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27|回复: 23

从波鲁斯的结局谈起----希腊和印度的中亚争霸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3 15: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黑色_斯芬克司 提交日期:2009-11-6 18:11:00 访问:3091 回复:53    
??亚历山大东征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大会战,除了和波斯军队在格拉尼库斯、伊苏斯和高加米拉的三次战役外,和印度的地方性强权波鲁斯的激烈战役因为战象和渡河战等因素,也被列入其中。根据阿里安的记载,波鲁斯被俘后的要求就是“像一个国王一样对待我”,事实上亚历山大也给了波鲁斯不下于他原先王国的地区和若干部队,并且让他保留了国王的称号,仅仅要求他的新王国对自己效忠。虽然如此,实质上昔日的国王现在实际上成为了马其顿帝国东南边界一个强力的总督,并且拥有一支包括战象的部队。他的最终结局会如何呢?现在我就从这里讲起,谈谈希腊/马其顿人和印度人在亚历山大死后近300年的争夺。
  一、旃陀罗笈多的兴起
   本文所说的中亚南部,主要是旁遮普地区,通俗点可以理解为“兴都库什地区和印度河流域”,大致是指今天的阿富汗南部、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的地区,再简单点说,就是亚历山大所征服过的广义上的“印度”地区。在亚历山大征服这些地区之后,设置了若干个总督区,波鲁斯的总督区是当时比较大的一个(虽然他有国王的头衔,但是本质上他是马其顿帝国的一个总督)。除此以外,一个叫培松的马其顿军官管辖的位于今日印度西部靠海的一块总督区也是相当重要的势力,在更靠近印度腹地的地方还有几个相对弱势的总督区。亚历山大本人病死后,这些总督区在公元前323年的巴比伦协议和两年后第一次继业者战争结束后各方平衡签订的特里帕拉迪苏斯(Triparadisus)协议中,波鲁斯和培松的权力被再次明文确认。然而就在这两年里,更靠近印度的若干小的总督区,已经被新兴旃陀罗笈多用暗杀等方式吞并了。不久之后,培松和波鲁斯的两块印度河流域总督区,将成为奇迹般在东边崛起的孔雀王朝的第一道真正阻碍。
   孔雀王朝的崛起甚至比马其顿王国更快。在亚历山大和波鲁斯的希达皮斯河战役之后(BC 326),孔雀王朝的创始者旃陀罗笈多(月护王)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普鲁塔克甚至声称他去拜访过亚历山大。几乎在同时,当亚历山大试图继续东进的时候,听说东面有当时印度最强大的势力难陀帝国(Nanda Empire)有超过20万的步兵,8万骑兵,8000战车和6000战象(这个数字明显夸张了,阿里安书中所记,不排除是当地向导或者马其顿下层士兵忽悠亚历山大的),这个消息使得马其顿军队士气沮丧并且最终结束了漫长的东征。就在这个时候,旃陀罗笈多在他谋臣考底利耶(Chanakya,被称为印度的马基雅弗利)的帮助下,先夺取了摩揭陀地区的统治权,并且开始整合自己的军队。(BC 325)亚历山大死后,利用马其顿帝国中枢的混乱,他伺机用暗杀等手段吞并了旁遮普东南的若干总督区。在此之后,他没有继续向西征伐培松和波鲁斯,而是利用西北边境稳固的机会,毅然进攻强大自己很多倍的难陀帝国。虽然难陀帝国当时从领土和军队上几乎是在全盛阶段,但是旃陀罗笈多和考底利耶却拥有更高明的指挥能力。更重要的是,难陀帝国本身的局势相当的不稳定。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个让亚历山大手下百战百胜的精锐都畏惧的难陀帝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彻底土崩瓦解。公元前321年,仅仅在亚历山大死后两年,旃陀罗笈多占领难陀帝国首都华氏城,逼迫其末代君主退位后将其处死,难陀帝国灭亡,其领土大部都被旃陀罗笈多的孔雀王朝所继承。对于印度河流域的希腊/马其顿人来说,一个真正强大的对手诞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5: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孔雀帝国北进中亚
   当公元前321年,旃陀罗笈多占领华氏城确立自己在印度无可争议的王者地位之时,他不过20岁(!)。现在,他一方面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再次把目光投向了西北。虽然他已经吞并了不少过于深入的马其顿小总督区,但是他志不在此,他的目标是光复西北印度所有被马其顿人占领的地区,甚至更远的扩张。在他心里的天然边界,是兴都库什山。当时的培松占据着西北印度靠海的一大块地区,投靠了马其顿人的“印奸”波鲁斯则占据着兴都库什山脉东南的领地。虽然旃陀罗笈多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和马其顿人打过交道,但是那些被他击败或者暗杀的总督,都是亚历山大死后仗着天高皇帝远而分裂出去的小军阀。连极盛期难陀帝国都不怕的旃陀罗笈多自然不会害怕培松和波鲁斯,但是刚刚经过大战的他也不敢贸然入侵这两块挡在他面前的敌对领地。双方就在微妙的对峙和和平中度过了四五年的时间,等待着对方的破绽。
   在这段时间内,波鲁斯被谋杀了。西西里的狄奥多努斯在相关记述里称,一位名叫欧德姆斯(Eudemus)的马其顿军官“背信弃义”的杀死了波鲁斯。虽然没有具体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这个是波鲁斯军中的马其顿军官,或者是某个临近小总督区的军官,利用波鲁斯没有戒备的时候,通过偷袭的方式杀死了他并且吞并了他的军队。这支军队的规模说法不一,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仅仅是在几年后欧德姆斯带到西方投奔攸美尼斯时所带的战象,就有120头以上。旃陀罗笈多似乎没有对这次政变或兵变采取任何反应,估计仍然在整合军队等待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由于遥远的西方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种微妙的平衡被彻底的打破了。公元前319年,第二次继业者战争爆发了,欧洲的马其顿本土和小亚细亚两个战场上,以王室摄政波利比孔和亚历山大之母奥林匹亚斯为一派,西方各个希望实际独立的总督为一派,双方打得不可开交。虽然东部各总督区最初并没有卷入这些战斗,但是米底的总督,同样叫培松的一个马其顿将军,利用这个机会想带兵征服所有东方的总督区。公元前317年,米底总督培松带兵东侵,东方的各个总督联合起来击败了他。在这次战役中,(印度的)培松和欧德姆斯都带走了他们总督区的大部分部队。培松战败后,东方各总督的联军还没来得及解散,攸美尼斯带着少量部队和奥林匹亚斯的亲笔信赶到,成功接管了这一大批装备精良、人数巨大的部队。凭借着这支部队,之前实力虚弱一直被独眼龙安提贡努斯压制的攸美尼斯将有实力和他的宿敌展开若干次大规模胜负难分的会战,直到银盾队的叛乱为止。(印度的)培松因为看不起不是马其顿人的攸美尼斯而回到了自己的领地,攸美尼斯和欧德姆斯在被叛乱的银盾队交给安提贡努斯后都被处死了。(印度的)培松因为对攸美尼斯的抵制态度收到安提贡努斯的赏识,公元前316年被召唤到了巴比伦,在巴比伦总督塞琉古畏惧安提贡努斯而逃亡到埃及的老友托勒密那里之后,接任了巴比伦总督的职位,公元前312年战死于加沙战役。
   回头再说旃陀罗笈多,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厉兵秣马,等待着北进的机会。随着欧德姆斯和培松的相继离开,更重要的是军队的大部分精华都被他们带走了,这个机会终于到来了。公元前316年,利用马其顿军主力西进参加继业者战争的机会,旃陀罗笈多带兵北上。几乎没费多大的力气,他就占领了这两个强力的马其顿总督所占据的区域,他的领土已经到达了兴都库什山脉,他当年的目标基本达成。这个可以从他在此之后并没继续向西北方向用兵可以看出。不过就算他本人也没想到,十多年后的另一场战争,会让他在这个方向得到更多的领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5: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两个征服者的巅峰对决
  
