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8|回复: 5

生命的执着 [作者:落梅如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10: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起床总要习惯的先拉开紧闭一夜的窗帘,习惯静静站在清新的窗前短暂远望,看一夜秋雨之后,雾气氤氲的山峦湿漉漉的翠色,仿佛一碰就要滴水,看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房顶约好了一齐寂寞,或新或旧的沧桑令人肃然.还有一群群盘旋低空的鸽子总会吸引我的目光,那飞翔中从容的展翅,那自在中优美的俯冲或平滑,无不勾起内心对天空的憧憬和对翅膀的向往.
    收回视线的时候,在窗台狭窄的边缘,我看见了它,一只奄奄一息的蜻蜓.
    冷风拂面,它慌不择路的停靠或许是因为一夜风雨的摧残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或许是因为受了伤无法再冲向心爱的天空,它的头部有些凹痕,薄薄的已经皱巴巴的双翼在风中颤抖,细长的身子紧贴住瓷砖,可怜的触角看得出在竭力试图抓附,可是墙砖过于光滑,那一阵不是太大的冷风对它来说无疑又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所以它依然被风掀起,突然体力不支竟被掀了个四脚朝天,心一惊,看到它吃力地慢慢地又挣扎着翻过身来.
    我不知道它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不知道它在何处受的伤,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很冷很痛,更不知道是不是也有绝望这样的情绪在啃噬它的躯体.
    过了很久,它一动不动.我想,它死了.
    心底的寒意堆积,仿佛刚刚亲见一场无声无息的死亡,没有硝烟弥漫,没有痛苦挣扎,在安静的一个角落一只微不足道的蜻蜓安静的走向它生命的归程.
    等我把学画的女儿接回家,好几个小时过去了.窗台上的蜻蜓没有改变过无力的姿势,是真的死了吧,看上去,干瘪得象一片枯萎的落叶,静止着象一只被抽空了水分的标本.典儿好奇的挤到跟前,弄不明白我沉重的表情仅仅是为一只微不足道的蜻蜓,孩子眼里清澈的疑惑突然让我打了个寒颤,对于生命的脆弱她小小的年龄体味的实在不多,在孩子的眼里,它只是一只蜻蜓,一只或许可怜但跟自己绝无联系的小昆虫.它的厄运它的死亡离她的世界太遥远,远得丝毫不能影响她脸上灿烂单纯的笑容.
    女儿跑开了,我无言无声的注视着那只蜻蜓,忍不住拿手指拨弄它,奇迹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刚刚还生气全无的蜻蜓,受到外力的触动突然开始煽动翅膀,仿佛是从一个沉睡已久的梦里惊醒,它纤细的触须努力配合着颤动的双翅,细长的身躯一上一下的起伏,似乎是在积蓄力量,它头上的凹痕依旧,可是整个身体已经呈现轻盈之态,与刚才一动不动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几个小时的静默,几个小时的休憩,几个小时的重新休整,几个小时的积蓄力量,这是一只怎样与命运抗争的蜻蜓?
    呵,它活了,它没有死,心里一阵欣喜,双手无意识的紧紧握住了窗棂,随着翅膀煽动速度的越来越快,它开始移动身体,当它爬行到窗台边缘再也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腾空而起,它飞起来了!
    它终于又飞起来了!重新回到曾经以为永远告别了的天空.
    风雨之后的阳光格外明媚,对面屋顶灰色的水泥墙面此时也散发着别样的光芒.蜻蜓稳健的展翅,飞越那个高高的墙壁,一眨眼消失在蔚蓝的空宇.不远处,一丛早已过了时令的三角梅迎着阳光开放的肆无忌惮,殷红的花朵成片成团,显得格外艳丽.
