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88|回复: 18

A03—秋日看云学习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9 22: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参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⑧。悠哉悠哉⑨,辗转反侧⑩。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⑾。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⑿。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 )鸠:一种水鸟。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tiao):内心,外貌美好的样子。淑:好,善。
④君子:这里指女子对男子的尊称。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菜:一种多年生的水草,叶子可以食用。
⑥流:用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寐(mei):睡着。
⑧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子。
⑩辗转:转动。反侧:翻来覆去。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⑾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毛:拔取。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读后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早在年轻时候就对这几句诗耳熟能详了,然而却很少有耐心把整首诗读下来。不是不想读,实在是对诗经中那么多陌生字而头痛。这次插班到古籍班,一遍遍听着朗诵,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静静的河水,郁郁的荇菜,啾啾的鸟鸣,,美丽勤劳的女子。这时,男主角出场了,他两眼直直地望着“众里寻她千百度的”的女子......于是,男子开始了自己执着的追求,他想尽一切方法来取悦女子。”原来啊,从古至今,男女爱情都有着一样的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2: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2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01、葛:一种多年生蔓草,俗名苎麻,纤维可织布。
  02、覃:延长、延伸
  03、施(Yi4):同“移”
  04、萋萋、莫莫:植物茂盛的样子
  05、黄鸟:黄鹂
  06、喈喈(Jie):黄鹂相和的叫声
  07、刈(Yi4):刀割
  08、濩(Huo4):在水中煮
  09、絺(Chi1):细,细麻布
  10、綌(Xi4):粗,粗麻布
  11、斁(Yi4):厌恶
  12、师氏:负责管理女奴的女管家
  13、告:告假
  14、归:回家
  15、薄:语气助词,稍稍的意思
  16、污:用作动词,搓揉以去污
  17、私:指平日所穿的衣服
  18、浣(Huan4):洗
  19、衣:指见客时穿的礼服
  20、害:同“曷”,何,哪些
  21、宁:平安,此作问安
  22、归宁:新妇回门

译文
  苎麻长啊长,延伸到谷中。叶儿茂苍苍,黄鹂飞栖灌木上,唧唧咋咋在欢唱。
  苎麻长啊长,延伸到谷中。叶儿茂苍苍,割煮织成布衣裳,高高兴兴穿身上。
  告诉女管家,请假回娘家。搓搓我衣裳,洗洗我礼装。还有哪些洗?心绪早归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2: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3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释
   ①采采:采了又采。卷耳:野菜名,又叫苍耳。 ②盈:满。顷筐:浅而容易装满的竹筐。 ③嗟:叹息。怀:想,想念。 ④真加宝盖(zhi):放置。周行(hang):大道。 ⑤陟(zhi):登上。崔嵬(wei):山势高低不平。 ⑥虺阝贵(hui tui):疲乏而生病。 ⑦ 姑:姑且。金儡(lei):青铜酒杯。 ⑧维:语气助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⑨玄黄:马因病而改变颜色。 ⑩兕觥(si gong):犀牛角做成的酒杯。 ⑾永伤:长久思念。 ⑿咀(ju):有土的石山。 ⒀者加病头凸(tu):马疲劳而生病。 ⒁甫加病头(pu):人生病而不能走路。 ⒂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何:多么。吁(xu):忧愁。
译文
采了又采卷耳菜,
采来采去不满筐。
叹息想念远行人,
竹筐放在大路旁。
登上高高的石山,
我的马儿已困倦。
我且斟满铜酒杯,
让我不再长思念。
登上高高的山冈,
我的马儿步踉跄。
我且斟满牛角杯,
但愿从此不忧伤。
登上高高山头呦,
我的马儿难行呦。
我的仆人病倒呦,
多么令人忧愁呦。
赏析
   征夫怨妇,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中的独特景观,也是中国古代
歌的独特景观。正如西方文学中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一样,中国古代诗人十分关注由男女有别、男女分工而造成的男女不同的内心情怀。
        男子汉不能无所作为,总得要做点什么,才会对得起祖先、子孙。孔子所说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是专对男人说的。立功既可以在庄稼地里、仕途上,也可以在疆场上。长期在外征战的汉子,被称为“征夫”。按人之常情,他们有刚强勇猛无所畏惧的一面,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一面。
       照传统的观点,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虽然主内,但女人缠绵悱恻的情意却足以感动诗人和刚毅的汉子。在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一个出嫁为人妻的女子,全部的希望和情感的依托,都在夫君身上。夫君出征在外,在家中守侯的“怨妇”不仅要孝敬公婆,养育子女,操持家务,还得把本该由夫君承担的担子承担起来。内心的幽怨、苦楚、情思、想象,除了自己之外,又有谁能体会得到?
       好在儒家虽然歧视女人,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但他们的“诗教”却不拒绝表达“怨妇”的内心情怀,在“怨而不怒”的前提下对表达女人的内心世界网开一面,因而形成了中国诗歌中的独特景观。也许,是他们真的体味过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或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的滋味?
       如今的女人当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怨妇”了,诗歌因而也失去了一个独特的品种。“歌谣文理,随时推移”。即使真有“怨妇”,她们也拥有广阔和自由得多的倾诉、排遣和表达的空间,与古时的女子不可同日而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3: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4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祝福亲人得到福禄。
  樛(音纠):木下垂曰樛。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藟(音垒):藟似葛,野葡萄之类。
  累:挂。
  只:语助。
  福履:福禄也。
  绥:安也。
  荒:掩;盖;覆。
  将:扶助也。
  萦(音营):缠绕。
  成:就也。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译文
  南有弯弯树,
  攀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
  安享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
  覆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
  大有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
  缠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
  永驻幸福了。