   公元前316年,25岁的月护王旃陀罗笈多大举北进,一举吞并旁遮普西部两个强大的马其顿总督区,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了兴都库什山脉南麓。先让我们来看看此时旃陀罗笈多控制的孔雀帝国周边的情况:旁遮普地区已经基本被孔雀帝国完全控制。旁遮普以西是安提贡努斯的嫡系西比拉图斯(Sibyrtius)的伽德罗西亚总督区,也就是《亚历山大远征记》里所载阿拉伯海北面的“食鱼者地区”和它北面的沙漠/山地。这块总督区除了南部沿海地区外很多都是野蛮人的部落,而且道路难行,没有多大的扩张意义,而且他和旃陀罗笈多的关系似乎相对很不错。在旁遮普东北是喜马拉雅山脉,当时基本无法翻越。北方和他隔着一个兴都库什山的是亚历山大的岳父,罗克珊娜之父,奥克夏特斯。他当时是巴克特里亚南部的总督,最初支持攸美尼斯,攸美尼斯败亡后他和胜利的安提贡努斯签订了协议,表示名义上的服从。此外巴克特里亚北部和索格地亚那地区也有一个总督。显然跨过一个兴都库什山脉去攻击那些总督并不是旃陀罗笈多的选择。印度半岛本土上,印度中部的地区在公元310年前后被旃陀罗笈多占领了,而德干高原以南的地区也肯定进入了旃陀罗笈多的考虑范围,但是现在,他还没有下定决心去吞并这些区域。更多的,作为第一个统一了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大帝国的首任国王,旃陀罗笈多开始建立完善的制度(不在本文介绍范围内)。
  
