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在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被提高到空前的地步,其地位远高于异性恋。古代希腊人认为男性之间的同性关系代表爱的最高形式。当时大凡有些社会地位的男子身边总有一两个英俊年青的男子陪伴左右,而且伴侣越是英俊漂亮他就越受尊敬,社会地位也越高,本人也越显高贵。男人在需要繁衍后代的时候才会去找女人 要是说爱情他们都是和男孩才会被认为是完美的。在古希腊的艺术与美学以及道德里面,这种爱并不是男女的为情欲而产生的情感,它有兄弟之情,却比兄弟无间,有战友之情,却比战友之情更深厚,是一种理想的精神上的感情.,而男女之间的感情是低等的,丑恶的与肮脏的。这种感情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同性之爱有些偏差,它可能没有那么糜烂的情欲色彩在里面.。是建立在共同的信仰、道德,以及品质追求上。
古希腊神话里大多数英雄也都是有着同性的爱慕者,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战死在特洛伊的阿基琉斯。那种同性之间的爱,是健康的体魄,英俊的面貌,高尚的追求与道德上的共鸣,而不是当代娘娘腔似的GAY。
在古希腊,成年男子常常同已经渡过青春期但尚未进入成熟期的少年发生热恋,尤其喜爱12岁到16岁之间的少年。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这200年间,希腊人把同性恋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 当一个少年接受完传统的基本教育之后,即被置于一个年长男子的羽翼之下,这成人被称为“爱者(Lover)”;少年被称为被爱者“(Beloved)”。这个成年人通常在30岁左右,负责少年的道德与心智发展教育,以仁慈、理解、温暖及纯粹的爱对待少年,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这少年道德上的完美。在战争中,他们并肩作战。如果少年犯错,这成人要替少年受罚。少年长大成人后,或者结婚,或者成为另一个少年的保护人即“爱者”,或者继续与这个爱人生活在一起。
在战场上,同性之爱也得到赞赏。在不少战役中,斯巴达的军队都因士兵的这种“同性之爱”而赢得了战争。底比斯“圣团”的组建原则更是建立在同性爱的基础之上。
柏拉图对此曾作过评论:“一小群彼此相爱的士兵并肩作战,可以击溃一支庞大军队。每个士兵都不愿被他的爱人看到自己脱离队伍或丢下武器,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受此耻辱……在这种情况下,最差劲的懦夫受到爱神的鼓舞,也会表现出男人天赋的勇敢。”
古希腊男人把他们的妻子看作佣人和养育后代的执行者,演说家德谟修斯的话中看到:“我们有妓女提供性爱,有情妇每天照顾我们,有妻子是则是为了生育合法后代。”由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把她们作为伴侣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男性之间的关系是高于男女关系的。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爱和互惠的。这种关系通常由年长者主动表示,一开始年青者将拒绝。年长者接着用礼物爱情诗歌向年青者求爱,这时后者才给以回馈。两人之间形成亲密的情感纽带,年长者既是导师又是爱人。年轻伴侣从年长者的教诲下增进智慧,并用青春体格相报。
希腊人的作战方队是很有名的,他们鼓励士兵之间的同性行为,认为这样有助于提高士气,增强战斗力。希腊人把甚至武德,理智,审美等种种品性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一生无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靠柏拉图和另一门生色诺芬传与后人。柏拉图的《会饮篇》记载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有关同性情谊的谈话,是历史上有关同性恋的最重要著作。后人并不以这位伟大哲学家的同性恋感到羞耻而把有关内容加以修饰或篡改,仍能口头流传下来,可见当时同性恋的社会地位。
柏拉图一生活了八十多岁从未结婚,却提出不少关于爱的理论。他认为哲学唯一需要思考的是爱和美的本质,而古希腊人的“爱“则专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爱,而美则体现在强健的男性体魄中。另外,柏拉图对正义的定义是“人人都可以做最符合自己天性的事”,不难看出,这里所说的天性当然也包含同性恋这种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