品评
  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
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
赏析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聪明的读者自然还会发现,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实在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倘若我们再推进一层,问一问“君子”究竟有何“福”可“祝”?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是因为“君子”刚得了贵子?还是封了高官?抑或是娶了新妇?似乎都有可能。为了作出较为接近诗意的判断,还得回头考察诗中的比兴之物。据许多学者考证,“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明白了这一特点,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解: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不正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由此检验《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就觉得与诗意隔膜太多;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于是读者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便恍然置身在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当她斜倚着新郎姗姗移步的时候,你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何等的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倘若不用再三的叠唱,又怎能宣泄得如此兴奋和浓烈?男女嫁娶是亘古以来人生的重要喜庆。而《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我们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23: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5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①螽(zhong)斯:蝗虫。羽:翅膀。 ②诜诜(shen):同“莘莘”,众多的样子。 ③宜:多。 ④振振:繁盛的样子。 ⑤薨薨(hong):很多虫飞的声音。 ⑥绳绳:延绵不绝的样子。 ⑦揖揖:会聚。 ⑧蛰蛰(zhe):多,聚集。

译文
蝗虫拍打着翅膀,
成群飞来乱纷纷。
你的子孙多又多,
多得兴旺又繁盛。
蝗虫拍打着翅膀,
成群飞来闹哄哄。
你的子孙多又多,
多得兴旺又繁盛。
蝗虫拍打着翅膀,
成群飞来聚成团。
你的子孙多又多,
多得成片数不清。

赏析
   以蝗虫来比喻生殖力的强盛,是本
的主题。我们今天既不会歌颂蝗虫(总把他同灾难联系在一起),也不会歌颂生殖力的强盛(因为我们面临着人口爆炸的世界性难题)。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时非彼时,彼时亦非此时。我们的祖先把人生的幸福同多子多孙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联系在一起,保留着浓厚的部落氏族的血缘意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的生存法则:人多势众,以量的优势而不是质的优势去参与生存竞争,使短暂的个体生命用遗传的方式得到无限延伸。
         生殖力的强盛,体现了物种的优越,是生物层面上竞争的主要手段。就人而言,用数量取代质量,用群体淹没个体,又恰恰违背了竞争的基本法则:适者生存。
        儒家思想对群体的重视而忽略个体,对血缘、等级的强调而不讲公平竞争,大概与上述观念有密切关系。不管怎么样评价,这些思想对塑造民族心理起了关键性作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采火焰高。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人多势众。这些说法,便是老祖宗们由此给我们留下的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00: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6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开鲜明的样子。华:花。 ③之子:指出嫁的姑娘。归:女子出嫁。 ④宜:和顺,和善。室家:指夫妇。⑤焚(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⑥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译文
桃树含苞满枝头,
花开灿烂如红霞。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果实累累坠树丫。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
桃叶茂密色葱绿。
姑娘就要出嫁了,
夫妻和睦是一家。

赏析
   一首简单朴实的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就像我们现在熟悉的、谁都能唱的《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小芳》一类的歌。 魅力恰恰就在这里。
它符合天地间一个基本的道理:简单的就是好的。
   正如女子化妆,粉黛轻施的淡妆总有无穷的神韵,没有的地方总觉得有,有的地方总觉得没有。浓妆艳抹,厚粉浓膏,不仅艳俗,而且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疑心厚重的脂粉底下有多少真实的货色,或许卸下妆来是半老徐娘一个或满脸雀斑。
简单是质朴,是真实,是实在,是亲切,是萦绕心间不能忘却的情思。刻意修饰是媚俗,是虚伪,是浮泛,是浅薄,是令人生厌,是古人常说的恶俗。
   简单质朴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艺术的一种境界,并且是至高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0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7  兔置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读音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suo,suo,tù,jū)(zhuó,zhī,zhēng,zhēng)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jiū,jiū,wǔ,fū)(gōng hóu gān chéng)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suo,suo,tù,jū)(yì yú zhōng kuí)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jiū,jiū,wǔ,fū)(gōng hóu hǎo qiú)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su,su,tù,jū)(yì yú zhōng lín)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jiū,jiū,wǔ,fū)(gōng hóu fù xīn)