   让我们回头来看西方。攸美尼斯败亡后,安提贡努斯名义上成了从安纳托利亚到喜马拉雅山麓所有地方的统治者,但是事实上他对巴比伦以东的控制非常松散,他并没有深入进军到这些东部地区,而是满足于更换几个不可靠的总督并且安置几个亲信。正是因为他轻视东方而不巩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旃陀罗笈多才能轻易的占领西旁遮普的那两个重要的总督区。在击败攸美尼斯并且驱逐了塞琉古之后,安提贡努斯开始进军欧洲,试图从陆路经色雷斯进入马其顿本土,攻击因为杀死了奥林匹亚斯、软禁小亚历山大而人心尽失的卡桑德。他把自己的儿子德米特里乌斯留在腓尼基地区,并且让那位曾经在印度河流域当过总督,现任巴比伦总督的培松辅佐他,以防止埃及的托勒密蠢蠢欲动。托勒密知道一切已经到了万分急迫的关头,如果安提贡努斯征服欧洲,他区区一个埃及是不可能对抗整个亚洲加欧洲的军事力量的。他不惜动员了部分当地土著,拼凑了两万多步兵,北进叙利亚南部。然而德米特里乌斯年轻气盛,不惜违背父亲的指令和培松等人的规劝,以明显劣势的兵力和托勒密在加沙展开决战,结果大败,安提贡努斯被迫从色雷斯回军亚洲,才把托勒密赶回了埃及。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投靠了托勒密的塞琉古趁巴比伦总督位置空缺的机会,带少量人马潜入巴比伦,利用当年的基础一举夺占了该地,随后在一连串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击败了附近米底、埃兰等总督区中安提贡努斯所委任的长官。安提贡努斯亲自来征讨塞琉古,也以被迫和塞琉古和谈停战告终。这样,塞琉古就成了巴比伦、埃兰、米底等地的新统治者。当安提贡努斯再次把主力放到西线的时候,塞琉古也开始了又一次的东征。
  
   塞琉古的这次东征基本是沿着亚历山大的老路,一路上都很顺利,但是很多细节都佚失了。可以确定的是到公元前306年,塞琉古的远征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巴克特里亚,并且塞琉古本人也在那里过冬。第二年,远征军开始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并且重新占领了一场征服者之间的对决开始了。
  
   可惜的是,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资料散失的太厉害,这次战争的具体细节已经无从得知。更令人惊讶的是,希腊和印度的史书上,关于这次战争的记载完全不同。在希腊人的记载上,塞琉古彻底击败了孔雀王朝的部队,一度进军到华氏城下,迫使旃陀罗笈多求和。在印度人的记载中,旃陀罗笈多大破塞琉古,直接把塞琉古赶到了兴都库什山下。不过显然这两种说法都和事实不大符合。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采信罗马史学家阿庇安(不是写亚历山大远征记的希腊人阿里安,而是一个保存较完整的罗马史的作者)所说的,两军在印度河的河岸两边拉锯了许久,或许有若干次非决定性的散兵小战斗,但是没有决定性的战役发生,直到双方达成妥协为止。
  
   这次的妥协是相当正式的,双方签订了很详细的条约,其内容对旃陀罗笈多非常有利:不但是原先双方争议的旁遮普地区全部归了孔雀王朝,塞琉古这次新征服地中相当于今天阿富汗南部大部和巴勒斯坦俾路支省的广大地区也统统割让给了旃陀罗笈多,现在孔雀王朝在印度河以西控制了大量的新领土。双方互相交换大使,塞琉古派遣了一位希腊学者作为大使到华氏城,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孔雀帝国的第一手记录。塞琉古还以公主的名义嫁了一位高级贵族给旃陀罗笈多(当年旃陀罗笈多才35岁,好年轻啊)。根据很多资料显示,等到领土交割等手续完成,已经是公元前303年初了。在没有决定性战役的情况下,塞琉古做出如此大的让步,只是为了一个缘故----后方不稳。
  
   在塞琉古东征的这几年,西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德米特里乌斯在塞浦路斯报了加沙战役之仇,一举击败并且彻底摧毁了托勒密占绝对优势的舰队,托勒密从此元气大伤,好多年都没有恢复过来。随后德米特里乌斯进军希腊本土,卡桑德节节败退,不但丢掉了雅典等希腊城市,而且还丢掉了接近马其顿本土的色萨利,甚至他的求和都被拒绝,安提贡努斯只肯接受卡桑德的无条件投降。可以想见,向塞琉古求助的信件肯定一封封的落到他印度前线的军营中,塞琉古心里肯定很明白,如果托勒密等人完蛋了,即使自己战胜了旃陀罗笈多,也很难单独对抗强大的安提贡努斯父子,而旃陀罗笈多并没有后顾之忧,因此他不惜割让如此巨大的土地。作为回报,旃陀罗笈多给了他一个可怕的武器:500头战象。
  
