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关坐落在今丹凤县城东约80里的谷涧间。远在春秋时已设置“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秦、汉、隋、唐,是京都咸阳、长安南部的雄关要塞即南大门。故关址周匝约3里,板筑土城墙,略呈方形,东西各开以砖石砌券洞门,西门额凿有“三秦要塞”,东门为“武关”二字。关东沿山盘曲,崖悬虚深,狭窄幽长,山环水绕,险阻天成。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的武关,关城基本完好,砖砌东西门洞依然可见,唯东去的小路,已成为宽坦的公路,气象以非昔日可比!
武关道是古代长安经蓝田、商州通向南阳邓州、荆襄以至江南的交通要道。由于它在军事上的特殊作用而备受重视。唐代,其交通地位仅次于“大路驿”潼关道,唐以后武关道失去国道地位,但作为一条西北与东南地区相联系的捷径道路,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武关道金戈铁马,征战频繁。春秋战国时期,秦楚诸国多次兵出武关进行征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四次出巡东方,其中两次通过武关道。秦末汉初,刘邦领兵破武关,战蓝田,入关中灭秦。
本图截自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 秦、蜀》部分,武关为红圈带叉处

战国时的秦楚界墙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