注释
  第一章:兴也。肃肃,整饬貌。罝,罟也。丁丁,椓杙声也。赳赳,武貌。干,盾也。干城,皆所以扞外而卫内者。化行俗美,贤才众多,虽罝兔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犹如此。故
人因其所事以起兴而美之,而文王德化之盛,因可见矣。
  第二章:兴也。逵,九达之道。仇,与逑同。公侯善匹,犹曰圣人之耦,则非特干城而已。
  第三章:兴也。中林,林中。腹心,同心同德之谓。则又非特好仇而已也。

毛序
  《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1、肃肃:严密的样子。兔(tù):兔子。罝(jū):捕兽的网。
  2、椓(zhuó):敲。丁(zhēng)丁:象声词。
  3、干城: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城郭,比喻保卫者。
  4、施(yì):设置,与《葛覃》同。中:语助词。逵(kuí):四通八达之道。泛指大道。
  5、仇:同“逑”。

译文
  布下张张猎网,敲击木桩丁丁作响。这些雄赳赳的武士啊,是公侯的盾牌与城墙。
  布下张张猎网,在那宽阔的大路两旁。这些雄赳赳的武士啊,是公侯梦寐以求的勇将。
  布下张张猎网,在那广袤的丛林中央。这些雄赳赳的武士啊,是公侯的亲信腹心!

赏析
  将打桩设网的狩猎者,与捍卫公侯的甲士联系起来,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时代,狩猎本就是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周礼·大司马》曰:“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打猎)。”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驻营)”、“教治兵”、“教大阅(检阅军队的综合训练)”的练兵活动,并与打猎结合在一起进行。按孔子的解释就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蒐狩(打猎)而习之。”打猎既为武事,则赞美公侯的卫士,偏从打桩设网的狩猎“兴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现在,一场紧张的狩猎就将开始。从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于中逵”、“施于中林”,虽皆为“兴语”,其实亦兼有直赋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为“兔子”自无不可,但指为“老虎”似更恰当。“周南”江汉之间,本就有呼虎为“於菟”的习惯。那么,这场狩猎所要猎获的对象。就该是啸声震谷的斑斓猛虎了!正因为如此,猎手们所布的“兔置”,结扎得格外紧密,埋下的网桩,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肃肃”,既有形容布网紧密之义,但从出没“中逵”、“中林”的众多狩猎战士说,不也同时表现着这支队伍的“军容整肃”之貌?“丁丁”摹写敲击网“椓”的音响,从路口、从密林四处交汇,今你感觉到它们是那样恢宏,有力。而在这恢宏有力的敲击声中,不又同时展示着狩猎者振臂举锤的孔武身影?
  从诗中所咏看,狩猎战士围驱虎豹的关键场景还没有展开,就突然跳向了对“赳赳武夫”的热烈赞美。但被跳过的狩猎场景,其实是可由读者的丰富想像来补足的。《郑风·大叔予田》就曾描摹过“火烈具举,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惊险场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车)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马),抑纵送忌(忽而纵驰)”的追猎猛兽情景。这些,都可在本诗兴语的中断处,或热烈赞语的字行间想见。而且由猎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时在狩猎虎豹和沙场杀敌之间,实现了刹那间的时空大转换:这些在平时狩猎中搏虎驱豹的健儿,一旦出现在捍卫国家的疆场之上,又将怎样在车毂交错、箭矢纷坠之际,挥戈击退来犯强敌,而巍然难摧如横耸的城墙!于是一股由衷的赞美之情,便突然充溢于诗人胸际,甚至冲口而出,连连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诗写得很自豪。在三章相叠的咏唱之中,这种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层层推进,而增添了一种神采飞扬的夸耀意味。这对那些“公侯”来说,有这么一些孔武有力之士为其卖命,当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对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时代来说,甘将一身武艺,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当他们的“腹心”为荣,就很难说是一件幸事了。《诗经》“国风”中另一些为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而咽泣、哀号和歌哭的诗作,也许更能透露:在这种夸耀背后,还掩盖着怎样一种广大无际的悲哀。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觉得《毛诗序》、
朱熹《诗集传》以为诗的主旨是讲“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实在令人感到穿凿牵强,而欧阳修《诗本义》、方玉润《诗经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说”、“咏武夫田猎说”差为近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14: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8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注释
  ①采采:同“彩彩”;繁茂、鲜艳。
  ②芣苡(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芣苡”古时本字是“不以”。“不以”也是今字“胚胎”的本字。“芣苡”即是“胚胎”。见《闻一多全集》)
  ③薄言:都是语助词,这里含有劝勉的语气。
  ④ 有:采取,指已采起来。
  ⑤掇(duō):拾取。
  ⑥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
  ⑦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⑧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表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

