记忆中
 被成长和岁月渐渐消失
 从此一去不复回
 在现实里,我们陷得越深
 走得越远,和它就越背离
 和它越背离,心就越焦灼
 越伤痛。而生命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
 被时光无情地埋葬掉
 
 
 风于四月十一日中午键盘敲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