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0|回复: 3

[原创] 满江红  世行会杜建国踢场事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灯火华堂,惊上演、踢场大戏。主席某、双眉紧锁,一头雾水。隔代曾闻秦晋好,跨洋重睹狐鸡誓。算庙堂、肉食向无谋,勤游说。     大洋岸,潮未退;海西国,魂方碎。甚洋僧东渡,悬壶济世。狡兔早迁桑海外,贪狼欲借东床睡。问泱泱华夏岂无人,冲冠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 16: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杜建国踢场:不能简单定位为反改革深入
                                   
                                        冯善书   
   
    杜建国火了。
  几天前,这名山东汉子在经济学界还是名不见经传,然而,经历前日在世行报告发布会现场的一闹,已然成为全国舆论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更出人意料的是,杜建国的“行为艺术”再度挑起了社会各界对国企改革路径选择的激烈争论。
  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几乎要把他的手机打爆。轮到南方日报记者拨通时,他已经是第四次给自己的手机充电了。
  是独立学者,还是“既得利益者”?
  杜建国到底是谁?此前,网络上并无太多关于他的信息。而杜建国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只是介绍自己是山东人,未上过大学,曾在环保部下属的《绿叶》杂志工作,目前在给两家网站做顾问,专注于西方近现代史/经济思想史和政治学的研究。
  他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派发自己写作的《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时,一直自称为“独立学者”。然而,学术界,并没有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
  他真的是独立学者吗?昨天,面对南方日报记者的追问,杜建国一再强调,“独立学者”是目前对自己最为恰当的概括,因为当天到现场抗议,是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独立作出的决定,他的研究,从来没有依靠过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的支持,也从来没有受过任何个人和机构的刻意影响。
  他认为,那些指责他在“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完全是以己度人。“当下确有很多学者在为利益集团说话,但我没有。”
  杜建国还举例说,很多名流在网上为钱说话,有些甚至还是拿了钱的,却没被骂成为利益集团服务,唯独他给国企辩护了几句,就被扣上了一顶帽子。“事实上,我还为讨薪工人说话,为无家可归的人说话。”
  杜建国说,国企改革是一个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话题,特别是近年来,整个社会都在讲“国富民穷,国进民退”的话题,他很早就予以关注,并为此做过调研,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缉刊》、《环球时报》和《中国改革报》等报刊上。
  他透露,为国企说话的文章其实很难发表,最近几次,杂志社答应得好好的也反悔了。“如果真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文章应该很好发表才对。”
  炒作自己,还是揭露真相?
  当杜建国昨天成为全国媒体都想抓住的新闻人物时,有人说他“的确成功了”。
  在微博,一些人质疑杜建国此举完全是为了炒作自己,根本不是为了要打破什么话语权垄断和揭露真相。
  而面对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杜建国反驳说,这样的判断是毫无道理的。“我以后会陆续把自己的研究文章发表在博客上,以供大家阅读研判。”
  回忆起前日在佐利克行长面前抗议的那一幕,他解释为是自己站在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的“冲冠一怒”,“在一个严肃的学者面前,世行那些人都是一群有权势的骗子,根本不值一提,我若不是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着想,根本不屑于搭理他们,更不会想借世行来出名。”
  杜建国对记者说,现在的舆环境很糟糕,话语权都被一些真正的利益集团垄断了,想为国企说话很难。
  杜建国说他选择为国企说话,基于以下一些事实:
  一是,国企老老老实交税,已是对中国最大的贡献,这保证了政府财政的充盈,这一点即使有同等资产、同等就业人数的民企都做不到。大多数民企都在想尽办法地偷漏税。政府要改变民生、办大事,都得花钱。现在我要问谁交税最多,答案肯定是国企,尤其是央企。