赏析
  “芣苡”(fú yǐ 又作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表达了“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14: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9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①休:休息,在树下休息。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②汉:指汉水。游女:在汉水岸上出游的女子。 ③江:指长江。永:水流很长。 ④方: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翘翘:树枝挺出的样子。错薪:杂乱的柴草。 ⑥楚:灌木的名称,即荆条。 ⑦秣(mo):喂马。 ⑧蒌(lou):草名,即蒌蒿。

译文
南山乔木大又高,
树下不可歇阴凉。
汉江之上有游女,
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蒌蒿。
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江滔滔宽又广,
想要渡过不可能。
江水悠悠长又长,
乘筏渡过不可能。


赏析
  一位砍柴的樵夫,路遇一位即将出嫁的女子,顿生爱慕之情。他明知这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单相思,便以一首山歌唱出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这当中很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性爱总是自私的,并且常常是功利的。男子见到漂亮女子总会动心,女子见到英俊男子也会动情。由动心、动情想到占有、嫁娶婚姻,这便是功利的态度。再进一步,当得知自己所倾慕的人将为或已为别人占用时,便会妒忌,吃醋,甚至采取行动做出蠢事来。
  单相思的心境固然可以理解,但如果换个角度,把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对象当作审美对象;摆脱功利的目的和眼光,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她或他,不也是一种选择吗?
  单相思的失望和所谓痛苦,实际上是功利欲求遭到否定后的结果。也就是说,一方在事实上不可能把对方拒为己有,自己的欲求注定了不可能实现,在心理上遭受了挫折,于是便以某种方式来作心理上的转移和排遣。
  凡胎肉身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很难在两性关系中完全摆脱功利目的的左右,很难采用一种纯粹的、无关功利的审美态度对待另一方。男女双方,要么是情人、恋人、夫妻,要么是陌生人、仇人、敌人。是私欲使恋爱中的人变得狭隘、自私,甚至心理变态。这大概也是两性关系固有的特点?
  是的,谁都不愿去培植不开花、不结果的植物。耕耘是为了有所收获。为耕耘之后一无所获而哀歌,完全值得同情。况且,这种哀歌有时竟会很动人,很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14: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虽则如,父母孔迩。

注释
  遵:循,沿着。汝:水名,即汝水,淮何的支流。坟:堤岸。 条枚:树枝叫条,树叶叫枚,条枚就是枝叶。 惄(ni):忧愁。调(zhou):輖,通"朝“,就是早晨。 肄(yi):树枝砍后再生的小枝。 遐:远。遐弃:远离。 鲂(fang)鱼:鱼名,就是鳊鱼。赬(cheng)尾:红色的尾巴。 燬(hui):焚烧。 孔:很。迩:近。

译文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树枝叶。
久未见到心上人,
如饥似渴受煎熬。

沿着汝河堤岸走,
用刀砍下细树枝。
已经见到心上人,
千万别把我远离。

鲂鱼尾巴红又红,
王室差遣如火焚。
虽然差遣如火焚,
父母近在需供奉。

赏析
   独自守着空房的妻子,膝下有儿女,上有年迈父母,不仅要承担许多琐碎劳苦的活计,而且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要有女人特有的细致周到、温柔体贴,又要有男人所有的刚毅坚强、不屈不挠。其中的滋味,又怎一个“苦”字了得!
   对于丈夫在外远役的妻子来 说,精神上最强大的支柱,莫过于盼望丈夫早日平安归来。“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如煎如熬,如饥似渴,如在深渊。“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希望如星火闪现,如镜中影像,想拼命抓住,绝不放手。
   其实,我们的处境又比这位怨妇好得了多少?生活中有太多让人身不由己的事,我们总要迫不得已地为他人作嫁衣裳。能够在滚滚红尘中给我们以支撑的,正是希望;即使是最不现实的希望,也能让我们觉得活着、受苦受累是值得的。正如毛驴唇前悬着的麦穗,看得见却吃不到,但为了要吃到,就一直不停地往前走啊,走啊,走啊。
   生命的度过不过如此。当全部的希望都彻底破灭之时,也就是生命走到了尽头之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2 09:56 , Processed in 0.1009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