   和旃陀罗笈多交割完领土和战象之后,塞琉古立刻带领部队回师东方。事实上当时他的盟友们的确已经命悬一线了。托勒密仍然实力虚弱,根本无力正面对抗安提贡努斯。卡桑德冒险派遣他弟弟带领大部分部队和实力同样孱弱的色雷斯王莱西马库斯一起入侵安提贡努斯的安纳托利亚领地,这支两三万人的联合部队在一系列成功的游击战后,最终被安提贡努斯和从希腊回援的德米特里乌斯包围在了伊普苏斯(Ipsus)。正当安提贡努斯准备消灭这支命悬一线的孤军时,塞琉古带领包括在波斯地区征集的步兵和印度带来的400头战象(还有一百头大概在路上死了?还是没带?)在内的4万军队出征的消息传来。这位精通战略的独眼龙立刻派出一支牵制部队攻击塞琉古的统治腹地巴比伦,但是塞琉古很清楚,如果他能即时赶到伊普苏斯和联军会合,他们还能和安提贡努斯一战,如果赢了巴比伦还是他的。如果联军完蛋了,他一个人很难守住巴比伦。他直接忽略了安提贡努斯的偏师,带领全军急行军赶到了伊普苏斯,赶在联军被消灭前和他们会师。到这个时候,双方的兵力才达到势均力敌,大家基本都有6万多重步兵,骑兵上安提贡努斯父子占优势,但是联军有更多大象。整个继业者战争的最高潮----伊普苏斯决战到来了(关于这次战役日后会专门写文章仔细讨论,在这里不多谈)。塞琉古带来的波斯骑兵并不是德米特里乌斯所率的精锐骑兵的对手,然而德米特里乌斯追逐败北的联军骑兵太远了,等他意识到他自己的失误将导致安提贡努斯带领的中央步兵方阵侧翼受到威胁并且立刻回援的时候,等待在他前面的,是数百头大象组成的可怕长城。失去了侧翼步兵保护的安提贡努斯本部步兵有一部分投降了,但是身经百战的安提贡努斯还能成功的稳住阵脚并等待德米特里乌斯的回援。然而倒霉的事情再次降临到他头上,混战中上身没有穿铠甲的安提贡努斯居然被一个无名小兵射出的标枪直接刺死,失去指挥的步兵方阵于是瓦解,德米特里乌斯带着数千骑兵突出重围。这次战役中,旃陀罗笈多赠送的战象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在希腊和罗马的军事史中,没有一次战役是象此战一样由战象决定了结果的(皮洛士在意大利的战象一共就那么几头,心里作用大于实际)。
  
   而在塞琉古帝国和孔雀帝国之间,长期而稳固的和平时代从双方签订条约那天开始了。这个和平协议几乎是古代大国交往史上维持最久的,双方都严格的遵守着条约,即使是在旃陀罗笈多的孙子阿育王的大扩张时代,孔雀帝国仍然和塞琉古帝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塞琉古帝国仍然派出学者长驻在华氏城担任大使。然而没有事情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文明本身就不稳固的古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5: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和他的希腊化马其顿帝国我们都已经熟悉的很了,但之后这段中西呀亚和印度历史倒是不很熟悉,呵呵,看到了就了解了解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5: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雀帝国的崛起,深一层去分析,应是印度文明抗衡希腊文明的核心所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5: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亚历山大大帝 很欣赏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5: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楼(疏影淡然) 的帖子

俺很欣赏秦始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5: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5楼(疏影淡然) 的帖子

引用第6楼n世八戒于2009-11-13 15:47发表的 回 5楼(疏影淡然) 的帖子 :
俺很欣赏秦始王。。。
呵呵,没见你歌颂他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3 15: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疏影淡然) 的帖子

工程巨大,需时筹备。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6: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时印度古文明早已经不存在了,那时 应该是白种雅利安人的后裔以及印度土著。孔雀王朝的崛起应该得利于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内乱,各地总督为了夺得正统继承权都把重心放在了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和巴比伦一带,因此在东方留下空隙给了孔雀王朝的可乘之机。马其顿帝国内乱之后,分得东方权利的塞琉古帝国和孔雀王朝才有了一次正式的较量,如文所述,这次战役历史上资料缺乏,我们只能估计是两方在印度河流域呈拉锯态势,后来因塞琉古后方也就是西方局势不稳,双方签订了有利于孔雀王朝的协议,最后因这协议奠定了孔雀王朝在印度的统治地位。而孔雀王朝显然对印度之外的领土没有多大兴趣,所以在以后的交往中,塞琉古帝国和孔雀王朝保持了几百年的和平和友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18 18:17 , Processed in 0.0932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