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青领书》又称《太平经》,在汉顺帝时期出现。原书共有一百七十卷,现今存世的只有五十七卷,见明《正统道藏书.太平部》。另有《太平经钞》十卷,《太平经文序》两卷,《太平经圣君秘旨》七卷。
东汉时期黄老道在民间流行,《太平经》是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的经书。可能脱胎于西汉成帝时出现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它是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是由多位不同时期的作者的文章所汇聚而成的,内容庞杂,「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它的社会思想,既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部分,也有呼吁公平、反对巧取豪夺、同情贫苦人民的部分。在道术方面较重「守一」。
《太平清领书》的内容非常庞杂,把老庄之道和鬼神信仰与阴阳五行和神仙家的方术结合,创造了一套复杂的神学体系。
继承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并结合了《周易》和汉代流行的元气说来阐述宇宙生成理论,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元气。同时他也提出了一套政治设想来描述理想的太平世界。提出君明,臣良,民顺是世界太平的根本条件。
《太平清领书》也有一套自己的长生不老的修道理论和方法。它认为所有人都有成仙的可能性,认为人的生命是精、气、神的结合,因此需要「爱气尊神重精」。不仅要养性与积德并重,还要通过「守一」、「食气」、「胎息」等方法进行修炼。
在神学思想上,他认为人类世界中存在着无数的神灵。「天」是最高神,其它的神灵都要受到「天」的支配。书中还将「天」以下的神灵分为9个等级。
《太平清领书》还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论,把善恶报应进一步发展,认为不仅要应在自身,而且会应想到后世,自身也会承受祖先的善恶报应。其范围是前后五代(承负前五代,流及后五代)。如果自己大力行善,就可以消解祖先的恶,而为后代积德。这种理论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毁树,后人遭殃」。这种思想也成为了道教立教的一个根据。
该经书宣扬兴国广嗣术,反对杀害女婴。在《分别贫富法第四十一》中对这种恶习进行了严厉批判:「今 天下失道以来 , 多贱女子 , 而反贼杀之 , 令使女子 少于男 ……今天下一家杀一女 , 天下几亿家哉 ? 或有一家乃杀十数女者 , 或有妊之未出生 , 反就伤 之者 ,其气冤结上动天 ,奈何无道理乎。 」 主张一个男性与两个女性配对的「一男二女法」,认为这种配对方式符合天数一、地数二、阳数奇、阴数偶的阴阳学说。
重要主张概述
    宇宙观:一分为二(阴阳元气),三合(天地人)相通
    天道观:天人一体,神乃"皇天之吏",有权统辖统辖人间
    政治观:太平世道,大乐无灾公平社会,明君贤臣与忠孝之民共处
    人生观:乐生好善,固精,爱气,养神
    修性观:修精气神,下以维持生命,上乃修道成仙
    宗教观:承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