    紧握的手有些疼痛,我这才发现自己伫立在窗前,已经很久很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0: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作者:凉月如眉
生命的力量是神奇的,奇迹永远在不可逆转中出现。就如我今天看的一个故事:一个出生3个月的孩子被医生宣布了死刑、被父母扔在了太平间门前三天无人问津,竟然奇迹般的活过来了。当我看到他黑亮的眸子、听到他嘹亮的哭声时,我不得不对生命产生敬畏。推荐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0: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作者:醉红尘
惊叹于落梅文笔的优美,更感叹落梅观察生活的细致和善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0: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作者:落梅如雪
以下是引用金风细雨楼在2004-11-6 11:15:00的发言: 此文当为精华!层次清晰,主题昭然。尤其难得的是,落梅对于细节的刻画与把握,令我叹服。就结尾,与落梅交流两句。“紧握的手有些疼痛,我这才发现自己伫立在窗前,已经很久很久了......”这一句是为了笼回到自己,由思绪转到现实,使全文结构严谨。并且在上一段用了“用力握紧窗棱”作为伏笔,这些充分表现出落梅对于文章的缜密思考,行文的正规。只是我觉得,从上一段的三角梅怒放,还有景物突然多出的鲜活色彩上,已经出现了一个意境,情景相融。到此打住,余韵袅袅。    谢谢金风!其实在刚开始写的时候,的确是到此打住的,呵呵,后来觉得这样的结尾相似于教科书上一篇文,想以此来告诉学生模仿的效果,于是加了这句.并且在课堂上念给学生听了,他们应该从我故意加的这个结尾上体味到真正的模仿.只是构思结构甚至细节上的模仿,而不是象他们一样照抄语言段落.    不过,仍然佩服金风敏锐的审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0: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作者:唐朝少年
一点参考意见:盘旋低空:可否倒回来;收回视线的时候,在窗台狭窄的边缘,我看见了它,一只奄奄一息的蜻蜓.:在窗台狭窄的边缘,我看见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蜻蜓;四脚朝天:换个什么它不止四脚;一只微不足道的蜻蜓安静的走向它生命的归程:一束微不足道的生命将默默走向它的归程;对于生命的脆弱她小小的年龄体味的实在不多:对于生命的脆弱她小小的年纪根本无法体味;拨弄:轻轻碰;受到外力的触动(删);这是一只怎样与命运抗争的蜻蜓?这是一种怎样与命运的抗争啊?心里一阵欣喜,双手无意识的紧紧握住了窗棂(放在这段后,句首加我);蜻蜓稳健的展翅,飞越那个高高的墙壁,一眨眼消失在蔚蓝的空宇(放在段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0: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改稿:落梅如雪 生命的执着                                    2004/11/2   
        起床总要习惯的先拉开紧闭一夜的窗帘,习惯静静站在清新的窗前短暂远望,看一夜秋雨之后,雾气氤氲的山峦湿漉漉的翠色,仿佛一碰就要滴水,看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房顶约好了一齐寂寞,或新或旧的沧桑令人肃然.还有一群群低空盘旋的鸽子总会吸引我的目光,那飞翔中从容的展翅,那自在中优美的俯冲或平滑,无不勾起内心对天空的憧憬和对翅膀的向往.    收回视线,在窗台狭窄的边缘,我看见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蜻蜓。
    冷风拂面,它慌不择路的停靠或许是因为一夜风雨的摧残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或许是因为受了伤无法再冲向心爱的天空,它的头部有些凹痕,薄薄的已经皱巴巴的双翼在风中颤抖,细长的身子紧贴住瓷砖,可怜的触角看得出在竭力试图抓附,可是墙砖过于光滑,那一阵不是太大的冷风对它来说无疑又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所以它依然被风掀起,突然体力不支整个身子都被掀翻了,心一惊,看到它吃力地慢慢地又挣扎着翻过身来.    我不知道它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不知道它在何处受的伤,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很冷很痛,更不知道是不是也有绝望这样的情绪在啃噬它的躯体.    过了很久,它一动不动.我想,它死了.    心底的寒意堆积,仿佛刚刚亲见一场无声无息的死亡,没有硝烟弥漫,没有痛苦挣扎,在安静的一个角落一只微不足道的蜻蜓安静的走向它生命的归程.    等我把学画的女儿接回家,好几个小时过去了.窗台上的蜻蜓没有改变过无力的姿势,是真的死了吧,看上去,干瘪得象一片枯萎的落叶,静止着象一只被抽空了水分的标本.典儿好奇的挤到跟前,弄不明白我沉重的表情仅仅是为一只微不足道的蜻蜓,孩子眼里清澈的疑惑突然让我打了个寒颤,对于生命的脆弱她小小的年龄根本无法体味,在孩子的眼里,它只是一只蜻蜓,一只或许可怜但跟自己绝无联系的小昆虫.它的厄运它的死亡离她的世界太遥远,远得丝毫不能影响她脸上灿烂单纯的笑容.    女儿跑开了,我无言无声的注视着那只蜻蜓,忍不住拿手指轻轻碰了它一下,奇迹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刚刚还生气全无的蜻蜓,突然开始煽动翅膀,仿佛是从一个沉睡已久的梦里惊醒,它纤细的触须努力配合着颤动的双翅,细长的身躯一上一下的起伏,似乎是在积蓄力量,它头上的凹痕依旧,可是整个身体已经呈现轻盈之态,与刚才一动不动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    几个小时的静默,几个小时的休憩,几个小时的重新休整,几个小时的积蓄力量,这是一只怎样与命运抗争的蜻蜓?我心里一阵欣喜,双手无意识的紧紧握住了窗棂。
    呵,它活了,它没有死!随着翅膀煽动速度的越来越快,它开始移动身体,当它爬行到窗台边缘再也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腾空而起,它飞起来了!蜻蜓稳健的展翅,飞越那个高高的墙壁,一眨眼消失在蔚蓝的空宇.    它终于又飞起来了!重新回到曾经以为永远告别了的天空.    风雨之后的阳光格外明媚,对面屋顶灰色的水泥墙面此时也散发着别样的光芒.不远处,一丛早已过了时令的三角梅迎着阳光开放的肆无忌惮,殷红的花朵成片成团,显得格外艳丽.    紧握的手有些疼痛,我这才发现自己伫立在窗前,已经很久很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4-6-12 04:59 , Processed in 0.1033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