  二是,除了交税,国企也在向国家上缴部分利润。民众普遍有误解,国企剩下的利润都给管理人员私分了。事实上,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而是被夸大了。多数情况下,企业留着钱,是出于保运转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每年的投资都很大。表面看来,国企的收入很多,实际上其投资压力非常大。对于国企有哪些钱没花好的,这个可以先调查,再就事论事。
  三是,国进民退是个伪概念。事实上,很多方面,政府对私企更好。譬如,在央企参与房地产开发的问题上,媒体曾群起攻之,后来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下文要求央企退出。按理说,在市场经济下,谁都可以来投资。但事实上,国企面对的条条框框和不自由、不公平,比民企多。
  舆论怎么看杜建国?
  杜建国的“激情表演”引起了会场的一片骚动。然而,前日首当其冲的世行行长佐利克,却显得格外淡定。他不仅没有为这个不速之客表现得大惊失色,反而一直在座位上仔细听着译员对杜建国言论的同步翻译。
  直到杜建国一分钟后被“请”出会场,佐利克才自我解嘲地说,“如大家所见,这份报告在中国引起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争论,这也反映了任何一份好的报告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结果。”他还表示,世行报告中提出的关键思路就是,应该能够允许这些公开讨论,允许公众参与讨论。
  不过,在国内的学界和舆论界,各方对杜建国的行为却褒贬不一。
  不过,著名时政评论员秋风则在其微博上称,支持杜建国的抗议权,也支持他的立场:“权贵体制下的私有化必然是权贵私有化。中国社会就是因为世纪之交的权贵私有化而被撕裂的。要分,必须在民主化以后,现在必须保留。国有企业也完全可以兼容于市场体制,只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变革即可。”
  而三农专家李昌平也表示,世界银行佐利克遭遇杜建国的“踢场子”是个很正常的事情,比“扔鞋子”文明!他认为中国应该有更多的杜建国。
  不能简单定位在反改革深入上
  发达国家在世行中间呈现强势声音,虽不能说世行的报告就是错的,但给提供审核世行报告的机会。杜建国和世行的观点同样都需要放在放大镜下认真检验。这一行为提出了这个思考机会,是有意义的,避免了更多的人人云亦云屈服于权威。不能简单定位是反对改革深入。
  个人而言不同意私有化越多越彻底越好,作为学者,我认为保持一定的国有化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是很多行业因本身的社会角色缘故是不适合私有化的,二是在完全私有市场中资本为王,会加速财富的聚集和增大贫富差距。
  私有化后,资本强势,普通民众能有说话权吗?我看不可能,在股票市场上,小散从来都是被凌辱的对象,只有财团投行这样的机构才有说话权。在财团说话和国家说话的选择中,国家更有可能代表全民的发展方向。目前国有化也不是无懈可击,应该实施国有企业利润全民分红计划,才能实现全民拥有的意义。
  一些学者的思维还停留在放缓就不是改革的这种逻辑。私有化与否一定要根据国家形势来判断,之前的改革进程,是因为国家资本在国有经济中的比重占比太高,不私有化市场无法发挥灵活机制。
  现在我赞成私有化放缓,根本原因在于,现在市场化程度已经高度活跃了,已经是资本为王的时代了,如果那些跟国际民生相关的行业,如银行继续私有化,结果是,你我这些没钱的人不会获得好处,有钱人和有钱集团将会获得好处,这就是说银行私有化以后的获利跟穷人无关,让富人更为富有,会加速贫富分化。
  一部分学者可以算是既得利益者,其说话有意无意将代表着其利益集团,要求加速私有化,让其和其代表的利益集团更加富有,可以理解。另一部分学者是思维惯性,看不到本质规律,只是认为私有化就是改革。所以,才出现绝大多数学者声音一致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7: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江红 杜建国踢场事件(改一稿)
灯火华堂,惊上演、踢场大戏。主席某、双眉紧锁,一头雾水。隔代曾闻秦晋好,跨洋重践狐鸡誓。算庙堂、肉食本无谋,听游说。 大洋岸,潮未退;海西国,魂方碎。甚洋僧东渡,悬壶济世。狡兔早迁桑海外,贪狼欲借东床睡。问泱泱华夏岂无人,冲冠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4 20: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抨击时事之好词!
问兄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漫天雪文学论坛 ( 皖ICP备20001937 )

GMT+8, 2025-5-22 10:11 , Processed in 0.0856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